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上学期高三语文周末检测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上学期高三语文周末检测卷

ID:567430

大小:196.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上学期高三语文周末检测卷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下面文字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翡翠讲究质地纯(chún)粹,而经过玉雕师认真查看,手上这件,棉点遍布,与废料无异。若是将棉点剔除,难免满目疮(chuāng)痍,惨不忍睹。端祥一番后,玉雕师琢(zuó)磨到了办法……一个月后一件取名《风雪夜归人》的高品质玉雕出现在了市面上,它巧妙利用了瑕疵,化棉点为白雪,创造了一幅诗情画意的场(cháng)景……世人往往想着弥补缺陷,孰不知,缺陷有时也能成就另一种完美。‎ A. 纯(chún)粹 查看 剔除 B. 疮(chuāng)痍 惨不忍睹 端祥 C. 琢(zuó)磨 市面 瑕疵 D. 场(cháng)景 弥补 孰不知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公布2017年入围名单,其中几个重要奖项的名单里合拍片与香港本土电影各有千秋。‎ B. 2017年5月,杭州剧院共有两部越剧剧目演出,届时将再次为市民呈现越剧的视听盛宴。此消息一出,立即得到了诸多杭州市民的关注。‎ C. 在现代社会建设中,决策者尤其需要懂得“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真谛,避免因怕麻烦而陷入因循守旧的泥淖。‎ D. 近日河北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特大传销案,涉案金额逾2亿元。据悉,该案件中14名“高层级”将作为被告出庭接受审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被誉为当代奇幻文学史上里程碑式作品的《冰与火之歌》,除却在美国本土享有盛赞,于全球其他地区也拥有不计其数的粉丝与拥趸。‎ B.含正房、厢房和中间天井等构成的中国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四合院、南方厅堂,还是上海石库门,都符合适于聚居的结构特点。‎ C.浙江公路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合法装载的集装箱车辆进出指定收费站,根据以不同距离按照里程增加收费递减为原则,可以减免30%—50%不等的通行费用。‎ D.数据显示,移动广告市场增速保持在100%以上,预计到2018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 - 15 -‎ 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牢牢占据着移动广告市场的第一阵营。‎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好看的是变幻。一匹马会变成什么呢? ‎ ‎②孩子们看云,真正让他们关注的当然不是云,而是“动物”。‎ ‎③这里就有悬念了,也可以说,有了玄机。‎ ‎④一匹马真的有那么好看吗?当然不是。‎ ‎⑤平白无故地,一大堆白云就成了一匹马。‎ ‎⑥这匹白马的姿势是随机的,有可能站着,也有可能腾空而起。‎ A. ‎③②⑤⑥④① B.②③④①⑤⑥ C.③①⑥⑤④② D.②⑤⑥④①③‎ ‎5.假如你的朋友要从下图左下角所示的“目前位置”开车到右上角所示的“目的地”,但他根本不清楚路线,现在请你从下图中选择必要的信息加以组合,给他发一条简洁明了的手机短信,告诉他最佳的行驶路线。(不超过55字)‎ 短信内容:‎ ‎。‎ ‎6. 以下是一场辩论赛中正方的立论发言,请根据正方的发言判断反方辩题并帮助反方拟一份立论发言。要求:①必须与正方在同一个辩题下;②需阐明三点理由;③字数不超过200字。(8分)‎ 正方:众所周知,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只有政府能多方面地协调。其次,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就要经济与环保并行,这也只有政府能办到。再次,环境保护需要全球化合作,而全球化合作更需要政府出面。相比依靠群众来践行环境保护,依靠政府显得更系统、更可持续、更彻底。‎ 反方辩题: ▲ ‎ - 15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文化认知应告别无限度“啃老”‎ 提起文化符号,最容易想到的还是孔子、书法等传统中国文化,两千年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秉承了中国文化的先驱与精髓。事关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宏篇叙事自然也少不了这些祖辈先烈世代相传的“中国味”,譬如京剧,譬如书法,譬如造纸术,譬如中医。中国文化也因为传统文化的彰显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辉。‎ 传统文化的体认与传承,彪炳着国人在现代性社会里对历史的一种认知和阐释,特别是在功利主义洪流大举进犯的文明危机下,常怀缅怀传统文化之心能实现价值观的自我扬弃。无需附庸风雅,也无需故作清高,在传统文化符号的推选中,我们看到了那些影响深远的中国特色“古色古味”。‎ ‎  传统文化符号被大举推崇,是好事,至少说明其在开化性的文明发展史中有其立足之地。