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语文抽样测试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京市西城区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语文抽样测试

ID:567149

大小:69.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 北京市西城区 ‎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抽样测试 语 文 试 卷 YCY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 ‎ A.整饬 奢侈 踟躇 嗤之以鼻 ‎ B.罹难 迤逦 莅临 管窥蠡测 ‎ C.恫吓 喝采 弹劾 一丘之貉 ‎ D.悄然 翘首 蹊跷 愀然作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A.贸然 诀窍 惨绝人寰 闻过饰非 ‎ B.荟萃 诡计 人才倍出 巧亏一篑 ‎ C.厮杀 通宵 销声匿迹 剑拔驽张 ‎ D.羸弱 推诿 铤而走险 贻笑大方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1)马上就要见到分别一年多的母亲了,她 不住内心的喜悦,居然唱起歌来。‎ ‎(2)会晤中,两国元首共同 了今后双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系列问题。‎ ‎ (3)中西方文化的会合与交流,不断地给我们制造着新的发展契机,但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的头脑,坚决 西方文化的糟粕。‎ ‎ A.克制 商讨 抛弃 B.抑制 商讨 摒弃 ‎ C.抑制 商量 抛弃 D.克制 商量 摒弃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 A.最近十多年里,各种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 ‎ B.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都需要人们为之付出艰苦的劳动,决不是一挥而就的。‎ ‎ C.他虚心接受了同志们的批评,从此积极深入实际,避免主观盲动,工作已经开始改头换面,大有起色。‎ ‎ D.本来是自己惹的祸,却千方百计地转嫁给别人,这种以邻为壑的作法,实在令人气愤。‎ ‎5.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语病的一项是 ( )‎ ‎ A.如果美术工作者看不到儿童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让他们接受专业绘画知识,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儿童发展的枷锁。‎ 12‎ ‎ B.为解决巴以冲突,目前,国际社会正采取了多种措施,协力斡旋调解。‎ ‎ C.麦迪逊饭店在华盛顿的名声是与它曾经接待过难以计数的访问美国的政府首脑和要人分不开的,可以说,它实际上是经常被政府租用的国宾馆。‎ ‎ D.如果国家有计划地多生产这类配件,就可以把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二、(15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6—10题。‎ ‎ 唐临,京兆长安人。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重者流死,轻者请除名。以龄之受委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遣详议,终须近法。窃惟议事群官,未尽识议刑本意。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 12‎ 高宗从其奏,龄之竟得流放岭外。‎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临请自当其罪。 当:承受 ‎ B.潜知其故。 潜:暗中 ‎ C.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 系:逮捕。‎ ‎ D.未尽识议刑本意。 识:了解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宽于待物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 ‎ A. B.‎ 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法急则人残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 C. D.‎ ‎8.