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各地市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各地市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

ID:569236

大小:226 KB

页数:41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东省各地市2016届高三3月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 菏泽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9-12题。‎ 霍光论 苏轼 古之人,惟汉武帝号知人,盖其平生所用文武将帅、郡国边鄙之臣,左右侍从、阴阳律历博学之士,以至钱谷小吏、治刑狱、使绝域者,莫不获尽其才,而各当其处.然此犹有所试,其功效著见,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于霍光,先无尺寸之劝,而才气术数,又非有以大过于群臣。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后世之事。而霍光又能忘身一心以辅幼主。处于废立之际,其举措甚闲而不乱.此其故何也?‎ 夫欲有所立于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可以有望于其成.至于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难者不在乎才,而在乎节,不在乎节,而在乎气.天下固有能办其事者矣,然才高而位重,则有侥幸之心,以一时之功,而易万世之患,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节”,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马仲达是也。天下亦有忠义之士,可托以死生之间,而不忍负者矣,然狷介廉洁,不为不义,则轻死而无谋,能杀其身,而不能全其国,故曰“不在乎节,而在乎气”,古之人有失之者,晋荀息是也。夫霍光者,才不足而节气有余,此武帝之所为取也。‎ ‎《书》曰:“如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嗟夫,此霍光之谓欤!使霍光而有他技,则其心安能休休焉容天下之才,而乐天下之彦圣,不忌不克,若自己出哉!‎ A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苟以人臣之势,而居于廊庙之上,以捍卫幼冲之君,而以其区区之才,与天下争能,则奸臣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夺其权矣。霍光以匹夫之微而操生杀之柄,威盖人主,而贵震于天下.其所以历事三主而终其身天下莫与争者,以其无他技,而武帝亦以此取之欤?‎ A才能,是竞争的苗头。只有圣人在上,驱赶天下人各自为自己的职事奔走,争着发挥自己的长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 提拔 B.至于捍社稷 保卫 C.则郡国边鄙之臣 浅陋 D.则奸臣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夺其权矣 机会 ‎9.C(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付以天下后世之事 不赂者以赂者丧 B.才不足而节气有余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又非有以大过于群臣 不能容于远近 D.先无尺寸之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0.B(B.两个都是转折关系连词。A.前者的意思是“把”,后者是“因为”。C.前者的意思是“比”,后者表被动关系。D.前者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 的”;后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 B.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 C.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 D.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 ‎11.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知人善任,所选拔的官员都能竭尽其才,而且功劳业绩显著。‎ B.辅佐幼主,最重要的不是有过人的才能,而是要有节操、气度和涵养。‎ C.霍光虽然昏庸无能,但能一心一意辅佐幼主,所以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 D.文章认为司马仲达有才能而没有节操,苟息有节操而没有气度、涵养。‎ ‎12.C(说霍光“昏庸无 能”不对,文中只是说他才能不突出)‎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欲有所立于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可以有望于其成。(5分)‎ ‎(2)然狷介廉洁,不为不义,则轻死而无谋,能杀其身,而不能全其国。(5分)‎ ‎13.(1)想要在天下有成就,搏击进取来求得不寻常的功绩的人,就一定有超群脱俗显而易见的才能,然后有希望获得成功。‎ ‎(2)但这种人洁身自好、清正廉洁,不义的事坚决不做,因此可以轻易去死而缺少权谋,能够为正义杀身,却不能保全他的国家。‎ 附: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只有汉武帝号称知人善任。他平生所任用的文臣武将、郡国边城的臣子,身边的侍从、阴阳律历博学的士人,以及管理钱谷的小吏,治理刑狱、出使外国的人,没有谁不是竭尽施展自己的才能,并各自适合他们的职事。然而这仍然有所试用,他们的功劳业绩显著,是天下共同了解并相信的。至于霍光,起先并无一点点功劳,而他的才气心机也并非有什么远远超过当时朝中的群臣的。但是汉武帝把他从众人当中提拔上来,把天下后世的事托付给他。而霍光也能舍身忘己,一心一意来辅佐幼主。处在废昌邑王立汉宣帝的关头,他的举措非常从容而不慌乱。这是什么缘故呢?‎ 想要在天下有成就,搏击进取来求得不寻常的功绩的人,就一定有超群脱俗显而易见的才能,然后有希望获得成功。至于保卫社稷,辅佐幼主,它的难处不在于有才能,而在于有节操,不在于有节操,而在于有涵养。天下本来就有能够办事的人,但是由于才能超群、地位显贵,就会有侥幸取得功名的想法,凭着一时的功劳,而看轻危害万世的祸患,所以说“不在于有才能,而在于有节操”。古代的人有丧失这一点的,司马仲达就是这样。天下也有忠义之士,可以在生死之际把后事托付给他,而他不会忍心辜负你。但这种人洁身自好、清正廉洁,不义的事坚决不做,因此可以轻易去死而缺少权谋,能够为正义杀身,却不能保全国家,所以说“不在于有节操,而在于有涵养”。古代的人有丧失这一点的,春秋晋国的荀息就是这样。霍光,才能不足而节操涵养有余,这是汉武帝重用他的原因。‎ ‎《尚书》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忠臣,忠实诚恳,没有别的本领。但他的心地宽厚,能够容人容物。人家有的本领,就像他自己的本领一样。别人品德高尚,他从内心喜欢,不仅仅在口头上称道,而且能够容纳他。这种宽洪大度的人是可以保住我的子孙和百姓幸福的。”这说的就是霍光吧。假使霍光有其它的本事,那么他的心胸怎么能宽阔地容纳天下的有才人,怎么能喜欢天下品德高尚的人,不妒忌不凌犯,像自己有才能有道德一样?‎ 才能,是竞争的苗头。只有圣人在上,驱赶天下人各自为自己的职事奔走,争着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凭着臣子的势力,处在朝廷之上,来保卫幼小的君主,靠自己微不足道的才华,来和天下竞争能力,那么奸臣小人就会趁机来争夺那个权力了。‎ 霍光凭着平常人的卑微身份而掌握朝廷的生杀大权,威望盖过君主,而尊贵震动天下。他能够历事三个皇帝却终生没有谁和他争权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别的本事,汉武帝也因此重用他吗?‎ 临沂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伏暅,字玄耀.曼容之子也。幼传父业,能言玄理,与乐安任防、彭城刘曼俱知名。仕齐位东阳郡丞、鄞令。时曼容已致仕,故频以外职处,令得养焉。‎ 梁武帝践阼,兼《五经》博士,与吏部尚书徐勉、中书侍郎周捨总知五礼事。‎ 出为永阳内史,在郡清洁,政务安静①。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诣州言状,湘州刺史以闻。诏勘有十五事为吏人所怀,帝善之。徙新安太守,在郡清恪如永阳时。人赋税不登者,辄以太守田米助之。郡多麻苧,家人乃至无以为绳,其厉志如此。属县始新、遂安、海宁并同时生为立祠。‎ 征为国子博士,领长水校尉。时始兴内史何远累著清绩,武帝擢为黄门侍郎,俄迁信武将军、监吴郡事。暅自以名辈素在远前,为吏俱称廉白,远累见擢,暅循阶而已,意望不满,多托疾居家。寻求假到东阳迎妹丧,因留会稽筑宅,自表解职。诏以为豫章内史,乃出拜。书侍御史虞嚼奏曰:“风闻豫章内史伏暅,去岁启假,以迎妹丧为辞,因停会稽不去。入东之始,货宅卖车,以此而推,则是本无还意。暅历典二邦,少免贪浊,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请以暅大不敬论。”有诏勿论,暅遂得就郡。‎ 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国子博士,未赴卒。‎ 初,暅父曼容与乐安任遥皆昵于齐太尉王俭,遥子昉及暅并见知。顷之,昉才遇稍盛,齐末已为司徒左长史,暅独滞于参军事,及终名位略相侔。暅性俭素,车服粗恶,外虽退静,内不免心竞,故见讥于时。然能推荐后来,常若不及,少年士子或以此依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一·儒林》)‎ 译文:‎ 伏暅生性俭朴,车辆和衣服粗劣,外表上虽退让恬静,内心免不了暗自争胜,所以被时人讥笑。然而他能够推荐后来者,常常好像自己比不上人家,有些年轻士子因此依附他。‎ 政务安静①:治政致力于安定平静,‎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诣州言状 状:告状 B.远累见擢,暅循阶而已 阶:官阶 C.入东之始,货宅卖车 货:买 D.请以暅大不敬论 论:论处 ‎ ‎ ‎ ‎ ‎9.A(状,应为情形、状态)‎ ‎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诏以为豫章内史 B.因停会稽不去 斧斤以时入山林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诏以为豫章内史,乃出拜 D.暅独滞于参军事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 ‎10.C(A项前一个“以”,介词,把;后一个“以”,介词,按照。B项前一个“因”,介词,趁机;后一个“因”,介词,经,由。C项,两个“乃”都是副词,才。D项,前一个“于”,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后一个“于”,介词,表被动。)‎ ‎ ‎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 ‎ A.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B.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C.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D.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11.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暅从小就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能说玄理,与乐安人任鲂、彭城人刘曼都很出名,他又与何远都有廉名,并且他还认为自己的名声和资格都应该排在何远之前。‎ B.伏暅任新安太守时,与在永阳时同样清廉,有人交不出赋税,他就用太守官田所产粮食救助他,新安郡的始新、遂安、海宁三县,在他死后立祠纪念。‎ C.伏暅不满何远多次被破格提拔,而自己只是逐级提升,就借到东阳为妹妹办丧事之机,留在了会稽,还上表请求辞职,直到皇帝任他为豫章内史,他才出来拜谢。‎ D.伏暅和任昉都被齐太尉王俭赏识,但运气没有他好,任昉到齐末就已经担任了司徒左长史,伏暅却仍然停滞于参军事这一职务,直到死时的名位才与任昉大致相等。‎ ‎12.B(死后立祠纪念不正确)‎ 第Ⅱ卷(共1 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诏勘有十五事为吏人所怀,帝善之。(3分)‎ ‎(2)郡多麻芋,家人乃至无以为绳,其厉志如此。(3分)‎ ‎(3)外虽退静,内不免心竞,故见讥于时。(4分)‎ ‎13.(1)皇帝下诏调查后发现有十五件事被官吏百姓怀念,皇帝认为他做得很好。(3分。“勘”,调查、查问,1分;“怀”,想念、怀念,1分;“善”,认为好,1分。)‎ ‎(2)郡地多产苧麻,而他家的人竟至于没有什么可用来制绳子,他砥砺志节如此。(3分。“乃”,1分;“无以”1分;“厉志”1分。)‎ ‎(3)他表面上虽然谦退平静,内心却不免有和人竞争的想法,因此受到当时人的讥讽。(4分。“退静”1分,“竞”1分,“讥”1分,被动句式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伏暅,字玄曜,是伏曼容的儿子。自幼就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能说玄理,与乐安人任防、彭城人刘曼都很有名。在齐做官任东阳郡丞、鄞县令。当时伏曼容已经退休,所以屡次用地方上的官职来安排伏暅,使他能够侍养他的父亲。‎ 梁武帝登基后,伏暅兼五经博士,和吏部尚书徐勉、中书侍郎周拾总管五礼之事。‎ 后外放任永阳内史,在郡时清白廉洁,治政致力于安定平静,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赴州署说到他的情况,湘州刺史将此情况申报。下诏勘查到有十五件事为吏员所感怀,皇帝很赞许他。调任新安郡太守,在郡时清廉恭敬如同在永阳时。有人交不出赋税,便用太守官田所产粮食救助他。郡地多产苧麻,而他家的人竞至于没有什么可用来制绳子,他砥砺志节如此。隶属的始新、遂安、海宁三县,在他活着时,同时为他建了祠堂。‎ 征召担任国子博士,领长水校尉。当时始兴内史何远接连表现出清廉的政绩,梁武帝提拔他担任黄门侍郎,不久升为信武将军,监昊郡事。伏暅自认为名望辈分向来排在何远的前面.担任吏职都称得上廉洁清白,何远接连被提拔,伏暅按部就班地按级别上去而已,愿望不得满足,大多时间以病为借口呆在家里。没过多久,请假到东阳郡去办妹妹的丧事,趁机留在会稽郡建造住宅,自己写了表章请求卸职。下诏任命他为豫章郡内史,才出来拜受此职。书 侍御史虞嚼上奏说:“传闻豫章内史伏暅,去年请假,以办其妹妹丧事为托辞,趁机停留会稽不走。当开始进东阳时,买进住宅,卖掉车子,从这里推断,那么他本来就没有回来的意思。伏暅历次掌管二郡,稍微避免了些贪婪污浊,这自然是治政的根本,难道能称得上功劳?他常以为人才品德声望在何远之上,但何远因清廉被提升,名望地位反而高了,伏暅深怀怨恨,在言辞上脸色上都表现出来。……请将伏暅按大不敬论处。”有诏令不必论处,伏暅终于能就任郡职。‎ 征召他担任给事黄门侍郎,领国子博士,没有赴任就去世了。‎ 当初,伏暅的父亲伏曼容和乐安的任遥都与齐太尉王俭亲近,任遥的儿子任昉和伏暅同时得到赏识。过不多久,任昉的才能待遇稍微强一些,齐末已经担任司徒左长史,伏暅独自滞留在参军事这一职务上,到了最后,名望地位略微相等。