但我们又应该有所认知,与之相对应的当代文化缺失使我们的切肤之痛。‎ ‎  无限度的透支传统文化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在这种习惯中,我们鲜有看到将其托起至扬弃和革弊的层面,对普罗性的大众而言,传统文化成了万金油——大家都大概了解,大家都为之骄傲,大家都能侃侃而谈,但对其体认也仅停留在骄傲和谈资的深度。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啃老”行为。一方面,传统文化在现代性社会的建构中被屡屡搬上台面,能够和国外媲美,能够彰显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被用了再用;另一方面,当代文化的发展和架构始终落后半拍,或者说上不了台,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  当然,这里面有个心态问题。传统文化的“中国化”情结根深蒂固,固化的思维和逻辑锁导致的是容不下其他能够代表中国特色文化的存在,即使是当代先进文化也不能上升到“中国符号”‎ - 15 -‎ 的高度,对被抽查的大学生而言如此,对广大国人亦是如此。因为可能无需多想,提到文化符号,脑子里都会理所当然的将孔子、书法、中医等“文化元老”拿出来,这已经变成一种毋庸置疑的体认习惯——这就衍生为在文化符号选择上出现的趋同性和理性化及其与日常文化趣味的分离的情况。‎ ‎  另外的问题还在于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建构中,功利主义泛滥,肤浅和偏执文化如洪水猛兽,文化多元化的一种弊病就是文化冗杂繁多,核心文化价值缺失。这是最需要警惕的,因为即使是传统文化都会出现最近的“糟粕精华”如何界定的学术争论,而当代文化虽然批判性和抵制性大有,却依然不能消弭和摆脱落后和腐朽文化的扰攘侵蚀。在现代社会价值观体系的建构下,当代文化缺少“领头羊”,既有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尚需锤炼,特别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化符号岌岌可危。需要拯救和弘扬的,正是那些身处庞杂文化侵扰的“中国味”,譬如鲁迅,譬如鸟巢等等。‎ 在各种思潮泛滥的情况下,中国当代文化既要自证清白,出污泥而不如染,还要自我升华,自我琢磨。而这一切,都得依靠国人的力量,那么在这场当代文化符号的提格与抛光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纠偏——不能无限度“啃老”。‎ ‎——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3期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3分) ( )‎ A.文化多元的弊病是文化的多样化,然而核心文化价值缺失。‎ B.文化符号选择出现趋同性和理性化及其与日常文化趣味的分离。‎ C.文化功利主义、肤浅和偏执文化影响当代社会对待文化的态度。‎ D.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是自证清白,出淤泥而不染。‎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 A.京剧、书法、造纸术、中医等等,这些祖辈先烈世代相传的“中国味”实际上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B.对传统文化的体认与传承,显示着国人对历史的一种认知和阐释,常怀缅怀传统文化之心能实现价值观的自我扬弃。‎ C.当前,传统文化符号被大举推崇,不但如此,我们也已经常看到,大多数将其托起至扬弃和革弊的层面。‎ D.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化符号岌岌可危,譬如鲁迅、鸟巢等等,尤其需要我们的拯救和弘扬。‎ ‎9.根据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至少写出三点)(4分)‎ ‎ ‎ - 15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生命的原色 曹德权 这里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种生存环境:海拔‎5346米,空气稀薄,终年积雪。最厉害的隆冬,气温在零下40度左右,一夜狂风,雪封门窗,很难再有什么生命存在。就在这样一个地方,有一个哨所。这里必须有一个哨所,因为背后是我们的国家。‎ 我上山后仅两天,班长就告诉我了,在这里的‎274公里长的雪山边境线上,只有我们这个哨所。班长说我们要在这雪窝里守住我们的西部后院。当然这里很苦,苦得无法在书上找到恰当的形容词。几年前,军委一位高级首长听说了我们哨所的情况后,老将军竟双眼发潮,说:“那个哨位上的全体战士,只要在那里钉住一年,都应评功啊!”‎ 班长时常向我们八个兵讲这个故事,我们每次都很认真地听这个故事,总觉得我们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班长是个陕西兵,在这个哨所蹲了快三年了,这里的雪风将班长的脸皮刮成了山羊板,才二十二岁的人看上去有三十六七岁了,我们八个兵都替他担心,班长退伍后,怎么找老婆呀!‎ 班长就点着我们的头嬉笑着说:“你们犯糊涂了不是?我看上去成了壮年大汉,还不知道专找个离了婚的三十来岁的姐子呀?大姐疼小幺弟,我今后的日子还能不幸福?!”‎ 我就想班长挺傻的,退伍回去后脸上肯定要换皮,等换了皮光生了再找女孩嘛!‎ 在哨所门前,不知是哪一年的兵砌了四个小石坑,在坑里栽了四棵小树,小树有大拇指般粗,人肩那么高。