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ID:569312

大小:144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专项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后参东海王越军事。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士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帝尝从容谓导曰:“卿,吾之萧何也。”‎ 永嘉末,迁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导上笺曰:“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仓舒,爱子之宠,赠不过别部司马。以此格万物,得不局迹乎!今者临郡,不问贤愚豪贱,皆加重号,辄有鼓盖,动见相准。时有不得者,或为耻辱。导忝荷重任,谨送鼓盖加崇之物,请从导始。”帝下令曰:“导德重勋高,孤所深倚,诚宜表彰殊礼。”拜宁远将军,寻加振威将军。愍(悯)帝即位,征吏部郎,不拜。‎ ‎(选自《晋书·王导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帝亦雅相器重                雅:甚,很 B.窃觇之                          觇:察看 C.帝尝从容谓导曰                  从容:镇定自若 D.导忝荷重任                      忝:有愧于,辱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实词含义的能力。C项“从容”,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私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徙”和“迁”古代都指官职调动。“迁”一般表示官职升降,“徙”则表调职。‎ B.九州,中国的别称。古代分中国为九个州,具体是哪九个,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C.魏武,即魏武帝曹操。“魏武帝”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封给曹操的谥号。‎ D.禊,古代传统民俗,官吏百姓到水边嬉游,消灾祈福。这种活动只在春季举行。‎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这种活动只在春季举行”错,这种活动也可以在秋季举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导自幼气质出众,张公见其风采后,对他随从说王导有将相之才。‎ B.王导和元帝亲如挚友,当吴地人士不亲附元帝时,他即为此深感忧虑。‎ C.王导为元帝尽忠尽智,深受元帝器重,元帝把他看成是汉代名相萧何。‎ D.看到朝廷对官吏几乎有求必应,封赏过滥,王导便上奏请求谨慎施行。‎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张公见其风采后,对他随从说王导有将相之才”错,原文第一段“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一句中“从兄”指堂兄,因此,应该是张公对他堂兄说的。‎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倾心”,全心全意;“推奉”,推戴尊奉;“潜”,暗中。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躬”,亲自;“造”,拜访;“风靡”,纷纷前来拜见。‎ 答案:(1)王导知道天下已乱,于是全心全意推戴尊奉(辅助)元帝,暗中立下复兴国家的志愿。(“倾心”“推奉”“潜”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人都接受邀请到元帝的府中,这样吴地的人士纷纷前来拜见,百姓归心于元帝。(“躬”“造”“风靡”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父亲名王裁,官至镇军司马。王导年幼时就有风度,有远见。十四岁时,陈留名士张公见到他十分惊奇,对他的堂兄王敦说:“看这个孩子的相貌心志,是做将相的人才。”最初王导承袭祖上的爵位,后做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当时晋元帝还是琅琊王,与王导一向亲密友善。王导知道天下已乱,于是全心全意推戴尊奉(辅助)元帝,暗中立下复兴国家的志愿。晋元帝对他也很器重,志趣相投如挚友,元帝在洛阳时,王导时常劝他到自己的封国去。及至元帝出镇下邳,就请王导做安东司马,参与军事谋划,王导尽智尽力。元帝刚出镇建康时,吴人不相依附,过了一个多月,仍没有士人百姓前去拜望,王导为此深感忧虑。待王敦来朝见,王导对他说:“琅琊王仁德虽然厚重,但名望还轻。兄长在此早已声名大振,应该想办法匡济时局。”到了三月上巳节,元帝亲自前去观看修禊仪式,一路乘坐肩舆,威仪齐备。王敦、王导以及众名臣骏将也都骑马护行。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一带名望极高的人,他们私下前去观望,看到这种场面,都十分吃惊,于是一起在路旁迎拜。王导于是又向元帝献计说:“古代凡是能够称王天下的,没有不礼遇遗老贤才,存问风土人情,虚心坦诚,以便招揽天下俊杰的。更何况现在天下大乱,国土分裂,我们立国的大业尚在初创,当务之急在于取得民心啊!顾荣、贺循二位是当地的士族首领,不如将他们吸引过来以便广收人心。他们二位一来,其他人便没有不来的了。”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人都接受邀请到元帝的府中,这样吴地的人士纷纷前来拜见,百姓归心于元帝。从此之后,各地相继尊奉元帝,开始有了君王与臣子的礼数。‎ 不久,京城洛阳沦陷,中原上层男女大部分来到江南避乱,王导劝元帝选用其中有才能、有品德之人,和他们一起谋划大事。这时荆州和扬州社会安定,人口众多,王导管理政事力求清静安民,经常劝导元帝严格约束自己,砥砺节操,辅助君王,安宁国家。于是王导更受元帝重用,两人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朝野上下都敬慕他,称之为“仲父”。元帝曾经私下里对王导说:“爱卿,你就是我的萧何啊!”‎ 永嘉末年,迁任丹阳太守,加拜辅国将军。王导上疏说:“从前魏武帝是达治之主,荀彧作为王佐之才,也不过是被封为亭侯;曹冲是曹操的爱子,也不过赠别部司马。依此来推究其他事物,怎能不谨慎小心呢?现在到地方做官,不管是能力高低地位贵贱,都给予威重的官号,还总是给予鼓吹华盖,请求动辄就会被批准。时而得不到官号的,就感到耻辱。我不称职地担当重任,郑重地送还鼓盖等礼崇之物,请从我开始。”司马睿下令说:“王导德重功高,为孤所倚,本想予以表彰加以殊礼。”于是拜宁远将军,不久又加振威将军。愍(悯)帝即位后,王导被任命为吏部郎,不接受任命。‎ 二、(2018·绵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略曰:“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奖之。骄逸不法者,则告太庙废处之。”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帝壮其言,许之。巍至燕,自称: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今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虽易若建瓴,然自兴兵以来,业经数月,尚不能出蕞尔一隅地。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况大丧未终,毒兴师旅,其与泰伯、夷、齐求仁让国之义不大迳庭乎?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巍窃自负: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以无愧矣。书数上,皆不报。‎ 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选自《明史·高巍列传》,有删节)‎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旌孝子也  旌:表彰 B.帝壮其言,许之  壮:认为……豪壮 C.毒兴师旅  毒:毒害 D.巍自拔南归  拔:脱身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毒:怨恨。‎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学”,指古代的大学,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B.“伏腊”,指伏日与腊日,夏祭为伏,冬祭为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 C.“太庙”,指中国古代帝王的祖庙。在先秦有不同的称谓,自秦汉起称太庙。‎ D.“洪武”,即明太祖的年号。建文四年时,成祖废除建文年号,改为洪武三十五年。‎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有误,太学的学生,历代称谓不一,或称博士弟子,或唤太学生、诸生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巍入仕以后,积极向上进言。他任职期间,先上疏开垦河南等地的荒田,后又条陈上奏抑制末技、谨慎选举等事,这些建议被太祖采纳了。‎ B.高巍思虑周密,行事稳妥。