伏暅生性俭朴,车辆和衣服粗劣,外表上虽退让恬静,内心免不了暗自争胜,所以被时人讥笑。然而他能够推荐后来者,常常好像自己比不上人家,有些年轻士子因此依附他。‎ 青岛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9~12小题。‎ 初,会稽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亮,吴主爱之。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预自结,数称亮美,以其夫之兄女妻之。吴主以鲁王霸结朋党以害其兄,心亦恶之,谓侍中孙峻曰:“子弟不睦,臣下分部,为天下笑。”遂有废和立亮之意,然犹沉吟者历年。‎ 秋,吴主遂幽太子和。将军朱据谏曰:“太子,国之本根。加◇雅性仁孝,天下归心。臣窃惧太子不堪其忧,虽立思子之宫①,无所复及矣!”吴主不听。群司坐谏诛放者以十数。遂废太子和为庶人,徙故鄣,立子亮为太子。‎ 中郎将陆抗屯柴桑,诣建业治病。病瘥,当还,吴主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是时,吴主颇寤太子和之无罪。冬,吴主祀南郊还,得风疾,欲召和还;全公主及侍中孙峻固争之,◇止。‎ 吴主以太子亮幼少,议所付托,孙峻荐大将军诸葛恪可付大事。吴主嫌恪刚愎自用,峻曰:“当今朝臣之才,无及恪者。”乃召恪于武昌。恪将行,上大将军吕岱戒之曰:“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岱无以答,时成谓之失言。‎ 虞喜论曰:夫托以天下,至重也;以人臣行主威,至难也。兼二至而管万机,能胜之者鲜矣。吕侯,国之元耆,志度经远,甫以十思戒之,而便以示劣见拒;此元逊②之疏,机神不俱者也! ◇因十思之义,广咨当世之务,闻善速于雷动,从谏急于风移,岂得殒首殿堂,死于凶竖之刃!时人奇其英辩,而哂吕侯无对为陋,不思安危终始之虑,是乐春藻之繁华,而忘秋实之甘口也。昔魏人伐蜀,蜀人御之,精严垂发,而费祎③方与来敏对棋,意无厌倦。敏以为必能办贼,言其明略内定,貌无忧色也。况长宁以为君子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蜀为蕞尔之国,而方向大敌,所规所图,唯守与战,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②斯乃祎性之【取独】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循所害,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哉!往闻长宁之甄文伟,今睹元逊之逆吕侯,二事体同,皆足以为世鉴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七》,有删改)‎ ‎【注】①思子之宫:官室名。汉武帝时,戾太子因蛊惑事被迫自杀后,武帝知其冤,于是作思子宫。②元逊:诸葛恪的表字。③费祎:字文伟。‎ ‎②这就是费祎的性情宽厚简单,不提防细微之处,所以终究被投降之人郭循杀害。这难道不是凶兆在那里显现同时灾祸在这里形成吗? (6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司坐谏诛放者以十数        坐:因……犯罪 B.而哂吕侯无对为陋         哂:讥笑 C.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   矜:矜持 D.往闻长宁之甄文伟         甄:鉴别 ‎9.C 【夸耀】‎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加◇雅性仁孝,天下归心 ‎②全公主及侍中孙峻固争之,◇止 ‎③◇因十思之义,广咨当世之务 A.①以②乃③若 B.①则②且③何 C.①则②乃③若 D.①以②且③何 ‎10.A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A.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B.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C.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D.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11.D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全公主与鲁王孙霸从中作梗,吴主最终有了废掉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的想法。‎ B.吴主听信谗言,先幽禁孙和,最终流放孙和;他在与陆抗泣别之时,坦陈自己的错误,决定召孙和回来。‎ C.诸葛恪面对接受治理天下大事的托付,没有接受吕岱的告诫;时人欣赏他的机智善辩,而认为吕岱失言。‎ D.魏人伐蜀之时,费祎正与人下棋,毫无畏惧之意。文章认为他与拒绝吕侯的诸葛恪一样,都无忧患意识。‎ ‎12.B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预自结,数称亮美,以其夫之兄女妻之。 (5分)‎ ‎(2)斯乃祎性之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循所害,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哉! (5分)‎ ‎13.(10分)①全公主已经与太子孙和有嫌怨(矛盾),就想预先奉承结交孙亮,于是多次称赞孙亮之美,并把她丈夫的女儿嫁与孙亮为妻。‎ 评分标准:重点词“隙”“结”“数”“以” “妻”,译错一处扣1分。‎ ‎②这就是费祎的性情宽厚简单,不提防细微之处,所以终究被投降之人郭循杀害。这难道不是凶兆在那里显现而灾祸在这里形成吗?(6分)‎ 评分标准:5分,重点词“乃”“细微”、被动句,“岂非……哉”“兆”;译错一处扣1分。‎ 日照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游颜洞记 徐霞客 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余至滇省,南抵临安府。城南临泸江。此江西自石屏州异龙湖来,东北穿出颜洞;而合郡众水,亦以此洞为泄水穴也。‎ 于是觅一导游者于城东接待寺。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渡泸江桥。导者从寺前小路东北行,遂不得渡泸江,东观三溪会合处。渡赛公桥,上山,为金鸡哨。哨南泸江会诸水,由此东入峡。峡甚逼,水倾其中,东抵洞口尚里余。望洞顶石崖双劈,如门对峙,洞正透其下,重冈回夹之,不可得见。‎ 求土人导入,皆曰:“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桥非一处,每洞中水深处,辄架木以渡。‎ 往例按君来游,架桥费且百金,他费亦百金。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余必欲一至洞门,土人曰:“须渡江南岸,随峡入,所谓泸江桥大道也。”始悔为导者误,乃舍水洞,觅南明、万象二陆洞。‎ 从哨东下坡,复上山登顶。东瞰峡江环峡东入,洞门即在东峡下。‎ 余所登山处,正与其上双崖平对,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东北三里,逾岭脊下山,抵峡中。稍南上,洞门廓然,上大书“云津洞”,盖水洞中门也。游颜洞以云津为奇:从前门架桥入,约四五里,暗中傍水行,中忽辟门延景,其上又绝壁回环,故自奇绝。余不能入其前洞,遂瞰洞而下。‎ 下临水湄,径之,水阔三丈,洞高五六丈,而东西当门透明处,径可二十丈。但水所出入,直逼外壁,故非桥莫能行。出水西穴,渐暗不可远窥;东为水入穴处,稍旁拓,隔水眺之,中垂列乳柱,缤纷窈窕。复上出洞外,上眺东南北三面,但环壁无可上。仍西出旧道,北上山。东一里,逾岭,已陟东壁回环上。其地南北各起层峰,石崖时突,万象洞即在北崖上,导者乃妄谓在南崖下。直下者一里,抵南崖。一洞东向,高四丈,水从中涌出,两崖角起,前对为峡,水出洞破峡,势极雄壮,盖水洞后门也。‎ 又东二里,执途人问之,万象洞在西北岭上。余欲更至洞门,晚色已合,去宿馆尚十里。念此三洞,慕之数十年,趋走万里乃至,而叛彝阻之,太阳促之,导人又误之,生平游屐,斯为最厄阻碍矣!‎ ‎(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 循:顺着,沿着 B.峡甚逼,水倾其中             逼:迫近,接近 C.中忽辟门延景【日光】                延:引进 D.已陟东壁回环上               陟:登,升 ‎9.B(逼,狭窄)‎ ‎ ‎ 始悔为导者误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辄架木以渡 常以身翼蔽沛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 ‎ ‎ ‎ 导者乃妄谓在南崖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遂瞰洞而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D.‎ ‎ ‎ ‎10.D(A.前一句连词,表示目的,来;后一句介词,表凭借,用。B.前一句介词,被;后一句介词,替,给。C.前一句连词,表修饰;后一句连词,表递进。D.均为副词,竟,却)‎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 ‎ A.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B.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C.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D.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11.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安府颜洞在云南省南部的临安府境内,府城南部的泸江以及临安府的众多河流,都是以颜洞为泄水孔道。‎ B.去颜洞的路,应当渡过泸江桥,导游却直接从寺前小路往东北走经过赛公桥上山,到了金鸡哨,只能远看洞顶的石崖,无法看见洞。‎ C.云津洞非常奇特,从前门架桥进洞后在黑暗中紧靠水流而行,途中忽然开辟一个洞门,上面绝壁旋绕,奇妙绝顶。‎ D.南崖下有个石洞朝东,两边的石崖耸立,在洞前对峙为峡谷,水一出洞就破峡而去,气势极其雄壮,这就是万象洞的后门。‎ ‎12.D(“这就是万象洞的后门”错,原文是说“盖水洞后门也”)‎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5分)‎ ‎13.(1)当地人因此感到痛苦,便乘普酋叛乱的机会,借口颜洞东边是阿迷州境,叛军曾经在这一带出没,于是使来游洞的官员绝迹了。(5分。苦:感到痛苦;乘:趁机;托言:借口;绝:使……绝迹;句式“官长游洞者”各1分)‎ ‎(2)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5分)‎ ‎ ‎ ‎(2)洞口仍然被曲折的山谷遮掩,只看见陡峭的石崖向西,汹涌的江水向东倾泻,水捣洞穴、洞吞江流的气势,已经暴露无遗了。(5分。掩:遮掩;但:只;捣穴吞流:水捣洞穴、洞吞江流;隐形:隐藏形迹;句式“门犹为曲掩”各1分)‎ ‎【参考译文】‎ 临安府颜洞共三个洞,是姓颜的典史所开辟的,最为著名。我到云南省,往南抵达省南临安府。府城南部临近泸江。泸江从西边的石屏州异龙湖流来,往东北穿出颜洞;全临安府的众多河流,也是以颜洞为泄水孔道。‎ 于是在城东接待寺找了一名导游。去颜洞的路,应当顺着府城向南走,过泸江桥。导游从寺前的小路往东北行,就没能过泸江,往东观看三股溪流会合的地方。过赛公桥,上山,是金鸡哨。哨南泸江与各股水流汇合,从这里往东流入峡谷。峡谷十分狭窄,江水倾泻其中,往东流到洞口还有一里左右。远远看去,洞顶两边如刀劈开的石崖,像门一样地对峙着,洞直直从门下穿过,被重重的山冈包围挟持,无法看见。‎ 请求当地人引导我进去,都说:“水位涨,水流急,现在不是游洞的季节。如果在两个月前的枯水季节,可以不架桥就进洞了;现在即使有桥,也不能进去,更何况没有桥呢!”洞里的桥不只一座,洞中每一处水深的地方,都架有木桥渡过。‎ 从前惯例,按察使来游颜洞,架桥要花费将近百两银子,其它费用也要花费百两银子。当地人因此感到痛苦,便乘普酋叛乱的机会,借口颜洞东边是阿迷州境,叛军曾经在这一带出没,于是使来游洞的官员绝迹了。我决心一定要去到洞口,当地人说:“必须渡过泸江,到江南岸,顺着峡谷进去,就是走所说的泸江桥大路。”我才后悔被导游耽误了,于是离开水洞,去寻找南明、万象两个陆洞。‎ 从金鸡哨往东下坡,又登上山顶。往东俯瞰,峡谷中的江水绕着峡谷往东流进洞,洞口就在东边的峡谷下面。‎ 我所登上的山顶,正好与洞顶两边的石崖平行相对,洞口仍然被曲折的山谷遮掩,只看见陡峭的石崖向西,汹涌的江水向东倾泻,水捣洞穴、洞吞江流的气势,已经暴露无遗了。往东北走三里,越过岭脊下山,抵达峡谷中。稍稍往南上去,便是十分开阔的洞口,洞门上写着“云津洞”三个大字,原来是水洞的中门。游颜洞以游云津洞最为奇特:从前门架桥进洞,大约四五里深,在黑暗中紧靠水流而行,途中忽然辟有洞门,引进日光,洞上面又有绝壁旋绕,所以自然是奇妙绝顶。我没能从前门进入水洞,于是俯视着洞而下。‎ 下到水边,估量洞的大小,水面有三丈宽,洞有五六丈高,而位于东西之间正当门的透明处,洞的直径大约二十丈。但水从洞中流出流进,一直逼近朝外的洞壁,所以没有桥就不能行走。西边的出水洞,逐渐地暗下去而不能看得很远;东边水流进洞穴之处,旁边渐渐拓开,隔着水眺望,其中钟乳石柱直立,缤纷窈窕。又往上走出洞外,眺望洞口上的东南北三面,都是崖壁环绕无法上去。仍然往西从原路出来,往北上山。往东走一里,越岭,继而登上了东边的崖壁,回环上岭。这里南面、北面分别耸起层层山峰,石崖不时地突起,万象洞就在北面石崖上,而导游却乱说在南面崖下。直下一里,抵达南崖。一个石洞朝东,有四丈高,水从洞中涌出,两边的石崖像两只角一样耸立,在洞前对峙为峡谷,水一出洞就破峡而去,气势极其雄壮,原来是水洞的后门。‎ 又往东走二里,拉住路人询问,万象洞在西北岭上。我还想去到洞口,但天色已是傍晚,距离住宿的旅馆还有十里路。想颜洞这三个洞,思念了数十年,奔走万里路终于来到,却受彝人叛乱阻碍,太阳催促,再加上导游误导,生平所经历的游览,这次是最多灾多难的啊!‎ 潍坊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献骊姬 刘向 骊姬者,骊戎之女,晋献公之夫人也。初,献公娶于齐,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生公子重耳、夷吾。献公伐骊戎,克之,获骊姬以归,生奚齐、卓子。‎ 骊姬嬖于献公,齐姜先死,公乃立骊姬以为夫人。骊姬欲立奚齐,乃与弟谋逐太子与二公子。于是骊姬乃说公曰:“曲沃,君之宗邑也;蒲与二屈,君之境也。不可以无主。无主,则开寇心。夫寇生其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太子主曲沃,二公子主蒲与二屈,则可以威民而惧寇矣。”遂使太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夷吾居二屈。‎ 骊姬既远太子,乃夜泣。公问其故,对曰:“吾闻申生为人,甚好仁而强,甚宽惠而慈于民,今谓君惑于我,必乱国,无乃以国民之故,行强于君,君未终命而殁,君其奈何?胡不杀我,无以一妾乱百姓。”公曰:“惠其民而不惠其父乎?”骊姬曰:“为民与为父异。夫杀君利民,民孰不戴。虽其爱君,欲不胜也。君不早图,祸且及矣。”公惧曰:“奈何而可?”骊姬曰:“君何不老而授之政。彼得政而治之,殆将释君乎?”公曰:“不可,吾将图之。”由此疑太子。骊姬乃使人以公命告太子曰:“君梦见齐姜,亟往祀焉。”申生祭于曲沃,归福①于绛,公田不在,骊姬受福,乃置鸩于酒,施毒于脯。公至,召申生将胙②。骊姬曰:“食自外来,不可不试也。”覆酒于地,地坟,申生恐而出。骊姬与犬,犬死;饮小臣,小臣死之。骊姬乃仰天叩心而泣,见中生哭曰:“嗟乎!国,子之国,子何迟为?君有父恩i忍之,况国人乎?弑父以求利人,孰利之?”献公使人谓太子曰:“尔其图之。”