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议论文文章及说明文阅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议论文文章及说明文阅读

ID:568444

大小:7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论述类文章阅读(教师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 ‎    一百多年来,人们在奥运会上寄托了关于和平和奇迹的梦想,奥运也经历了战争的戕害、冷战的对垒,承载了众多体育所无法承载的东西,比如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随着奥运经济模式的转变、高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击的同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也出现了与自身精神的背离,继续承载着超过体育本身的诉求,比如追求财富,比如展示国力。 ‎ ‎    奥林匹克运动寻求的是一种在努力中发现快乐的生活方式,是良好价值观的典范,能够使人们尊重普适的基本道德观念。然而,现在奥林匹克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 ‎ ‎    更快,更高,更强?在雅典,希腊两名短跑名将肯特里斯、萨努涉嫌逃避检测,成为雅典奥运会第一起涉嫌兴奋剂事件的运动员。随后的十几天来,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滥。尽管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声称雅典奥运会是反对兴奋剂战争的一个转折点。这场战争将取得胜利;但是一些专业人士认为,雅典甚至很可能会成为最后一届“干净”的奥运会。一位常年进行兴奋剂检测工作的人表示,“按照目前人类科技的发展,在下一届奥运会之前,人类将会研制并应用更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用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的DNA对运动员进行基因改造,以获取竞技优势”。 ‎ ‎    精神愉悦的代价?7月份葡萄牙刚刚举办2004年欧洲杯,8月希腊又迎来了奥运会。这两个国家都是欧洲的小国,在欧盟15国中是最穷的,它们充满地缘上的、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焦虑。葡萄牙用了6.6亿欧元为4个星期的比赛兴建了10个足球场,对于一个经济连续30年衰退的国家来说,真是一个壮举!但是,葡萄牙却为了这次比赛成为欧元区12国中第一个突破《稳定和增长公约》预算赤字的国家。希腊也同样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本届奥运会,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支持经济增长。但是,目前奥运会的投资已经超过预期,而收益还不确定。如果在奥运会之后,希腊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明显减缓,或者雅典的就业减少,人们就会怀疑:举办奥运会值得吗?希腊真的因为奥运会改变了吗? ‎ ‎    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国际奥运会对自己的版图有着清晰的定义:比赛场馆、运动员村,只有那些有票和得到许可的人乘坐专用的交通工具才能到达;奥运会有着自己的“移民”程序,只有奥运会的大家庭的成员才能使用奥运会“护照”进入机场;在行政事务上,有着穿统一着装的志愿者为运动会服务;奥运会也有自己的货币,在奥运场馆和运动员村,人们只能用“维萨卡”买东西;奥运会还有自己的秘密警察,那些穿着黑色金属光泽衣服的人负责在开幕式上保证运动员和其他人的安全。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的特征。而对普通人来说,奥运会给予了他们什么特别的关照呢?希腊奥运会的老板们曾经争论,无需给观众提供更多的东西,因为门票收入还不到奥运会预算的10%。 ‎ ‎    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得到了发扬光大,在规模上、场馆建设上,还有在她展示的雄心上;但是如果普通人不再愿意亲临现场去体验她,奥运会就将失去她的魅力。 ‎ ‎1.作者认为“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下列不能作为这种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       ) ‎ A.对“更快,更高,更强”“精神愉悦的代价”和“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质疑。 ‎ B.奥林匹克承载着体育所无法承载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追求财富和展示国力等需求。 ‎ C.希腊两名短跑名将涉嫌兴奋剂事件后,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滥。 ‎ D.希腊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雅典奥运会,以便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来支持国家经济增长。 ‎ 答案:A (源流倒置。因为“奥林匹克所介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才引起作者对“更快,更高,更强”“精神愉悦的代价”和“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的质疑。) ‎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A.科技的发展,致使运动员为获取竞技优势而应用更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 ‎ B.东道主对奥运会充满地缘上的、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渴求,只能是一厢情愿。 ‎ C.奥林匹克运动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但是需要为此付出代价。 ‎ D.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的确得到了发扬光大,但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更为严重。 ‎ 答案:C(A项,必要变充分。“科技的发展”只是为“运动员应用‘基因兴奋剂’”提供了条件,而非根本诱因。 B项,或然变必然。东道主的渴求不一定是一厢情愿,因为希腊的对奥运会的渴求是否实现还有待事实的说明。  D项,无中生有。作者的确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得到了发扬光大”,但并没有指出“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更为严重”。) ‎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 ‎ A.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背离自身精神,向奥运经济模式的转变和高科技的发展不无关系。 ‎ B.雅典奥运会之后,希腊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会明显减缓,就业岗位会减少。 ‎ C.门票销售收入越少奥运会的老板们就越限制给予普通观众的需求 ‎ D.普通不再愿意亲临现场去观看奥运会之时,就是奥运会失去魅力之日。 ‎ 答案:B(或然变必然 。 在文中作者只是推测,并不是必然的结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    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 ‎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 ‎    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来已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40多年的事。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 ‎ ‎4.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    ) ‎ A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 ‎ B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 C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 D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 答案:B(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乐音”属于听觉,“水灵灵”属于视觉,根据第二段“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的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 ‎5.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 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 C、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 D、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 答案:C(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为无中生有,A、B两项在第二段有相关落脚点,D项信息在第三段。) ‎ ‎6.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C项强加因果,“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是“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的标准,文中是借以说明“五字标准”“难以使人认可”。)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 戏曲与社会经济生活 ‎    戏曲在宋代的形成,是和它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进入商品化的市场密切相关的。而在这之前,它尚未进入商品化的市场。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 ‎ ‎    ‎ 表演艺术的萌生,在中国是很早的。大约在人类产生不久,原始的表演艺术就产生了。现有的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已无可争辩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例如,和戏曲表演密切有关的音乐和舞蹈的产生,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就开始了。这种原始乐舞大多是人们在劳动或生存之余的自娱自乐。参加者往往是氏族或部落内部的人,他们既是表演者,又是观赏者,与商品化和经济生活完全无关。另外,在原始社会中还有一种乐舞是专为祭祀和巫术活动服务的,参与者一般是氏族中有较高地位的人员。这类活动的功利性、目的性很强。其时,在氏族内部还没有商品的流通。自然和商品经济也谈不上挂钩。 ‎ ‎    人类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后,这种原始的乐舞也开始出现变化。一种是属于民间的演艺,如迎神、赛会时,乡民们常要进行祭神等活动,同时还表演一些舞蹈等。这类表演不为统治者重视,在史籍中的具体记载不多。但有一点则可肯定,民众系自愿参加,而且都是本乡本土者,依然是自娱自乐为主,基本上是一种民间宗教活动,而不是以经济活动为主。另一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演艺活动。这在史书上记载很多。古代中国崇尚礼乐,每当有重大活动,例如祭祀、燕飨、乡射等,都离不开乐舞的表演。为此,统治者还在朝廷中专门设立乐官和乐师等职,专事乐舞演艺人员的培养和演出活动。这些人一般是士大夫子弟,出身高贵,没有生活之忧。以后虽有不少奴隶和平民子弟进入演艺队伍,但他们吃的是皇粮,而非卖艺人,因此和商品经济也无多大关系。 ‎ ‎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代,虽然演艺活动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基本上仍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没有太多的关系。以民间出现的歌舞戏《踏谣娘》而言,虽说已有简单的故事情节,表演时也有角色的分工,形式上歌、舞结合,有表、唱和音乐的伴奏,已初具戏曲的雏型,然而它的演出仍然是民众的一种娱乐活动,从其内容来说,主要是抒发人们心中郁积的情绪,与社会的经济生活关系不大。至于宫廷内的演出,是唐代表演艺术的主要方式。统治者在朝廷中设立了庞大的乐舞机构,并从全国各地挑选大量艺术人才进入“教坊”,以满足他们精神享受的需要。艺人的演出在宫廷进行,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与广大的民众没有关系,也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无关。这也正是中国古代戏曲在唐代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 ‎    而戏曲等演艺活动的发展离不开较为宽松和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而宋王朝在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进程中,加强思想和文化统治,尤其是在它与辽、金的连年征战中损兵折将后,更实行崇文轻武的治国方略。自北宋中期以后,“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一派歌舞升平,戏曲在这样的氛围中正式形成了。 ‎ ‎     北宋中期以后,随着战争硝烟的消散,社会经济也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城市商品经济,更呈现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广大农民在土地的买卖中,获得了掌握劳动果实的较多自主权,这直接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这种繁荣的城市商品经济,为戏曲的兴起提供了最好的机遇。    ‎ ‎7.下列各项不属于“戏曲在宋代形成”的原因的—项是(   )    ‎ A.宋王朝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建设,加强了思想和文化的专制。  ‎ B.宋代营造了较为宽松和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 C.北宋中期以后,“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一派歌舞升平。 ‎ D.北宋中期以后,广大农民获得了掌握劳动果实的较多自主权,这直接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 答案:B(戏曲的产生需要较为宽松、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表演艺术的萌生,在中国是很早的。原始的表演艺术就发生在人类产生不久。 ‎ B.原始社会专为祭祀和巫术活动服务的乐舞,活动的功利性、目的性很强。 ‎ C.统治者在朝廷中专门设立乐官和乐师等职,专事乐舞演艺人员都是士大夫子弟,出身高贵,没有生活之忧。 ‎ D.迎神、赛会时,乡民们举行祭神活动还表演的一些舞蹈等艺术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民间宗教活动,而不是经济活动。 ‎ 答案:B(原文中有“大约”,只是表示推测) ‎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戏曲是一种表演艺术,只要社会稳定,有了繁荣的城市商品经济就能产生戏曲。‎ B.在宋以前的阶级社会里,主要有两类表演艺术,一种是属于民间的演艺,另一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演艺活动,它们和商品经济并无多大关系。 ‎ C.唐代表演艺术主要在宫廷内演出,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脱离了社会的经济活动。这就是中国古代戏曲在唐代尚未形成的原因。 ‎ D.宋以后的戏曲因为需要和商品化的市场紧密相连,因此也就不会再有专门为统治者服务的演艺活动了。 ‎ 答案:B(A项中戏曲的产生还有如政治环境等其他条件,C项中只是原因之一,D项强加因果)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 ‎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家对专利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态。对内以为只要有了专利就保护了自己的知识资产,对外则将人家注册的专利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世界上每天都有几百个专利注册成功,也有相当一些专利在诉讼中被判无效。知识产权是私权,本质上是保护排他性权益,有争议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尊重的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和被这些原则认可的技术发明,同样也尊重法律给予他人争辩乃至否定这种保护的权利。所以对具体专利的保护与对自然遗产、文化传统的保护在性质上决不能同日而语。 ‎ ‎   缺乏竞争意识的知识产权战略追求的只是获得专利,这种“唯专利论”让企业围着知识产权转。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才,而对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尚未提到议事日程。然而,市场经济告诉我们,虽然花很大代价保护专利,但在利益驱动下,竞争对手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来破解对专利的保护。 ‎ ‎   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在目前已经注册的专利中属于发明类的较少,而属于实用新型的和外观设型的计较多,这种状况一时难以改变,无须责难。特别是不要轻易把某些专利判定为垃圾专利,因为专利不一定以开发产品或服务为最终目,全世界的专利总量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可以实现经济价值。有些专利是出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考虑暂时不会去产品化,有些仅仅是防止别人进入的篱笆,还有些专利注册行为是为了迷惑对方,或是准备与对方权利交换用的。 ‎ ‎   企业的专利战略如果从市场竞争出发,就会有无比丰富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申请专利也是一种知识产权战略。对十分容易被模仿而又难以赢得诉讼的,不申请专利而将这种技术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可能更加有利。与专利不同,商业秘密没有义务公开技术内容,保护时间可以没有期限。放弃一部分专利也是一种竞争手段。IBM公司宣布建立一个专利共享平台,放弃价值千万美元的500多项专利,供社会免费使用。这些专利与开源软件开发有关,这样能够做大以开源软件为基础的大量下游企业,为公司自己的产品扩大了市场,其结果恰恰是对竞争对手微软公司的产品构成了重大的挑战。 ‎ ‎10.下列不属于“唯专利论”表现的一项是 ‎ ‎   A.把专利数量和规模作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追求的目标,着力培养专利注册人才。 ‎ ‎   B.认为有了专利即可有效保护自己的知识资产,别人无权争辩或否定。 ‎ ‎   C.积极申请专利,而对有些专利并不急于实现其经济价值。 ‎ ‎   D.将所有的技术发明都及时地申报专利,并为之付出很大代价加以保护。 ‎ 答案:C(A项,原文第二小节说:“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才,而对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尚未提到议事日程。” B项,原文第一小节说:“对内以为只要有了专利就保护了自己的知识资产,对外则将人家注册的专利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 C项,原文第三小节说:“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专利不一定以开发产品或服务为最终目……” D项,原文第二小节说:“市场经济告诉我们,虽然花很大代价保护专利,但在利益驱动下,竞争对手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来破解对专利的保护。”  )‎ ‎11.下列对本文所主张的知识产权战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符合知识产权原则的技术发明注册为专利,并采取一系列策略维护自己的专利权。 ‎ B.对专利制度难以保护的、易被模仿又难以胜诉的技术发明,可以不申报专利,而将其作为商业机密加以保护。 ‎ C.可以通过部分专利共享,做大下游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 D.