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肺腑》《宝玉挨打》《香菱学诗》《抄检大观园》同步训练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诉肺腑》《宝玉挨打》《香菱学诗》《抄检大观园》同步训练题

ID:570755

大小:73.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 诉肺腑 宝玉挨打 香菱学诗 抄检大观园 同步训练题一 ‎  【同步训练一】‎ ‎  一、基础知识 ‎  1.对下面文史知识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文学史上常说的“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  ②文学史上“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  ③“五经”指《诗》、《书》、《易》、《乐》、《春秋》五种儒家经典。‎ ‎  ④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前三部小说的作者是明朝人,后一部的作者是清朝人。‎ ‎  ⑤格律诗产生于唐朝,词产生于宋朝,散曲产生于元朝。‎ ‎  ⑥“二十四史”指旧时称为正史的24部纪传体史书,自《史记》至《清史》。‎ ‎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⑥‎ ‎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界名著《母亲》、《战争与和平》、《死魂灵》、《猎人日记》的作者依次是高尔基、阿·托尔斯泰、果弋理、屠格涅夫。‎ ‎  B.老舍的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北京人》、《茶馆》。‎ ‎  C.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有《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  D.《高老头》、《萌芽》、《羊脂球》、《巨人传》的作者是巴尔扎克、左拉、莫泊桑、拉伯雷。‎ ‎  3.下列对联与人物联系正确的一项是( )‎ ‎  A.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苏东坡 ‎  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贺 ‎  C.笔诗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白居易 ‎  D.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屈原 ‎  4.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中的人物不能孤立存在,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的,离开了典型环境,人物就失去了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阶级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所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B.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个时期,作家们开始组织新文学团体进行活动,早期最有名的文学社团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左联”。‎ ‎  C.元曲包括两类:一类是套曲,一类是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小令;杂剧是独立发展的一种文学形式。‎ ‎  D.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春蚕》、 《秋收》、 《残冬》;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家》、《春》、《秋》;“激流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  5.下面对作家作品的介绍错误的一项是( )‎ ‎  A.《逍遥游》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庄周的作品,《胡笳十八拍》相传为东汉蔡琰所作。‎ ‎  B.《虎符》、《屈原》是郭沫若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两部历史剧。‎ ‎  C.吴趼人,清代作家,代表作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清照,南宋词坛最有成就的婉约派代表,有词集《漱玉词》。‎ ‎  D.姚雪垠,现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为《李自成》;丁玲,现代著名女作家,《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其成名之作。‎ ‎  6.下面是对四部中外名著的评价,选出与评价对应正确的项( )‎ ‎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③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④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列宁语)。‎ ‎  A.①《左传》 ②《史记》   ③《水浒传》  ④《人间喜剧》‎ 第9页共9页 ‎  B.