在削王的问题上,他主张加恩,建议皇帝效仿主父偃的推恩令,并重视亲人间的礼节,褒赏贤才,严惩骄纵不法之徒。‎ C.高巍虽善于辞令,却未能化解危机。在燕王起兵后,他主动请命使燕,多次面对燕王,不卑不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最终仍未能说服燕王罢兵。‎ D.高巍为国尽忠,死而后已。他在李景隆兵败后,启程南归,后投奔济南,誓死据守,并多次打败燕王军队。等到京城被攻陷,在驿站中自缢身亡。‎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多次面对燕王”有错,原文为“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陛下”“书数上,皆不报”,说明高巍并未多次见到燕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以”,因为;“当罪”,应当被判死罪;“戍”,谪戍。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披”,披露,袒露;“晓”,明白;“归藩”,返回封地。‎ 答案:(1)不久(高巍)因为判决事情不合乎皇上的心意,应当被判死罪。(朝廷)减免他的死罪,将他谪戍到贵州关索岭。(得分点:“以”“当罪”“戍”各1分,大意2分。)‎ ‎(2)披露(坦露)忠心,陈述道义礼法(仁义礼仪),用祸福的道理让他明白,用爱亲族的情谊令他感动,让他停止战事,返回封地(归附)。(得分点:“披”“晓”“归藩”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高巍,辽州人,崇尚气节,擅长文章。母亲萧氏有久治不愈的疾病,高巍在身边侍奉,到母亲年老没有一点懈怠。母亲去世,高巍吃素食,在墓旁筑室居住三年。明太祖洪武年间,朝廷表彰他的孝行,他由太学生被任用担任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的职务。高巍向上呈疏开垦河南、山东、北平的荒地。又分条陈奏抑制工商业、谨慎选拔举用贤能、爱惜人才等几件事情。明太祖称赞并采纳他的建议。不久(高巍)因为判决事情不合乎皇上的心意,应当被判死罪。(朝廷)减免他的死罪,将他谪戍到贵州关索岭。皇上特别恩准允许由弟侄代替服役,说:“这是表彰孝子啊。”‎ 等到明惠帝登基,高巍上疏请求辞官还乡。不久,辽州知州王钦奉诏征召高巍。高巍于是到吏部上任,上书议论政事。当权者正议论削除藩王,唯独高巍和御史韩郁先后请求对藩王施加恩德。大略是说:“不要实行晁错削地夺权的谋略,而效法主父偃推行恩德的计策。我又希望使爱亲族的礼节更加隆重,到了每年伏腊让人带礼品慰问。对贤能的人下诏褒赏他们。对骄纵不守法的,则告之于太庙废除他。”奏本呈上,皇帝点头称许。‎ 不久燕王朱棣起兵,朝廷命令高巍跟从李景隆出师,参谋协助军中事务。高巍又上书,说:“我愿意出使燕国。披露(坦露)忠心,陈述道义礼法(仁义礼仪),用祸福的道理让他明白,用爱亲族的情谊令他感动,让他停止战事,返回封地(归附)。”明惠帝认为他的话英勇豪迈,答应了他。高巍到燕国,自称本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殿下:太祖去世,天子继位,施行新的政策,天下人敬爱拥戴。现在大王占据北平,攻取密云,攻下永平,袭击雄县,占领真定。虽然(攻占)容易得就像从高处倾倒瓶里的水,然而起兵以来,已经数月,仍不能打出你一块小小的地方。况且大王你统率的将士,算来不超过三十万。凭一个诸侯国有限的军队来对抗天子的军队,也容易精疲力竭。希望大王你相信我的建议,上表谢罪,重新修复亲近友好的关系。朝廷明察大王你没有别的意图,大王你一定能受到宽恕。况且大丧丧期未满,就怨恨兴起军队,这与泰伯、伯夷、叔齐求取仁义让出君位,不是大相径庭吗?高巍一介白发书生,微命如同蜉蝣,生性不怕死。洪武十七年承蒙太祖高皇帝表彰我的孝行。高巍私下认为: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于忠孝,是高巍最大的愿望。如承蒙赐死,得见太祖在天之灵,高巍也无愧了。文书屡次呈上,都没有答复。‎ 不久李景隆兵败,高巍脱身回到南方。到临邑,遇到参政铁铉,相拥痛哭。赶赴济南,誓死据城坚守,多次打败燕王的军队。等到京城被攻破,高巍在驿舍中自缢而死。‎ ‎ ‎ ‎ ‎ 二、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专项练 一、(2018·佛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新唐书列传》)‎ ‎【注】 侯莫陈,三字复姓。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B.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C.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D.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断句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帝问其故”,这里“其故”为“问”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C。“今罔上行私者未得”中,“今罔上行私者”是主语,“未得”是谓语,句意完整,后面应断开。故排除B,故选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关中,本文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从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为了物产更丰饶的沃野之地。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 B.诸生,文中指的是在州府学习的学生。诸生本指众多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学读书的学生,明清时期指经科举考试考取秀才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优,优等。“以优补长安尉”,是说侯莫陈怤因考核得到优秀等级从而补任长安尉。唐代对官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官员的政绩、才干和品德,考核后分出三等九级。‎ D.赠,赠官,“赠吏部尚书”,即朝廷在李栖筠逝世后追赠其为吏部尚书。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关内,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统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叫关内。今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历史上“关内”与今之“关中”不等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豪门大族拦截郑国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碓,大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碓,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B.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在任职期间,他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这就吸引了远近不同地方的读书人来求学。‎ 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 D.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在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虽然此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买官卖官的徐浩、杜济、薛邕、元载等人。‎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没有将“卖官”的丞相元载法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死徙”省略“于”,在;“浚渠”,疏通渠道;“大稔”,取得大丰收。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相”,以……为相;“惮”,害怕;“密访”,暗中咨询。‎ 答案:(1)(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老百姓多因饥饿而死在迁移(或:逃荒的)路上。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取得大丰收。(得分点:“死徙”省略“于”、“浚渠”、“大稔”,每点各1分,句意2分)‎ ‎(2)皇帝想任命栖筠为丞相,但因为惧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得分点:“相”“惮”“密访”,每点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李栖筠,字贞一,世代都是赵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有高远的气度,为人庄重少言,体格高大形貌与众不同。他喜欢读书,大多数书籍都能通晓。他写的文章,简明流畅,切中要害。他不胡乱结交朋友。同族人经常称赞他有辅佐君主的才能,士人大多仰慕他。