面对市场竞争,把培养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列为远期目标。 ‎ 答案:D( A项,原文第三小节说:“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 B项,原文最后一小节说:“对十分容易被模仿而又难以赢得诉讼的,不申请专利而将这种技术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可能更加有利。与专利不同,商业秘密没有义务公开技术内容,保护时间可以没有期限。” C项,原文最后一小节说:“放弃一部分专利也是一种竞争手段。IBM公司宣布建立一个专利共享平台,放弃价值千万美元的500多项专利,供社会免费使用。这些专利与开源软件开发有关,这样能够做大以开源软件为基础的大量下游企业,为公司自己的产品扩大了市场,其结果恰恰是对竞争对手微软公司的产品构成了重大的挑战。”D项,原文第二小节说:“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才,而对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尚未提到议事日程。”这隐含的语义可能是现在要培养培养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而不是将其“列为远期目标”。 )‎ ‎1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专利总量中小部分可以实现经济价值,防止对手涉足或迷惑对手的专利则具有战略价值。‎ B.在技术积累期,采取鼓励申请专利的措施后,大多数企业的专利中发明累的多了,实用类的少了。‎ C.基于市场竞争的知识产权战略,应主要采取专利以外的手段,比如暂时不将专利产品化、主动放弃部分专利等。 ‎ D.保护具体的专利是为了体现专利的公益性,与之不同的是,保护自然遗产、文化传统则是体现其排他性。 ‎ 答案:A(A项,原文第三小节说“有些专利是出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考虑暂时不会去产品化,有些仅仅是防止别人进入的篱笆,还有些专利注册行为是为了迷惑对方,或是准备与对方权利交换用的”。 B项,原文第三小节说“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在目前已经注册的专利中属于发明类的较少,而属于实用新型的和外观设型的计较多”,强加因果。 C项,“应主要采取专利以外的手段”中“主要”一词,不准确。 D项,原文第一段说“知识产权是私权,本质上是保护排他性权益”“对具体专利的保护与对自然遗产、文化传统的保护在性质上决不能同日而语”,选项对知识产权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定性正好相反。 )‎ 五、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15题。‎ 生态整体主义 王诺 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 生态整体观古已有之,古希腊的“万物是一”、“存在东西整个连续不断”等可谓生态整体主义的最早发端。作为一种系统理论,生态整体主义形成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利奥波德提出了“和谐、稳定和美丽”三原则,罗尔斯顿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了系统论证,并补充了“完整”和“动态平衡”两个原则,深层生态学代表人物奈斯又补充了“生态的可持续性原则”。国内外有一些学者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这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来误解生态整体观。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它的核心特征是对整体及其整体内部联系的强调,绝不把整体内部的某一部分看作整体的中心。中心都没有,又何来中心主义?‎ 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超越了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颠覆了长期以来被人类普遍认同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它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裁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 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几千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的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这个错误导致了无数可怕的、难以挽救的灾难。今后,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唯一判断标准,则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生态整体主义倡导人类跳出数千年来的旧思路,努力去认识生态系统,进而将认识到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类一切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为防止人类重蹈覆撒、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 ‎13.对“生态整体主义”这一概念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整体主义是指把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和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的生态观。‎ B.生态整体主 义把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其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 C.生态整体主义把有利于维持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 D.生态整体主义不再考虑人类的利益。‎ 答案:C(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A项错在生态整体主义不是把人类利益作为最高价值;B项没有抓住生态整体主义的实质;D项错在绝对化,不是不考虑人类利益,而是不把人类利益作为最高利益。)‎ ‎14.下列对“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这句话的理解不 ‎    正确的一项是(    )  ‎ ‎ A.生态整体主义和以往的生态观不同,它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考虑问题。‎ B.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不再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 C.