①《史记》 ②《红楼梦》  ③《三国演义》 ④《母亲》‎ ‎  C.①《史记》 ②《聊斋志异》 ③《儒林外史》 ④《欧也妮·葛朗台》‎ ‎  D.①《左传》 ②《红楼梦》  ③《西游记》  ④《母亲》‎ ‎  7.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选出下列作品或作家排列不当的一项( )‎ ‎  A.《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 ‎  B.老子、孔子、庄子、荀子 ‎  C.《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 ‎  D.宋濂、高启、张溥、黄宗羲、方苞 ‎  8.下面四副对联都是为纪念我国历史名人撰写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  ②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  ④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  A.①屈原  ②司马迁  ③辛弃疾  ④文天祥 ‎  B.①岳飞  ②司马迁  ③江白石  ④谭嗣同 ‎  C.①岳飞  ②文天祥  ③李清照  ④孙中山 ‎  D.①屈原  ②欧阳修  ③苏轼   ④龚自珍 ‎  9.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判断正确的是( )‎ ‎  ①我国古代诗歌中现实主义发展的线索是《诗经》—汉乐府诗歌—汉末魏初的“建安诗人”—东晋陶渊明—唐代杜甫、白居易—宋代陆游。‎ ‎  ②我国古代诗歌中浪漫主义发展的线索是:战国屈原—唐代李白—宋代苏轼、辛弃疾—近代龚自珍。‎ ‎  ③宋词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两大流派。豪放派的代表作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和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等;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柳永的《雨霖铃》属婉约派诗。‎ ‎  ④《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合称“四史”。‎ ‎  ⑤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以上四位作家皆以杂剧闻名,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  ⑥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晚清的这四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四大谴责小说”。‎ ‎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  10.下列有关文体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代古文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文体改革运动。这个运动是韩愈和柳宗元倡导的,他们主张废弃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写作切合实用的质朴的古文。‎ ‎  B.疏是古时臣下向君主陈述事情的一种文体。‎ ‎  C.列传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 ‎  D.元杂剧是把歌曲、宾白、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的完整的艺术形式。一般是一本四折,每折包括曲词和说白两部分。‎ ‎  1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梳装打扮   举止安祥   却之不恭   挑拨是非 ‎  B.高屋建瓴   天花乱坠   首屈一指   贻笑大方 ‎  C.原气大伤   臻于郅治   抑扬顿挫   要言不烦 ‎  D.一劳永逸   改弦更张   满脸绉纹   脉络分明 ‎  1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圆圆小心地抱着卡通娃娃,轻轻地哼着歌,那份________的样子真令人感动。‎ 第9页共9页 ‎  ②对于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被发觉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________将他扭送公安机关。‎ ‎  ③今年寒假,我专程到北京去________了阔别已久的大学老师李先生。‎ ‎  ④两会期间,各地代表共同________的这几条条款,任何人都无权改动。‎ ‎  A.爱怜 即时 探望 审定  B.爱惜 及时 探望 审订 ‎  C.爱怜 及时 看望 审订  D.爱惜 即时 看望 审定 ‎  1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________从“人”的角度考察,________可以看到:人权的历史________是所宣告的权利种类增多的历史,________也是享受这些权利的主体逐步扩大和普及化的历史。‎ ‎  《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了不分种族,不分性别,适用于所有人的普遍人权概念是有重大意义的,________这个历史进程充满了血与火的残忍和不公。请看非普遍人权阶段的悲惨现实。‎ ‎  A.如果  就  不仅  而且  但是   B.只有  才  既   同样  虽然 ‎  C.只要  就  虽然  但   尽管   D.