‎ 关中地区过去依靠郑国渠灌溉农田,但豪族贵戚拦截上游水源,修建借水力舂米的水碓以谋取利益,设置了将近百所水碓坊,抢夺了农业用水的十分之七。李栖筠请朝廷彻底拆毁这些水碓(以保障百姓的农田用水)。李栖筠业绩很突出,有宰相般的崇高声望。丞相元载嫉妒他,让他出京担任常州刺史。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老百姓多因饿而死在迁移(逃荒的)路上。李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取得大丰收。长期为盗的张度盘踞阳羡县西山这个地方,多年来,官吏征讨都不能取得胜利。到这时李栖筠派遣士卒追捕斩杀了张度。张度的分支余党都被歼灭,乡里安定到连晚上报警吠叫的狗声都没有。于是李栖筠又大力修建学校,学校正堂上绘《孝友传》给求学的儒生看,人人得到鼓励。他凭着政绩和品行晋升为光禄大夫。百姓为他立碑刻文颂扬其德。‎ 苏州方清趁年成不好闹饥荒,诱骗灾民做盗贼,聚集了数万人。盘踞在黟州、歙州之间,凭借高山险阻自我防护,东南百姓厌烦之,并引以为苦。朝廷下诏命令李光弼派兵讨伐叛乱。刚好平卢行军司马许杲依仗军功大,擅自停留在上元(而不配合朝廷的军队),有觊觎江、吴之意。朝廷因为国家在受到创伤残破之后再次起兵征伐,就授予李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的职务,命他谋取许杲。李栖筠到任,大力部署安排武器装备,派遣口才出众的人携带厚重的财物到许杲军营犒劳士兵,让士卒们欢喜,强行破除了许杲的图谋。许杲害怕,率领全部人马渡过长江,抢掠楚、泗,其后溃散。李栖筠凭借功劳大,晋升为御史大夫。他又增设学校,上表推荐年高有声望的儒者河南人褚冲、吴人何员等,拜学官为自己的老师,亲自手执经书问询经意。远近的读书人趋附慕名而来,到了收学徒几百人的地步。‎ 元载执掌国政时间长,更加放肆专横。李栖筠向来方正刚直,没有什么屈服的。当时华原尉侯莫陈怤凭着优等考核补任长安尉,应当参拜御史台。李栖筠询问他的功劳,侯莫陈怤脸色大变,不能回答,于是自己承认是被徐浩、杜济、薛邕所引进推荐的,不是真正的优等。‎ 当初,徐浩被罢免了岭南节度使官职,把价值数十万钱的贵重而美丽的珠宝送给元载,而杜济当时正担任京兆尹、薛邕任吏部侍郎。这三个人都是元载所亲近重用的,李栖筠一并弹劾这三人。皇帝还没决断,适逢遇到月食,皇帝问栖筠发生月食的原因,李栖筠回答说:“月食显示对犯罪者的惩罚,现在欺瞒陛下包藏私心行事的人没有得到惩罚,上天好像是要以月食警示陛下吧?”由此怤等人都因罪被贬官。‎ 皇帝想任命李栖筠为丞相,但因为害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李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李栖筠见皇帝遇事迟疑不决,也内心忧愁愤懑。去世时,终年五十八岁,自己写好墓志铭。朝廷追赠他吏部尚书的官职,谥号“文献”。‎ 二、(2018·福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尝读书见吾丘子,遂归侍养。‎ 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太祖平河东,赠保周南郢州刺史,欢周仪同三司。深归葬其父,负土成坟。大统十五年,行下邽县事。‎ 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六官建,拜大学助教。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诏许之。朝廷有疑义,常召问焉。后以疾卒。‎ 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撰《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撰《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周书·樊深传》)‎ ‎【注】 即丘吾子。春秋时孝子。长史:古代职官名,将军的属官。‎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B.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C.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D.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文言断句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往”意为“去”,与“还”相对,“常”意为“常常,经常”,做“据鞍读书”的状语,因此“往常”中间需要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后”意为“后来”,是“除国子博士”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选B。‎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古代男子20岁举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B.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C.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乞骸骨”也称“赐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没有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之意。‎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樊深经历坎坷,侍亲至孝。他在避难时,宁愿自己挨饿,也要送食物给继母;平乱后,他归乡负土筑坟葬父。‎ B.樊深一生好学,至老不渝。年轻时,他负书出门拜师,孜孜不倦讲习《五经》;年老时,仍书不离身,分秒必争,不懈学习。‎ C.樊深学识渊博,但不被认可。他解说经书,常常广征旁引汉、魏以来诸家学说,学生不能领悟,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 D.樊深精通经学,涉猎广泛。他撰写了诸多解经著作,流行于世,也在史学、文字学、阴阳学等领域有所了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与原文不符,原文说“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然儒者推其博物”,即虽然听他讲课的学生不能理解他,但是儒生都推崇他通晓众物、见多识广。‎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延”,邀请;“更”,再次。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赡”,丰富;“讷”,不善于或不擅长;“为……所”,被。‎ 答案:(1)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中,(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匿。(得分点:“延”“更”各1分,句意3分)‎ ‎(2)(樊深)学识虽然广博丰富,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得分点:“赡”“讷”、“为……所”被动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樊深字文深,是河东猗氏人。早年丧母,侍候继母十分孝顺谨慎。弱冠之年喜好学习,背负书籍从师于三河,讲议研习《五经》,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魏永安年间,随军征讨,以功劳任荡寇将军,数次升迁为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曾经在读书时读吾丘子,因而归家侍候奉养父母。‎ 魏孝武帝西迁,樊、王二姓起义,被东魏诛杀。樊深父保周、叔父欢周都被杀害。樊深因为避难,坠落山崖跌伤脚,两天没吃饭。之后得到一箪饼,本想食之;但想到继母年老身患痹症,可能没有遇难,因而不吃。夜晚匍匐寻找继母,恰巧得以相见,有机会把食物给继母。回家后又悄悄离开家乡,改易姓名,在汾、晋地区游学,学习天文及数学历法之术。后来被人所告,囚送至河东。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中,(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匿。‎ 太祖平定河东,追赠其父保周为南郢州刺史(谥号),叔父欢周为仪同三司(谥号)。樊深归家安葬其父,亲身背着泥土建成坟墓。大统十五年,代理下邽县事。‎ 太祖在东馆设学校讲学,教授诸将子弟,任樊深为博士。樊深精通经学,讲解经书时,经常引用汉、魏以来各家学说来解释。所以听讲的学生不能理解。背后都讥讽他:“樊生讲书所引门户太多,不可理解。”但是儒生都推崇他学识渊博。其性情喜好学习,到老也不懈怠。早晚来往,骑在马上也读书不停,以至于马惊而坠地,手脚都摔折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这种习性。后来授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建立六官,拜任太学助教。建德元年,上表请求退休,诏书允许。朝廷有疑问,经常召他来询问。后来因病去世。‎ 樊深既专于经书,又熟悉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樊深)学识虽然广博,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撰写有《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另撰写《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都流行于世。