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边的树》教案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悬崖边的树》教案3

ID:566507

大小:3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3课《悬崖边的树》 ‎ 授课者:廖美玲 授课班级:12酒店 授课时间:10月30日(周二)1—2节 ‎ ‎ 教学目标 ‎1、品味本诗含蓄、凝炼的语言。‎ ‎2、积累词语,诵读诗歌,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3、学习悬崖边的树所体现出的乐观、自信的精神,领悟直面磨难、坚强不屈、执着追求的勇士的形象。‎ ‎ ‎ 一、导入 听到“悬崖”这个词,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画面?‎ 很高很险,恐怖、惊险,害怕。‎ 大家想想,生长在悬崖边的树可能会经历些什么呢?‎ 风大了可能被摧毁掉入深渊。‎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代诗人曾卓的一首现代诗《悬崖边的树》,去看看这棵树经历了哪些磨难。‎ 二、走近作者 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当代诗人。1922年出生于武汉,1936年加入武汉市民族解放先锋队,武汉沦陷前夕流亡到重庆继续求学,并开始发表作品。1947年毕业后回武汉为《大刚报》主编副刊。1950年先后任教于湖北省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任《长江日报》副社长。‎ 他14岁开始写作,17岁正式发表作品,是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一位诗人。诗人一生境遇坎坷,1955年诗人因被卷入所谓的“胡风事件”而被迫搁笔。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受到迫害,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直到1980年诗人才获得解放,整整做了25年的囚犯。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白色花》、《老水手的歌》等。‎ 曾卓在逆境中坚持创作,他的诗歌真诚朴素,饱含情感,如《悬崖边的树》、《有赠》等,沉郁中透露着刚毅,孤苦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曾卓于2002年4月10日因病逝世,他的临终遗言是:“我爱你们,谢谢你们”,“这一切都很好,这一切都很美”,“我没有被打败”。‎ 三、了解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970年,当时中国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极端动乱,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但他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而这首诗就是正直而又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内心的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四、分析诗歌 ‎ 给生字注音:喧哗xuān huá 倔强jué jiàng 全班朗读 ‎1、这首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是什么?——大树 ‎2、这棵树生长在什么地方?——悬崖边上 ‎3、说明生长环境怎样?——险恶 ‎“悬崖边的树”是一棵怎样的树?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诗歌,进一步了解“这棵树”的形象。‎ ‎ ‎ ‎ 品读第1节 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深沉而有力的语气,“孤独、寂寞、倔强”重读)。‎ ‎1、“奇异的风”你认为是什么样的风?——不可预测的、突然的、肆虐的风,或是凛冽寒风。‎ ‎2、这阵风把树吹向了哪儿?——那边、平原的尽头 ‎ “那边”说明树被吹得怎样?——很遥远 ‎ “平原的尽头”又说明什么?——遥远得人迹罕至 ‎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说明环境?——险恶 ‎(板书:树的生长环境———险恶)‎ ‎ ‎ ‎3、“悬崖边的树”听到了什么?——“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真的能听到吗?‎ 不是的,这是作者的想象。‎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这样写是为了表现“悬崖边的树”内心充满了光明和希望,虽生活在险恶处,却能听到喧哗和歌唱,以此来衬托和渲染树对自由、和平以及爱的渴望,它像一丝光明划破了全诗的阴霾,又像一股暖流慢慢融化了诗人心头的坚冰,给人以希望和温暖。‎ ‎(板书:树的内心———渴望自由、和平)‎ ‎4、“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写出了树的什么性格?‎ ‎ 面对磨难毫不畏惧,敢于顽强斗争、执着追求。‎ ‎(板书:树的性格———无畏、顽强、执着、自信。)‎ ‎5、把“显得寂寞而又倔强”里的“倔强”改为“坚强”好吗?‎ ‎ “坚强”是指人的性格、品质,“倔强”主要指人的脾气、个性。这里用“倔强”,便将“悬崖边的树”个性化、具体化了,更突出地表现出“悬崖边的树”面对“奇异的风”,偏不妥协、低头的个性。‎ ‎ ‎ 品读第2节 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悬崖边的树”的执着追求的情感,语气坚定,语调高亢、昂扬)。‎ ‎1、“弯曲的身体”是谁造成的?——风 ‎(板书:树的形体———弯曲。)‎ ‎2、“风的形状”该如何理解?‎ ‎ “风的形状”是外在的狂暴力量对“树”的压迫之后留下的痕迹:肢体变形。‎ ‎3、“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这两句互相矛盾吗?“似乎”和“像”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不矛盾。“似乎”和“像”表明这一切都是从树的外形生发出的想象,这个想象把树的精神品格升华了。‎ ‎ “展翅飞翔”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 “展翅飞翔”是树的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再现,是冷静的审视和对待逆境,重新出发。‎ ‎(板书:树的追求———顽强意志、重新出发。)‎ ‎4、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主题?——象征、托物言志。‎ ‎(板书:象征、托物言志)‎ ‎5、分析完诗歌,联系创作背景,你认为诗中的“奇异的风”象征什么?“一棵树”象征哪些人?‎ ‎ 奇异的风:文革时期严酷的政治环境和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命运的不幸。‎ ‎ 一棵树:遭受冤屈的革命者。总的来说,是一个面对磨难敢于顽强斗争、执着追求的受难者的形象。‎ ‎(板书)‎ 五、拓展延伸 ‎1、大家回忆,上次课学的《礁石》讲的是什么?你能说说“悬崖边的树”和“礁石”这两个形象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两者都经受着磨难,处境都极其困难。只是悬崖边的树处境更为凶险恶劣,受到的伤害更严重,追求更显执着。‎ ‎2、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作者相比,你有何感受?你觉得你以后应该怎样面对遇到的一些挫折?‎ ‎ ‎ 六、小结 ‎ 《悬崖边的树》全诗共2节。第1节写一棵树被风吹到了“临近深谷的悬崖上”,虽然孤独寂寞,但内心依然充满希望:它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和小溪的歌唱。第2节写这棵树虽然被风摧残得肢体变形,但倔强的性格使它时时想要“展翅飞翔”,追求自己的理想。‎ ‎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敢于和不幸的命运搏斗,始终挣扎着、奋斗着、追求着的受难者的形象。本诗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以“奇异的风”喻命运的不幸,以“树”来写人。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命运与人格的写照,也可以说是所有同样命运的知识分子的写照。‎ 在《悬崖边的树》这首自由诗中,“树”只是一个切入点,在他身上融入了诗人丰盈的生活感受,托物言志,借物起兴,给人以深广的联想与领悟。我们由树想到了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只有经受住狂风暴雨的洗礼,才能攀根生节,长成傲立苍穹的参天大树。‎ ‎ ‎ 七、板书设计 ‎ ‎ ‎ ‎ 悬崖边的树 曾卓 ‎ ‎ 象征、托物言志 ‎ ‎ ‎ 树的生长环境———险恶 ‎ 树的内心———渴望自由、和平 ‎ 树的性格———无畏、顽强、执着、自信。‎ ‎ 树的形体———弯曲 ‎ 树的追求———顽强意志、重新出发。‎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