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与之约,令(囚)归系所。‎ ‎ B.阴暗(你)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 C.既非冤滥,所以(我)绝意耳。‎ ‎ D.然既遣(群官)详议,终须近法。‎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临公正执法的一项是 ( )‎ ‎ ①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 ②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 ③临所入者独无言。‎ ‎ ④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 ⑤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 ‎ ⑥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 ‎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唐临任万泉县丞,能够体谅民情,让轻罪囚犯春末回家种地,而后囚犯全都按约定回到狱中。‎ ‎ B.唐临任高官,生活节俭,不建第宅,尤其能宽谅人,他的宽广胸怀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C.唐临任主管刑法的高官,执法宽严适度,他判处案件,使罪犯心服而无怨。‎ ‎ D.在华州刺史萧龄之犯罪量刑之事上,皇帝对唐临的见解不满而怒,唐临直言奏告,力排众议,终于依法判处。‎ 12‎ 第Ⅱ卷(共120分)‎ 三、(18分)‎ ‎11.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 ①共 同 也 言 有 德 者 皆 由 俭 来 也 ‎ ②夫 俭 则 寡 欲 君 子 寡 欲 则 不 役 于 物 可 以 直 道 而 行 ‎ ③小 人 寡 欲 则 能 谨 身 节 用 远 罪 丰 家 故 曰 俭 德 之 共 也 ‎ ④侈 则 多 欲 君 子 多 欲 则 贪 慕 富 贵 枉 道 速 祸 ‎ ⑤小 人 多 欲 则 多 求 妄 用 败 家 丧 身 是 以 居 官 必 贿 居 乡 必 盗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13题。(7分)‎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注:湖,即杭州西湖。‎ ‎12.下列各句中对于原诗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 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作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 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胜景作了细致描绘。‎ ‎ C.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 ‎ D.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 ‎13.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 ‎ 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作简要说明。(5分)‎ ‎ ‎ ‎14.在横线上默写原句。(任选三小题)(6分)‎ ‎ (1)庄生晓梦迷蝴蝶, 。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 (2) ,翠峰如簇。 ,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 ‎ (3)惟江上之清风, ,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前赤壁赋》)‎ ‎ (4)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四、(12分)‎ 1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 人类和其它生物都生活在一个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生态链中,植物同样会利用与人类社会相似的生存法则,采用各种为法低御虫害而使自己生存下去。‎ ‎ 研究人员发现,植物在遇到虫害时,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来杀灭害虫。研究人员又发现,植物无法杀灭害虫时,会像人类一样“疾呼”或“哭泣”,以此来呼唤害虫的天敌赶来吃掉害虫。