‎ ‎ ‎ ‎ ‎ 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专项练 一、(2018·长春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尝识面为慊。执礼闻之曰:“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谒。历军器、鸿胪丞,比部员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与,而请中旨夺之;内侍张佑董葺太庙,僭求赏:皆驳奏弗行。迁礼部侍郎。素与王黼善,黼尝置酒其第,夸示园池妓妾之盛,有骄色。执礼曰:“公为宰相,当与天下同忧乐。今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息,是岂歌舞宴乐时乎?”退又戒之以诗。黼愧怒。明年,徙滁州,时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执礼曰:“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钦宗立,改户部。方军兴,调度不足,执礼请以禁内钱隶有司,凡六宫廪给,皆由度支乃得下。尝有小黄门持中批诣部取钱,而封识不用玺,既悟其失,复取之。执礼奏审,诏责典宝夫人而杖黄门。金人围京都,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质天子,邀金帛以数百千万计,曰:“和议已定,但所需满数,则奉天子还阙。”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相与谋曰:“金人所欲无艺极,虽铜铁亦不能给。”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城中七百万户,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责之,对曰:“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顾比屋枵空,亡以塞命耳。”酋益怒,取其副,各杖之百。执礼犹为之请,俄遣还,将及门,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叹。死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史·梅执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B.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C.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D.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大体理解所断语句的意思;然后再抓住一些外在标志逐项排除。“有……者”为定语后置句,是“苑吏”的定语,其间不能断开,应在“者”后停顿,排除A、C两项;“长贰”在文中意为“比部长官副长官”,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答案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 B.禁内,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 D.士庶,士人和庶民。泛指百姓。古时将人的社会地位简单的分为四种:公、卿、士、庶。‎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梅执礼不媚权贵,守正不阿。有人把他推荐给宰相,但他不去拜谒;在任中书舍人、给事中时,他驳回了孟昌龄、张佑等人的不合理请求。‎ B.梅执礼与天下同忧乐,关心百姓。在王黼摆设酒宴向人炫耀自己的园池妓妾时,他认为国家有难,不应歌舞宴乐;他请示朝廷滁州盐赋过重,朝廷下诏命减少了滁州盐赋,滁州人民很感激他。‎ C.梅执礼忠于职守,精于治理。他主张宫内财务由相关部门管理,有位小黄门取钱用的加标记的封缄上没有盖玺印,他上奏审查,诏命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 D.梅执礼不畏金人,舍身取义。帝都失守,金人以天子为人质勒索金帛,他为百姓考虑没有答应,最后被恼羞成怒的金人杀害。‎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根据文意可知,诏命责罚了管理印玺的夫人,而杖打了那位黄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当”,比;“乃”,但;“堪”,承受。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蒙尘”,蒙受垢辱;“致死”,竭尽全力效死;“不计”,在所不辞。‎ 答案:(1)这里还比不上苏、杭一个县,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得分点:“当”“乃”“堪”各1分,大意2分。)‎ ‎(2)天子蒙受垢辱,臣民都甘愿竭尽全力效死(相救),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得分点:“蒙尘”“致死”“不计”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觉得他这个人很贤能,就向宰相进言(推举他),宰相因为从来没有(和他)见过面而感到遗憾。梅执礼听说了这件事后,说:“因为别人的言论而得到的东西,也一定会因为别人的言论而失去,我只要追求通过我自身的完美而有所收获就够了。”始终不去拜谒(宰相 ‎)。历任军器、鸿胪丞,比部员外郎。有位拿着高达三百万钱的茶券的宫苑官吏,声称是奉杨戬的旨意要急需领取。梅执礼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想揭发,比部长官副长官犹豫不敢,(他)就独自上奏,果然是欺诈。提拔为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在郓州把房屋抵押给别人,应当赎回而不肯付赎金,却请求下诏书强取;内侍张佑督查修葺太庙,弄虚作假求取奖赏:这些都因梅执礼的驳奏而没有实行。迁任礼部侍郎。(梅执礼)平素与王黼亲善,王黼曾经在自己的宅第里摆设酒宴,夸示炫耀自己园池的大,妓妾的多,有骄傲的神情。梅执礼说:“公作为宰相,应当与天下同忧乐。现今方腊祸害吴地,疮痍满目,现在哪里是歌舞宴乐的时候呢?”退下后又用诗劝诫他。王黼恼羞成怒。第二年,调职滁州,当时盐赋出现亏额,滁州也苦于强行征派税务。梅执礼说:“这里还比不上苏、杭一个县,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请示朝廷,诏命减少二十万,滁州人民都感谢他。钦宗即位,改任户部。正值战争兴起,(赋税)征调不足,梅执礼请求把宫内的钱拨给有关部门,凡是六宫的供给,全部经过度支才能下发。曾有位小黄门手持宫中的批件来到户部取钱,但加标记的封缄上面没有盖玺印,觉察到有过错后,又回去重新盖章。梅执礼上奏审查,诏命责罚管理印玺的夫人而杖打那位黄门。金人围京都,梅执礼劝皇帝亲自征伐,而请求太上帝后、皇后、太子都出京避难,当权的大臣加以阻止。到失守时,金人用天子作为人质,(要求)索取数百上千万的金钱和布匹,说:“和议已签订,只要如数满足我们所要求的,就奉送天子还京。”梅执礼与同事同情百姓的财力已经贫乏,相互商量说:“金人的欲望没有限度,就是铜铁也不能给。”而心里怀着过去的嫌怨的宦官告诉金帅说:“城中有七百万户,所搜取的还不到百分之一,只许百姓用金银换取粟麦,百姓应当有愿意出钱的。”后来果然是这样。敌方首领大怒,斥责梅执礼,回答道:“天子蒙受诟辱,臣民都甘愿竭尽全力效死(相救),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只见房屋空虚,百姓逃亡保命。”敌方首领更加愤怒,把副官带上来,各打了一百杖。梅执礼等人还为他们请命,不久被遣送还京,将到门口,把他喊下马来打死,并砍下他的头悬挂(示众),时间正是靖康二年二月。当天,天空白昼昏暗,士人和普通百姓都流泪叹息。死时,四十九岁。‎ 二、(2018·大庆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 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B.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C.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D.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从句子的结构和意思来看,“天馥”是“侍朕三十余年”的主语,所以应该在“天馥”前断开,排除B、D两项;“勉以儒者之学”是状语后置句,语意完整,“勉”前面应断开,排除A项,故选C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经筵,汉唐以来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 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如文中“康熙”就是清圣祖的年号。‎ D.古人在朝中做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天馥学识渊博,深受器重。曾担任给皇帝讲经的经筵讲官,在刑、户、吏、工、兵等要害部门都任过职,后又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 B.