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鲁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感受艺术魅力6.琵琶行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鲁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感受艺术魅力6.琵琶行同步练习

ID:570447

大小:38.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琵琶行 课内巩固 ‎1.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明年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C.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D.曲终收拨当心画。    终岁不闻丝竹声。‎ ‎2.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B.自言本是京城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C.轻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轻别离。 ‎ D.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 ‎3.介宾短语后置的一项是 (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张良具告以事。‎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 ‎4.不含有名词作状语用法的一项是 (     )‎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 B.秋水时至。‎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左右欲刃相如。‎ ‎5.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个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 课外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9题。‎ ‎ 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   ‎ 金 庸 ‎ 令狐冲又惊又喜,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曲洋所奏的琴韵。‎ 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 ‎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 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易师爷更是犹如丧魂落魄一般。 ‎ ‎ (摘自《笑傲江湖》)‎ ‎7.有人说“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中的“遥”与“外”应该交换位置,这种看法对吗?‎ ‎ ‎ ‎ ‎ ‎8.第2段最后一个长句子的意境,与《琵琶行》中哪4个诗句描写的情景相似?‎ ‎ ‎ ‎ ‎ ‎9.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中说“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是因为演奏者的思想性格,情感经历迥异。‎ B.第2段描摹箫声,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一年四季自然景物变化的情景。‎ C.第3段描写音乐主要采用侧面烘托和通感的修辞方法。‎ D.文中写王元霸、岳不群、易师爷等都不懂音律,但却听得心驰神醉,丧魂落魄,这样描写有点儿自相矛盾。 ‎ E.《笑傲江湖曲》是小说《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所以曲调既粗旷又细腻,既豪放又典雅。‎ 高考链接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2005高考江苏卷)‎ ‎ ⑴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 ⑵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 ⑶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 ‎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2005高考湖南卷)‎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 ‎ ‎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 琵琶行 ‎1.D 明年秋:明年,第二年;今指(将来时的)第二年,即下一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是“因”和“为”两个词的连用。因:连词,于是,就。为,动词,写,作。今常用作表原因的关联词。B.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突然爆发出;今指超出一般而显露出来。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整理。今指治理。C.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年龄大。今指“长子”“长兄”。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走了以后。“来”语气助词。今指去了又来。D.“丝竹”古今都是借代音乐。‎ ‎2.B 都是判断动词,是。A.使快弹数曲。数: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一曲红绡不知数。数:名词,数量。C.轻拢慢捻抹复挑。轻:形容词,轻轻;商人重利轻别离。轻:动词,轻视。D.满座重闻皆掩泣。泣:动词,哭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泣:名词,眼泪。‎ ‎3. D ‎ ‎4. D ‎5.②正面写琵琶技艺。④写琵琶女的身世。‎ ‎6.点题的这两句诗表达了正直的士大夫,满心忠君报国,反遭贬斥流落异乡的感伤之情。‎ ‎7.可以有“对”与“不对”两种意见。认为应该交换位置的:“数里”比“数十丈”遥远;认为不必交换位置的:这里的“遥”,即指相对地“远”,与下文的“外”同义。‎ ‎8.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9.B D(B项只是概括地反映,并非“具体”;D项,音乐是最为通用的“语言”,即使不懂音律,只要倾心相听,照样会被感动。)‎ ‎10.⑴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⑵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⑶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11. (1)“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 (2)柳诗日“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