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遂自经于新城庙。‎ 公遂杀少傅杜原款。使阉楚刺重耳,重耳奔狄。使贾华刺夷吾,夷吾奔梁。尽逐群公子,乃立奚齐。‎ 献公卒,奚齐立,里克杀之。卓子立,又杀之。乃戮骊姬,鞭而杀之。‎ ‎(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七,有删节)‎ ‎[注]①归福,奉献祭肉。②胙:祭祀时用的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骊姬既远太子 远:使……远离 B.吾将图之 图:谋划 C.公田不在 田:通“畋”,打猎 D.遂自经于新城庙 经:经过 ‎9.D(经:缢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可以威民而惧寇矣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今谓君惑于我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祸且及矣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骊姬乃使人以公命告太子日 斧斤以时人山林 ‎10.B(均为介词,表被动(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A连词,表并列,又/连词,表转折,却。C副 词,将要/连词,况且。D介词,用/介词,按照)‎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 B.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 C.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 D.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 ‎11.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骊姬劝说献公让申生镇守曲沃,让重耳镇守蒲城,让夷吾镇守二屈,其真实目的并非加强宗邑和边境的防守,而是为立奚齐为太子创造条件。‎ B.骊姬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女人。对太子申生为人评价的言辞,显示了她的险恶用心;劝献公为防止国家混乱而杀死她,又表明她能为国家大局着想。‎ C.在献公对太子起疑心之后,骊姬欺骗太子祭祀母亲齐姜,并借机下毒陷害太子。由于太子忠厚,没有亲自前去辩白,她的诡计终于得逞。‎ D.骊姬工于心计,她的阴谋在精心设计下一步一步得到了实现,但这不仅让晋国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也给自己与儿子招来了杀身之祸。‎ ‎12.B(“劝献公为防止国家混乱而杀死她”,表现了骊姬工于心计,同样说明她用心险恶)‎ 第Ⅱ卷(共1 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无主,则开寇心。夫寇生其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5分)‎ ‎(2)无乃以国民之故,行强于君,君未终命而殁,君其奈何?(5分)‎ ‎13.(1)没有主政者,就会让敌寇产生侵扰的念头。敌寇产生侵扰的念头,老百姓轻视政令,这是国 家的祸患。(5分。“开”“慢”“政”各1分,“国之患也”判断句式1分,句意通顺1分)‎ ‎(2)恐怕他会因国民的原因,对您采取强硬措施,您不能享尽天年而死,您将怎么办?(5分。“行强”‎ ‎“终命”“殁”各1分,“君其奈何”疑问句式1分,句意通顺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骊姬,是骊戎女子,晋献公的夫人。当初,晋献公从齐国娶妻,生了秦穆夫人和太子申生,又从戎娶了两个女子,生了公子重耳与夷吾。晋献公讨伐骊戎,战胜了它,俘获了骊姬然后回国,生了奚齐与卓子。‎ 骊姬被献公宠幸,齐姜在这之前就死了,献公就立骊姬为夫人。骊姬想立奚齐为太子,于是与她的妹妹谋划使太子与两位公子离开都城。于是骊姬就劝说献公说:“曲沃是您宗庙所在的地方,蒲城与南北二屈,是您的边境地区。这些地方都没有主政者。没有主政者,就会让敌寇产生侵扰的念头。敌寇产生侵扰的念头,老百姓轻视政令,这是国家的祸患。如果让太子镇守曲沃,两位公子镇守蒲城和南北二屈,就既可以威震百姓,又可令敌寇畏惧。”于是让太子镇守曲沃,重耳镇守蒲城,夷吾镇守南屈和北屈。‎ 骊姬在使太子远离都城后,夜里就哭泣。献公问其中原因,骊姬回答说:“我听说申生为人,喜欢仁爱而且能力强,对待百姓非常宽厚慈惠,他现在认为您受我蛊惑,这一定会使国家混乱,恐怕他会因为国民的原因,对您采取强硬措施,您未享尽天年而死,您打算怎么办?何不杀了我,不要因我而让百姓混乱。”献公说:“他对百姓慈惠,难道对他的父亲会不慈惠吗?”骊姬说:“对百姓和对父亲可不一样。杀了您而对百姓有好处,百姓谁不拥护他?即使他爱您,但也很难战胜欲望啊。您不早做打算,大祸即将来到。”献公恐惧地说:“那我怎么办才好?”骊姬说:“您何不告老退位,把政权交给他。他得到了权力亲自治理国家,也许会放过您吧。”献公说:“那不行,我将再做打算。”献公从此开始怀疑太子。骊姬于是派人以献公的名义告诉太子说:“你父亲梦见你母亲齐姜,你速去祭祀。”申生在曲沃祭祀,在都城绛奉献酒、祭肉给献公,献公打猎不在,骊姬接受了奉献的酒肉,于是把鸩毒掺入酒中,在肉脯中加了毒药。献公回来。召申生呈上祭祀的酒肉,骊姬说:“这些食物从外面送来,不能不试验一下再吃。”把酒倒在地上,地面隆起土包,申生害怕就出来了。骊姬把肉给狗吃,狗就死了;把酒给小吏喝,小吏也死了。骊姬于是仰天捶胸流下了眼泪,见到中生哭着说:“唉!国家,是你的国家,你怎么认为做国君晚了呢?国君对你有养育之恩,你都狠心杀他,何况是对待国人呢!杀掉自己的父亲来谋求利于他人,谁会(最终)得利呢?”献公派人对太子说:“你自己看着办吧。”太傅里克说:“如果太子进宫说明白这件事,或许可以活命;否则,不可以活命。”太子说:“父王老了,如果我面见父王,进宫为自己辩白,那骊姬就得死了,父王会心里不安的。”于是申生在新城庙中自缢而死。‎ 献公于是杀掉了少傅杜原款。派阉楚刺杀重耳,重耳逃到狄。派贾华刺杀夷吾,夷吾逃到梁。放逐所有公子,于是立奚齐为太子。献公死了以后,奚齐继位,里克杀死了他。卓子继位,里克又杀死了他。于是戳杀骊姬,用鞭子抽打至死。‎ 烟台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至言 贾山 臣闻忠臣之事君也,言切直则不用而身危,不切直则不可以明道,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地之硗①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昔者夏、商之季世,虽关龙逢、比干②之贤,身死亡而道不用。文王之时,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刍荛采薪之人皆得尽其力,此周之所以兴也。故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仁者善养士。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则虽有尧、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失矣;弗闻,则社稷危矣。‎ 今陛下念思祖考,术追厥功,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使天下举贤良方正之士,天下皆③焉,曰将兴尧、舜之道,三王之功矣。天下之士莫不精白④以承休德。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与之驰驱射猎,一日再三出。臣恐朝廷之解弛,百官之堕于事也,诸侯闻之,又必怠于政矣。‎ 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食膳,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是以元年膏雨降,五谷登,此天之所以相陛下也。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衣食多于前年而盗贼少,此天下之所以顺陛下也。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今功业方就,名闻方昭,今从豪俊之臣,方正之士,直与之日日猎射,击兔伐狐,以伤大业,绝天下之望,臣窃悼之。‎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臣愿少衰射猎,以夏岁二月,定明堂,造太学,修先王之道。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然后唯陛下所幸耳。大臣不得与宴游,方正修洁之士不得从射猎,使皆务其方以高其节,则群臣莫敢不正身修行,尽心以称大礼。如此,则陛下之道尊敬,功业施于四海,垂于万世子孙矣。‎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二十一》,文字略有删改)‎ ‎【注】①硗(qiāo):地坚硬不肥沃。②关龙逢:夏朝末年的大臣,因忠谏而为君王桀所杀。比干:商朝忠臣,直言进谏,被纣王剖心。下文的孟贲(bēn)是战国时卫国的勇士,传说能生拔牛角。③(xīn):欣喜。④精白:精诚,纯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恶种,无不猥大 猥:众,多。‎ B.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 休:美善。‎ C.臣恐朝廷之解弛 解:分解,分化。‎ D.损食膳,不听乐 损:减少。‎ ‎9.C(解:懈怠,松弛。)‎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臣闻忠臣之事君也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B.①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C.①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①以夏岁二月,定明堂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10.B(都是连词,表修饰。A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动词,去。C①指示代词,其中的;②人称代词,它,指代赵国。D①介词,在;②介词,用。)‎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A.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B.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C.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D.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 ‎11.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节用土地与种子的关系设喻说理,将深奥的道理寓于日常经验之中,以此来说明臣子应当尽忠竭虑、直言进谏。‎ B.作者认为当朝皇帝虽然在招贤纳士方面做得不错,将贤良方正之士聚集到了朝廷,但没有使他们的全部精力用在治国安民上。‎ C.作者先是对当朝皇帝采取的爱民惠民等措施予以肯定,然后再说对其日日射猎游玩感到伤心,这样进谏更容易让皇帝接受。‎ D.末段作者提出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希望皇帝践行以建立万世之业;引用《诗经》中的话,意在劝诫皇帝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12.A(作者以土地与种子的关系作比,用以说明君主应善待士人,有仁爱之心。)‎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5分)‎ ‎(2)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5分)‎ ‎13.(10分)⑴(5分)采用他们的建议,并且能使他们的身份显赫,士人尚且害怕,不敢尽自己全力(进谏),更何况对那些放纵私欲任意施暴、厌恶听到自己过错的君王(竭力进谏)呢!(重点注意“显”“自尽”“恣”“恶”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 ‎⑵(5分)废除(或:放弃)各游玩打猎的园林来给农民,拿出十万多匹布帛来救济贫民;公正判案放宽(或:减轻)刑罚,天下百姓没有不高兴喜欢的。(重点注意“赋”“振”“缓”“说”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 枣庄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楚平王有太子名建,平王以伍奢为太子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娶于秦,秦女美容,无忌报平王,曰:“秦女天下无双,王可自取。”王遂纳秦女为夫人而幸爱之,而更为太子娶齐女。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顷之,无忌日夜言太子之短,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自备。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将入为乱。”平王乃召伍奢而考问之。奢知无忌之谗,因谏之,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而疏骨肉乎?”无忌承宴复言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擒。”平王大怒,因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奋扬使人前告太子急去,不然将诛。三月,太子奔宋。‎ 无忌复言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为质而召之。”王使使谓奢曰:“能致二子则生,不然,则死。”伍奢曰:“臣有二子,长曰尚,少曰胥。尚为人慈温仁信,若闻臣召辄来。胥为人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治邦国,武定天下。执纲守戾,蒙垢受耻,虽冤不争,能成大事。此前知之士,安可致耶?”‎ 平王谓伍奢之誉二子,即遣使者驾驷马,封函印绶往许召子尚、子胥。令曰:“贺二子父奢以忠信慈仁去难就免。平王内惭囚系忠臣,外愧诸侯之耻,反遇奢为国相,封二子为侯,尚赐鸿都侯,胥赐盖侯,相去不远三百余里。奢久囚系,忧思二子,故遣臣来奉进印绶。”‎ 尚曰:“父系三年,食不甘味,忧父不活,惟父获免,何敢贪印绶哉?”‎ 使者曰:“父囚三年,王今幸赦,无以赏赐,封二子为侯。”尚乃入报子胥,子胥曰:“尚且安坐,为兄卦之。君欺其臣,父欺其子。今往方死,何侯之有?”尚曰:“岂贪于侯,思见父耳。一面而别,虽死而生。”‎ 子胥曰:“尚且无往。父当我活,楚畏我勇,势不敢杀;兄若误往,必死不脱。”‎ 楚得子尚,执而囚之,复遣追捕子胥。胥乃贯弓执矢去楚。楚追之,使者追及无人之野,胥乃张弓布矢,欲害使者,使者俯伏而走。胥曰:“报汝平王,欲国不灭,释吾父兄;若不尔者,楚为墟矣。”使返报平王。王闻之,即发大军追子胥至江,失其所在,不获而返。‎ ‎(节选自《吴越春秋》,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而疏骨肉乎贼:残害 B.能致二子则生,不然,则死致:招来 C.执纲守戾,蒙垢受耻 执:执行 D.