这种“呼唤”和“哭泣”是分泌一些吸引害虫天敌的易挥发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还会吸引害虫的寄生虫,使害虫成为寄生虫的宿主。寄生虫把虫卵产在害虫幼虫体内,虫卵在生长发育阶段以害虫为食。植物释放化学信号主要对害虫唾液中的化学物质作出反应,而不是对自己身体损害作出反应。此外,植物的一种叫做jasmonate的激素也可能诱发植物释放吸引害虫天敌或寄生虫的化学信号。这种现象给人类指明了一条避免使用化学杀虫剂、保护生态环境的生物治虫方式。‎ ‎ 199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杰里非·泰勒把激素jasmonate喷洒到西红柿上时发现,一种稀有的黄蜂对某种灰毛虫的寄生现象增加了两倍。这个试验并不吸引农民,农民不喜欢在使用杀虫剂前就让作物受到另一类化学物质的污染,而且经济负担也是原因之一。专家认为,最好是通过作物改良,让作物自己来吸引害虫的天敌和寄生虫,从而应对害虫的攻击。美国农业部化学家杰姆斯·图姆林森的研究小组已经确认了一种野生棉花株,比起栽培的家种棉花来能产生10倍多的害虫寄生虫吸引剂。虽然害虫的天敌和寄生虫是如何辨别这些具有吸引力的化学物质的,目前从理论上还不清楚,与此相关的其他一些理论问题还存在争议,但这些试验已从实践上给人们以启发。‎ ‎ 植物能否利用自身的挥发物质吸引足够的害虫天敌和寄生虫,还取决于附近有没有其资源库。受东非农民几乎不用化学杀虫剂,而采用间种或套种的方法来吸引害虫的天敌杀灭害虫的启发,肯尼亚内罗毕的昆虫生理和生态国际中心设计了一种植物混栽的方法。他们先在玉米和高粱地周围,栽种一种害虫喜欢吃的植物,以吸引害虫。在玉米高粱中间,再栽种一些抗御害虫和吸引害虫寄生虫的植物。在这样的栽培区害虫侵害作物的数量下降了80%,同时在害虫身上寄生的幼虫增长了约4倍。这个试验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5.不属于第1段中所说的“办法”的一项是( )(2分)‎ ‎ A.“呼唤”害虫的天敌来吃掉害虫 ‎ B.释放jasmonate吸引天敌 ‎ C.分泌化学物质杀灭害虫 ‎ D.吸引以害虫为宿主的寄生虫 ‎16.杰里非·泰勒试验的结果证明了什么?杰姆斯·图姆林森研究的实际意义在哪里?(4分)‎ ‎ (1)杰里非·泰勒试验的结果证明了:‎ ‎ (2分)‎ ‎ (2)杰姆斯·图姆林森研究的实际意义:‎ ‎ (2分)‎ 12‎ ‎17.肯尼亚内罗毕的昆虫生理和生态国际中心采用的抵御虫害的方法是什么?简述其主要过程。(3分)‎ ‎ (1)方法是: (1分)‎ ‎ (2)主要过程: (2分)‎ ‎18.根据全文所作的判断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第1段所说的“植物同样会利用与人类社会相似的生存法则”是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基本法则。‎ ‎ B.文章所阐明的理念是:人类要充分调动植物自身的抗虫害机能,同时使植物在自身遭到损害时能及时释放信号,寻求援助。‎ ‎ C.文章从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抗虫害机能出发,重点阐述了人类在利用、强化这种机能的过程中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完善。‎ ‎ D.文末所说“有益的经验”主要是在充分肯定这种不使用化学杀虫剂的生物治虫方式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起到的作用。‎ 五、(18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 折断一半的苹果枝 ‎ 院子里的苹果树刚开始挂果,其中一根树枝,却不知为何竟然折断了,说是“折断”,其实并不确切,因为树枝的一半还和树干连接着,使得这根遭遇不幸的树枝,多少还拥有一点“折而未断”的幸运。‎ ‎ 在这根折断了一半的树枝上,长着一百多粒小苹果,粉嫩粉嫩的,说它们是新生的婴儿、或者巢中的幼鸟,都应该是很生动的比喻。这些刚刚绽出的小苹果,在苹果树这个大家庭里,原本与其它树枝上的苹果并无二致,所得到的来自大地的养分、也是相差无几的。可是,也许是半夜里的一阵风,也许是哪个无聊住户的攀爬,总之,这根苹果枝折断了一半,原先伸向天空的枝条,现在向地而低垂下去,挂在上面的小苹果,与其它枝条上的苹果弟妹,因此就不免有了一些区别。‎ ‎ 如果这根苹果树枝完全折断,掉落地上,那情形自然另当别论:一根苹果树枝死了,倚靠它供给养分的小苹果,便不会有任何一粒幸免。中国古语“覆巢之下,无复完卵”所蕴含的生存哲理,适用于残酷的社会政治,但是用来喻指遭遇厄运的苹果枝,也同样恰如其分,不同的是,这根树枝并没有完全折断。它还顽强的活着,用仅剩一半的枝干,向依赖它生活、成长的一百多粒小苹果输送养分。看得出来,它在忍着,熬着,苦苦支撑着,希望自己的儿女——这一百多粒果子,也能和其它树枝上的小苹果一样,平安地长成红润、饱满且甘甜的大苹果。‎ 12‎ ‎ 但是,悲剧正在这里:这一百多粒小苹果,每天都在长大。尽管它们所得到的养分,很可能会少于那些没的折断的其它枝条上的苹果,从而导致它们在生长中多少会有一些营养不良。