生态整体主义不再和以前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一样,完全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 D.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 答案:B(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B项犯了绝对化的毛病。不是不考虑,而是“不仅仅”考虑人类的利益)‎ ‎15.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整体主义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B.生态整体主义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而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与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C.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犯多错误,走过许多弯路,其中以自己为中心,导致生态危机就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D.如果人类还要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唯一判断事物的标准,后果将是相当严重的。‎ 答案:A(重点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A项任意夸大,生态整体主义只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方法。) ‎ 说明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    技术跨越发展是指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开展自主创新,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形成优势产业,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实现迅速追赶。‎ 历史已经证明,技术跨越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再转移到北美,无不是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并实施反向工程,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了针对欧美的技术和经济赶超。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在不少技术领域赶上或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仿效日本技术创新模式,也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斯堪的纳维亚诸国是技术相对落后的发达国家,但是,他们采用了跨越策略,现在一举成为电信产业先进国,出现了爱立信、诺基亚等世界知名公司,这些国家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也名列前茅。‎ ‎    近年来,技术跨越策略也受到一些国际机构的重视。世界银行在其1998一1999年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说,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正是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在电信领域,吉布提、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和卡塔尔等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用新技术,它们跨越了金属导线和信号模拟阶段,实现了电信网络数字化。而先进工业化国家仍有半数电话网络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 ‎    我们对绿色革命记忆犹新。绿色革命首先发生在南亚,是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农业技术跨越的一个范例。绿色革命发祥地印度很快成为粮食、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出口国。由于推广绿色革命,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 事实上,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全面或者局部地运用了技术跨越策略。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指出,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运用跨越策略,世界经济力量正在从北向南和从西向东转移。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所花的时间分别为150年和100年,而亚洲仅用了不到一代(三十年)的时间.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 15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一6 ‎ ‎%,这意味着,它们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那时的30%。这些数字说明发展中国家将通过技术跨越达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1.下列对“技术跨越发展”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后进国家采用技术跨越发展策略,是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 B.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的唯一出路。 ‎ C.后进国家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的根本。 ‎ D.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可以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形成优势产业。 ‎ 答案:(B 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的前提之一) ‎ ‎2.文中说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那时(2020年)的30%的依据,正确的一项是 (  )‎ A.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 B.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所花的时间分别为15 0年和100年,而亚洲仅用了不到一代(三十年)的时间。