小树好像永远都长不大,但它是活着的,叶片是绿色的,我们数了,最多的一棵有64片绿叶,最少的一棵有32片绿叶。在雪山上,除了战友之间的友情外,我们对两样东西感情最深,第一是界碑中国的那一半,第二便是这四棵小树。为了防止多种雪地症,上级给我们发了维生素片。我们每个兵都要省下一些,拿去养树,班长说,只要有半个月不给它供应维生素片,它就没有命了!‎ 我们每个兵呵护小树如呵护亲儿子一般,它是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我盼望它能长大,能为哨所阻挡住狂风暴雪,为哨所增添一点生命的朝气。可它长不大,一直没有长大的迹象。‎ 我到哨所仅四个多月后,大风雪提前来了。每天早上,我们多了一项工作,那就是清除封住门窗的积雪,把包裹小树的积雪小心地用手慢慢抹开,生怕几时不小心弄落了一片叶片。‎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那四棵小树开始枯萎,叶片也脱落了不少。我扭头冲进哨所,惊抓抓地叫道:“班长,不好了!小树要死了!”‎ 班长和五个老兵脸上没有太多的惊惶之色,倒是同我一起上山的另外两个新兵,一听说小树死了,脸上都露出十分难过的神色。班长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拍了许久才说:“这四棵小树不能挺过隆冬的风雪,每年都要死,死了我们再栽。现在你们明白了吧,我们哨所建立四十多年了,小树为什么永远长不大!”‎ - 15 -‎ 我明白了,但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从没听班长和老兵们说过我们哨所门前的小树每年都要死一次,死了后第二年又栽的事呢?‎ 这个问题第二年春天我才弄明白。班长和另外两个老兵退伍了。班长临下山时带着我们又在哨所门前栽上了四棵小树。班长看着小树双眼红了,对我们说:“新战友上山来了后,你们都不要说小树会死的事。哨所门前有小树,就有希望啊!”‎ 哦,我明白了,这是生命的原色,而对于哨所前的生命,竟赋予了怎样一种生命内涵啊!‎ 第二年,我担任了哨所的第二十一任班长。‎ 在以后我服役期满时,我做的事竟与历任班长一样,带着兵们栽树,栽完后我竟掉了泪,对围在我身边的兵们说道:“新战友上山来了后,你们都不要说小树会死的事。哨所门前有小树,就有希望啊!‎ ‎10请分析文中第一段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 ▲‎ ‎11.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4分)‎ ‎ ▲‎ ‎12.文章结尾“我”服役期满告别哨所时重复了班长退伍时说的话,请联系全文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 ‎ ▲‎ ‎13.有人建议把题目改成“哨所门前的小树”,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为什么?(6分)‎ ‎ ▲‎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 15 -‎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 ‎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1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群臣皆以为便 便:方便 B.然后属疏远 属:亲属 C.子房亦与焉 与:参与 ‎ D.不能易也 易:改变 ‎ ‎1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以有侯王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B.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知诸侯之不可复 不知老之将至 D.君臣父子相贼虐者 新沐者必弹冠 ‎ ‎1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 B.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 C.苏东坡认为,时势、时运不是个人能力所能左右的,个人在时势、时运面前只能顺应,而无法改变。‎ 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 ‎17.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8分)‎ ‎(1)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4分) ‎ ‎ ▲ ‎ ‎(2)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4分)‎ ‎ ▲ ‎ - 15 -‎ ‎18.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 ‎【南宋】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 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9.请赏析上阙写景的艺术特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下阙中作者的情感。(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21-22题(共6分)‎ 材料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材料二:故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韩非子·备内》)‎ 注:①女乐,女子歌舞队。