报汝平王,欲国不灭 报:告知 ‎9.A(贼:狠毒)‎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娶于秦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平王大怒,因囚伍奢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尚且安坐,为兄卦之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10.B(A.介词,替,给/动词,成为。B.都是介词,因为。C.副词,于是/介词,通过。D.副词,暂且/连词,况且)‎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B.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C.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D.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11.A(根据语法结构分析与语境含义推解,“也”“乃”可作为停顿语气参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奢担任太子建的太傅时,知晓了少傅费无忌进谗言陷害太子的用心,劝谏楚平王不要因为谗言而疏远亲骨肉。‎ B.伍奢因直言劝谏惹怒楚平王而被囚禁;城父司马奋扬奉命去诛杀太子,奋扬偷偷派人给太子建报信,太子得以逃生。‎ C.楚平王惭愧自己囚禁了忠诚正直的大臣,羞愧自己作为诸侯遭受了耻辱,就任用伍奢为国相,封伍奢两个儿子为侯。‎ D.伍尚虽知去京城是陷阱,但认为能见父亲一面,就死而无憾。楚国得到伍尚,就把他囚禁起来,又派人追捕伍子胥。‎ ‎12.C(这是楚平王派使臣迷惑伍奢两个儿子的话,不是事实)‎ 第Ⅱ卷(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将入为乱。(3分)‎ ‎⑵君欺其臣,父欺其子。今往方死,何侯之有?(3分)‎ ‎⑶使者追及无人之野,胥乃张弓布矢,欲害使者,使者俯伏而走。(4分)‎ ‎13.(10分)⑴(3分)太子在城父带兵,在外结交诸侯,将要进入都城叛乱。‎ ‎(“将”“交”、语意通顺各1分)‎ ‎⑵(3分)国君欺骗他的臣子,父亲欺骗自己的儿子。现在前去正是寻死,要什么侯爵之位呢?‎ ‎(“往”“方”、句式各1分)‎ ‎⑶(4分)楚国使者追赶他追到没有人的旷野,伍子胥就拉开弓搭上箭,想要射杀使者,使者趴在地上逃跑。(“张”“布”“走”、语意通顺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楚平王的太子名建,平王让伍奢担任太子太傅,费无忌担任少傅。平王派费无忌替太子迎娶秦女,秦女长得十分美丽,费无忌报告平王,说:“秦女长得天下无双,大王可为自己迎娶。”平王于是将秦女娶为自己的夫人,并且十分宠幸爱护她,却另给太子娶了齐国之女。费无忌于是离开太子去侍奉平王,深切思考担心楚平王一旦死了而太子建即位,应当会害自己,于是又进谗言陷害太子建,建的母亲蔡氏不受宠爱,于是就让太子镇守城父,防备边疆。‎ 不久,无忌天天说太子的坏话,说:“太子因为秦女的缘故,不能没有怨恨的心,希望大王自己做好防备。太子在城父带兵,在外结交诸侯,将要进入叛乱。”平王于是召伍奢来核对。伍奢知道这是无忌的谗言,于是劝谏道:“大王为什么因为谗佞、狠毒的小臣却疏远亲骨肉呢?无忌在接受宴请的时候又回复说:“大王如今不制止,他的事情就要成功了,您将要被擒。”平王大怒,于是囚禁了伍奢,又派城父司马奋扬前去杀太子。奋扬派人前去告诉太子赶紧逃跑,不然将要被杀。三月,太子逃到了宋。‎ 无忌又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全都很贤能,不杀将要成为楚国的忧虑。可以把他的父亲当人质召唤他们来。”平王派使臣对伍奢说:“能把二个儿子引来就活,不然,就死。”伍奢说:“我有二个儿子,大的叫尚,小的叫胥。尚为人慈祥温和仁义守信,如果听说我召唤就来。伍子胥做人从小喜欢学文,长大练习武艺,文能治国安邦,武能评定天下,执行纲纪,守住戾气,蒙受脏污遭受耻辱,即使受冤枉也不争辩,能够成就大事业。这是有先见之明的人,怎么能招来呢?”‎ 平王认为伍奢夸赞两个儿子,就派使者驾着马车,封好装印绶的匣子去许地召尚、胥。命令说:“祝贺你们的父亲伍奢因为忠诚诚信慈爱仁义被免除灾难。平王在国内惭愧囚禁了忠诚的大臣,在国外羞愧诸侯的耻辱,反而对待伍奢为国相,封你们二人为侯,尚为鸿都侯,胥为盖侯,相距不超过三百里。伍奢被囚禁久了,忧虑思念你们二人,所以派我来进献印绶。”‎ 伍尚说:“父亲被囚禁三年,每天吃不下饭,担心父亲不能活命,只要父亲免死,怎么敢贪恋印绶呢?”使者说:“你们父亲被囚禁三年,现在多亏被大王赦免了,没有什么赏赐的,封你们二人为侯。”伍尚于是进去给伍子胥。子胥说:“你暂且安稳地坐下,我替你卜一卦。国君欺骗他的臣子,父亲欺骗自己的儿子。现在前去正是寻死,要什么侯爵之位呢?”伍尚说:“哪里敢贪心侯位,想见父亲罢了。见一面就分别,即使死了也和活着一样。”‎ 伍子胥说:“哥哥暂且不要前往。父亲应当让我们活下来,楚王畏惧我们的勇武,情势上不敢杀我们;哥哥如果误信而去,一定会被处死不能逃脱。”‎ 楚国得到伍尚,就把他囚禁起来,又派人追捕伍子胥。伍子胥于是拿着弓带着箭离开了楚国。楚国使者追赶他追到没有人的旷野,伍子胥就拉开弓搭好箭,想要射杀使者,使者趴在地上逃跑。伍子胥说:“告知你们的平王,想要国家不灭亡,就释放我的父亲和兄长;如果不这样,楚国就要成为废墟。”使者回去告知了平王。平王听说后,当即发动大军追杀伍子胥到江边,失掉了伍子胥的踪迹,没有收获就回来了。‎ 淄博市2013级3月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边光范,字子仪,并州阳曲人。性谦退和雅,有吏材。后唐天成二年,起家榆次令,召为殿中丞,赐绯。长兴四年,改太常丞。丁内艰。晋天福初,服阕,授检校户部员外郎、北京留守判官兼侍御史。二年,拜太府少卿。上书曰:“臣闻唐太宗有言:‘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则知此官实系治乱,必须得人。今则刺史或因缘世禄,或贡奉家财,或微立军功,或但循官序。实恐抚民无术,御吏无方,以此牧民,而民受其赐鲜矣。望选能吏以苏民瘼①,用致升平。”奏入,留中不出。俄为册秦王李从严副使。‎ 今在的刺史有的因为世代享有爵禄做官,有的因为贡奉家财做官,有的因为刚刚建立小的军功做官,有的只是遵循官吏的等级做官。13.(1)实在害怕(他们)治理百姓没有办法,管理下级官员没有策略,用这些人来管理百姓,那么百姓受到他们的好处就少了。(关键词:恐、牧、鲜,翻译通顺2分)‎ 晋少帝即位,拜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事,迁给事中。会蝗灾,受命亳州括借军粮,称为平允。时与契丹失欢,河朔连兵,命光范出使修好。会契丹复南入,光范行至赵州,召还。开运元年,权知郑州,拜左散骑常侍。二年,入为枢密直学士。少帝以光范藩邸旧僚,待遇尤厚。因游宴,见光范位翰林学士下,即日拜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仍直枢密院。‎ 周广顺初,出知陈州,迁秘书监,俄召拜御史中丞,赐袭衣、银器、缯彩、鞍勒马,复为礼部侍郎。时礼部侍郎于贡部或掌或否,光范拜官,将及秋试,乃言于执政曰:“单门偶进,何言名第。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阅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执政曰:“公晋末为翰林、枢密直学士,勿避事也。”及期,光范辞疾不出,乃以翰林学士承旨②徐台符掌之,时论多其自知。‎ 当时礼部侍郎在贡部负责贡举,边光范拜官时,快到秋试,边光范上任礼部,正逢秋试选举,‎ 建隆四年,襄州节度慕容延钊征湖南,以光范权知州事,路当冲会,饷馈无阙。是冬郊祀,召还。会延钊卒,复知襄州。大军数万由陕路讨蜀,出汉上,光范复当供亿,人不知劳。尝举本镇判官李楫为殿中侍御史,后坐事除籍,光范左迁太子宾客,仍知襄州。‎ 五年,兼桥道使,朝廷遣使督治道,常六七辈,一使所调发民皆数百人,吏缘为奸,多私取民课,所发不充数,而道益不修。光范计其工,以州卒代民,官给器用,役不淹久,人以无扰。诏书褒美。开宝四年,复判吏部铨曹。御史中丞刘温叟卒,以光范判御史台事,数月,真拜中丞。六年,以疾解铨曹任。卒,年七十三。‎ ‎(选白《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有删减)‎ 注①瘼mò,疾苦。②翰林学士承旨:古代官名。‎ ‎9.对下列句子巾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兴四年,改太常丞。丁内艰 丁:遭逢,碰到 B.所委者惟都督、刺史          委:委屈 C.时论多其自知                多:赞扬 D.尝举本镇判官李楫为殿中侍御史    举:举荐 ‎9.B(委:委托,依靠)‎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时与契丹失欢/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B.少帝以光范藩邸旧僚,待遇尤厚/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将及秋试,乃言于执政曰/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多私取民课,所发不充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A(介词,和,跟;B介词,因为/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以致”等; C副词,就/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D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 “所……的事物”/所和以连用,表凭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阋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 B.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阅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 C.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阅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 D.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阅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 ‎11.A(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阅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光范任太府少卿时,向皇帝上书指出,当朝在选拔任用官员上存在弊端,希望选择好的官员为政。‎ B.边光范担任给事中一职时,遇到蝗灾,受命到毫州征粮,因为处事公平,得到百姓的赞扬。‎ C.晋少帝让边光范负责秋试,可边光范认为自己资历浅,声望低,坚决推辞了这项任务。‎ D.边光范再次掌管襄州时,数万大军准备讨蜀,他承担着为大军调集粮草的任务,尽职尽责。‎ ‎【官职名 皇帝】‎ ‎12.C(周广顺初年,让他负责秋试,不是晋少帝时期)‎ 第Ⅱ卷(共114分)‎ 四、 (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实恐抚民无术,御吏无方,以此牧民,而民受其赐鲜矣。      (5分)‎ ‎(2)光范计其工,以州卒代民,官给器用,役不淹久,人以无扰。  (5分)‎ ‎13.(1)实在害怕(他们)治理百姓没有办法,管理下级官员没有策略,用这些人来管理百姓,那么百姓受到他们的好处就少了。(关键词:恐、牧、鲜,翻译通顺2分)‎ ‎(2)边光范计算修路的工值,用州卒代替征调民工,官府提供工具,修道路的工作就不会长久,不打扰百姓的耕作。(关键词:工、淹久、扰,翻译通顺2分)‎ ‎ ‎ ‎ ‎ ‎ ‎ ‎ ‎ 参考翻译:‎ 边光范,字子仪,是并州阳曲人。生性谦让、温和、文雅,有才干。后唐天成二年,边光范被起用为榆次令,召为殿中丞,赐给绯色的官服。长兴四年,改做太常丞。遭母丧。晋天福初年,守丧期满除服,授予检校户部员外郎、北京留守判官兼侍御史。天福二年,边光范拜太府少卿,上书说:“我听说唐太宗有句话:‘我住在深宫之中,看不到也听不到远处,所依靠的就是都督、刺史。’这就知道这些地方长官实在是关系到国家的太平和动乱,特别需要选择得力的人。今在的刺史有的因为世代享有爵禄做官,有的因为贡奉家财做官,有的因为刚刚建立小的军功做官,有的只是遵循官吏的等级做官。实在害怕(他们)治理百姓没有办法,管理下级官员没有策略,用这些人来管理百姓,那么百姓受到他们的好处就少了。希望选择有能力的官吏来减少人民的疾苦,从而天下太平。”奏折上去后,皇帝把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不久,做了册秦王李从严的副使。‎ 少帝即位,拜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事,迁给事中。少帝即位,边光范拜右谏议大夫,掌管开封府,并很快迁给事中。那时恰逢京城蝗灾导致粮食歉收,边光范受命前往亳州征集军粮,他出价公允,组织有序。那时后晋与契丹关系破裂,河朔地区连年战争,命令边光范出使修复关系。恰巧契丹又向南面侵犯,边光范到达赵州,被召回。开运元年,边光范掌管郑州,拜左散骑常侍。次年,入为枢密直学士。少帝因为边光范是自己做藩王时的旧臣,待遇尤厚。一天晋少帝与群臣游宴,见边光范位在翰林学士之下,立即拜其为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仍直枢密院。‎ 周广顺初年,边光范出知陈州,随即迁拜御史中丞,赐给袭衣、银器、缯彩、鞍勒马,,又拜礼部侍郎。当时礼部侍郎在贡部负责贡举,边光范拜官时,快到秋试,边光范上任礼部,正逢秋试选举,于是对执政说:“出身寒门,偶然进入公门,更不用说门第了。如果是其他的公事,光范我不敢推辞;如果当做主考官,检阅名贤,评定文章的优劣,不是我擅长的。” 执政说:“您在晋末就做了翰林、枢密直学士,不要躲避事呀。”到了考期,边光范以疾病推辞不出任,就命令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掌管这件事,当时人们赞扬他自知。‎ 建隆四年,襄州节度使慕容延钊征讨湖南,边光范暂时掌管襄州,襄州正当交通要道,粮草供应没有缺乏。这年冬天祭祀,诏回边光范。恰巧慕容延钊去世,再次掌管襄州。数万大军经过襄州攻打蜀,,边光范再一次调集粮草,供给军队,人不知道劳累。曾经举荐本镇判官李楫做殿中侍御史,后来因事定罪除去官籍,边光范贬为太子宾客,仍然掌管襄州。‎ 乾德五年,兼任桥道事,朝廷派遣专人负责各州治路,每年达六七次之多,每一任到地方后都要调发数百人,有些官吏就因此干些不法勾当,大多随意课取,中饱私囊,发的钱财物资不够数,道路也不修。边光范计算修路的工值,用州卒代替征调民工,官府提供工具,修道路的工作就不会长久,不打扰百姓的耕作。宋太祖闻听后,下诏书褒美边光范。开宝四年,边光范又调回中央掌管吏部铨曹。御史中丞刘温叟去世,用边光范兼管御史台事,几个月后,正式官拜中丞。六年,因为疾病卸去吏部官职。死,享年七十三。‎ 滨州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赵煚①,字贤通,天水西人也。父仲懿,尚书左承。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见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泗交集,惠达为之陨涕,叹息者久之。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寻从破洛阳。及太祖班师,煚请留抚纳亡叛,太祖从之。