‎ C.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一6%。 ‎ D.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 答案:C ( A、B项只是概述亚洲和发展中国家运用跨越策略的成果。D项是谈绿色革命)‎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电信领域,某些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导致先进工业化国家仍有半数电话网络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 ‎ B.后进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是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来缩小或消灭的。 ‎ C.在某些领域,后进国家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赶上甚至反超先进工业化国家。 ‎ D.技术跨越发展策略的实施,将会使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再次发生转移。‎ 答案:A(强加因果关系,原文中两者之间是对照关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艾滋病 ‎    随着第11个艾滋病日的到来,这个被称为“当代瘟疫”、“新世纪人类健康头号杀手”的绝症再度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对人类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凸现出来。 ‎ ‎    艾滋病发源于非洲,它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疾病。一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就会减退,病原体以及微生物就会乘机经血行或破损伤口长驱而入;人体中的一些不正常的细胞,如癌细胞,也乘机大量生长、繁殖,发展成各类癌瘤。 ‎ ‎    艾滋病病毒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呈袋状球形,直径为150毫微米,由皮肤破口或黏膜进入人体血液,主要攻击和破坏T4淋巴细胞,使T4细胞失去原有正常免疫功能。由HIV的攻击和破坏,T4细胞数量骤减,从而导致病人免疫功能的全面衰竭,为条件性感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HIV携带的致癌基因可使细胞发生癌性转化,特别是在细胞免疫遭到破坏的情况下,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艾滋病的潜伏期因人而异,为6个月到14年,比一般的传染病长。艾滋病感染可分三个阶段:最初的HIV感染,继之有的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的综合症,最终有的演变成典型的艾滋病。 ‎ ‎    ‎ 实验室中,已从病人的血液、唾液、眼泪、乳汁、尿液和脑脊液中分离出了艾滋病病毒,但从流行病学证据的角度来看,只能证明血液和精液具有传播作用。艾滋病的传播主要有以下的途径:男性之间以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输血感染,静脉注射感染,母婴传染。此外,和艾滋病病人接触的职业人员(如医务人员、警察、理发师、监狱看守、殡葬人员),如果皮肤破损时,接触到了艾滋病病毒,则可能被感染。 ‎ ‎    艾滋病蔓延很快,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全世界共有四千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且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但是,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加强对艾滋病的检测检疫,加强血液制品、医疗器具以及医疗垃圾的管理,加强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是可以遏制艾滋病的快速蔓延,减少其发病率的。 ‎ ‎4.下列对“艾滋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潜伏期也较长的传染性疾病。 ‎ B.艾滋病的医学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发源于非洲。 ‎ C.艾滋病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发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疾病。 ‎ D.艾滋病无药可治,所以被称为“当代瘟疫”、“新世纪人类健康头号杀手”。‎ 答案:D(并非无药可治,只是没有特效治疗药) ‎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A.艾滋病感染者经过一定的潜伏期都会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患者。 ‎ B.性接触、输血感染、静脉注射以及母婴传染等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 C.与艾滋病病毒接触的职业人员,如果皮肤出现破损,则被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 ‎ D.在目前的情况下,加强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能有效遏制艾滋病迅速蔓延。‎ 答案:A(“都会”一词不妥,注意文段中的“有的”一词) ‎ ‎6.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艾滋病病毒攻击和破坏的T4细胞,在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 ‎ ‎    B.父亲是艾滋病感染者,而母亲没有感染,她分娩的婴儿一般不会被感染。 ‎ C.同艾滋病患者交谈、握手、拥抱、共用手巾甚至礼节性亲吻一般不会被感染。 ‎ D.艾滋病的潜伏期因人而异,感染时身体无病的人要比有病的人潜伏期长。‎ 答案:D(“感染时身体无病的人的潜伏期长”的说法,没有根据)‎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山兰凤蝶是澳大利亚的一种常见蝶,其雄性翅膀的颜色为异常亮丽的蓝色,但周边镶嵌有黑色,其黑色部分越黑,蓝色部分就越艳丽,在求偶竞争中也就越有优势。专家们以前认为,这是由于其中的黑色素吸收了大部分入射光所致。但现在发现,这种蝴蝶不只是通过化学方式,更是通过物理方式,即一种特别的光学手段来使其黑色部分显得更黑,因为它包含黑色素的微细鳞片结构能“捕捉”住光,由此创造出一种比黑色还黑的“超黑”。‎ 许多动物的鲜艳色彩或伪装效果都不是仅用色素就能获得的,还需要利用物理方法。例如,雄性孔雀的尾羽翠绿绚丽,这是因为其中发生了“建设性光学干涉效应”所致,它们的羽毛中具有独特结构的微小蛋白质能够以特别的方式对光进行反射,不需要的波长都被消除掉了。