‎ ‎②季桓子,鲁国上卿。‎ ‎21.材料二中韩非子如何评价“舆人”与“匠人”,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 ‎2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孔子与韩非的义利观有何不同?结合《论语》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前者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2)《蜀道难》中以神话写蜀道开凿之难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 ,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 。(《氓》)‎ ‎(4) ,一瓢饮,在陋巷, 。(《论语》)‎ ‎(5)花谢花飞花满天,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落絮轻沾扑绣帘。‎ ‎(《红楼梦·葬花吟》)‎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8年1月,一篇《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信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热转。写信人化名为王猛,某省高考状元、北大本科生、美国名校研究生,他痛陈父母从小到大对他“过度关爱”“肆意操控”,比如他的衣服都要按父母的喜好来置办;他想学自己感兴趣的奥数,可是父母不同意;还有人际交往、学校选择等都不能自己作主。长此以往,导致他心理障碍,生活能力低下。‎ 这一事件引发舆论热议,有人认为王猛不孝,作为北大毕业生,连起码的“孝道”都不懂,他不该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人认为王猛的父母教育子女有重大失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父母有错就应该好好反思。‎ 对此事,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加以评说。‎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2019届上学期 高三语文周末检测卷一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5 -‎ ‎1.C (A:查看—察看;B:端祥—端详;C:场(cháng)景—场(chǎng)景 孰不知—殊不知)‎ ‎2.C (A:各有千秋是指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此处根据语境应为平分秋色。B:呈现是指显示,展现出。表示动作的词,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而此处语境想表达将物品或意见恭敬地献给对方,故应为呈献。D:被告是指在民事、行政案件中的一方当事人,此处为刑事案件,应为被告人。)‎ ‎3.B (A:拥趸意为坚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与粉丝语义重复;C:“根据以……为原则”句式杂糅,应为“根据……的原则”;D:语句逻辑不正确,前文表述的事实为“预计”,那么后文中就不应该为“牢牢占据着”,前后文矛盾。)‎ ‎4.D ‎5. 参考:①北向直行至麦当劳右转,②行至转盘沿东北方向经第一人民医院折向东偏北方向,③行驶约‎200米后转向东南方,④约‎200米即到。(4分,一处表述不清扣1分,超字数扣1分。)‎ ‎6. 正方辩题:保护环境更应依靠政府力量 反方辩题:保护环境更应依靠群众力量 理由:首先,环境问题的根本矛盾在于群众环保意识差,治标当然要治本;其次,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所谓众人拾柴火焰才能高啊!最后,政府、群众二者在环保中的关系决定了群众的主要地位,政府起组织、监督的作用,为外因;群众是行动主体,为内因,能治本。(辩题判断正确得2分,言之有理,逻辑正确,每点理由得2分,超字数或每不足50字扣1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7.D 【解题思路】(除了要出淤泥而不染,还要自我发展。)‎ ‎8.C 【解题思路】(C选项“经常看到,大多数人将其托起至扬弃和革弊的层面”错,原文是“我们鲜有看到将其托起至扬弃和革弊的层面”。)‎ ‎9. 【解题思路】①不带功利推崇经典文化;②抵制糟粕文化;③文化发展要有核心文化;④对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1点1分)(共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10.第一段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为下文描写尽管士兵们用心呵护,可是哨所门前的小树每年仍会死去的情节做铺垫;同时,用环境的恶劣来反衬哨所的士兵们坚强乐观的形象。(点出铺垫2分,反衬形象2分)‎ ‎11.画线句运用动作描写,班长“点着我们的头”写出了班长与其他士兵的融洽关系。同时运用神态描写 - 15 -‎ ‎“嬉笑”,还有语言描写,用班长戏谑自嘲的口吻,表现了班长的乐观,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点出动作1分,神态、语言等1分,各自作用各1分)‎ ‎12.