‎ 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蛮酋向天王聚众作乱,以兵攻信陵、秭归。煚勒所部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破之,二郡获全。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观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迁荆州总管长史。‎ 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帝大怒,购之甚急。煚上密奏曰:“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获免,煚卒不言。‎ 高祖为丞相,加上开府,复拜天官都司会。俄迁大宗伯。及践阼,煚授玺绂,进位大将军,赐爵金城郡公。朝廷以煚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冀州谷薄,市井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之于肆,百姓便之。上闻而嘉焉,颁告天下,以为常法。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②,过于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上幸洛阳,煚来朝,上劳之曰:“冀州大籓,民用殷实,卿之为政,深副朕怀。”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 ‎(选自《隋书·赵煚传》,有删改)‎ ‎【注】①煚:音jiǒng. ②恧(音nǔ),惭愧。‎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属霖雨数旬  属:连续 B.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  协:和睦 C.以忤旨,出为陕州刺史  忤:违逆 D.卿之为政,深副朕怀 副:符合 ‎9、A 解析:属:恰好遇到。‎ ‎10.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乘虚掩袭所居 若属皆且为所虏 B.遂逾狱而走 人非生而知之者 C.置之于肆,百姓便之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上闻而嘉焉  积水成渊,皎龙生焉 ‎10、B 解析:B项都是承接连词,A项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和“为”搭配,表被动,C项介词,在/介词,表被动,D项代词/兼词,于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B. 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C. 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D. 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11、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煚很有孝心,父亲去世后,他对母来十分孝顺,有人偷砍他父亲墓地中的树,他对着墓地大声痛哭,并抓住偷树的人送交官府。‎ B. 赵煚作战有勇有谋,在平定蛮酋郑南乡叛乱时,巧用计谋,让别人抓获了郑南乡的父母妻子,化解了安蜀城的危机。‎ C. 赵煚做人厚道,不计私怨,斛斯徽犯罪后越狱逃跑被追捕时,赵煚为他开脱,想借此化解自己和斛斯徽的嫌隙。‎ D. 赵哭为政臧德并施,深得百姓的爱戴,他患病时,百姓奔走相告,纷纷为他祈祷,祝他早日康复。‎ ‎12、C 解析:赵煚为斛斯徽说情,并不是想借此化解和斛斯徽的嫌隙。‎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从破洛阳。及太祖班师,煚请留抚纳亡叛,太祖从之。(5分〉‎ ‎13、(1)不久跟随周太祖攻破洛阳,等到周太祖班师回朝,赵煚请求留下安抚接纳投降的的人,周太祖同意了他的请求。(共5分,“破”“及”“班师”“抚纳”“亡叛”各1分,意思对即可。)‎ ‎(2)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5分)‎ ‎ ‎ ‎(2)斛斯徽自认为负罪深重,害怕被判死罪而逃走,他如果不是向北逃向匈奴,就是向南投奔吴越。(共5分,“以”“遁逃”“若”“北窜”“南投”各1分,意思对即可。)‎ 济南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而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武以重金赂邑宰,又以百金赂仇主。月余无事,释七郎归。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 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则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武颌之。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武无奈之,忿塞欲死。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武惊喜,意稍得伸。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宰不听辨,欲笞恒。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鐍寂然,邻人并不知耗。‎ 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宰大惊,窜去。樵人犹张皇四顾。诸役吏急阖署门,操杖疾呼。樵人乃自刭死。纷纷集认,识者知为田七郎也。宰惊定,始出验,见七郎僵卧血泊中,手犹握刃。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衙官捕其母子,则亡去已数日矣。‎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以重金赂邑宰 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B.遣人探索其家 探索:探询 C.与宰关说 关说:通融说情 D.值晨进薪水 薪水:俸禄 ‎9.D(柴薪和饮水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母龙钟而至 吾尝跂而望矣 B.又以百金赂仇主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C.见恶人则鸣跃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樵人乃自刭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A(A项,均为连词,表修饰;B项,介词,用/连词,表修饰;C项,连词,表承接,“就”“即”/连词,表转折;D 项,均为助词,表承接,于是,就/表转折,竟然)‎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B.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C.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D.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11.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武承休的梦开头,暗示了田七郎的知恩图报能共患难的可贵品格,为下边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B.田七郎身陷囹圄为武承休搭救,却不说一句感谢的话。从后文可知是因为他已经决定将来武承休有难时舍命相助。‎ C.田母初见武承休就看出武承休将来有难,所以极力阻止儿子和武承休的交往。但在武承休解救了田七郎后却不再阻止两人的交往。‎ D.武承休的叔叔被打死,田七郎却不来安慰,是他认为杀死林儿已经报答了武承休的恩德,于是不再跟武承休交往。‎ ‎12.D(从小说最后田七郎舍身为武承休复仇杀死县令可知)‎ 第Ⅱ卷 四、(24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诫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5分)‎ ‎(2)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5分)‎ ‎13.(1)家里人都对他的粗疏感到奇怪,武承休(却)喜欢他的忠实厚道,很厚待他,他因此经常好多天留住在公子家里。(“咸”“怪”“遇”“由是”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正要停放来仔细查看尸体,尸体忽然一跃而起,竟然砍下了县令的头,一会儿又倒在地上。(“方”“竟”“决”“已而”各1分,句意通顺1分)‎ ‎ ‎ 附参考译文:‎ 武承休,是辽宁辽阳县人。他喜欢结交朋友,所交往的都是些知名人物。在夜里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您的朋友遍天下,都不过是滥交罢了。惟有一人可以和您共患难,怎么反而不去结识呢?”武承休问道:“他是谁呀?”那人说:“不就是田七郎吗?”武承休醒来感到很奇怪。于是四处访求这个人,(知道)田七郎是东村一个打猎的。武承休恭敬地到田七郎的家里寻访到他,武承休见院内有几间破屋,用木岔支着墙壁。进了一间小屋,看到一些虎皮、狼皮悬挂在柱子上,也没有板凳椅子可坐。七郎就地铺虎皮代替座位。武承休和他谈起话来,听他的言语很朴实,非常喜欢他。立即送给他一些银子过日子用。七郎坚决推辞不接受,武承休强让了好多次,这时田母老态龙钟地来到前面,很严厉地说:“老身只有这一个儿子,不想叫他侍奉贵客!”武承休很羞惭地退了出来。随从恰好在房屋后面听到田母说:“我刚才看到公子脸上有晦气,必定会遭遇离奇的灾祸。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贵重的礼物,不详,恐怕将来要用死报答他了。”武承休深深赞叹田母的贤能,然而也越加倾慕七郎。‎ 过了半年多,田七郎因为与人争夺一只豹子,殴死人命,被抓进官府里去了。武承休拿很多的银子贿赂县令,又拿一百两银子赠送死者的家庭。过了一个多月没有什么事了,七郎才被释放回家。七郎见到武承休,武承休用温暖的话语安慰他,七郎只是恭顺地答应着,家人都怪七郎粗疏,而武承休却喜欢他忠实厚道,愈加厚待他,自这以后,七郎常常在武家一住好几天。赠送他东西就接受,不再推辞,也不说报答。‎ 适逢武承休过生日,这一天宾客仆从非常多,夜间房舍里全住满了人。武承休同七郎睡在一间小屋子里,三个仆人就在床下铺稻草躺卧。二更天将尽的时候,七郎原先挂在墙壁上的佩刀,这时忽然间自己跳出刀鞘好几寸,发出铮铮的响声,光亮闪烁如电。武承休惊起。七郎也起来,问道:“床下躺的都是些什么人?”武承休回答说:“都是些仆人。”七郎说:“其中必定有坏人。这刀是从外国买回来的,只要碰见坏人它就鸣叫着跳出刀鞘,应该离杀人不远了。公子应当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也许能避免灾祸于万一。”武承休点头同意。七郎始终闷闷不乐,在床席上翻来复去不能入睡。‎ 当时床下有一个名叫林儿的,后来武承休被他欺辱。告到官府,县令因为御史写来的书信没满足武承休的要求。武承休反被林儿污蔑。武承休拿他没有办法,忿恨填胸,气得要死。过了一夜,忽然有家人来报告说:“林儿被人碎割成肉块,扔到野外了。”武承休听了又惊又喜,心情稍微得以舒展。不一会儿又听说御史家告了他和叔叔杀人,于是便和叔叔同赴公堂对质。县令不容他俩辩解,要对武恒动杖刑。拿棍杖行刑的差役都是官宦人家的走狗,武恒又年老,签数还没打到一半,就已气绝。武承休于是把叔叔抬回了家,他悲愤欲绝,一点办法也没有。想和七郎商议一下,而七郎却一直不来吊唁慰问。他暗自想:对待七郎又不薄,怎么竟如同不相识的路人呢?于是派人到田家探询。去了一看,田家锁门闭户寂静无人,邻居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 有一天,御史的弟弟正在县衙内宅,与县令通融说情。当时正是早晨县衙进柴草和用水的时候,忽然有个打柴的人来到了跟前,放下柴担抽出一把快刀,直奔他俩而来。县令见状大惊,抱头鼠窜而去。打柴人还在那里四顾寻找。差役吏员们急忙关上县衙的大门,拿起木棍大声疾呼。打柴人于是用刀自刎而死。役吏们纷纷凑过来辨认,有认识的知道这打柴人就是田七郎。县令受惊以后镇定下来,这才出来复验现场。见田七郎僵卧在血泊之中,手里仍然握着那把快刀。县令正要停下来仔细察看一下,七郎的僵尸忽地一下跃起,竟然砍下了县令的头,随后才又倒在地上。县衙的官吏派人去抓田七郎的母亲和儿子,但祖孙二人早已逃走好几天了。‎ 济宁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衡射策甲科,调补平原文学。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为副。望之名儒,天子任之,多所贡荐。高充位而已,与望之有隙。长安令杨兴说高曰:“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以将军之幕府,海内莫不仰望,而所举不过私门宾客。夫富贵在身而世人不誉,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之。平原文学匡衡材智有余,而随牒在远方。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以此显示众庶,名流于世。”高然其言,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上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 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向以政治得失,衡上疏,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劝经学威仪之则,上敬纳其言。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至成帝初即位,衡乃与御史大夫甄谭共奏显,追条其旧恶,并及党与。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既奏显等,不由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不道。”有诏勿劾。衡惭惧,上疏谢罪。因称病乞骸骨,上丞相乐安侯印绶。上报曰:“君以道德修明,位在三公,朕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司隶校尉尊妄诋欺,朕甚闵焉。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传不云乎?‘礼义不愆,何恤人之言!’君其察焉。”因赐上尊酒、养牛。衡起视事。上以新即位,褒优大臣,然群下多是王尊者。衡不自安,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 久之,衡子昌为越骑校尉,醉杀人,系诏狱。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而有司奏衡专地盗土,衡竟坐免。‎ ‎(选自《汉书·卷八十一》,有删改)【名位高贵,举世无双,然而在众人的议论中,好的名声、荣誉不全在将军身上,为什么呢?因为将军的幕府,世人没有不仰望羡慕的】,‎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   闻:听说 B.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    罔:欺骗 C.