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一下模块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5年高一下模块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

ID:570742

大小:60.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模块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 ‎ 说明: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Ⅰ卷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Ⅱ卷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缱绻(quǎn)    粗犷(guǎng)   一刹那(shà)    缄口不语(jiān) B.自诩(xǔ)      炽热(chì)     白皑皑(ái)     载歌载舞(zài) C.攻讦(jié)     骸骨(hé)      发横财(hèng)   玲珑剔透(tī) D.给予(jǐ)      殷红(yān)     汗涔涔(cén)    养尊处优(c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翱翔     国粹      爆发户       层峦叠嶂 B.暮霭     荒诞      度假村       富丽堂黄 C.脉搏     肇始      雄赳赳       峨冠博带 D.震憾     宣泄      电线杆       呕心沥血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但是我们何时才能强大起来呢?是下周?还是明天?还是等到我们完全被缴械,家家户户都驻守着英国士兵的时候呢? B.为了吸引更多的家庭来聚餐,北京麦当劳把《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作为他们主要的广告词之一。 C.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有荣誉,说让就让;他这个钢性子,大家都很欢喜。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温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的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身为王室后裔的杰克,虽然只有十七岁,又是第一次参加如此重要的媒体见面会,但他应对自如,沉稳风趣,性情乖张,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养。 B.近年来,我们克服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平稳渡过了金融危机,取得了令全世界为之侧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C.大学毕业刚刚进入加工厂的那段时光,夏天的闷热、蚊子的叮咬、往返路程的遥远无一不在与人过意不去,而今也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D.领导干部应该多到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把精力花在推进工作落实、提高效率上,不能粗枝大叶,大而化之。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当日本地震影响到产品元件的供应时,全球的汽车和电子厂商才开始明白,产业链的中断会对生产造成何种影响。 B.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人体可接受的辐射剂量限值有明确规定,对于普通公众,要求一年内不超过5毫西弗左右。 C.近日,意大利政府也宣布废除与利比亚签署的战略合作条约,意图是允许欧美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开绿灯。 D.健康的主流文化能不能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展开文化创新。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谈    人 ‎ 9‎ ‎ 朱光潜 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外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 6.关于“人”的理解,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 B.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而发展到文明人的。 C.进化过程中遗留在人类身上的一部分“兽性”和原始人的一些特点构成了人的“本能”。 D.人的所谓“生活”就是时时刻刻地和外界打交道,不断地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 7.关于“艺术”和“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 B.儒家说:“食、色,性也。”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中便蕴藏着艺术的美。 C.“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它们都属于艺术美的范畴。 D.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就是艺术活动。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9‎ ‎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有心灵,所以,人是世间万物中最难懂的。 B.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可见人的性格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 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就是美的历史。 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褚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门生盗其衣,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彦回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彦回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十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尚:娶 B.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邀请 C.