虽然  也  既然  那么  然而 ‎  1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病菌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它对人们的危害却是非常严重的。‎ ‎  B.总之,他们对怎样微妙的事物都觉吃惊,而常人则熟视无睹,故他们是常人又异乎常人。‎ ‎  C.读书不能无动于衷,否则,怎么能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呢?‎ ‎  D.这次冬季奥运会某个国家派了不少运动员前往参赛,可结果呢,别说金牌,连前六名都捞不到一个,简直是滥竽充数。‎ ‎  1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你知道火炉将会生起,________‎ ‎  ①你可以干一杯因为涨价而显得更加神异或者因为不涨价而显得更加友善的酒,‎ ‎  ②因为涨价而显得更加神异或者因为不涨价而显得更加友善的酒你可以干一杯,‎ ‎  ③火焰将用它的不可捉摸的躲闪与静静的浊热来挑逗你。‎ ‎  ④不可捉摸的躲闪与静静的浊热将用它的火焰来挑逗你,‎ ‎  ⑤让闪耀的火在你的身体里发生 ‎  ⑥让火的闪耀发生在你的身体里 ‎  A.③①⑥   B.④②⑤   C.③②⑥    D.④①⑤‎ ‎  二、阅读理解 ‎(一)古文与白话(节选)‎ ‎  现人做诗文,不应该学周诰殷盘那样诘屈聱牙,为的是传达的便利。不过提倡白话者所标出的“做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日常的情思多粗浅芜乱,不尽可以入诗;入诗的情思都须经过一番洗炼,所以比日常的情思较为精妙有剪裁。语言是情思的结晶,诗的语言亦应与日常语言有别。说话时信口开河,思想和语言都比较粗疏,写诗文时有斟酌的余暇,思想和语言也都比较缜密。散文已应比说话精练,诗更应比散文精练。这所谓“精练”可在两方面见出,一在语言。专就语言说,有两点可以注意:第一,说话通常不必句句谨遵文法的纪律,作诗文时文法的讲究则比较谨严。其次,说话所用的字在任何国家都很有限,通常不过数千字,写诗文时则字典中的字大半可采用。没有人翻字典去说话,但是无论在哪一国,受教育的人读诗文也不免常翻字典,这简单的事实就可以证明“写的语言”比“说的语言”丰富了。‎ ‎  “写的语言”比“说的语言”也比较守旧,因为说的是流动的,写的就成为固定的。“写的语言”常有不肯放弃陈规的倾向,这是一种毛病,也是一种方便。它是一种毛病,因为它容易僵硬化,失去语言的活性,它也是一种便利,因为它在流动变化中抓住一个固定的基础。在历史上有人看重这种毛病,也有人看重这种方便。看重这种方便的人总想保持“写的语言”的特性,维持它和“说的语言”‎ 第9页共9页 的距离。在诗的方面,把这种态度推到极端的人主张诗有特殊的“诗的文字”。这论调在欧洲古典主义时代最占势力。另外一派人看重“写的语言”守旧的毛病,竭力拿“说的语言”来活化“写的语言”,使它们的距离尽量地缩短。这就是诗方面的“白话运动”。欧洲文学史上掀起过数个资助的白话运动。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中世纪行吟诗人和但丁所提倡的,一个是浪漫运动期华滋华斯诸人所提倡的。但丁选定“土语”为诗,同时却主张丢去“土语”的土性,取各地“土语”放在一起“筛”过一遍,筛出最精纯的一部分来另造一种“精练的土语”为做诗之用。我觉得这个主张值得深思。‎ ‎  1.本文作者说提倡“做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这里的“危险”是指(不超过10个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方框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每处不超过5个字)‎ ‎  ①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作者认为但丁的主张值得深思,是因为他对但丁的看法是(不超过30个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就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写诗怎样处理“说的语言”和“写的语言”?原因何在?(不超过35个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关于使用语言,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 ‎  A.诗文的语言要能精练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B.“说的语言”既有毛病,也有方便。‎ ‎  C.书面语言应保持活性,破除僵化。  D.“白话运动”对写诗有利。‎ ‎  E.“写的语言”会使写诗走向极端。‎ ‎(二)关于审美文化 ‎  如何从品位上去提高大众的审美趣味,从整体上处理好高雅艺术与通俗文艺的关系,是我们建立健康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文化体系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  从人类审美文化发展的历程来看,审美文化的世俗化往往与人们冲破旧的社会秩序与观念相关联。西方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宗教天国转入对世俗的关注;中国魏晋时期建安文学的兴起,也与突破西汉儒学观念,弘扬个体情致的思潮相一致。这种世俗化的进程,同时也是重新寻找人生价值,确定新的审美文化走向的过程。但这种世俗化,如果失去了健康的内容指导,很容易导向感官文化。当前我国审美文化的嬗变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以审美和文艺的世俗化来否弃人生意义,宣扬及时行乐。“何不游戏人生,管它岁岁年年”竟被堂而皇之地反复吟唱;调侃人生、戏弄人生,竟然成为了一些走红的通俗小说的时尚。