‎ 受此启发,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生物学家皮特•武库希奇及其同事对山兰凤蝶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探索它的机体结构物能否把彩色消除掉而制造出深黑色,这与孔雀制造出绚烂色彩是同样的机理,但导致的结果正相反。‎ 研究者发现,山兰凤蝶翅膀中的微细鳞片结构是排列成许多直径不超过1微米的小凹坑,犹如蜂巢。这种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介质光折射率的不同而“捕捉”光。‎ 光通过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和虚化现象,其中一些光会被“捕捉”在密度较大的介质中。水对空气的光折射率之比为1.3:1,而山兰凤蝶机体组织对空气的光折射率之比为1.6:1,这就使其中的色素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光。‎ 研究者对这一推断做了一次测试。他们把山兰凤蝶的翅膀浸到三溴甲烷溶液中,该种溶液的光折射率与山兰凤蝶翅膀机体组织的光折射率大致相同,结果其翅膀中的黑色部分真不那么黑了;在空气中,其吸收光的比率超过了90%,但在三溴甲烷溶液中,这一数字只有50%多一点。‎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化学工程师理查德•布朗在2002年曾用一种凹状镍磷合金膜衣料制造出与山兰凤蝶相似的“超黑”。他认为“超黑”将成为今后的流行色,其最大的用途将是在光学设备上;同时,那些对黑颜色不满意的艺术家们也会对此感兴趣。‎ ‎7.下列围绕“超黑”所作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在求偶竞争中,山兰凤蝶依靠翅膀周边镶嵌的“超黑”色彩,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异性 蝴蝶。‎ B.以前专家认为,“超黑”是由于山兰凤蝶翅膀中的黑色素吸收了大部分入射光所致,这种看法不够确切。‎ C.山兰凤蝶主要是通过物理方式——一种特别的光学手段——来使其黑色部分变成“超黑”。‎ D.山兰凤蝶翅膀中包含黑色素的微细鳞片结构能“捕捉”住光,因而能够创造出一种比黑色还黑的“超黑”。‎ ‎  答案:A(只限于雄性的山兰凤蝶)‎ ‎6.下列对于山兰凤蝶的色素能够吸收光的机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当光通过空气投射到山兰凤蝶的机体时,山兰凤蝶的机体结构物就会把其中的彩色消除掉而强化黑色,从而制造出“超黑”。‎ B.山兰凤蝶翅膀中的微细鳞片,排列成许多直径不超过l微米的小凹坑,这种蜂巢状的结构能够在特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捕捉”光。‎ C.光通过两种不同的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和虚化现象,有些光就会被“捕捉”在密度较大的介质中。‎ D.山兰凤蝶机体组织和空气是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其光折射率之比为1.6:1,这就使密度较大的山兰凤蝶机体组织的色素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光。‎ ‎  答案:C(“两种不同的介质”错,应为“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 ‎7.下列根据原文内容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们仅用色素还不能获得鲜艳色彩或伪装效果,它们必须利用物理方法。‎ B.孔雀制造出绚烂色彩与山兰凤蝶制造“超黑”机理相同,不过它的做法不是消除彩色,制造黑色,而是消除黑色,制造彩色。‎ C.如果把山兰凤蝶的翅膀浸到水中,也会像浸到三溴甲烷溶液中一样,使其翅膀中的黑色部分变得不黑。‎ D.人类仿造“超黑”的事例表明,动物在启发工程设计方面具有巨大价值,许多事情我们都能从自然中获得启示。‎ 答案:D( A项否定了色素的作用。B项.孔雀和山兰凤蝶获得色彩的机理相同,结果相反,但做法不是清除黑色,制造彩色。C项,如果把山兰凤蝶的翅膀浸到水中,不会出现同样的结果)‎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 植物的智能 ‎    人们往往把植物视作被动存在的东西——‎ 永远不可能有任何惊人的举动的静止生命。但现在正出现一个新的科学领域,挑战着这些假设。支持者们说,植物是其环境的积极控制者,并且显示出许多能被称为聪明的举动。例如,它们能够根据对环境的估计来有计划地生长,它们还能使用创造性的方法击败敌人。智力通常被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植物也有。 ‎ ‎    有的科学家曾将一些单独的菟丝子(一种不进行光合作用的寄生植物)移植到营养状况不同的山楂树上。结果发现,菟丝子更可能缠绕在营养状况好的宿主身上,而拒绝营养状况差的宿主。它在从宿主身上吸取养料之前就显示出了这种接受和拒绝的反应。 ‎ ‎    科学家们解释道:“在细胞里一定进行着某种计算,但我们不知道这是怎么完成的。植物能够对环境进行评估,这意味着它们的行为比人们意识到的要复杂得多。”那么,我们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意识到植物比我们认为的要能干得多呢?主要就是因为植物活动起来比我们要慢得多。因为我们通常看不到它们在生长,所以很难想到它们能够行动,更不用说智力了。 ‎ ‎    另一个原因是,人们研究植物的地方通常是在温室或花园里,科学家们认为要研究植物的智能,应该给植物提供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环境,来诱发它们的智能行为。植物面临挑战时显示出智能行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它们遭到动物攻击时的反应。以蒿属植物为例,当受到昆虫的袭击时,它会向空气中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发出有掠食者出现的信号,这些化学物质会向其他植物发出警告,让它们多产生一种防御剂,昆虫是很排斥这种防御剂的。最近的研究还显示,野生烟草会“偷听”蒿属植物之间传递的信息,并以此来增强自己的防御能力。 ‎ ‎    植物似乎还有自我识别的能力。在2003年公布的一份研究中,以色列科学家将一株植物一分为二,无性繁殖成两株,在分离几周之后,两株植物的根系也各自分开生长,它们也发现自己已经分别成为单独的植物。 ‎ ‎    植物如何做出这样的反应呢?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大脑,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它们的反应依靠某种激素和电信号的接收、转换和反馈系统来协调。埃里克•戴维斯博士认为:本质上,电信号的产生是因为细胞膜电位(细胞内外电荷的差异)的改变。所以,离子穿过细胞膜的任何运动都是一次电信号传递。如果随后其他细胞发生电传递,就会产生电信号,整株植物的大部分行为反应可能是通过电活动协调完成。 ‎ ‎10.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植物有智能的一项是 (    ) ‎ A.菟丝子更可能选择营养状况好的宿主,甚至在汲取养料前就有接受或拒绝宿主的反应。 ‎ B.科学家发现,营养状况不同的山楂树都能为菟丝子等不进行光合作用的寄生植物提供养料。 ‎ C.有的植物在面临昆虫的袭击时,会向空气中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排斥昆虫;并发出信号警告其他植物。 ‎ D.野生烟草也能“破译”蒿属植物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从而增强自己的防御能力,防御昆虫的袭击。 ‎ 答案:B(山楂树是被动为菟丝子提供营养,因而不能证明植物具有智能) ‎ ‎11.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A.植物拥有积极主动地控制环境的能力,表现在它能够选择宿主、主动防御、自我识别等方面。 ‎ B.植物的智能是指其解决面临的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这种智能没有体现在植物相对缓慢的生长过程中。 ‎ C.研究植物通常是在温室或花园里,而这类环境不富有挑战性,不能诱发植物的智能,这是直到现在人们才认识到植物比我们认为的要能干得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D.埃里克•戴维斯博士把植物能够做出智能的反应,归因于某种激素和电信号的接收、转换和反馈系统的协调。 ‎ ‎  答案:C(A项“自我识别”是植物智能的表现之一,但不属于植物解决环境方面问题的能力;B项植物在相对缓慢的生长过程中同样有智能;D项并不是戴维斯博士的观点) ‎ ‎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植物是其环境的积极控制者,表明植物不仅能够对环境进行评估,而且能够有计划、有选择地改善生态环境。 ‎ B.只要把握植物依靠激素和电信号来协调其行为反应的原因,就可能更准确地揭示植物智能的奥秘,更好地优化自然环境。 ‎ C.科学家们通过给植物提供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就能赋予植物细胞趋利避害的反应能力,更好地研究植物的智能。 ‎ D.由于植物的智能与电信号紧密相关,所以研究植物智能反应最佳的方式就是给予植物充分的电信号刺激。 ‎ ‎  答案:B(A项“植物是环境的积极控制者”,意在说明植物具有智能,并不能据此推断植物能够“有计划、有选择地”改善生态环境;C项这种反应能力是植物自身的而不是外界赋予的;D项不能推断出“电信号刺激”为“最佳方式”)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太阳系内存在“暗彗星”?‎ ‎    英国天文学家日前通过计算机模型推测,太阳系中存在大量彗星,而人们只观测到了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太阳系内存在很多不发光的“暗彗星”。 ‎ ‎    彗星被称为“太阳系中的流浪汉”。传统观点认为它们的“家乡”位于距离地球5万到10万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1.5亿公里)的奥特星云,那里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不时路过太阳系的恒星通过引力干扰奥特星云,将彗星推向太阳。彗星的固体核很小,彗发和彗尾的物质全部来自彗核的蒸发,所以彗星每接近太阳一次,它的核就变小一些,最后将消失,剩下的只是一群沿轨道运行的尘埃颗粒,它们在与地球相遇时会引发流星雨。 ‎ ‎    鉴于奥特星云的体积,天文学家计算出太阳系中应该有大约3000颗彗星,远大于目前观察到的400多颗。科学界普遍持有的一种解释是,彗星在围绕太阳飞行一两圈后就分解了。但是,英国的两位天文学家对这种理论提出了疑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说,这两位分别来自英国阿马天文台和加的夫大学的天文学家通过计算机模型推算,如果传统观点正确,那么地球上观测到的流星雨次数就应该大增,达到每年30次。因此他们推测,太阳系中实际上存在一些观测不到的“暗彗星”。这些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一旦这种彗星离开奥特星云,就会一直吸收可见光,而不反射光,所以一直保持黑暗。 ‎ ‎    美国宇航局的“星尘”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怀尔德—2”彗星的尘粒似乎为这两位天文学家的理论提供了支持。该探测器提供的信息表明,这颗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 ‎ ‎    但是,其他天文学家却对这种新理论表示怀疑。他们指出,尽管这种所谓的“暗彗星”不反射光,但它应该释放小股热量,那么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就应该能观测到这些彗星。而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反驳这种说法的理由是,“斯皮策”观测的范围太小。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要等到2008年美国宇航局发射“广域红外勘察者”探测器了,它的观测范围会更广。 ‎ ‎13.下面有关“暗彗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暗彗星”理论是由两位英国天文学家提出并得到计算机模型验证的。 ‎ B.如果“暗彗星”确实存在,那么它们是不宜被称作“太阳系中的流浪汉”的。 ‎ C.英天文学家认为“暗彗星”‎ 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它们之所以一直保持黑暗,是因为一直吸收可见光,而不反射光。 ‎ D.“星尘”号探测器证明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为“暗彗星”理论提供了支持。 ‎ 答案:C(A项“验证”不对,应为“通过计算机模型推测”;B项既然彗星被称为“太阳系中的流浪汉”,那么“暗彗星”也应是“太阳系中的流浪汉”;D项原文是 “怀尔德—2”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此处扩大了范围;原文是“似乎为这两位天文学家的理论提供了支持”) ‎ ‎1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彗星的固体核很小,彗星在接近太阳时,彗发和彗尾就逐渐蒸发,直至最后从宇宙中消失。 ‎ B.流星雨是彗星在太阳作用下分解而成的颗粒与地球相遇时引发的一种自然现象。 ‎ C.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流星雨的次数没有达到每年30次,由此可见,太阳系中的许多彗星并不是在太阳作用下分解了。 ‎ D.传统观点认为太阳系中本应有3000颗彗星,而目前只观测到400多颗,是因为绝大多数彗星在围绕太阳飞行一两圈后就分解了。 ‎ ‎    答案:A(“彗发和彗尾就逐渐蒸发”不对,原文是彗核蒸发为彗发和彗尾;“从宇宙中消失”也不对,还剩下了尘埃颗粒) ‎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奥特星云是属于太阳系的一种天体。 ‎ B.2008年美国“广域红外勘察者”探测器发射后,才能证实英国科学家“暗彗星”理论的正确性。 ‎ C.英国天文学家所说的“暗彗星”来自于奥特星云。 ‎ D.奥特星云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其中绝大多数是“暗彗星”。 ‎ ‎    答案:C(A项由奥特星云“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而太阳系“有大约3000颗彗星”可以得出;B项说证实“暗彗星”理论的“正确性”不对;D项“暗彗星”是在太阳系范围之内)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