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ppt课件(35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ppt课件(35页)

ID:570431

大小:4.11 MB

页数:3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下面这副对联涉及的人物是谁?涉及到什么故事? 琵琶行 白居易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 —— 唐宣宗吊白乐天诗 小结 ----- 板书:美中味真情。 看来在唐朝, 《 琵琶行 》 已经成为脍炙人口诗篇。其实不光在唐朝。 《 琵琶行 》 的美动人心魄,意蕴哀婉动人,情感真切厚重,引来众人共鸣,流传千古不衰 鲁迅先生曾说美就是 天物、思理和美化 三要素的融合,今天让我们在美的烛照下走进美的世界,品读 《 琵琶行 》 的佳词丽句,潜心涵咏,感知美韵,实现美的感悟、美的体验,美的追求! 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美在哪里? [ 问题一 ] 第二段。欣赏音乐和朗读,走近琵琶女,用心灵去聆听、感受美妙的音乐。 同时思考: 诗人怎样表现音乐之美?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诗人怎样表现音乐之美? 1 品味精妙:音乐美 形象美 (以形绘声) 音韵美 (抑扬顿挫) 烘托美 (侧面表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朗朗上口,珠圆玉润 。 优美动听,深切感人。 弦弦 掩抑 声声 思 大弦 嘈嘈 如急雨,小弦 切切 如私语 。 [ 问题二 ] 琵琶曲调有哪些起伏变化?请简要概括。联系全文,能否从音乐的变化中捕捉到     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 同桌交流 似诉平生不得志。 大珠小珠落玉盘 。 幽咽泉流冰下难 。 铁骑突出刀枪鸣。 ------“ 抑郁曲” ----“ 欢乐曲” ------“ 沉思曲” -----“ 悲愤曲” 她通过演奏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她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生动的乐章,唱出了她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那时的她,可谓才艺超群,名噪京华,“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大珠小珠落玉盘” 分明是她往日的欢声笑语,盈盈入耳。 [ 问题三 ] 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白居易 似诉平生不得志。 大珠小珠落玉盘 。 从音乐中捕捉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 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她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她“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怎不肝肠寸断? 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她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空船独守。这现实怎能不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   [ 问题三 ] : 幽咽泉流冰下难 。 铁骑突出刀枪鸣。 从音乐中捕捉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 似诉平生不得志。 大珠小珠落玉盘。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铁骑突出刀枪鸣。 以情演曲 琵琶女 琵琶女情感的变化 沉思 悲愤 跌宕曲折,波澜起伏 历历在目→声声入耳→ 层层浸染→点点关情。 抑郁 欢乐 2. 体悟变化:波澜美 [ 问题四 ] : 了解了琵琶女的艺术形象,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光彩照人的中国古典女性形象。请大家把她和课文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 、 《 孔雀东南飞 》 、 《 诗经氓 》 、 《 窦娥冤 》 中出现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试着找出她们的异同之处。 分小组讨论 古典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 《 窦娥冤 》 《 孔雀东南飞 》 《 诗经 氓 》 琵琶女的 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典型性。 她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了 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子们的共同的悲惨命运。  [ 问题六 ] : 是什么触动了作者,让他和琵琶女有着共同感情体验,才会有如此感慨?集中表现作者和琵琶女情感共鸣的那句诗是 ---- 琵琶女的演奏令人叹服,琵琶女的遭遇令人同情,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人物 ---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邀相见,情相触 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诉沦落,情相通 三闻琵琶:知人重闻声,青衫湿 , 情相融 [ 问题五 ] :诗人多次写到自己被琵琶女的弹奏深深感染,全篇写哪三个音乐回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作者。 [ 问题七 ] :两个人的“同是”表现在哪里呢?       前后交流 同是: 才艺超群,无奈离京, 落魄失意,反差巨大。 合作探究:同是 才艺超群: 名扬京都女艺人 无奈离京: 自言本是京城女 落魄失意: 居无定所商人妇 才华横溢大诗人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 如今:谪居浔阳处境艰 少年: 老大: 门前冷落鞍马稀 一曲红绡不知数 · 反差巨大 《 琵琶行 》 白居易 江头夜送客 月夜弹琵琶 月夜听琵琶 乐女话身世之苦 诗人述迁谪之恨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 白居易 明线 暗线 开篇置景 营造氛围 结篇点题 抒发感情 引出 引出 双线结构 3. 合作 探究: 结构美 一是以乐女弹奏为线索,一是以诗人感受为线索,一明一暗,一实一虚, 虚实相生 [ 问题八 ] 诗歌最后写道: 座中泣下谁 最 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作者有了内心情感的触动,才会泣下沾襟。大家能够从外在的双线的结构美中感受到内在的情感美吗?是什么样的情感呢? 4 . 解读内蕴 : 情感美 忧怨 唐宪宗元和十年( 815 年),跟拥兵割据的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背景 知人论世,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中,白居易才有如此感慨,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情感了。 我国古代诗人有以美人作比的传统,大都比的是美丽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比如屈原的 《 离骚 》 的“恐美人之迟暮”中“美人”指的是   。而象作者这样自比地位卑贱的 乐女 是较少见的。大家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 楚怀王 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遭遇作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诗人把她视为自己的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人哭己,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 5. 拓展延伸: 题材美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伏尔泰曾经说过:“美是能够引起惊叹的东西。”今天我们一起感知了美,品味了美,惊叹于 《 琵琶行 》 的美,今后也让美成为我们的追求根植于心,感受美的温馨,寻觅美的倩影,让语文学习成为飘溢芳香的美的天地。 谢谢! 作业: 听一首自已喜爱的乐曲,然后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写,不少于 200 字。 1 .读 —— 以美激趣,朗读品味,品读美妙,感知情愫 2 .感 —— 以美激感,虽幽必显,品味波澜,咀嚼韵味 3 .赏 —— 以美激析,合作交流,神韵毕备,探究结构 4 .析 —— 以美激情,比较分析,挖掘情感,拓展创新 5 .创 —— 以美激思,升华创造,激活想象 , 把握题材 谢谢! 听古典名曲 《 春江花月夜 》 ,进行充分的想象,然后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写,不少于 200 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附:板书设计 品味:音乐美 体悟:波澜美 探究:结构美 解读:情感美 拓展:题材美 美中味真情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