但是,它们终究都在成长,每一天下来,它们都在增加这根树枝的负重。‎ ‎ 渐渐地,这根低垂的苹果枝,朝地面垂得更低,快要支撑不住了。‎ ‎ 苹果究竟长到多大时,这根半折的苹果树枝,才会承受不起自己儿女的重负,因而彻底折断,掉落地上?这根树枝不懈于为儿子输送爱、最终却将导致自己的毁灭,从这种意义上讲,大自然的任何悲剧,无论多么微小,甚至小到一粒蚂蚁的迟归、一枚青果的早坠,都可以是惊天动地、惊心动魄的。‎ ‎ 我坐在苹果树下,品茗,读书,无须喧嚣,不慕荣华、体味平安和宁静的生活,真有一种无言之大美,头顶上这根半折的苹果树枝,将我的玄想引入渺远,我知道,我轻而易举就能用绳子或铁丝将这半断的枝条捆绑结实,确保它能平安进入秋天。同样,我也深知,这种举手之劳的援助和爱心,施之于人,尚且不易,施之于草木,可谓难矣!‎ ‎19.下面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4分)‎ ‎ A.作者从一根苹果树枝“折而未断”的不幸与有幸入手,实际上是为后文在更深层意义上展开对幸与不幸的深刻思考张本。‎ ‎ B.作者对“折而未断”的苹果枝的生存状态进行描述,用以证明自己的预见事物发展的准确程度之高,也间接表明自己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程度之深。‎ ‎ C.作者由“折而未断”的苹果枝结局的悲惨推及一粒蚂蚁迟归、一枚青果早坠的“惊心动魄”,深入展示了事件主体不幸遭遇的沉痛,也折射了社会生存法则的残酷。‎ D.作者想要表达一种审视与思考,行文之中却又时时透出一种置身事外的闲谈;这与作者在文章后面部分提到的“玄想”一词所包含的意义正好是相通的。‎ E.作者说自己在“苹果树下”的生活“有一种无言之大美”,这其实是作者对生活中现实存在的一种生态状态的解脱,其中包含有批判与反思的意味。‎ ‎20.作者写折而未断的苹果树枝上的小苹果“粉嫩粉嫩的,说它们是新生的婴儿,或者巢中的幼鸟,都应该是很生动的比喻”,这些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表达效果和作用?(5分)‎ ‎ ‎ ‎21.文章中“但是,悲剧正在这里:这一百多粒小苹果,每天都在长大”,为什么“这一百多粒小苹果,每天都在长大”会成为悲剧?如果理解这其中“悲剧”一词的意思。(4分)‎ ‎ ‎ ‎ ‎ ‎22.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轻而易举就能用绳子或铁丝将这半断的枝条捆绑结实,确保它能平安进入秋天”,可是又说“这种举手之劳的援助和爱心,施之于人,尚且不易,施之于草木,可谓难矣”,根据文意,联系生活实际,如何理解这些话的意思?(5分)‎ 12‎ ‎ ‎ ‎ ‎ ‎ ‎ 六、(12分,每小题4分)‎ ‎23.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文段中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同一关联词,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4分)‎ ‎ 书籍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知识、供人们学习或查阅的工具。 至于商周的甲骨 刻辞、铜器铭文以及后来的石刻碑文,有学者认为那也是古代的书籍,( )甲骨和青 铜器并非书籍的写刻材料,刻辞和铭文也并不以传播知识文化为目的,它们都不能算是书;‎ 碑石中,也有铭刻经典或诗文的,( )它们并不能像普通书籍那样流传,只能算是一种 特殊的形式,在讨论书籍制度时也可以简而不论。‎ ‎ ①不同时期的书籍,由于所用材料以及样式的不同,形成各异的书籍制度。‎ ‎ ②在我国悠久的古代文明中,书籍产生的时代很早,有漫长的发展历史。‎ ‎ ③这三种书籍制度大体上代表不同的历史分期,但是也有交叉。‎ ‎ ④概括而言,我国古代书籍制度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简牍制度、卷轴制度和册页制度。‎ ‎24.用下面提供的几个词语,写一段文字,表达一种生活感悟。(4分)‎ ‎ 奔跑 树 沉醉 磨砺 ‎ ‎ ‎ ‎ ‎ ‎ ‎25.依据下面提供语句的样式,在其后的横线上仿写两句,组成一个意思协调的语段。(4分)‎ ‎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出硕果,不能顶壳破芽就要干瘪;‎ ‎ , ;‎ ‎ , 。‎ 七、作文。(60分)‎ ‎ 色彩,可以是一种生活元素,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内容,还可以是一种生活追求……‎ ‎ 请以“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 要求:‎ ‎ ①可以写一个或几个方面;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12‎ ‎ ‎ 北京市西城区 ‎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抽样测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 ‎1.A ‎2.D(闻过饰非——文过饰非;人才倍出——人才辈出;剑拔驽张——剑拔弩张)‎ ‎3.B(“抑制”“克制”都有“用内在力量控制或限制自己的感情”的意思,但“克制”一般 不与“喜悦”搭配使用,“抑制”则可以这样搭配。