①呼应上文班长的话,表示“我”对班长之前做法的理解和认同,“我”也认为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要充满生命的希望;②凸显人物形象,通过“我”和班长的话,可以更好地表现“我”、班长以及所有哨所士兵们甘于奉献、乐观坚强的军人形象;③升华了主题,这寓示着哨所士兵们勇于担当、忠于职守的精神代代相传。(每点2分,共6分)‎ ‎13.(示例1)我认为“生命的原色”更好,因为“生命的原色”象征着士兵们的军人本色,本文的主题就是表现士兵们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忠于职守、乐观坚强的军人本色。同时,以“生命的原色”为题,更加委婉有意境。而以“哨所门前的小树”为题显得过于直白,不能表现作品深刻的意味。‎ ‎(示例2)我认为“哨所门前的小树”更好,因为哨所门前的小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叙述了士兵们精心呵护小树、死后重栽、隐瞒小树每年会死的真相等内容;通过哨所门前的小树来表现士兵们乐观坚强、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军人形象;以意象为题,显得形象生动。(可以从从塑造人物、情节安排、主题展现和其他作用角度来评述,酌情给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 ‎(一)(20分)‎ ‎14.A 便:此处翻译为“有利”‎ 15. ‎【答案】B ‎【解析】A因为。 B 转折/承接。 C取独。 D表示……的人 16. ‎【答案】D ‎ ‎17.【答案】(1)时代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 ‎(2)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曾经达到了刑罚可以搁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 ‎【解析】(1)“时”“为”“失”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以”“已”各1分,“刑措不用”1分,句子通顺1分。‎ ‎18.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文言文参考译文】‎ ‎ 秦王刚刚吞并天下的时候,丞相王绾等说:“燕国、齐国、楚国之地偏远,如果不设置藩王就无法镇守这些地方,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秦始皇把这条建议交给大臣们讨论,群臣都以为(分封藩王)有利。廷尉李斯说:“‎ - 15 -‎ 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后来的亲属日益疏远,(他们)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各诸侯国更是互相征战,最终达到天子也不能禁止的地步。现在天下依靠陛下的神力,全部统一成为秦朝的郡县,诸位皇子和功臣朝廷可以用公家的赋税分别重重地赏赐他们,很容易控制他们。能够使天下人没有异心,这就是使天下安宁的正确办法,(所以说)设置诸侯不利。”秦始皇说:“天下一直都苦于战斗不止,正因为有诸侯王。现在依靠大秦宗庙的福佑天下刚刚安定,又再设立诸侯国,这是建立(分立的)部队,要想天下安定,岂不是太难了吗!廷尉的意见是对的。”于是就划分天下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分别设置守、尉、监。      苏子(苏轼)说:圣人不能创造时代,也不能违背时代。时势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三代兴盛的时候,诸侯如果无罪就不可剥夺(他们的封国),因而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分封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这就是所说的不能创造时代。周朝衰落了,诸侯互相吞并,齐国、晋国、秦国、楚国都达到方圆一千余里的国土,他们的势力足够来分封诸侯树立屏障。到了七国都称了王,做(以前)天子(才能做的)事,然而终究不能分封诸侯。(这是已经被验证)很久了的事情,世人害怕诸侯造成的灾祸,不是只有李斯和秦始皇知道这一点。     秦始皇吞并天下以后,划分郡县,设置郡县的守吏,道理本来就应当这样,(这就)像冬天穿皮袄夏天穿葛衣,是时令所应当的事情,并不是某些人的个人智慧或独到见解,(一般)所说的不违背时代的情况,求学者和士大夫大多认为它不对。汉高帝想封六国的后人,张良认为不行,李斯的意见与张良的意见没有什么不同。汉高帝听了张良的话,知道分封诸侯不可恢复,这是非常明显的了。然而最终还是分封韩信、彭越、英布、卢绾,(这件事)难道只是汉高帝做的事情吗,张良也参与了。所以柳宗元说:“分封诸侯的制度并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      过去议论分封诸侯的人,柳宗元的议论一出,而其他诸人的议论都被废弃了,即使是圣人再复活,也不能改变了。所以我采用他的说法,又增补了一些,说:凡是有血气的人一定会争夺,争夺一定会因为利益,而利益没有比分封诸侯再大的了。分封诸侯,是争战的开端、战乱的开始。从有书面文字记载以来,臣下弑杀他的国君,儿子弑杀他的父亲,父子兄弟互相残杀,有不是因为袭取封国和争夺王位的情况吗?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曾经达到了刑罚可以搁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到汉代以来,君臣父子互相残杀的情况,都是诸侯王的子孙,其余的不能世袭的卿和大夫,从未有过。