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ppt课件(15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赤壁赋》ppt课件(15页)

ID:569758

大小:125.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赤壁赋 一、检测预习 (第一段) 1. 指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举酒属客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 解释红色字的意义。 举 酒属客 纵 一苇之所 如 , 凌 万顷之茫然 飘飘乎如 遗世 独立 3. 指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浩浩 乎 如冯虚御风 纵一苇之 所 如 而 不知其所止 羽化 而 登仙 4. 指出文言句式。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5. 翻译。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二、研读 (第一段) 1. 从内容上讲,这一段可分几层?如何划分? 2. 开头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 3. 作者描写了怎样的一个环境?这样有什么作用? 4.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做了哪些事?而作者的主观感受又怎样? 三、检测预习 (第二段) 1. 指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扣舷 而 歌之 倚歌 而 和之 2. 指出红色字的用法,并解释。 舞 幽壑之潜蛟, 泣 孤舟之嫠妇 3. 解释红色字的意义。 其声呜呜 然 望 美人 兮天一方 4. 翻译 ( 1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2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四、研读 (第二段) 1.“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 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 作者为何要以“美人”来作喻? 《 楚辞 · 少司命 》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 3. 作者如何刻画出客人的“箫声”的?有什么效果? 4. 作者的“歌声”之乐与客人的“箫声”之愁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为何这样写? 五、检测预习 (第三段) 1. 指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举匏尊以相属 2. 解释红色字的意义。 苏子 愀然 正襟 危 坐 哀吾生之 须臾 3. 指出红色字的用法,并解释。 正 襟危坐 西 望夏口, 东 望武昌 下 江陵,顺流而 东 也 况吾与子 渔樵 于江渚之上, 侣 鱼虾而 友 麋鹿 4. 指出文言句式。 何为其然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5. 指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郁 乎 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乎 ? 知不可 乎 骤得 固一世之雄 也 挟飞仙 以 遨游 六、研读 (第三段) 1. 客人吹箫结束后,作者的神情怎样? 2. 客人触景伤怀想到了谁?为何会想到他呢 ? 3. 客人怎样看待自己? 4. 客人有没有排遣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呢? 5. 作者这样刻画客人,在文章安排上有什么作用呢 ?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 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 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 。 七、检测预习 (第四、五段) 1. 解释红色字的意义。 逝者如 斯 盈虚者如 彼 而 卒 莫消长也 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 食 2. 指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客亦知 夫 水与月乎 盖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且夫 天地之间 虽 一毫而莫取 相与枕藉 乎 舟中 不知东方之 既 白 3. 翻译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八、研读 (第四、五段) 1. 针对客人的人生感慨?作者以什么作喻来宽解他?又得出了怎样的哲理? 2. 从“变”与“不变”的哲理中,作者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3. 作者从“水、月”作喻后,又从哪个角度进一步阐述? 4.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 ,作者与客人所“共食”的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 李白 《 襄阳歌 》 5. 客人听了作者的宽解后,表现了怎样的情状? 6. 最后一段,客“洗盏更酌 ”,两人开怀畅饮,表现极为快乐,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照应开头,极写两人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九、质疑与探讨 1. 有人提出,作者用主客两人一问一答,突出“赋”的写法。但实际上,客人也是苏轼本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谈谈看法。 2. 有人提出,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在 《 赤壁赋 》 一文中,消极思想的表现比较明显。请你结合文章加以理解 。 3. 清代古文家 方苞 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引自 《 评注古文辞类纂 》 ) 你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 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 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 —— 林语堂 《 苏东坡传 》 的原序 在变与不变中 寻求超脱 十、艺术鉴赏 ( 1 )骈散结合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 2 )形象优美,善于取譬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蚊,泣孤舟之嫠妇。”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