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而他“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不免有保守僵化之嫌。‎ C.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筑草庐守墓时有一双白燕飞来,因此其居室被称为“白燕堂”。‎ D.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然而他‘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则不免有保守僵化之嫌”分析有误。李天馥主张“奉行成宪,不失尺寸”,是不希望政令繁多以致劳民扰民,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意思,而不是“保守僵化”。‎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兵革”,战争;“务”,致力于,从事;“休息”,休养生息,休整。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瘐毙”,关在牢狱里的人因受刑或饥寒疾病而死亡,翻译为“死亡”即可;“所”,名词,牢房;“别”,根据……分类,区别。‎ 答案:(1)皇上亲征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整。(得分点:“兵革”“务”“休息”,每点各1分,大意2分)‎ ‎(2)刑部的囚犯很多人(因为监狱条件恶劣)死去,李天馥筹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囚犯建造了更多牢舍,根据罪行的轻重让他们分别住在不同的牢房里,存活下来的囚犯很多。(得分点:“瘐毙”“所”“别”,每点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他的祖辈在明朝初年因为军功得以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在合肥安了家。祖辈中有一个同宗族的子弟是永城卫籍贯,李天馥就以永城卫的籍贯(参加了乡试考试)考中了举人。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授予检讨的官职。他见闻广博,善于选取其中精要,穷尽心思研究经世之学,名声很大。多次升迁后担任内阁学士,充任经筵讲官。每次当值侍奉皇上时,有什么见解,他都毫无隐瞒地全部陈述出来,圣祖皇帝很器重他。康熙十九年夏天,遭遇大旱灾,(皇上)命李天馥和大学士明珠会同三法司审查复核囚犯,有值得同情或证据不全有所怀疑的罪囚,都按照最末一等替他们减刑。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又调到吏部任职。他拒绝一切馈赠贿赂,性情严峻,不徇私情,(人们)称赞他考核官吏政绩时非常公平。康熙二十七年,升任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建议修筑高家堰重要堤防,约束黄河水道使之从清口流出,停止疏通海口;于成龙主张疏通下河(入海口)。皇上召两人进京入宫问询,(两人)仍然各自坚持自己的说法,(皇上)将此事下达给朝中大臣详细讨论,李天馥认为下河海口应当疏通,高家堰重堤应该停止修筑,皇上认为李天馥说得对。李天馥曾先后在刑部、兵部、吏部任职。‎ 康熙三十一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皇上说:“机密的事务责任重大,不能任用喜欢多事的人。李天馥为人老成,清廉谨慎,学问品行都很优秀,我知道他一定不会生事。”康熙三十二年,(李天馥)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到原籍,皇上赐给他亲笔书写的“贞松”匾额,用大儒的学识勉励他;又说:“李天馥侍奉我三十多年,不曾有过过失。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命令(有关部门)把李天馥担任的官职暂时空缺起来,等他守孝期满回来。”康熙三十四年,李天馥服丧将满,(朝廷)起用他担任先前的官职,进入内阁处理政事。皇上亲征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整。他曾说:“变法不如守法。奉行现成的法规制度,严格实施,不偏移一丝一毫,才是我报效国家朝廷的方法啊。”康熙三十八年,李天馥去世,谥号为“文定”。‎ 李天馥在位时,注重人才,曾响应皇上诏令举荐彭鹏、陆陇其、邵嗣尧,(这些人)最终都成为名臣。(李天馥)担任学士时,冬月审查复核囚犯,有一名知县李方广犯罪被判处死刑,李天馥说这个人有才华,得以暂缓处决,不久就因为遇上大赦而被免除死刑。刑部的囚犯很多人(因为监狱条件恶劣)死在狱中,李天馥筹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囚犯建造了更多牢舍,根据罪行的轻重让他们分别住在不同的牢房里,存活下来的囚犯很多。李天馥侍奉父母很孝顺,在服丧期间在父母墓旁搭盖茅屋守墓,有一双白燕飞来,不离开,人们称他守墓的茅屋为“白燕庐”。他的儿子李孚青,考中进士,担任编修的官职。父亲去世后服丧而回乡,不再出来做官。‎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 四、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专项练 一、(2018·福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督广东学政。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于北省采买。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遗疏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有删改)‎ ‎【注】 折色: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B.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C.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D.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断句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根据句意,赛尚阿到湖南后,“遂授钦差大臣”指被授予钦差大臣,句意完整,后面应断开,排除A、C两项。“至则已惫甚”意思是到达已经非常疲惫,句意完整,其前后应断开,所以排除D项,选择B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道路,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B.“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根据上下文意思,这里的“粮道”指官名,明清两代都设督粮道,督运各省漕粮,简称“粮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星沅治官有方。在广东督导学政时,在川陕治理匪徒时,发现问题后均及时整治,并处理得当,效果显著。‎ B.李星沅办事有理有据。在追究永昌回乱的缘由时,认为祸乱不仅与匪首有关,还与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政策失当有关。‎ C.李星沅富有远见。在讨论“南漕改征折色”问题上,认为这一做法不妥,可能会导致官员贪污腐败,上下其手。可惜皇上及众臣并未听从,依旧推行。‎ D.李星沅得到皇上尊敬看重。在其死后,文宗悲伤哀痛,褒封谥号,授予抚恤金,并厚待李星沅的母亲和儿子。‎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原文“迭疏论列,议遂寝”,这件事最终废止不行,并没有继续推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健”,善于;“籍”,登记。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简”,选拔;“诏”,下诏。‎ 答案:(1)广东读书人大多善于打官司,(星沅)发文在全省范围登记热衷追求打官司的书生,并发布公文治理这件事,士风因(此)得以肃整。(得分点:“健”“籍”,每点各1分,大意3分)‎ ‎(2)星沅因为军事上的权宜处理不统一,上奏请求专门选拔统帅率领军队督导围剿,皇帝下诏斥责他推卸责任。(得分点:“简”“诏”,每点各1分,大意3分)‎ ‎【参考译文】‎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十五年任广东学政。广东读书人大多善于打官司,(星沅)发文在全省范围登记热衷追求打官司的书生,并发布公文(下令)整治,士风因(此)得以肃整。任期满后,被授予陕西汉中知府,历任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厉整治寇匪,多次擒获他们的首领并将其绳之于法。‎ 这之前,永昌发生回乱,迤西道罗天池胡乱杀人,不分好人坏人,众多回人更加滋扰生乱。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张安抚,投降的人动不动就又反目叛乱了。至此,缅宁匪首马国海被追剿而逃亡,暗中勾结云州回人马登霄、海连升等再次发动叛乱,迤西大为动荡。星沅追究造成祸乱的缘由,长龄、天池一并受到责斥。二十七年,派遣军队进行围剿,解散被胁迫的回族众人,造反作乱的首领被歼灭,其余的匪徒也被消灭干净。