“商量”,指一般性交换意见;“商讨”,指为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摒弃”都有“扔掉”的意思,但“摒弃”还有拒不接纳的意思)‎ ‎4.D(A项中,“屡试不爽”,指导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B项中,“一挥而就”,指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快;此处应为 “一蹴而就”。C项中,“改头换面”,指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含有贬义,用在此处不妥。D项中,“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5.C(A项中,后面句子已经变换主语,主语不能省略;B项中,“正”与“了”前后矛盾,“翰旋”与“调解”语义重复;D项中,误用“把”字,应该将“把”改为“用”)‎ 二、‎ ‎6.C(系,拘禁,关押)‎ ‎7.C(A项中,第一个“于”相当于介词“在”,第二个相当于介词“向”;B项中,两个 12‎ ‎“且”分别为副词“暂且”和副词“将要”;C项中,两个“则”都是表示事理承接关系的连词“就”;D项中,两个“以”分别作介词“因为”和连词“来”)‎ ‎8.B(B项中省略的应是“我”)‎ ‎9.C(其中①是说唐临体谅民情, ②是皇帝希望唐临公正执法的话,⑤是唐临概述萧龄之 ‎ 案)‎ ‎10.D(D项中说“皇帝对唐临的见解不满而怒”不正确,应该是皇帝看到群臣议论定罪量弄的奏告而发怒,要对萧龄之处以重刑)‎ 三、‎ ‎11.①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②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③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 ‎④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⑤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断句每句1分,建议实行减分制。每句中断错一处扣去半分;其中“君子寡欲”、“小人寡欲”、“君子多欲”以及“小人多欲”四处之后可断可不断,若断,不减分)‎ ‎12.B(“西湖全部胜景”,概括不当;“细致描绘”,解说不当)‎ ‎13.用白描、设比喻、作铺陈(答出其中一项即可)(1分)‎ ‎ 借助白描突出景物内容,层次分明;借助设喻为景物生色:山松似翠,水月似珠,稻如碧毯,蒲如青罗,皆巧极形容,为景增添无限神韵;借助铺陈,突出西湖春景的多样与丰富,表达喜爱之情。(技巧把握正确,援引原诗恰当,解说的意思也恰当,即可)‎ ‎14.(1)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 (2)千里澄江似练;征帆去棹残阳里 ‎ (3)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 (4)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四、‎ ‎15.B(激素“jasmonare”是植物自身具有的,说“释放jasmonate”不妥;另“jasmonate”的作用是“诱发植物释放吸引害虫天敌或寄生虫的化学信号”,自身并不能“吸引天敌”)‎ ‎16.(1)杰里非·泰勒试验的结果证明了:jsmonate激素会诱发植物释放吸引害虫寄生虫的化学信号。(注意:这里应强调“会”、“能够”、“可以”这样的意思,而不用原文的“可能”;应强调“寄生虫”,而不用原文的“天敌”。这两个要点未答对或未答全的,应扣1分)‎ ‎ (2)杰姆斯·图姆林森研究的实际意义:发现了某些作物具有较强的吸引害虫寄生虫的能力,能够为作物改良提供帮助。(或:发现了某些作物会产生较多的害虫寄生虫吸引剂,能够为作物改良提供帮助。)(注意:未答“能够为作物改良提供帮助”这个意思的,应扣1分,因为题干强调的是“实际意义”,原文也有提示。另:“能够为作物改良提供帮助”这个意思,在表达时措辞可以灵活)‎ ‎17.方法:植物混栽(答“间种或套种”也可以)(1分)‎ ‎ 主要过程:先在农作物周围栽种害虫喜欢吃的植物以吸引害虫,再在农作物中间栽种抗御害虫和吸引害虫寄生虫的植物。(2分)‎ 12‎ ‎18.答案为D。‎ ‎ A中所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对,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就是“利用对手的敌人来制服对手”,即“相生相克、相互制约”之意。