上报曰:“君以道德修明   报:回复 D.然群下多是王尊者         是:赞同 ‎9.A(声誉,名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 ‎ ‎ ‎ ‎ ‎ ‎ ‎10. D(A介词,和、跟、同/连词,和、跟、同;B介词,按照/介词,在;C代词,之/兼词,于此;D都是副词,表期许语气。)‎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B.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C.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D.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11.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年,匡衡在平原郡为官;后来乐陵侯史高为了成就自己善于推举人才的美名,征辟匡衡为议曹史,并向皇帝举荐,匡衡得以进入朝廷任职。‎ B.元帝曾询问地震等灾变与政治得失的关系,匡衡上疏,皇上读了很高兴,进升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让他接替韦玄成任丞相,封他为乐安侯。‎ C.成帝时,匡衡与甄谭一起上奏弹劾石显;王尊则弹劾他二人,指责他俩不陈述自己对皇上不忠之罪,反倒张扬先帝任用颠覆国家的坏人的过错。‎ D.匡衡的儿子们犯了罪,匡衡脱下官帽,光着脚,等待皇帝降罪,皇上派使者诏令恢复他的官帽朝鞋;但有司又以其他罪名弹劾他,他最终被免官。‎ ‎12.B(匡衡做宰相、被封安乐侯与关于灾异的上疏没有直接关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富贵在身而士人不誉,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之。(5分)‎ ‎(2)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5分)‎ ‎13.(1)一个人富贵在身士人却不称赞他,这就像是拥有狐皮大衣却反穿着它,古人认为这是弊病。(5分。注意“誉”“是”“衣”“病”词语的翻译。)‎ ‎(2)(我)正下诏让有关都门查明情况,你为什么心怀疑惑上书请求辞职呢?这是彰显我不明察(的过错)啊。(5分。注意“方”“有司”“乞骸骨”“彰”“烛”等词语的翻译。)‎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县人。世代务农,到匡衡时喜好读书。匡衡得中甲科,选任为平原郡文学。元帝刚即位,乐陵候史高以外戚的身份被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兼任尚书,前将军萧望之为副手。萧望之是名儒,皇帝很重用他,他在推荐人才方面颇多贡献。史高则空有名位罢了,和萧望之产生隔阂。长安县令杨兴劝说史高说:“将军凭借亲戚关系辅助政事,名位高贵,举世无双,然而在众人的议论中,好的名声、荣誉不全在将军身上,为什么呢?因为将军的幕府,世人没有不仰望羡慕的,而将军所推举的人不过是私家宾客。-个人富贵在身士人却不称赞他,就像是拥有狐皮大衣却反穿着它,古人认为这是弊病。平原文学匡衡的才能智慧都绰绰有余,但随着选补的文牒转到远离京师的地方作官。将军如果召匡衡到幕府任职,天下学士一定纷纷跟从他,让他参与议论政事,根据他的特长,推荐给朝廷,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拣粱之材。您将这件事做给众人看,您的美名也就会在世上流传。”吏高认为杨兴讲得有理,就任命匡衡为议曹吏,将他推荐给皇上,皇上让他做郎中,后升为博士,兼任给事中。‎ 这时,发生了日食、地震等灾异变化,皇上询问这些变化与政治得失的关系,匡衡上疏,皇上听了他的话后很高兴,进升匡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匡衡在任太子少傅的几年中.多次上疏陈述皇上应该做的事情。建昭三年,接替韦玄成担任丞相,受封乐安侯,享有食邑六百户。‎ 元帝去世后,成帝即位,匡衡上疏讲述经学、礼节的法则。皇上敬纳他的建言。当初,元帝在位时,中书令石显主持朝廷事务,从前任丞相韦玄成到匡衡都害怕石显,不敢违背他的意思。到成帝初即位,匡衡才与御史大夫甄谭一起上奏弹劾石显,一一追究他的旧恶,并追及他的党羽。这时司隶校尉王尊上奏弹劾说:“匡衡、甄谭担任大臣的职务,知道石显等人独断专权:但匡衡、甄谭不按时地上奏弹劾,惩罚他们,反而附和下面,欺瞒皇上,没有尽到大臣辅助朝政的职责。上奏弹劾石显等人后,又不陈述自己对皇上不忠之罪,反倒张扬先帝任用颠覆国家的坏人的过错,犯下了不守臣道的罪。”皇上下诏说不要弹劾匡衡。但匡衡仍感到惭愧和恐惧.上疏认罪,并称病请求告老还乡.缴上丞相乐安侯的大印。皇上回答说:“你的道德修养很高,担任三公的要职,我很高兴能与你同心同德共同治理国家,现在司隶校尉王尊狂妄地诋毁你,我很同情你。我正下诏让有关部门查明情况,你为什么心怀疑惑上书请求辞职呢?这是彰显我不明察(的过错)啊。《易传》不是说吗:‘只要礼节道义没有过错,为什么要担忧别人的议论呢!’希望你明白这一点。”于是赏赐他上等酒和御厩饲养的牛。匡衡又重新负责朝政事务。皇上因为刚刚即位,对大臣多加以褒奖,但是朝廷臣僚大多认为王尊是正确的。匡衡很忐忑不安,每次遇到发生水旱灾害,风雨不调时,便连连上书告老退职请求让位。皇上总是用诏书安慰勉励,没有答应。‎ 后来,匡衡的儿子匡昌任越骑校尉,酒醉后杀人,被抓入狱。越骑官员们与匡昌的弟弟准备合谋劫狱解救匡昌。事情被发觉后,匡衡脱下官帽,光着脚去请罪,皇上派使者恢复匡衡的官帽朝鞋。但是有关部门上奏弹劾匡衡暗中多占封地,匡衡最终受牵连被免。‎ 泰安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方庆,雍州成阳人也。其先自琅琊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其祖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古指马来人)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欲以是月诣阙献俘。内史王及善以为将军入城,例有军乐,而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请备而不奏。方庆奏曰:“臣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于时持疑不定,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理据。’当时从讷所议。军乐是军容,与常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则天从之。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径危悬,欲御腰舆而上。方庆谏曰:“今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陛下万人父母,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则天纳其言而止。‎ 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   家:安家 B.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        冒:贪污 C.欲以是月诣阙献俘         诣:前往 D.比于楼船                 比:等同 ‎9 .D(比:相比、比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 B.臣谓振作于事无嫌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天下可运于掌 C.当时从讷所议              D.以山径危悬 某所,而母立于兹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0.D(A项“与”分别为“介词,和”与“连词,和”;B项“于”分别为“介词,对于”与“介词,在”;C顼“所”分别为“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和“名词,处所”;D项“以”都是“连词,因为”)‎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 ‎ A.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B.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C.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D.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11.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方庆家世显赫,其祖随王褒入关;其父王弘直,秉性耿直,敢于劝谏;王方庆年少有为,十六岁时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 B.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他在任数载,为官清廉,对下属要求严格,政绩卓异。得到时人的高度赞赏。‎ C.王方庆学问渊博,他议政或谏言,总能引经据典,如对在皇帝忌月上报战功时究竟能不能奏乐,他据引典籍坚持要奏军乐。‎ D.王方庆正直敢言,武则天曾临幸万安山玉泉寺,因山路危险,她想让人用轿把她抬上山,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不能畏惧险难。‎ ‎12. D(“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不能畏惧险难”写原文不符,原文为“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5分)‎ ‎(2)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5分)‎ ‎13.(1)(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落实“尝”“就”“受”“卒”等词语的翻译,语句通顺。共5分)‎ ‎(2)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落实“乃”“集止”“绳”“清肃”等词语的翻泽.语句通顺。共5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他的祖先从琅琊向南迁移,迁居到丹阳,是江左名门望族。他的祖父随王褒向北迁移入关,才在咸阳安家。他的父亲王弘直,是汉王元昌的朋友.汉王打猎无节制,(王弘直)就上书提意见,情意恳切。元昌看了,便马上停止,不再打猎。‎ 王方方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唐高宗永淳年中,王方方连续升任至太仆少卿。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广州在南海之滨,每年有马来人乘船运珍珠之类货物和中国做买卖。旧都督路元睿贪污他们的货物,马来人带着刀具(把他)杀了。王方庆在任几年,秋毫不犯。另外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百姓有到官府诉冤的,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也未曾追查,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攻破契丹凯旋,想在这个月上朝廷献俘。内史王及善认为将军入城,按例应有军乐,但此月又是孝明高皇帝的忌月。只备军乐而不奏。王方庆上奏道:“臣查了礼经,只有忌日,没有忌月。晋穆帝纳皇后,在九月九日,这是晋康帝的忌日,在献俘的时间上犹豫不决,就把它交给太常讨论,礼官荀讷议道:‘礼只有忌日,无忌月,如有忌月,就有忌时、忌岁。这就更加没有理据了。’当时皇上听从荀讷的意见。军乐是军容,与常乐不能等同看待,臣认为奏军乐只有振作士气而对事情没有什么犯嫌的。”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武则天曾到万安山玉泉寺,因为山路危险.准备用轿抬上去,王方庆提意见道:“今山路危险.石路曲狭,向上看骇目,向下视寒心.把这与楼船相比,安危不同。陛下是万人的父母,怎么能走这可怕的险道呢?伏望陛下停止这一行动。”武则天采纳了他的意见而止步。‎ 王方庆博学多才,乐于著述,所撰写的各种书有二百余卷。他尤其精通《三礼》,讲究礼节的人大多向他讨教。他每有酬谢应答.都有典可据,所以当时人们把他所讲的“礼”汇编在一起,取名为《礼杂答问》。他家藏书很多,不比秘阁的少,至于图画,也多异本。但他的子孙没能守住他的家业,他死后不久书画也大多散失。‎ 德州市2013级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委 任 王安石 人主以委任为难,人臣以塞责为重。任之重而责之重,可也;任之轻而责之重,不可也。愚无他识,请以汉之事明之。高祖之任人也,可以任则任,可以止则止。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其意曰:“我以其人长于某事而任之,在他事虽短何害焉?我以其人忠于我心而任之,在他人虽伪何害焉?”故萧何刀笔之吏也,委之关中,无复西顾之忧;陈平亡命之虏也,出捐四万余金,不问出入;韩信轻猾之徒也,与之百万之众而不疑。是三子者,岂素著忠名哉?盖高祖推己之心而置于其心,则他人不能离间,而事以济矣。‎ 后世循高祖则鲜有败事,不循则失。故孝文虽爱邓通,犹逞申屠①之志;孝武不疑金、霍,终定天下大策。当是时,守文②之盛者,二君而已。元、成之后则不然,虽有何武、王嘉、师丹之贤,而胁于外戚竖宦之宠,牵于帷嫱近习③之制,是以王道浸微,而不免负谤于天下也。中兴之后,唯世祖④能驭大臣,以寇、邓、耿、贾之徒为任职,所以威名不减于高祖。至于为子孙虑则不然,反以元、成之后,三公之任多胁于外戚、竖宦、帷嫱近习之人而致败,由是置三公之任,而事归台阁,以虚尊加之而已。然而台阁之臣,位卑事冗,无所统一,而夺于众多之口,此其为胁于外戚、竖宦、帷嫱近习者愈矣。至于治有不进,水旱不时,灾异或起,则曰三公不能燮理阴阳而策免之,甚者至于诛死,岂不痛哉!冲、质之后,桓、灵之间,因循以为故事。虽有李固、陈蕃之贤,皆挫于阉寺⑤之手,其余则希世用事全躯而已,何政治之能立哉?此所谓任轻责重之弊也。‎ 噫!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知其能则任之重可也,谓其忠则委之诚可也。委之诚者人亦输其诚,任之重者人亦荷其重,使上下之诚相照,恩结于其心,是岂禽息鸟视⑥而不知荷恩尽力哉?故曰:“不疑于物,物亦诚焉。”且苏秦不信天下,为燕尾生⑦,此一苏秦倾侧数国之间,于秦独以然者,诚燕君厚之之谓也。故人主以狗彘畜人者,人亦狗彘其行,以国士待人者,人亦国士自奋。故曰: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顾人君待之之意何如耳。‎ ‎(选自《古文观止》,中国华侨出版社)‎ ‎【注】 ①申屠,即申屠嘉,汉文帝时任丞相。②守文:遵守成法。③帷嫱近习:帷嫱,后宫宫女;近习,皇帝身边的亲信心腹。④世祖:指汉光武帝刘秀。⑤阉寺:宦官。⑥禽息鸟视:像禽鸟栖止那样左顾右盼地看人(意为胆小害怕)。⑦尾生: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庄子·盗跖》记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他事虽短何害焉 害:妨碍 B.由是置三公之任 置:设置 C. 而夺于众多之口 夺:强行改变 D. 委之诚者人亦输其诚 输:献出 ‎9、B(置:放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请以汉之事明之 B. 