‎ ‎  这种审美错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传统的审美文化,在价值观念、传播方式方面受到西方和港台通俗商业文化的剧烈冲击,出现了某些“真空地带”时,我们的理论研究显得有点束手无策,这就给一些地摊文化商人以可乘之机。然而,从历史上看,文化的建设与忧患意识息息相关。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文明起源于挑战。”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可以说是来自当前面临的挑战。面对当前我国审美文化世俗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我们的理论建设工作应该具有弘道扬义、接受挑战的胆魄与责任感,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外来理论的诠释与介绍上。审美文化的大众化与世俗化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一个共同趋向,它并不意味着品位的下降,相反,它更需要雅俗交融,用高雅艺术中的品位去充实通俗文艺。雅文写俗事,可以说是中国宋元以来审美文化发展的一个特点。宋元以来,一些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一流文艺之作成为传世珍品,而俗劣的作品,终被历史所淘汰。因此,在审美世俗化中,庸俗与媚俗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倾向。‎ ‎  在审美世俗化中,艺术家的良知和人格尤显得重要。艺术家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命题并没有过时。当今,格调不高的作品,反映了某些艺术家丧失立场、随波逐流、媚俗竞利的创作态度。艺术家真实地看取人生,描写人生,在审美文化的世俗化中不流失自我,在机械复制的大众艺术扭转中保持自己的个性,是当前文艺面临的严峻问题,需要我们作出认真的回答。‎ ‎  1.作者认为我国文艺作品目前出现的“感官文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分析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旧的社会秩序与观念的束缚。‎ ‎  B.我国文化受到西文和港台通俗商业文化的剧烈冲击。‎ ‎  C.我国的一些文艺工作者、理论工作者的“忧患意识”不强。‎ 第9页共9页 ‎  D.在我国当前的审美文化世俗化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审美理论的指导。‎ ‎  2.第三段开头“这种审美错乱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审美错乱”的具体内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用文中的语句,指出作者认为当前我国审美文化世俗化过程中出现的两个误区。‎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作者认为,当前我国的艺术家、理论家应具有的“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案不超过35个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文章结尾“在审美文化的世俗化中不流失自我”一句中的“不流失自我”的具体含义是(答案不超过30个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艺术三昧 ‎  有一天我看到吴昌硕写的一方字,觉得单看各笔划,并不好,单看各个字,各行字,也并不好。然而看这方字的全体,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处。单看时觉得不好的地方,全体看时都变好。非此反不美了。‎ ‎  原来艺术品的这幅字,不是笔笔、字字、行行的集合,而是一个融合不可分的全体。各笔各字各行,对于全体都是有机的,即为全体的员。字的或大或小,或偏或正,或肥或瘦,或浓或淡,或刚或柔,都是全体构成上的必要,决不是偶然的。即都是为全体而然,不是为个体自己而在的。于是我想像:假如有绝对完善的艺术品的字,必在任何一字或一笔里已经表出全体的倾向。如果把任何一字或一笔改变一个样子,全体也非统统改变不可;又如把任何一字或一笔除去,全体就不成立。换言之,在一笔之中已经表出全体,在一笔之中也可以看出全体,而全体只是一个个体。‎ ‎  所以单看一笔一字或一行,自然不行,这是伟大的艺术的特点。在绘画也是如此①。中国画论中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这②个意思。西洋印象画派的持论:“以前的西洋画都只是集许多幅小画而成一幅大画,毫无生气,艺术的绘画,非画面浑然融合不可。”在这③点上想来,印象派的创立确是西洋绘画的进步。‎ ‎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艺术三昧境。在一点里可以窥见全体,而在全体中只见一个体。所谓“一有多种、二无两般”(《碧岩录》)就是这个意思吧!这道理看似矛盾又玄妙,其实是艺术的一般的特色。美学上的所谓“多样的统一”,很可明了地解释其意义:譬如有三只苹果,水果摊上的人把它们规则地并列起来,就是“统一”,只有统一是滞板的,是死的。小孩子把它们触乱,东西滚开,就是“多样”,只有多样是散漫的,是乱的。最后来了一位画家,要写生它们,给它们安排成一个可以入画的位置——两个靠拢在后方,一个稍离在前方——望去恰好的时候,就是所谓“多样的统一”,是美的。要统一,又要多样;要规则,又要不规则;要不规则的规则,规则的不规则;要一中有多,多中有一。这是艺术的三昧境。‎ ‎  宇宙是一大艺术,人何以只知鉴赏书画的小艺术,而不知鉴赏宇宙的大艺术呢?人何以不拿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呢?