(皇上)下诏嘉奖他的功劳,加封太子太保官衔,赐花翎。不久调任两江总督。‎ 星沅没有中第时,寄居在陶澍幕府,掌管章奏(臣僚呈报皇帝的文书)。又先后连任江南官职,熟悉盐、漕、河诸多利弊。当时度支(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的官员)诉说用度缺乏,朝廷大臣主张南粮改为用征银布帛等代替,在北方省份采购粮食。星沅说折银太多征收不容易,折银太少采购不够。粮食低贱银两贵重,民间经过太多环节损失亏耗。且州县以此为借口额外勒索,官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防备他们都很难。(星沅)屡次上疏论述,改征的提议于是废止不行。‎ 三十年,宣宗驾崩,(星沅)赴京拜谒皇帝的灵柩,又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家奉养。恰逢广西匪乱正盛,最初起用林则徐为督师讨伐,(却)在途中去世,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这年十二月,抵达广西,驻守柳州。当时两岸的江匪发展势头日益蔓延,众多贼匪尤其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剽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都因为贻误战机而被免官,周天爵、向荣继任为巡抚、提督。这两个人都有很好的名声,但都颇为自负,意气用事,谋议总是不一致,星沅调和他们的意见,仍然不能使他们协调一致,军事很多时候相互牵制掣肘。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军围剿,贼匪由大黄江、牛排岭窜入新墟、紫荆山。星沅发文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领滇、黔军队循迹追剿,贼匪又窜入武宣。荣、天爵分头进击,贼盘踞东乡,两军攻打不下。星沅因为行使指挥职权不能统一调度,上奏请求专门选拔统帅率领军队督导围剿,皇帝下诏斥责他推卸责任。不久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赶赴湖南防堵,将让他们代替李星沅。赛尚阿至湖南,就被授予钦差大臣,赶赴广西督导军队,命星沅回湖南治理防务。四月,星沅竭力快速赶赴武宣前敌督战,到达已经非常疲惫,几日后在军中去世。遗言上奏:“贼不能消灭,是不忠;父母不能终养,是不孝。死后用常服收殓,用以表明我的错误。”文宗看后非常伤心,依据总督的规格赐予抚恤金,赐予金钱置办丧事,恤问他的母亲,下令他的两个儿子等服丧完毕后引见朝廷,授予李星沅“文恭”的谥号。李星沅的儿子李桓,后来官至江西布政使。‎ 二、(2018·烟台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曹鉴,字克明,宛平人。颖悟过人,举止异常儿。既冠,南游,具通《五经》大义。大德五年,用翰林侍讲学士郝彬荐,为镇江淮海书院山长。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辟为掾史。丁内艰,复起,补掾史,除兴文署。命伴送安南使者,沿途问难倡和,应答如响,使者叹服,以为中国有人。‎ 至治二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明年,奉旨括释氏白云宗田,稽检有方,不数月而事集,纤毫无扰。泰定七年,迁湖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天历元年,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元统二年,升同佥太常礼仪院,鉴习典故,达今古,凡礼乐、度数、名物,罔不周知。因集议明宗皇后祔庙事,援礼据经,辩析详明,君子多之。后以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俄感疾而卒,年六十五。追封谯郡侯,谥文穆。‎ 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历官三十余年,僦屋以居。殁之日,家无余赀,唯蓄书数千卷,皆鉴手较定。鉴为诗赋,尚《骚》、《雅》,作文法西汉,每篇成,学者争相传诵。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鉴任湖广员外时,有故掾顾渊伯,以辰砂一包馈鉴,鉴漫尔置箧笥中。半载后,因欲合药剂,命取视之,乃有黄金三两杂其中,鉴惊叹曰:“渊伯以我为何如人也!”渊伯已殁,鉴呼其子归之。其廉慎不欺如此。‎ ‎(《元史·曹鉴传》)‎ ‎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B.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C.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D.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的意思,“当时的丞相忽剌歹仗势为所欲为,他的下属官员都因害怕而回避,曹鉴遇事遵循事理而行,独不回避。湖北廉访司举荐曹鉴任监察官。没有批复”。然后抓句中的专有名词,比如“丞相”“忽剌歹”“僚属”“鉴”“湖北廉访司”,然后依据故事的发展断句。‎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既冠,意思是已经二十岁行过加冠礼了。“冠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B.丁内艰,是指为母亲守丧。丁艰,也叫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父母去世,按规定需离职居家守丧。‎ C.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指升官,这里也是指曹鉴升了官职。左迁,则是贬官。“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 D.谥文穆,谥号指人死后,根据他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而给予的评判性称号,谥号中的“文”应指“好学博闻”。‎ 解析:选C 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C项,两地所任官职皆为行省员外郎,应是平调。‎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曹鉴从小就聪颖过人,且终生喜欢读书。他藏书数千卷并亲手校订,所写诗赋很受推崇;受命护送安南国使臣时,一路与之讨论学问、酬唱诗词,使者叹服。‎ B.曹鉴做事干练有方,能力过人。曹鉴奉旨调查核实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曹鉴稽查得法,不到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对地方百姓毫无侵扰。‎ C.曹鉴熟谙典章成例,通达古今。朝廷召集群臣商议讨论明宗皇后陪祭太庙的事,他知识广博,引经据典,剖析详尽,最终让君主采纳了他的意见。‎ D.曹鉴廉洁谨慎,属下顾渊伯曾将三两黄金掺杂在朱砂中送给他,半年后曹鉴才发觉此事,其时顾渊伯已去世,曹鉴就把黄金退还给他的儿子。‎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最终让君主采纳了他的意见”不当,应理解为深得君主的赞赏。‎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历官三十余年,僦屋以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第(1)句的得分点:“属”,正赶上、恰好遇到;“损”,削减;“什六七”,十分之六七;“诡免”,作弊逃避赋税;“首输”,首先交纳租税。第(2)句的得分点:“纯孝”,纯良孝顺;“贫乏”,贫困;“周恤”,周济抚恤;“僦”,租屋。‎ 答案:(1)正赶上(恰好遇到)淮、浙地区遭遇洪灾,百姓报告灾情,曹鉴将这些地方的赋税削减了十分之六七,有些权势之家借机作弊逃避赋税,曹鉴一一核实,传令让他们首先交纳租税。(2)曹鉴天性纯良孝顺,亲族中有贫困的,帮助救济(周济抚恤)惟恐不及时。做官三十多年,仍然是租屋而居。‎ ‎【参考译文】‎ 曹鉴,字克明,宛平人。聪颖超人,举止不同于一般的儿童。二十岁后,到南方游览,通晓《五经》大义。大德五年(1301),经翰林侍讲学士郝彬推荐,任镇江淮海书院山长。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聘为掾史。母亲去世,服孝期满,补任掾史,授官兴文署。命其伴送安南使者,沿途使者向他提出许多疑问,他应答如流。使者叹服,认为中国有人才。‎ 至治二年(1322),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第二年,奉旨核查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稽查得法,不到几个月时间,事已完成,对百姓毫无侵扰。泰定年间,调任湖广左右司员外郎。当时的丞相忽剌歹仗势为所欲为,他的下属官员都因害怕而回避,曹鉴遇事遵循事理而行,独不回避。湖北廉访司举荐曹鉴任监察官。没有批复。天历元年(1328),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所属淮、浙地区大水,民众报告灾情,曹鉴减赋税十分之六七,有钱有势之家用诡计获免赋税的,曹鉴核实之后,下令让他们首先交纳租税。元统二年(1334),升同佥太常礼仪院,曹鉴熟悉典故,达古通今,凡礼乐、度数、名物制度,没有不知晓的。因而召集大臣们议论,刚死的明宗皇后附祭于先祖之事,曹鉴引礼据经,辨析详细明确,君子都称赞他。