时人以方何平叔                  方:比作、相比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          令:美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因求请见,出金示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彦回惧而奉旨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彦回“有器度”的一组是(3分) ( ) ①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       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④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⑤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9‎ ‎ 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很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3分)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4分)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3分)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①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4分) ‎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2)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五、语言运用(12分) 1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①依赖别人的人一定怕人。 ②对于可耻的事也不知羞耻,应当与人讲理的时候也不敢讲理,见人只知道屈服。 ③若常常怕人和谄媚人,逐渐成了习惯以后,他的脸皮就同铁一样厚。 ‎ 9‎ ‎④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人。 ⑤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赖别人。 ‎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相关信息,得出两条结论性意见。要求分析正确,语言简明、准确。(4分) 在2011年“两会”来临之际,新商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两会”民意调查。在“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调查中,有86%的市民认为应该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完善毕业未就业学生的见习制度;有89%的市民认为应该加强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78%的市民认为应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83%的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多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1)                                                                   (2)                                                                   18.模仿下面画线句子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再写两组与例句意思相连的句子,以构成连贯的排比。(4分) 蓝天有深邃的灵魂,才能吸引星月;山峰有高昂的头颅,才能俯视原野;                                     ;                                            。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父亲的树 阎连科 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册账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样。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持。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在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在成了人家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 9‎ ‎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竟然原来弓弯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今年正月间,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忽然看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荡无存、光光秃秃了。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散文选刊》 有删改) 19.文中说“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人们砍树和父亲不砍树各怀着怎样的心理,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质?(4分)                                                                         ‎ ‎20.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内涵。(4分) (1)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2分)                                                                         (2)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2分)                                                                         21.本文中作者多次把树比喻成旗杆或旗,统观全文,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的深刻用意。(4分)                                                                         22.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七、(60分) 23.请以“点亮生活的明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 9‎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A一刹那chà    C骸骨hái    D养尊处优chǔ) 2.C(A暴发户    B富丽堂皇    D震撼) 3.D(A第二和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B书名号改为引号,C最后一个分号改为冒号) 4.D(A乖张:①怪僻,不讲情理;②不顺。B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C过意不去:心中不安,多含抱歉。