近世不再分封诸侯,所以这种祸事差不多绝迹了。仁人君子,难道忍心再开始这种祸事吗?所以我认为李斯、秦始皇的意见和柳宗元的意见,应当成为万世万代的 - 15 -‎ ‎(二)(8分)‎ ‎19. 【答案】‎ ‎(1)上阕的景物描写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2)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有时甚至以议论代替抒情,行文中又略见跌宕起伏,便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解析】共4分,写出手法得一份,手法分析两分。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0. ‎【答案】‎ 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之情。“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四句,劝友人不要为那些小事烦恼。“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头白”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二句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友人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友人振作起来。‎ ‎ 【解析】共4分。每点2分。‎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21-22题。(共6分)‎ ‎21.示例:韩非子认为两者没有高低之分。(1分)因为他们都是为了获利,只是自己的职业不同,利益来源也就不同。(1分)‎ ‎22.示例:韩非子主张的是弃义重利。(1分)孔子主张的是重义轻利,孔子认为利是可以追求的,但是必须要符合道义。(1分)我赞同孔子的说法。丢弃义,人人都去追逐自己的私利,社会必然会混乱。重视义,追求适当的利,社会才会和谐、进步。(2分)‎ ‎(四)‎ ‎23、(1)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3)涕泣涟涟 载笑载言 ‎ (4)一箪食 人不堪其忧 ‎ (5)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四、作文 ‎24、参考角度:‎ 角度一:父母教育孩子存在问题,在亲子矛盾中要负主要责任 参考题目:1、爱他请先尊重他。2、“相爱相杀”为哪般?3、“好关系”胜过“好教育”‎ 参考思路:‎ - 15 -‎ 1、 父母应该爱孩子,但是“爱”非本能之“爱”,“爱孩子”也是需要学习的。‎ 2、 ‎“爱”与“尊重”,“爱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是正在成长的“人”。‎ 3、 ‎“爱”与“控制”,划清“爱”与“控制”的界限。‎ 4、 ‎“爱”与“过度关爱”,“爱”的理性限度。‎ 5、 时代在飞速发展,父母“爱孩子”还需“自我成长”“自我教育”不能想当然。‎ 角度二:儿子不懂“孝道”不应该 参考题目:1、学会“爱父母”也是一门学问 2、放下“恨”才是“爱”的开始 参考思路:‎ ‎1、“百善孝为先”,作为子女应该有一种“感恩心”。‎ ‎2、补上传统“孝文化”这一课,知识层面达到了“状元”,未必心灵就达标。‎ ‎3、面对父母的教育失误,要客观分析,有些问题是父母好心办坏事,有些问题是父母自身的局限,或时代的局限,不能一概而论。‎ ‎4、面对现实,积极沟通,回避不是一种办法。‎ 角度三:这体现典型的社会问题:代际沟通的问题 参考题目:1、为亲情拓展对话空间 2、有效沟通的基石——共情 参考思路:‎ ‎1、“万言信”事件是一个极端事件,但是也折射出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代际沟通问题。‎ ‎2、代际冲突几乎不可避免,如今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一方面源于社会环境变化,年轻人更加追求个性、崇尚自由,对传统的由父母主导的家庭关系产生不小冲击。‎ 另一方面,互联网打开了更加平等开放的交流空间,但是反而在代际之间筑起沟通的高墙。‎ ‎3、积极沟通,化解矛盾,为亲情拓展对话空间。‎ 参考高考作文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内容”项以“题意”、‘内容”为重点;“表达”项以“文体’、“语言”为重点。‎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 1.深刻: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⑵揭示事物内有的因果关系观点⑶具有启发作用 ‎ 2.丰富;⑷材料丰富⑸论据充足⑹形象丰满⑺意境深远 ‎ 3.有文采:⑻用词贴切⑼句式灵活⑽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 - 15 -‎ ‎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新巧⒂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要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 15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