如果拿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必可发现更大的三昧境。宇宙是一个浑然融合的全体;而森罗的万象,只是一个个体。勃雷克的“一粒沙里见世界”,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就是当作一大艺术而看宇宙的吧?艺术的字画中,没有可以独立存在的一笔。即宇宙间没有可以独立存在的事物,倘不为全体,各个体尽量虚幻而无意义了。那么这个“我”怎样呢?自然不是独立存在的小我,应该融入于宇宙全体的大我中,以造成这一大艺术。‎ ‎  1.第三段有三处用圆点和序号标出的词语,它们所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 ‎  ①和②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③__________________ ①和③__________________‎ ‎  2.从第四段中找出与加粗的“不可思议”意思相同的一个短语,它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第一段里说,这方字单看各笔划、各个字、各行字,并不好,而看其全体,则有说不出的好处,这是因为(35字以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解放前,有人撰文赞扬本文作者绘画艺术高超,题目是《丰子恺画画不要脸》,说他画人只将头部画个椭圆,而人物就形神毕肖,结合本文,谈谈其中的道理。(50字以内)‎ 第9页共9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艺术品的一幅字,单看时觉得不好的,全体看时也不会觉得好。‎ ‎  B.印象画派提倡艺术的绘画,非画得浑然融合不可。‎ ‎  C.只有统一是滞板的,是死的;只有多样是散漫的,是乱的。‎ ‎  D.宇宙是一个浑然融合的全体,不允许有独立存在的事物。‎ ‎  E.人若能拿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必可发现更大的三昧境,因为宇宙是一大艺术。‎ ‎(四)鲁迅与读书 ‎  读到一首好诗,一个精辟的警句,不仅能引起人会心的微笑,有的还会使人有_________‎ ‎__________之感。它们像钥匙、像火把、像路标,能打开心扉,照亮道路,指明方向。‎ ‎  像“无诗转为读书忙”就是这样的一句。常写东西的人,大都把写作看作事业,看作爱好。但总得有所感才可发可写,而“感”又不像自来水,打开龙头就往外流。无感可发时怎么办呢?像鲁迅说的那样,写不出时不硬写,“随便翻翻去”。翻了,就会长知识,所谓的灵感往往就会________(shū)忽而至。‎ ‎  谈起读书,人们都希望有个安静的环境,但这又谈何容易!在读到明人李乐这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时,我好像立即受到一种启迪,悟到关键在自我调整。调整好了,即使身处闹市通________(qú),不也像没有“五浊”(佛教名词)干扰的可独享读书之乐的深山古庙一样了吗?‎ ‎  但是,当读到鲁迅先生的:“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吗”,便不由为自己发现的乐趣感到惭愧了,并进而警觉起来,人常说鲁迅的骨头硬,实际上是说他的________硬、________硬。‎ ‎  晚明黄道周被清兵俘虏就义时,不肯跪。刽子手砍了一刀,头未掉。刽子手害怕了,跪下道:“请先生坐下。”一个身陷缧绁的文弱书生,却能使一个身强力壮手执钢刀的刽子手跪下,骨头是够硬的。‎ ‎  读书人的骨头并不都是硬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历来最优秀的知识分子,骨头都是硬的。他们在爱国爱人民,深明民族大义这点上,是从来不含糊的。‎ ‎  精神的力量,信念的力量,除了来自实践外,当然也来自精神养料的培养。鲁迅能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显然与他的好学精神有关。他的学习法,用现代的习惯,可粗略地概括为“四要”,即要读书、要思考、要观察、要比较。他主张,读好书,也读点“帝国主义者”的书,;读“死书”,。,不能把脑子让给“别人跑马”。“要看一看真金,免得受硫化铜的欺骗。”‎ ‎  《明史》称黄道周“文章风节高天下”,我们则完全可以说,鲁迅文章悬日月,鲁迅风节照千古!在鲁迅的作品中,到处都是“钥匙”、“火把“与“路标”,开卷就可以得益,但更主要的还是学他的为人,学他的志节。为此,就要学习他那种好读书,会读书,以及“更多的是要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的精神,不断净化自己,做一个“骨头硬”的中国人。‎ ‎  1.文中第一段的横线上该填入的词语是( )‎ ‎  A.豁然开朗  B.茅塞顿开   C.明目达聪   D.心领神会 ‎  2.根据拼音填汉字:____________(shū)忽  通____________(qú)‎ ‎  3.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比喻  比拟    B.夸张  反问   C.引用  反问    D.比拟  引用 ‎  4.第二段中有一句话,与“写不出时不硬写,‘随便翻翻去’”意思相近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调整好了”在文中所指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  A.调整好了读书的环境    B.调整好了读书的心境 ‎  C.调整好了读书的心情与环境 D.调整好读书的情趣 第9页共9页 ‎  6.第四段中所引鲁迅的话,意思是,读书人一旦变成了“书橱”,那( )‎ ‎  A.他的读书趣味,其实只是使其思想越来越顽固不化,直到他的生命结束为止。‎ ‎  B.思想感情就会逐渐变得冷漠坚硬,他最终也会被淘汰。‎ ‎  C.他的读书趣味就会逐渐变成一种脱离社会人生的自我满足。