D大而化之:现多指做事情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5.A(B“不超过”后面应跟确数,因此,“左右”多余;C句式杂糅,改为“意图是允许欧美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或“意图是为欧美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开绿灯”;D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 二、(9分,每小题3分) 6.B(A“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与原文不符;C“原始人的一些特点”是在“本能”之外的;D原文是“改造自然和社会”,不是“适应”) 7.C(“食”和“色”本身不全是艺术类,原文“最先见于食色”,C项绝对化了) 8.A(B引用古谚目的是证明人的复杂性;C“就是美的历史”绝对化;D范围缩小,“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错,“整个运动”应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延:伸长。延首,伸长头颈。常形容急切盼望的样子) 10.D(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因果关系。A第一个“因”是连词,“于是”,第二个“因”介词,“通过”;B第一个“其”是代词,“他的”,第二个“其”副词,表祈使语气,翻译为“一定”;C第一个“于”是介词,“对于”,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 11.C(①表现褚彦回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③表现褚彦回举止潇洒,有风度,符合礼仪。⑤表现褚彦回能够和袁粲团结一致,并主张俭约) 12.D(“褚彦回不能禁止王道隆、阮佃夫掌权”错误,是不能禁止他们做奸邪贿赂之事) 四、(24分) 13.(1)这个门生惭愧离去,不敢再回来。后来他富贵了,才回来谢罪,褚彦回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惭而去”“贵乃归罪”各1分,“待之如初”补出主语1分) (2)你自然应该得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报告你。(“假”“见与”“相”“启”各1分) (3)俗语有一种说法,“听到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莫己若”“我之谓”各1分,句子通顺1分) 14.(1)对比:秋日风雨中百草的“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或答衬托,以百草烂死衬托决明色泽鲜艳);比喻: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两种手法各2分) (2)①‎ 9‎ 表达了作者对如决明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与赞美,对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忧,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2分)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2分) 15.(1)幽咽泉流冰下难    春与秋其代序  (2)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闲云潭影日悠悠  (3)梧桐更兼细雨    猿猱欲度愁攀援   (4)万里悲秋常作客  逸豫可以亡身 五、 16.⑤①④③② 17.(1)社会各方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2)大学生自身要提升就业能力。(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 18.(4分)参考示例:大地有慷慨的心肠,才能哺育万物;河海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容纳百川(江河)。(每句2分,某句中若没有用上合适的比喻或拟人手法,则该句要扣1分;前后句没包含条件和结果关系,也要扣1分;语意不连贯、语句不得体酌情扣1—2分) 六、 19.(4分) (1)人们: 心理:有人分了地就认为地里的树就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并担心政策反复,政府会把田地收走。(1分)品质:看重私利,缺乏信念、坚守。(1分) (2)父亲: 心理:不忍砍掉那棵还没有真正长成的树,期望它再长长。(1分)品质:父亲的善良和对信念的坚守。(1分) 20.(4分) (1)使用比喻手法,以“雪”的惨白阴冷比喻树桩的“白”,给人一种触目刺眼的感觉,(1分)形象传达出父亲看到树被砍伐后心理上的疼痛和伤感。(1分) (2)使用拟人手法,(1分)“树桩的沉默和蔑视”是对人性贪婪和人们失去敬畏之心的无声控诉。(1分) 21.(4分)(1)像旗一样直立挺拔的树象征(或比喻)父亲高大的形象及淳厚的美德。(2)“旗”象征“信念或信仰”,旗一样的树不断被伐掉,说明人们逐渐失去了信念或信仰。(3)以“旗”喻“树”意在说明乡村伦理中的人性与品德能够荫庇后人,可敬可畏,不容亵渎。(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2.(6分) (1)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表明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2分) (2)改革开放的时代,“钱”似乎左右着一切,人人一心想着致富,作者表达了对失去坚守美德信念的担忧。(2分) (3)对朝令夕改的政策的忧虑。(2分) 七、 23.建议参照高考作文 9‎ 评分标准,以44分为基准分评分。 参考译文: 褚彦回小时候就有纯洁美好的声誉。宋元嘉末年,魏军进逼瓜步山,百姓都挑着担子站着(时刻准备逃跑)。当时他父亲褚湛之任丹阳尹,让他的子弟们都穿着草鞋,在房前练习行走。有人讥笑他的父亲,褚彦回当时十几岁,觉得很羞惭。褚湛之有一头牛,是他非常喜爱的,无缘无故掉入厅事之前的井里,褚湛之带着身边的人亲自营救,郡府之中吵吵嚷嚷,褚彦回放下帘子不观看。又有一个门生偷了褚彦回的衣服,褚彦回碰见,对他说:“你可以秘密地藏起来,不要让人看见。”这个门生惭愧离去,不敢再回来。后来他富贵了,才回来谢罪,褚彦回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褚彦回娶宋文帝的女儿南郡献公主为妻,官拜驸马都尉、著作佐郎,多次升迁任秘书丞。褚湛之死后,褚彦回把父亲的财产都送给弟弟褚澄,自己只取了几千卷书。 宋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任吏部尚书。有人向他请求官位,秘密地在袖子里挟带一饼黄金,于是请求相见,然后拿出黄金给他看,说:“没有人知道。”褚彦回说:“你自然应该得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报告你。”此人非常害怕,收起黄金离去了。褚彦回说起这件事时,却没说出他的姓名,当时人都不知道他是谁。 褚彦回仪表秀美,举止优雅,待人接物总是极有风度法则。每次朝会,众位官僚和外国使者,没有不伸长脖子目送他的,当时人把他比作何平叔。曾经在袁粲家聚会,初秋的夜晚极为凉爽,凉风习习,明月当空,景色甚是美丽。褚彦回持琴演奏《别鹄》的曲子,音调和谐,韵致和美。王彧、谢庄都在袁粲家的座席上,打着节拍赞叹说:“用无牵无挂的神思,契合有节律的乐器,简直无法停止。” 当时伧地人常珍奇和薛安都叛逆,后来又请求投降,明帝授予他们高官。褚彦回认为保全他们的性命,在这件事上已经很宽大,不值得格外施加特别的恩宠。明帝不听,常珍奇不久又叛乱。建安王刘休仁,人品才能都很美好,明帝和褚彦回谋划诛杀他,褚彦回认为不可。明帝发怒,说:“你真是痴愚,不值得和你商议事情。”褚彦回惧怕,因而奉旨行事。明帝驾崩,遗诏授予褚彦回中书令、护军将军的职位,与尚书令袁粲同受遗诏辅佐幼主,袁粲等人虽然也同时受托付,但明帝属意于褚彦回。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奸邪贿赂之事盛行,褚彦回未能禁止。褚彦回性格宽和温雅,有器量,不随便行动,但是世人多在名誉节操方面讥讽他。‎ 9‎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