而胁于外戚竖宦之宠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此所谓任轻责重之弊也 D. 知其能则任之重可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0、A(介词,用。B表被动/向C助词,的/主谓之间D表承接/表转折)‎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B.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C.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D.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11、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高祖认为萧何、陈平、韩信虽各有不足,但根据各人特长和忠心来任用。这种用人不疑的态度使各类人才帮助高祖成就了帝王之业。‎ B.汉高祖之后,孝文、孝武遵守高祖的用人原则,国家继续繁荣昌盛;西汉元帝、成帝则用人不当,导致外戚宦官专权,国势日渐衰微。‎ C.东汉冲、质之后的当权者开始削减三公职权,把重任归于台阁,使人才受到压抑摧残,即使有一二贤臣也难起作用,以致国家灭亡。‎ D.全文由如何用人之理入事,再由事而理,把用人之道归结到“人君待之之意何如”这一点上,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12、C(“削减三公职权,把重任归于台阁”光武帝时便开始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三子者,岂素著忠名哉?盖高祖推己之心而置于其心,则他人不能离间而事以济矣。(6分)‎ ‎(2)故人主以狗彘畜人者,人亦狗彘其行,以国士待人者,人亦国士自奋。(4分)‎ ‎13、(1)这三个人,难道向来就拥有忠诚的名声吗?大概是高祖把自己的心和他们的心放在一起,别人不能挑拨关系从而事情就能成功了。(6分。要点:“是”“素”“著”“济”句意各1分)‎ ‎(2)所以君主把人当作猪狗来蓄养,人的行为就像猪狗一样;把人当作国士来对待,人们也用国士的标准来振作自我。(4分。每句1分)‎ ‎【参考译文】‎ 君王把委任官员作为难事,大臣把尽职看成重要的事。委任的担子越重要求他的越多,这是可以的;委任的担子很轻要求他的却很多,这是不行的。我也没有什么见识,请让我用汉朝的事情说明这个道理。高祖任命官员时,可以委任的才委任,应该罢黜的就罢黜。至于每个人的自身,才能有长有短,选取他的长处不计较他的短处;情义有忠诚有虚假,相信他的忠心而不怀疑他的虚假。他的意思是说:“我因为某人擅长某事才用他,在其他方面即使不擅长有什幺妨碍呢?我因为某人忠于我才任用他,他对别人即使虚假有什么妨碍呢?”所以萧何虽然是个管文案的小官,把整个关中交给他治理,不用再担忧西部的安危;陈平是个逃亡的俘虏,送给他四万金而不过问账目的出入:韩信是个轻薄狡猾的家伙,给他上百万的军队也没有怀疑过。这三个人,难道向来就拥有忠诚的名声吗?只不过是高祖把自己的心和他们的心放在一起,别人不能挑拨关系从而事情就能成功了。‎ 后代遵循高祖的事例就很少有失败的事,不遵循就会失败。因此孝文帝虽然喜欢邓通,还是能达成申屠嘉的心愿;孝武帝不怀疑金日磾和霍光,最终才决定了天下大事。在那时,极力遵守高祖成法的只有这两位君主罢了。元帝、成帝之后却不是这样,即使有何武、王嘉、师丹这样的贤人,却受到骄宠的外戚宦官的胁迫,依赖于后宫和近侍,因此王道逐渐消失,不免受到天下人的议论。光武帝中共以后,只有世祖善于管理选用臣子,任用寇、邓、耿、贾等人,所以他的威名不小于高租。在为子孙考虑这件事上不是这样想,反而认为元帝、成帝以后三公受到外戚宦官和后宫近侍的威胁才导致失败,因此放弃三公的职责,把事务归到台阁,只给他们一个高贵的空头衔而已。然而台阁大臣地位卑微,事务繁多,无人主政,被众人的言论强行改变,这样受到外戚宦官、后宫近侍的胁迫更严重了。到了不能治理天下得平安的地步,再加上不时发生水旱灾害,有时还有其他怪异的景象,于是有人就说三公不能调理阴阳,也想不出计策免除混乱,甚至有的三公被杀了头,怎么不让人痛心呢?冲、质以后,到了桓帝、灵帝时,却又按照前朝的旧例办事,虽然有李固、陈蕃这样的贤人,也被宦官打败,其他人都只是迎合世俗保全自身而已,国家政治怎么能确立起来呢?这就是委任得轻而要求过重的缺陷。‎ 唉!普通人的本性,有的有才能有的没有才能,有的忠心有的不忠,知道他有能力就委以重任是可以的,认为他忠心就正式授以官职是可以的。委任真诚的人,他会献出自己的真诚,委以重任的,他也会承担这个重任,使国君和下属以诚相待,在心中常存恩义,这样难道会像禽鸟栖止那样左顾古盼却不知道感巴戴德尽心尽力吗?因此说:“不怀疑别人,别人也就有诚心。”苏秦不信任天下人,只相信燕国,一个苏秦周旋于几个大国之间,他却只对燕国这样,实在是因为燕国国君恩待他。所以君王把人当作猪狗来蓄养,人的行为就像猪狗一样;把人当作国士来对待,人们也用国士的标准来振作自我。所以说平常人的本性,有的有才能有的没才能,有的忠心有的不忠心,只看国君对待待他们的心意怎么样了。‎ 威海市2013级一模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明良①论 龚自珍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②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 窃窥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而已,外此非所问也。堂陛下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彼其心岂真敬畏哉?问以大臣应如是乎?则其可耻之言曰:我辈只能如是而已。至其居心又可得而言,务车马、捷给者,不甚读书,曰:我早晚值公所,已贤矣,已劳矣。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长其子孙,志愿毕矣。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嗟乎哉!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 ‎(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 ‎【注】①明良:明君良臣。②气:知耻的精神。‎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官益久,则气愈偷 偷,苟且 B.地益近,则媚亦益工 工:巧妙,精巧 C.皆圣哲之危言 危:危险 D.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 霁:晴朗,引申为脸色好看 ‎9.C(“危”应为“正直、端正”的意思,例如成语“正襟危坐”中“危”字就是这个意思。)‎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一组是 A.①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②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B.①而耻已存者寡矣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 C.①以教之耻为先 ②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D.①彼其心岂真敬畏哉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0.A (结构助词,的。B项,代词,……的人;用于时间词或否定词后,表“……的时候”或“……的话”。C项,介词,拿,把;介词,因为。D项,人称代词,他们的;表示选择,是……还是……)‎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B.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C.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D.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11.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指出,一个国家最大的耻辱就是士人不懂得廉耻,而在当时,这样的人很多。‎ B.作者认为,大多数朝廷官员是不懂得廉耻的,只要通过必要的教育就能激发朝廷官员的知耻精神面貌。‎ C.作者指出,国家一旦有事,不要指望那些追求车马、卖弄花言巧语却又身居要职的官员们挺身而出。‎ D.作者认同贾谊的看法:君主不尊重臣子,也会造成臣子没有廉耻;君主应该尊重臣子,这样臣子也会按官吏标准要求自己。‎ ‎12.B(“以教之耻为先”,教育只是振作朝廷官员的知耻精神的一个必要条件。只要……就,太绝对。)‎ 二卷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5分)‎ ‎(2)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5分)‎ ‎13.(1)然而在他们身上,像古时候大臣那种高尚的、严正的、为人表率的自持风格,不只是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就连睡觉也梦不到了。(“巍然岸然”“师傅自处”“匪但”“未之及”“各1分,句意1分。)‎ ‎(2)像这样下去,边疆万一有紧急情况发生,他们就会像斑鸠、燕子一样纷纷地飞走了。(“如是” “万万之一”“缓急”“鸠燕”“逝”各1分)‎ ‎【参考译文】读书人都懂得廉耻,那么国家就永远不会有耻辱了。读书人不懂得廉耻,这就是国家的最大耻辱。我遍览近代的读书人,从他们向皇帝陈述政治主张、开始做官时起,具有廉耻心的人已经很少了。当官越久,知耻的精神就越差劲。名望越高,巴结的恶习就越顽固。地位越接近皇帝,逢迎的手段就越巧妙。到做了三公、六卿,官位并非不高,然而在他们身上,像古时候大臣那种高尚的、严正的、为人表率的自持风格,不只是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就连睡觉也梦不到了。大臣讲究节操的盛况,已完全没有了。这不是由于别的原因,而是没有使朝廷官员知耻的精神振作起来的缘故。‎ 怎样才能振作朝廷官员的知耻精神呢?答:首先是教育朝廷官员懂得廉耻。贾谊在规劝汉文帝时说:“如果国君对待大臣像对待犬马一样,大臣就会像犬马那样要求自己。如果国君像对待官吏一样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按官吏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些教导,像太阳星辰一样光辉,都是圣人贤士的警语,是从古到今最好的告诫。‎ 我私下观察现在身居要职的官员,他们只知道追求车马,讲究服饰,卖弄花言巧语,此外就一无所知了。清闲的官员,只知道练书法和吟诗作对,此外就什么都不过问了。大臣们在朝廷里发表政论,都是察言观色根据皇帝的喜怒行事,当皇帝态度和颜悦色或赐宴的时候,他们便洋洋得意,出来在自己的门生、妻子儿女面前夸耀一番。皇帝稍有不高兴,他们就赶快磕头退出,另外寻求可以得到皇帝宠爱的办法。难道他们的心真正地敬畏皇帝吗?问他们作为大臣难道应该这么做吗?他们却可耻地说:我们这些人只能这样罢了。至于他们的居心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些追求车马、卖弄花言巧语的人,不怎么读书,却说:我从早到晚在衙门值班,已经是很好了,已经够劳累了。会书法和写诗的人,虽然读过一些书,但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认为在职位上苟且偷安一天,就多得一天的荣耀。当他们因病辞官回家的时候,又用应举成名的思想来教育他们的子孙,志愿也就算达到了。他们还希望子孙后代都把保守退缩当作老成稳重,至于国家的事情,我家何必关心呢?唉!像这样下去,边疆万一有紧急情况发生,他们就会像斑鸠、燕子一样纷纷地飞走了,能够心甘情愿同朝廷共患难的人太少了。‎ ‎ ‎ ‎ ‎ 山东省各地市2016届高三3月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 枣庄一模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 叶梦得 碧瓦新霜侵晓梦,黄花已过清秋。风帆何处挂扁舟?故人归欲尽,残日更回头。‎ 乐圃桥边烦借问,有人高卧江楼。寄声聊为诉离忧。桂丛应已老,何事久淹留?‎ ‎⑴请对上片后两句“故人归欲尽,残日更回头”作简要赏析。(4分)‎ ‎14.(8分)⑴(4分)借景抒情,描写了朋友的船远去,几乎看不到了,可夕阳依依不舍地一再回首的情形。(2分)与“侵晓”呼应,写出送别时间之长,用拟人手法,景中含情,表达留恋之情。(2分)‎ ‎ ‎ ‎⑵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⑵(4分)“乐圃”句设想朋友登高远望之景,表现对朋友的牵挂和相思;(2分)‎ ‎“寄声”句直抒胸臆,表现与朋友离别的忧愁;(2分)‎ ‎“桂丛”句运用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自己渴望回归故里和朋友相聚的情感。(2分)‎ ‎(答出两点即可,意对即可)‎ 泰安一模 ‎14.阅读下面的明诗,回答问题。(8分)‎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这首诗的中间两联,集中写了作者的哪些“观书”感受?(4分)‎ ‎(2)这首诗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析。(4分)‎ ‎ ‎ ‎14. (l)观书让作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头脑不断被新知充实,书中奇景变幻无穷,令人心旷神怡。(4分)‎ ‎(2)尾联使用衬托的手法,以实衬虚,虚实结合,用贵公子浅层次的感官追求来反衬作者深层次精神追求的高贵。(4分)‎ 日照一模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朝中措 ‎(南宋)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1)简要赏析“翻被梨花冷看”的妙处。(4分)‎ ‎(2)简要分析“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蕴含的情感。(4分)‎ ‎14.(1)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梨花拟人化,写它冷眼旁观词人雨中的狼狈,(1分)似乎责怪词人不思故土,却苦恋他乡山水花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心中的落寞思乡之情(2分)。‎ ‎(2)词人归去的途中,随手折了一枝杨柳,可是把它插向谁家呢?(1分)表现出天涯游子无家可归(或“国破家亡”)的悲苦(2分)、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1分)。(4分。意思对即可)‎ 青岛一模 ‎14.阅读下面的明诗,回答问题。 (8分)‎ 对客 归子慕①‎ 默然对客坐,竞坐无一语。亦欲通殷勤,寻思了无取。‎ 好言不关情,谅非君所与②。坦怀两相忘,何害我与汝。‎ ‎①归子慕,万历十九年举人,再试礼部不第,打消为官念头,隐居江村,以诗为乐。‎ ‎②与:赞赏。‎ ‎(1)诗中写主客相对,诗人一言不发,内心却经历了微妙的心绪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人心绪的变化过程。 (4分)‎ ‎ ‎ ‎ ‎ ‎14. (8分)(l)静坐默然(无语)一一想热情交流(心动欲语)一一 -心灵相通(揣想心意)——坦然相忘(坦然无语)‎ 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语言要简洁,‎ ‎ ‎ ‎(2)后人评价归子慕“其诗学陶(渊明)而得其神髓”,请从诗歌语言角度谈谈你的理解。