至元元年(1335),由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不久,因生病而死,终年六十五岁,追封谯君侯,谥号文穆。‎ 曹鉴天性纯朴孝顺,对亲族中贫困者,接济惟恐太晚。当官三十多年,仍然是租屋而居。逝世时,家中没有积蓄,只有数千卷书,都是经过他亲自校定的。曹鉴写诗、写赋,崇拜《离骚》、《尔雅》,写文章都效法西汉,每成一篇,学者都争相传诵。家中藏有他的文集若干卷。‎ 曹鉴任湖广员外郎时,有一故旧下属叫顾渊伯,赠送他一包辰砂。曹鉴随手放进一个小箱子中,半年后因要用辰砂合药,命人取出一看,其中夹杂了三两黄金。曹鉴惊叹地说:“渊伯以为我是怎样一个人啊!”渊伯已死,曹鉴把他的儿子叫来,还给他黄金。其廉洁、谨慎到如此程度。‎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4‎ 五、文言文阅读——翻译句子专项练 一、(2018·漳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父忠,仕至宜都太守。潭清贞有检操,州辟从事、主簿,大司马齐王冏请为祭酒,除祁乡令。值张昌作乱,郡县多从之,潭独起兵斩昌别率邓穆等。襄阳太守华恢上潭领建平太守,以疾固辞。遂周旋征讨,以军功赐爵都亭侯。绥抚荒余,咸得其所。寻被元帝檄,使讨江州刺史华轶。潭至庐陵,会轶已平,而湘川贼杜弢犹盛。时甘卓屯宜阳,为杜弢所逼。潭进军救卓,卓上潭领长沙太守,固辞不就。‎ 帝为晋王,除屯骑校尉,迁宗正卿,以疾告归。会王含、沈充等攻逼京都,潭遂于本县招合宗人,及郡中大姓,共起义军,众以万数,自假明威将军。乃进赴国难,至上虞。明帝手诏潭为冠军将军,领会稽内史。潭即受命。义众云集时,有野鹰飞集屋梁,众咸惧。潭曰:“起大义,而刚鸷之鸟来集,破贼必矣。”遣长史孔坦领前锋过浙江,追蹑充。‎ 成帝即位,出为吴兴太守。苏峻反,加潭督三吴、晋陵、宣城、义兴五郡军事。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会陶侃等下,潭率众与诸军并势,东西猗角。遣督护沈伊距管商于吴县,为商所败,潭自贬还节。‎ 寻而峻平,潭以母老,辄去官还余姚。诏转镇国将军。以前后功,进爵武昌县侯。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潭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败。以母忧去职。服阙,以侍中、卫将军征。年七十九,卒于位。追赠左光禄大夫,谥曰孝烈。‎ ‎(节选自《晋书·虞潭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B.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C.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D.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出仓米”与“振救之”同时属于“表”的内容,中间不可断开,可排除A、D两项;介词短语“以防海抄”是“修沪渎垒”的目的,意思完整,断开后语意不通,可排除B项。故选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祭酒”本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的风俗,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 B.“檄”原是指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后成为古代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 C.“服阙”最早出自汉朝蔡邕的《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指守丧期满除服,与“服除”同义。‎ D.“谥号”是古人死后依据其生前行迹所立,用来褒贬善恶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并非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虞潭清正有操守,屡次推辞他人的举荐。虞潭平叛有功,得到华恢、甘卓等人的举荐,他却极力推辞,最后推辞不了才接受屯骑校尉一职。‎ B.虞潭有主见,善于化解危机。王含、沈充攻近京城,他果断组织义兵勤王救国;接受皇帝任命后,机智化解危机,派兵追击沈充的部队。‎ C.虞潭遇事冷静,攻防有略。面对苏峻叛军的强大势力,虞潭担任总督后并没有立即组织进攻,而是待各处援军到来后才派兵去抵挡。‎ D.虞潭忠于职责,鞠躬尽瘁。虞潭身处国家多事之秋,多次领兵平定国内的叛乱,为国尽忠,晚年还担任侍中、卫将军等职,最终死在任上。‎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最后推辞不了才接受屯骑校尉一职”分析有误,由第二段“帝为晋王,除屯骑校尉,迁宗正卿”可知,他的屯骑校尉一职是元帝直接任命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败。(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逼迁”,被逼迁都;“俟”,等待。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貌”,表面上;“鲜”,少。‎ 答案:(1)恰逢朝廷军队战败,皇上被逼迁都,虞潭势单力薄,无法独自挽救大局,就先坚定地防守来等待四方发兵(救援)。(译出大意给3分,“逼迁”“俟”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虞潭表面上虽然温和文弱,但内心坚定明确,有胆识有决断,虽然多次领军作战,却少有大败。(译出大意给3分,“貌”“鲜”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虞潭,字思奥,会稽郡余姚县人。他的父亲虞忠,官至宜都太守。虞潭清正坚贞有品行节操,州郡征辟他为从事、主簿,时任大司马的齐王司马冏请他担任祭酒,出任祁乡县令。时逢张昌造反,很多郡县都跟着他作乱,虞潭独自领军斩杀了张昌副将邓穆等人。(平乱后)襄阳太守华恢向上级推荐虞潭兼任建平太守,虞潭以生病为由坚决拒绝。此后相机征战,凭借军功被赐封都亭侯。虞潭安抚了荒乱后的灾民,让他们都各得其所。不久,虞潭被元帝征召,被派遣去讨伐江州刺史华轶。虞潭到庐陵时,正赶上华轶已经被平定,但湘川乱贼杜弢还声势旺盛。当时,甘卓在宜阳驻军,被杜弢军所逼迫。虞潭便领军前去解救甘卓,甘卓向上级推举虞潭兼任长沙太守,(虞潭)坚决地推辞,不去就任。‎ 元帝即位,称为晋王,(虞潭)被封为屯骑校尉,升任宗正卿,后来他因病请假回家(休养)。正赶上王含、沈充等人进攻逼近京城,虞潭便在本县内招揽聚合宗族众人,以及郡中大户人家,一起组织义军,参与人员数以万计,他借用明威将军之名。于是他领军前去勤王救国,到了上虞。晋明帝司马绍亲手写了诏书任命虞潭担任冠军将军,兼任会稽内史。虞潭立即领受了任命。义军汇集时,有野鹰飞来,聚集在屋梁上,大家都感到害怕(认为是不祥之兆)。虞潭说:“(我们)凭大义起兵,连这刚烈凶狠的猛禽都前来集结,一定会打败反贼的军队!”虞潭派遣军中长史孔坦率领前锋先过浙江抵挡,追击沈充。‎ 晋成帝即位后,虞潭出任吴兴太守。苏峻造反,(朝廷)提拔虞潭总领三吴、义兴等五个郡的军事事务。恰逢朝廷军队战败,皇上被逼迁都,虞潭势单力薄,无法独自挽救大局,就先坚定地防守来等待四方发兵(救援)。恰逢陶侃领军南下,虞潭率领众将士与各路兵马合并势力,东西各路义军便互相借势而起。后来虞潭派督护沈伊在吴县抵挡苏峻的将领管商,都被管商击败,虞潭自己贬了自己的职,归还节度之权。‎ 不久,苏竣之乱被平定。虞潭以母亲老迈为由,就辞去官职回到故乡余姚。(朝廷)下诏让他转任镇国将军。因之前的各种功绩,提升他的爵位为武昌县侯。当时,正是战乱刚过,百娃饥荒交迫,饿殍遍野。虞潭于是上表请命,取出官仓中的粮食赈济灾民,又主持修筑了沪渎垒,来防御海潮,百姓们都仰赖他。‎ 虞潭表面上虽然温和文弱,但内心坚定明确,有胆识有决断,虽然多次领军作战,却少有大败。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完毕后,以侍中、卫将军身份被征召。(虞潭)七十九岁时在任内逝世,(朝廷)追赠他为左光禄大夫,谥号孝烈。‎ 六、文言文阅读——高考真题或模拟题专项练 ‎(教师用书独具)‎ 一、(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的意思,再根据职位的变迁进行断句。由上文可知,傅珪参与编写了《大明会典》,也在“瑾恶之”之列,结合原句“降珪修撰”可知前边的“镌”是“削减”的意思,故应在“官”后断,排除A、D。“进”的宾语是“左中允”,中间不可断句,排除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解析:选A 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礼仪、祭祀为礼部掌管,土地、户籍为户部掌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表述错误,原文为“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不听”的是皇帝,而不是傅珪,属张冠李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的能力。翻译时应逐字逐句直译,把握得分点,然后根据语境和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整理答案。