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ppt课件(28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ppt课件(28页)

ID:570441

大小:1.1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琵琶行 白居易 (并序)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 ( 谏官 ) 。有 “ 兼济天下 ” 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 《 新乐府 》 、 《 秦中吟 》 为代表的 “ 讽喻诗 ” ,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 《 白氏长庆集 》 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 " 嘲风月,弄花草 " 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 琵琶行 》 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他的作品 《 卖炭翁 》 。  解题 1 、 关于歌、行、引 : 《 琵琶行 》 原作 《 琵琶引 》 ,“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 《 长恨歌 》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一、通读序言,概括内容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凄切的感人基调。 二、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内容 1 、诗人江头夜送客,忽闻琵琶声 2 、琵琶女的演奏才能 3 、琵琶女自诉不幸的身世 4 、诗人自叹贬谪之苦 5 、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 三、找出诗歌中和序呼应的地方 1 、“明年秋 … 铮铮然有京都声” 2 、“问其人 … 转徙于江湖间” 3 、“予出官二年 …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第一段 第二、三段 第四段 全诗共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诗人用哪句诗把两个人的形象连接在一起?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七、诗人为什么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试结合全诗的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来谈。 出自京城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出众 名扬京都女艺人 才华横溢大诗人 落魄失意 年长色衰嫁商人 犯颜直谏贬江州 品读: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 悲凉 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互 文) 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 “惨”!(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 : 音乐的美 琵琶女 :寂寞 诗人、客人 :离愁(惨将别)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1 、琵琶女出场 急切 欣喜 矛盾 含羞 第二次演奏: 朗读第二段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 、琵琶女演奏 序曲 第一 乐曲 第二 乐曲 第三 乐曲 曲终 倾诉悲情 。 急切愉快。 幽愁暗恨。 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 比喻 ”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 一:大量运用比喻 。 二:摹声与比喻结合。 三:叙议结合, 妙语点睛 。 3 、余音绕梁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 衬托 演奏的效果, 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 还久久 沉醉 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 “ 悄无言 ” 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 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 侧面烘托 出琵琶 女技艺的 高超绝妙 。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 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 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 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 ,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 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 ,用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 。元稹《琵琶歌》里的“ 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 ”, 李绅《悲善才》里的“ 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 ”,也都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早,白诗“莺语”二句,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但较元诗为胜。 鉴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以声喻声 ,不在于声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黏滞。如“莺”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银瓶”,“骑”是“铁骑”,“佩”,是“神女佩”,“盘”是“水晶盘”等等,有的并不直接关系到音响, 却能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美妙。 描写音乐,除了较多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 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 。 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 。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 饱含感情 ,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 无限心事 ,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 弦外之音 ,听到了 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 。  重闻琵琶青衫湿 第三次演奏: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满座皆泣 诗 人:重闻琵琶青衫湿 琵琶女: 却坐促弦弦转急 四、请讲述琵琶女的故事,并概括她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封建社会中被损害、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五、诗人又是个怎样的形象? 受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 八、找出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地方,并说说其作用 1 、开头。“枫叶”“荻花”“江月”写出了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也突出了演奏的情感基调是悲凉的。 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说明当时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1 、 《 琵琶行 》 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2 、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 3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总结 九、拓展阅读 比较阅读白居易的 《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 与 《 琵琶行 》 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思想内容: 1 、相同点:两诗都反映的是歌女的悲惨命运,都寄予了作者对她们的深切同情。 2 、不同点: 《 夜 》 只是较客观地叙述描绘,没有具体交待歌女的身世; 《 琵 》 中不仅详细地叙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而且也写了诗人自身因坎坷遭遇而带来的深切感受,反映社会现实更为广阔。 表现手法: 1 、相同点:都善用“秋月”渲染气氛,两诗的基调都是凄凉压抑的。 2 、不同点: 《 琵 》 详细描述了音乐的演奏过程,而 《 夜 》 只概括地写出歌者的“愁绝”、“凄切”; 《 琵 》 对琵琶女外貌的描写是概括性的,而 《 夜 》 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 本诗的线索是什么? 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 (明线) 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暗线) 总结: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月光,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 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