(4分)‎ ‎ ‎ ‎(2)①该诗语言平淡质朴(清新自然、浅近平易)。运用“静坐”“心动”“相忘”等不饰雕琢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于平淡之中透出诗人那份率真、淡泊的心境(塑造了清净、淡泊、率真的形象)。‎ 评分标准:语言特点1分,分析2分,情感1分,意思对即。‎ 烟台一模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太原寒甚 ‎【明】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②底用:何用。‎ ‎(1)两首诗中诗人对“春风”的主观态度有何不同?(4分)‎ ‎(2)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14.(8分)⑴(4分)第一首,诗人对春风有无奈畏惧之感,因春风的到来意味着又一个漂泊之年的开始,更增添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2分)第二首,诗人对春风充满期盼喜悦之情,因春风的到来可以驱走严寒,带来温暖和希望。(2分)‎ ‎⑵(4分)第一首写诗人彻夜不眠,抒发了浓郁的羁旅之愁和思念之苦,但是囿于狭隘的个人命运和情感。(2分)第二首写诗人视“寒甚”为“轻寒”,表现了不畏严寒困苦的乐观态度;同时,能推己及人,借春风即将到来宽慰漂泊天涯之人不必忧愁,体现了兼济世人的情怀,其人生境界明显高于第一首。(2分)‎ 潍坊一模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游栖霞寺 李建勋 养花天气近平分①,瘦马来敲白下②门。‎ 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 琅琊④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 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 ‎[注]①平分:春分节气。②白下:南京的别称。③琅琊:六朝时南京设琅琊郡。‎ ‎(1)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2)‎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 ‎ ‎ ‎ ‎ ‎ ‎ ‎ ‎14.(1)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冷落萧条的春景图。天还未亮,月色朦胧,春意未显,篱舍旧村稀疏。‎ ‎(2分)描绘了满目萧疏的景象,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为尾联抒发感慨作铺垫。(2分)‎ ‎(2)人事几经变迁,昔日繁华不再,(2分)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昔盛今衰的感慨。(2分)(从南京 或栖霞寺角度作答皆可)‎ 济宁一模 ‎14.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回答问题。(8分)‎ 戏题 吕思诚 典①却春衫办早厨,老妻何必更踌蹰。‎ 瓶中有醋堪和菜,囊底无钱莫买鱼。‎ 不敢妄为些子②事,只因曾读数行诗。‎ 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注】①典:典当。②些子:一些,某些。‎ ‎(1)诗的前两联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是怎样体现的?(4分)‎ ‎(2)赏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14.(1)第一问:诗的前两联体现了作者甘于清贫、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第二问:主要是通过生活细节来表现的。作者用轻松诙谐的语气劝慰老妻,不妨先典当些衣物来换取食物,没钱不买鱼肉就是,只要有醋能调和些简单的菜蔬就行了。(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2)尾联使用了象征(双关)手法。“严霜”“烈日”“春风”既实指自然环境,也象征作者的个人遭遇和所处的社会时代。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艰难生活的淡然、对严酷杜会的蔑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分。意思对即可)‎ ‎ ‎ ‎ ‎ 滨州市2013级一模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 夕阳穷登攀。‎ 太白①与我语, 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②去, 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 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 何时复更还?‎ ‎【注】①太白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九十里。高耸如云,终年积雪。②太白:指大白星。③泠(líng)风:和风,清风。‎ ‎(1)诗歌的前四句是如何描写太白蜂之高的?请简要分析。 (4分)‎ ‎(2)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 ‎14、(1)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1分)一、二句写诗人直到夕阳西下才登上峰顶,侧面写出太白峰之高,(1分)拟人,三、四句写太白星与作者悄语交流,为他打开天关,侧面写出了太白峰之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①侧面描写、拟人山势高峻,李白却要攀登到顶峰,一个“穷”字,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②想象,诗人满怀豪情逸致,向着明月飞升,幻想脱离尘世,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③问句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感情。(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济南市2013级一模 ‎14.阅读下面一诗宋词,回答问题。(8分)‎ 燕山九日作①‎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②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济黄流。廖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⑤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农历九月九日出使期间。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⑤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2)请赏析上阕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答出两点即可)(4分)‎ ‎14.(1)羁旅孤寂之感;岁月流逝之叹;佳节出使引发的家国乡情;途经北宋旧地引发的故国之叹;决心不辱使命为国献身死而无憾的慷慨豪迈。(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四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①借景抒情(1分),借桑榆、太行、卢沟这些西北空旷寥落之景,表现内心的孤独落寞之情和故国之叹(1分); ②大笔勾勒与色彩点染相结合,寥落的桑榆关,连绵的太行山,紫翠的色彩点亮了西北的荒凉冷落,在孤独落寞中隐含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手法1分,分析1分;答其他手法如对偶、拟人、白描等,如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临沂市2013级一模 ‎14.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①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②,割鸡③令得近乡关。‎ 注:①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②湔祓:即荐拔。③割鸡:语出《论语·阳货》,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孔子到了子由作县宰的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l)诗中“故人”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2)诗歌结尾运用了“割鸡”的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回答。(4分)‎ ‎14.(1)①怀才不遇。从首联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故人”才华横溢却沉沦于下等官吏,写出了人才的遭受埋没。‎ ‎②贫贱自守、不慕荣利。诗的颔联,写友人的为官,实是迫于生计,非其本愿,可以见出他贫贱自守、不慕荣利的品格。‎ ‎③放旷不羁。诗的颈联,豪兴犹在,盛年不再,在豪放旷达中含无限感慨。‎ ‎④抑郁不平。以“心犹未死”一句而论,貌似放达,内里却有种种牢骚抑郁。(4分。每点2分,特点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即可)‎ ‎(2)运用“割鸡”的典故,与首联描写故人才高位卑相响应(1分),表达了对对被埋没的才识之士的怀才不遇而被埋没的怨愤不平之意(2分),抒发了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1分)。‎ 菏泽市2013级一模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望行人 王建 自从江树秋, 日日望江楼.梦见离珠浦①,书来在桂州.‎ 不同鱼比目②,终恨水分流.久不开明镜, 多应是白头.‎ ‎[注]①珠浦:即合浦,地名,在广西南部。②鱼比目;比目鱼。双眼在一侧,常喻形影不离的夫妻。‎ ‎(1)诗中的“行人”处于怎样的生活状态?作者是如何表现的?(4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表现了女主人公哪些思想感情。 (4分)‎ ‎14.(1)诗中的“行人”在四处漂泊。(2分)颔联写妻子梦见丈夫离开珠浦,却收到从桂州写来的书信,连梦都追不上丈夫的行踪,以此表现出“行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2分)‎ ‎(2)一、二两联通过对日日登楼远眺和梦中见到丈夫的描写,表现其对丈夫强烈的思念、牵挂之情;三、四两联通过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表现其对夫妻长期分离的怨恨、愁苦之情。(每个要点2分)‎ 淄博市2013级3月一模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 周 朴 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 ‎(1)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4分)‎ ‎14.(1)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2分)蝴蝶多情、流莺解语,作者把蝴蝶人格化,写出了蝴蝶绕花飞舞,流莺叫声宛转,表达了诗人对北园景物的喜爱。(2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喜爱和对友人韩侍郎的思念。(2分)借景抒情、拟人的手法,诗人春日游园,面对艳丽的春色,见蝶舞,听莺鸣,暖风氤氲,表达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2分)‎ 德州市2013级一模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①,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②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①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②者:通“这”‎ ‎(1)请联系词的上片,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4分)‎ ‎(2)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愁情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14、(1)①慵怠无力。香消烟冷,无心再焚;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髻鬟蓬橙,无心梳理,宝镜尘满,无心拂拭;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②内心愁苦。与丈夫的离愁欲说又不忍说,甘愿把痛苦埋藏在心底,由自己默默忍受,更可见对丈夫的挚爱深情。③容颜消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写近来自己因离别而日形消瘦,但却不直接说出,含蓄蕴藉。(4分,形象特点和分析各1分,答出两点即可。分析不必面面俱到)‎ ‎(2)①直抒胸臆。开头一句采用叠字以加重语气,极写词人留人不住的失望之情,“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②用典。用“武陵人”和“秦楼”的典故,既写出了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出了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划。③移情于景(拟人)。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4分,手法和解释各1分,答出两点即可。)‎ 威海市2013级一模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4分)‎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14、(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2分)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1分)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1分) (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2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健行了强烈的控诉。(2分)‎ ‎ ‎ ‎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