河大版《牛郎织女》教案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大版《牛郎织女》教案1

ID:571955

大小:4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牛 郎 织 女 ‎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这篇民间故事的两条线索,掌握主要情节。2.认识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绘声绘色地向别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2.认识牛郎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2.理解作者在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 教学重点:1、掌握主要情节。2、认识牛郎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难点:1.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2、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表现了当时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要求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改写成课本剧,促使学生细读课文,推敲语言,理解形象,体会情感。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夜空群星闪烁图。‎ 师问学生看了此图想到了什么?‎ 引导: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分别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学生说看到的想到的。‎ 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 背景介绍:‎ 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当时,由于织布机的发明、应用和耕牛、铁犁的推广,农业、手工业获得空前的发展,小农生产者要求摆脱农奴性,在经济上获得较多的自由,生活上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但是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小农经济的这种理想是不能实现的,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关系,表现了小农生产者在封建束缚下没有自由的苦闷情绪。‎ 学生谈自己对背景的理解。‎ 让学生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主题。‎ 二、 简介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它的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学生读并提炼出重要信息。‎ 提供相关信息,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有利于学习课文,理解主题。‎ 三、 初步感知:‎ ‎1.粗读课文,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线索。‎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主题,对文中人物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2.检查自读情况。‎ ‎1.默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讨论线索和文章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对课文的主题作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下面深入学习领会。‎ 五、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脉络,进一步体味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2.我们已经再次细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请大家看大屏幕:‎ 细读课文思考课文各部分的情节。‎ 同学们讨论、交流。‎ 理清文章的脉络。‎ 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丰富,学习这类文章,首先要理清脉络。‎ ‎[课件出示]‎ 四个情节:‎ 一、牛郎受兄嫂虐待直至被赶走。‎ 二、牛郎得到老牛的指点,同织女结为夫妻。‎ 三、牛郎织女过上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四、牛郎织女一家被专制的王母娘娘拆散。‎ 你们最喜爱哪个情节?能否把它们表演出来呢?‎ 六、改编课本剧:‎ ‎1.出示剧本创作的要求:‎ 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如对白、独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合适的音乐配乐;展开丰富的想像。‎ ‎2.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情节,分工编写剧本。‎ ‎3.老师巡视指导。‎ ‎4.组织表演。‎ ‎5.对同学们的表演给予评价和鼓励。‎ ‎1.学生研究课本剧的编写方法。‎ ‎2.自由结组,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3.表演。‎ 本环节能促使学生细读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学习。‎ 七、赏析评价:‎ 讨论下列问题:‎ ‎1.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作者对这些人物持有什么态度?‎ ‎2.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3.结合故事的结尾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4.出示《天上的街市》比较牛郎织女在两篇文章中不同的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人民什么愿望?‎ 同学间展开讨论,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班内交流。‎ 在前边表演的基础上,学生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情感。‎ 八、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可以从牛郎织女的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出幸福的生活、文章的写作特点等方面谈。‎ 为了让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能有整理所学内容的过程,对本课有个整体把握,做到一课一得。‎ 九、巩固:‎ ‎1.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民间故事,讲给同学听。‎ 有感情地朗读。‎ 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感悟。‎ 板书设计:       牛 郎 织 女 ‎ 王母娘娘(封建势力)‎ 织女 牛郎 勤劳创造幸福 勇敢追求幸福 教学后记:‎ 本课设计通过先阅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教学,体现了创造地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对民间故事有较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只是理解能力不够好,对人物的象征意义、主题的理解偏差。‎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