翻译的得分点有实词(包括通假和古今异义)、虚词、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答案:(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译出大意给3分,“权幸”“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译出大意给3分,“忠谠”“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间,授予编修一职,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完成后,升任左中允。武宗即位,因在东宫时的恩德,升任左谕德,充当讲官,编修《孝宗实录》。当时文学侍从不攀附刘瑾,刘瑾很憎恨他们。说《大明会典》在刘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费很多,削减参与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务与其他各部比较相对简单,但从傅珪开始多次直言规劝,章奏就多了起来。皇帝喜好佛,自称大庆法王。西域僧人求百顷田地做法王下院,宫中的旨意下到部里,说大庆法王的命令与圣旨等同。傅珪假装不知道,执意上奏说:“谁是大庆法王?敢与皇帝并列,是对皇帝大不敬。”皇帝诏令不追究,求田之事也最终不了了之。傅珪闲居时看似木讷,不善言谈。到担当大事时,毅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忤逆权贵幸臣而离职。教坊司臧贤请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请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止没有做成。臧贤经常在阉党面前指责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御史张羽奏报云南灾情,傅珪趁此竭力陈说四方灾害可怕。正德八年五月,再次奏报四月灾情,(傅珪)于是进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害六十九次。现今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星辰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不断,灾害没有像这样严重的。”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令命二人辞职。两京谏官纷纷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供给困难,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就在此时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二、(2018·德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①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②,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③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注】 ①藉:盛大。②曲糵:酒。③石公:作者的号。‎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B.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C.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D.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题中,名词做主语的:“公”“威”“介胄之士”“议者”;名词作宾语的:“边兵”“刘真长”“杜少陵”;动词作谓语的:“督”“振”;虚词:“而”。‎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有司:“司”即管理,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巾帼:本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发饰,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 D.同年: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有时候也指年龄或辈分相同的人。‎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项,“同年”不能指辈分相同的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文长极有才略,好出奇谋。他作胡宗宪的幕僚时,非常受信任,一切奏疏、公文等都由他代作;谈论军事策略,大多能切中要害。‎ B.徐文长才华横溢,文采极高。他游历北方,以诗作记游抒怀,内容非常丰富;文章匠心独运,才思敏捷;书法刚柔相济,奔放苍劲。‎ C.徐文长恃才傲物,不慕名利。当时有人认为他是文坛首领,徐文长自己却不认同,而且斥责推崇自己的人,因而他的名声不能超出越地。‎ D.徐文长仕途不畅,命运多舛。他早年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更重,最终心怀怨愤而死,作者认为徐文长一生无所不奇,因而一生坎坷。‎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C项,属于无中生有。徐文长没有被认为是文坛领袖。‎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1)句关键点:气沉:文气沉郁;以:因为;流亚:一类的人物;第(2)句关键点:礼数异等:与身份不相称的礼节;悦:博得欢心。‎ 答案:(1)文章有卓识,文气沉郁而法度严整,不因为模拟而损失才华,不因为议论而伤格调,是韩愈、曾巩一类的人物。(5分)‎ ‎(2)幕府中(给他)与身份不相称的礼节,这表明胡宗宪赏识先生;上奏的表文博得皇帝欢心,这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5分)‎ ‎【参考译文】‎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县县学生员,名声很大。薛蕙主持越中考试,认为他是奇才,把他看作国士(旧称一国中的杰出人才)。可是他命运不好,屡次应试都失败。中丞胡宗宪听说了,延请他为幕府宾客。徐文长拜见时,常常穿粗布衣服,戴黑色头巾,纵谈天下大事,胡宗宪非常高兴。这时,胡宗宪统领多方军队,威震东南,(在他面前)军队将士,跪着说话匍匐前行,不敢抬头,而徐文长凭着一个诸生的身份傲视他,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和杜甫。适逢(胡宗宪)得到白鹿,吩咐他作表文。表文送上,嘉靖皇帝很高兴。胡宗宪因此更加欣赏他的才能,(此后)一切奏疏表记,都出自他手。‎ 徐文长以才略自负,喜好谋划奇计,谈论兵法深得要领,看当时之士,没有一个看上眼的。然而最终一直遭遇不顺利。徐文长已经不被考官赏识,就放浪饮酒,纵情山水,奔走于齐、鲁、燕、赵之地,尽览北方沙漠。他所看到的山崩海啸,沙起云飞,风鸣树倒,深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的行状,都一一用诗抒写出来。他的胸中又有不可磨灭的豪气,英雄无路、寄身无门的悲伤,所以他作诗,如怒,如笑,如水鸣峡谷,如种子出土,如寡妇夜哭,旅人寒起。虽然他的诗作体式时常有低下的,可是匠心独出,有王者气度,不是那些像女人一样伺候人的人所能企及的。文章有卓识,文气沉郁而法度严整,不因为模拟而损失才华,不因为议论而伤格调,是韩愈、曾巩一类的人物。徐文长既然高雅,不与流行风气相合,当世所谓文坛主盟的人,徐文长都大声呵斥,视为奴仆,所以他的名气没有超出越地。可悲啊!(他)喜欢写书法,笔意奔放,风格和他的诗作一样,苍劲中跳跃出姿媚,正是欧阳修所说的“妖韶女老自有余态”。有时在他的业余时间,随意画些花鸟,也都高超飘逸,很有情致。‎ 最终因为疑忌,徐文长杀了自己的继室,被捕入狱判处死刑。太史张元汴极力解救,才得以出狱。晚年悲愤更深,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显贵登门,有时拒不接纳;时常带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饮酒;他有时自己拿斧子打破头,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有时用锋利的锥子扎自己两耳,深入一寸多,竟然没有死去。‎ 周望说:“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而徐文长竟然因为不能够在当时施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以致得了癫狂病;癫狂病一直没有痊愈,以致犯罪入狱。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像先生那样的。虽然如此,胡宗宪是一世豪杰,嘉靖皇帝是英明 君主,幕府中(给他)与身份不相称的礼节,这表明胡宗宪赏识先生;上奏的表文博得皇帝欢心,这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只是他未能显贵罢了。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的风气,百年之后,自有定论。怎么会怀才不遇呢!梅客生曾经寄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老友,他的病比人奇特,人比诗奇特。’我认为徐文长无处不奇特。无处不奇特,这就无处不命运坎坷,可悲啊!”‎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