‎ ‎  D.他的读书趣味就会逐渐由浓厚变得浅薄,直至完全消失。‎ ‎  7.从上下文看,第四段中“自己发现的乐趣”是( )‎ ‎  A.翻了书,长了知识,获得了灵感。‎ ‎  B.读了好诗、警句,有茅塞顿开之感。‎ ‎  C.关起门来,如在“净土”,不受干扰,独享读书之乐。‎ ‎  D.自我调整,即可自得其乐。‎ ‎  8.作者引了鲁迅、黄道周的例子,又说“读书人的骨头并不都是硬的”,联系上下文,他要强调的是( )‎ ‎  A.中国历来最优秀的知识分子,骨头都是硬的。‎ ‎  B.精神的力量,信念的力量,除了来自实践外,当然也来自精神养料的培养。‎ ‎  C.读书人的骨头并不都是硬的。‎ ‎  D.鲁迅能有崇高思想境界,显然与他的好学精神有关。‎ ‎  9.写出文末加点词两个“自己”的指代意义 ‎  第一个“自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个“自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第四段:“说鲁迅的骨头硬,实际上是说他的________硬、________硬。”根据上下文,空格处应填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下面是从第七段甲、乙、丙、丁处摘出来的,请根据文意加以还原。(把每句前的序号填入甲、乙、丙、丁后的横线上)‎ ‎  A.还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B.要“自己思索,自己作主”‎ ‎  C.“只要一比较,许多事情便明白了”  D.做到“知己知彼”‎ ‎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 第9页共9页 ‎  参考答案 ‎  【同步训练一】‎ ‎  一、1.A(③中的《乐》应是《礼》。⑤格律诗产生于唐之前。盛于唐朝。⑥“二十四史”自《史记》至《明史》,不含《清史》。)‎ ‎  2.D(A:《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B:《北京人》的作者是曹禺;C:《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作者是雪莱。)‎ ‎  3.C(“美芹悲黍”与辛弃疾的《美芹十论》有关,与苏东坡没有联系,A项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寄李白》中的诗句,赞颂的是李白,不是李贺,B项错。D项述说的是白居易的事迹,引用的是《琵琶行》中的诗句,把它说成屈原是错误的。)‎ ‎  4.A(B项“左联”是三十年代成立的,与“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不属同一时期。C项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类,散曲又包括套曲和小令。D项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 ‎  5.A(A:庄周是战国时期人。)  6.B ‎  7.C(正确的顺序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8.A ‎  9.A(①②测试的是关于我国古代诗歌两大优秀传统这一部分知识,③测试关于宋词两大流派知识的掌握,题中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应属婉约派词,④⑤⑥测试史学名著、元曲及清代谴责小说的知识,④“四史”中有《后汉书》,没有《资治通鉴》;⑤元曲四大家中,有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而无王实甫。)‎ ‎  10.C(C项“帝王以外的人”中的“诸侯”的事迹记在“世家”之中。)‎ ‎  11.B(A:“装”应为“妆”,“祥”应为“详”;C:“原”应为“元”;D:“绉”应为“皱”。)‎ ‎  12.A(“爱惜”词义较“爱怜”轻,与“令人感动”不够协调。“即时”为“立即”,与“及时”的含义不同;“探望”即“看望”;“审订”的东西可修改,“审定”的东西不能再改。)‎ ‎  13.A ‎  14.B(A:“微不足道”与后文矛盾;C:“无动于衷”意为“心里一点也不感动”,与提高能力无关;D:“滥竽充数”比喻没有本领的冒充有本领的,运动员没取得好成绩不能说成是“滥竽充数”。)‎ ‎  15.A(③句“火焰”承接上句“炉火将会生起”,①句“你可以……”照应③句结束“……挑逗你”,⑥句“火的闪耀”是指“酒”的灼热,照应①句“酒”。)‎ ‎  二、(一)1.写出的诗粗浅芜乱(或:写的诗不精妙,无剪裁。)‎ ‎  2.是文法(或:讲究文法),是用字(或:用字丰富。)‎ ‎  3.赞同但丁“筛选”语言的作法,但不赞同专选“土语”写诗的作法(意思对即可)‎ ‎  4.写诗所用的应该是活的“写的语言”,而不是“说的语言”,因为诗的思想和语言比较缜密。(要包括作者观点和原因两方面,意思对即可。)‎ ‎  5.A C ‎  (二)1.A ‎  2.指内容消极,格调不高的影视文学作品走红、吃香的不健康的审美现象。(意思相近即可)‎ ‎  3.①以审美和文艺的世俗化来否弃人生意义,宣扬及时行乐;②在审美世俗化中,庸俗与媚俗。‎ ‎  4.面对外来通俗商业文化的冲击,具有弘扬道义,接受挑战的胆魄与责任感。‎ ‎  5.保持艺术家的良知、人格和个性,真实地看待和反映生活,不媚俗,竞利。‎ ‎  (三)1.相同、相同、相同  2.看似矛盾又玄妙 ‎  3.艺术品的字不是笔笔字字行行的集合,而是一个融合不可分解的全体。‎ ‎  4.丰子恺深得艺术三昧:一幅画是一个浑然融合的整体,因而不用细描人物面目,全画就显得“气韵生动”。‎ ‎  5.AD(A项错在“也不会觉得好”,D项错在“不允许”。)‎ ‎  (四)1.B 2.倏 衢 3.C 4.无诗转为读书忙  5.B 6.C 7.C 8.A ‎  9.鲁迅;一切人 10.思想,信念 11.甲D;乙A;丙B;丁C 第9页共9页 第9页共9页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