‎ ‎ B中“调动”一词不对,应是“利用”;“植物在自身遭到损害时能及时释放信号”不对,原文中说“植物释放信号主要是对害虫唾液中的化学物质作出反应,而不是对自己身体损害作出反应”;“使植物”一词强调人类的主动性与原文也不符。文章所阐明的理念应该是:充分利用植物体自身的抗虫害机能,大力推广避免使用化学杀虫剂、保护生态环境的生物治虫方式。‎ ‎ C中“强化”一词不对;“对相关理论的完善”不妥,与原文不符。‎ ‎ D项表明了文章的基本理念,是正确的。‎ 五、‎ ‎19.B、C ‎ (B项中“对‘折而未断’的苹果枝的生存状态进行描述,用以证明自己预见事物发展的准确程度之高”,“描述”于文无据,“用以证明”脱离作者本意;C项中“也折射了社会生存法则的残酷”歪曲了作者对生命本身意义的理解)‎ ‎20.表达效果:运用拟人、比喻,刻画了小苹果惹人喜爱的外形、生机勃勃的情态。‎ ‎ 作用:这种刻画,使小苹果将要面临的厄运显得更加残酷;让人对这种结果更加担忧;同时也为揭示半断的苹果枝无私负重的高尚意义埋下了伏笔。(意思对即可)‎ ‎21.小苹果越长越大,半断的苹果枝的负担就越来越重,苹果枝完全折断、苹果毁灭的危险也就越来越迫近,其最后的结果是悲惨的。(意思对即可)‎ ‎ “悲剧”,一方面指生命毁灭带给人悲哀的感受;另一方面指美好愿望与悲惨结局之间的巨大落差带给人强烈的震撼。(或,“悲剧”在于:半断的苹果枝无私付出,使小苹果逐渐长大,最后却又让小苹果面临厄运,甚至失去生命:这种奇特的关联给人以强烈震撼,引人深思)(其它表述,意思与此同,也可)‎ ‎22.结合文意来看,救助苹果枝本来是一件容易事;但在生活中,一些人对遭遇困境的身边之人尚且视而不见,对无关人情的其它事物自然也就更加冷漠。因此,作者在此是要呼唤人们拿出帮助有难之人的行动,也呼吸社会树立帮助有难之人的风尚。(意思对即可)‎ 六、‎ ‎23.②①④③;但是(但),然而(表示转折意味,且语意通顺、语气顺畅的关联词皆可)‎ ‎24.生命的追求,引领我们奔跑在人生的征途上。在成长中,我们渴望得到帮助,就好像小树需要阳光雨露一样。然而,我们不能沉醉于生活中的阳光雨露,我们还需要接受生活中坎坎坷坷的磨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味拥有阳光雨露滋养的幸福,真正感受经历风雨洗礼的欢乐。(答案供参考)(嵌词,表意完整、集中,表述)‎ ‎25.不是每一道溪流都可以形成江河,不能穿山越岭就要消失;不是每一块蚌肉都能孕育珍珠,不能含辛茹苦就要腐烂变质(能够兼顾句式特点以及表意倾向,即可)‎ 七、作文。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唐临是京兆长安人。唐临年青时与兄唐皎都有很好的名声,出任万泉县丞。万泉县有轻罪囚犯十几人,恰逢春末下了及时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出他们,县令不允许。唐临说:“您如果有所疑虑,我自己承受这个罪责。”‎ 12‎ 县令因为请假,唐临主持政事,召集囚犯全让他们回家耕种,和他们约定,让他们按时回到关押的地方。囚犯们都感激宽恕恩惠,到约定时间全都聚集到监狱,唐监因此知名。‎ 两次提升侍御史,奉使命到岭外。多次调任黄门郎。他生活节俭少私欲,不建第宅,衣服用品很简朴,在待人上很宽容。一次,他曾想要哀悼丧事,让家仆自己回家取白衫,家仆误拿了别的衣服,害怕不敢拿出来,唐临观察了解了此事,让人叫来他说道:“今日感觉呼吸不顺,不适合哀悼哭泣,先前让你取白衫,暂且不取了。”又一次,他曾让人煮药加工上出了错,他暗中了解了那个原故,对那人说:“天气阴不晴,我不适合吃药,那就扔了它吧。”终究没有宣扬那个人的过失,他能如此宽恕。‎ 唐高宗即位,唐临任检校吏部侍郎。那年,升为大理卿。高宗曾向唐临询问在监狱关押的犯人数,唐临回答皇帝问话符合皇帝意思。皇帝高兴地说:“治国重要的事在于刑法,执法很紧过严就伤害人,执法过宽就使惩罚犯罪失误 ,务必让执法公正不偏,符合我的心意啊。”高宗又曾亲自审查死刑囚犯罪状,以前大理卿所判 处的犯人叫喊说冤屈,唐临判处的犯人唯独不说话。皇帝奇怪问这个情况,囚犯说:“罪行确实是自己犯的,唐大理卿判处的刑罚,已经不感冤屈,不是滥用刑罚,这是我没有想法的原因。”皇帝感叹很久说:“审理案件的官员不应当如此吗?”‎ 永徽元年,唐临任御史大夫。第二年,华州刺史萧龄之因先前任广州都督贪赃的事情被发觉,皇帝命令相关的官员们会集议论定刑罚。等到议论结果奏告,皇帝发怒,命令在朝廷殿堂上处理此事。唐临奏告曰;‘近来主管官员多实行重法,按等级奖励功勋一定要很刻薄,判定罪行一定采用很重法律条文,这样做不是憎恶前面说的这样的人,只是想要为自己做打算。现在议论萧龄之定刑的事,有轻有重,重的流放死刑,轻的请求取消原有的身份。因为萧龄之受委任治理边疆大州郡,贪赃罪行恶劣,追究事情根源得到事证,死有余辜。然而已经派官员们详议,终究必须力求符合法律。我私下考虑议论此事的官员没有全了解议定刑罚的本意。现在已经允许议定,却施加重刑,这与尧舜的做法相违反,不能作为万代不变的法律。”高宗听从他的奏告,萧龄之终于能被流放岭外。‎ 12‎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