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ppt课件(12页)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中石兽》ppt课件(12页)2

ID:569824

大小:1.37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走近文言 江苏省丹阳市第九中学 河中石兽 纪 昀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 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一读 读准字音 , 体会文言节奏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 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纪昀 合作要求: 1. 同桌互助, 结合注释,梳理文意。 2.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作者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读 读明字意,读通文言大意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 临 河 干 ,山门 圮 于河,二石兽 并 沉焉。 阅 十余 岁 ,僧 募 金重修, 求 二石兽于水中, 竟 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 数小舟, 曳 铁钯,寻十余里无 迹 。 一讲学家 设帐 寺中, 闻之 笑曰:“ 尔辈 不能 究物理 。 是 非木杮, 岂 能 为 暴涨 携 之去 ? 乃 石性 坚重 ,沙性 松浮 , 湮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 颠 乎 ?” 众服为确论 。 一老河兵闻 之 ,又笑曰:“凡河中 失 石, 当 求之于上流。 盖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 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 啮 沙 为坎穴 。渐激渐深, 至 石之半,石必 倒掷 坎穴中。 如是 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 不已, 遂 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固 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如其 言,果 得 于数里外。 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 臆断欤 ? 巩固要求快速背诵 凡河中____,当求之于____。 盖石性____,沙性______,水不能冲_____,其反激之___,必于石下迎___ 处啮沙为____。 渐___渐___,至石之___,石必倒掷___中。如是再___,石又再___,转转______,遂反溯流逆_____矣。 求之____,固_____;求之___,不更____乎? 三读 读出语感,积累文言经典 四读 读出情理,感悟作者思想 探究要求 : 1. 文中大家寻找 石兽的方法有哪些,结果分别是什么? 2. 文中表明 作者想法的句子是什么 , 作者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1. 背诵全文 2. 推荐阅读: 《 刻舟求剑 》《 掩耳盗铃 》 《 瞎子摸象 》 《 从三到万 》 课后作业: 作者简介 纪昀( 1724-1805 ), 清代 学者、文学家。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 24 岁便中进士, 31 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 晚年 撰 写了 《 阅微草堂笔记 》 。 诗 : 读书如游山 , 触目皆可悦 , 千岩与万壑 , 焉得穷曲折 , 烟霞涤荡久 , 亦觉心胸阔 , 所以闭柴荆 , 微言终日阅。 1. 自己阅历少 , 有待于学习更多的微妙、微小之事,提高自己。 2. 微言经常阅读 , 从中吸取营养。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