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13年九年级网上阅卷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镇江市2013年九年级网上阅卷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

ID:565870

大小:599.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镇江市2013年九年级网上阅卷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 ‎ 制卷: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2013年1月 温馨提示:为了取得最理想的成绩,务必留足一小时给作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时,请上交答题卡。‎ 一、积累运用(24分)‎ ‎1.阅读下列短章,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淡黄的长发披散着/ 宛如玉蜀lí的樱suì/ 遮掩珍珠般的脸盘/‎ 为着小小的愿望/ 你低垂着稚嫩的脖颈/ 默默地跪在阳光下/‎ 你是否觉得阳光也跪在你面前/ 就像树跪在落叶的苦难面前 ‎——张烨《求乞的女孩,阳光跪在你面前》‎ ‎▲‎ ‎▲‎ ‎▲‎ ‎▲‎ ‎2.名句默写。(7分)‎ ‎(1)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2) ▲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 ‎(3) ▲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 ‎ ‎(5)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6) ▲ ,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 ‎(7)世事洞明皆学问, ▲ 。(曹雪芹《红楼梦》 )‎ ‎3.名著阅读。(7分)‎ ‎(1)《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普特小人国选拔官员的方法是 ▲ 。(1分)‎ ‎(2)保尔﹒柯察金在思考生命的价值前,先后走过并看到了哪些地方?依序列举出三个即可。(3分)‎ ‎ ▲ ▲ ▲ ‎ ‎(3)鲁迅先生在分析某部名著时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你认为说的是哪部名著?请找出具体情节来印证这句话。(3分)‎ ‎ ▲ ‎ ‎4.请将以下这则新闻概括成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4分)‎ 中新社景德镇十月十九日电 十九日上午,世界仅存的一座传统大型柴窑——江西景德镇镇窑在修复后重燃窑火,这座四百年历史的名窑再次烧制瓷器,也让面临失传的传统技艺有了传承载体。‎ ‎  清代镇窑是景德镇辉煌陶瓷文明的历史见证,该窑位于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自清朝乾隆元年(公元一千七百三十六年)建立,近四百年来历经战乱、地震、洪水而不毁,直到一九九五年出现裂缝而停产。‎ ‎  今年八月,景德镇政府成功修复了这座镇窑,恢复传统烧炼生产,保护陶瓷文化遗产。十九日上午十时三十八分,十三位烧窑师傅依次将火把投入窑体,熊熊燃烧的柴火标志着间隔十三年,这座清代镇窑重新投入生产。‎ ‎▲‎ ‎▲‎ ‎▲‎ ‎▲‎ ‎▲‎ ‎▲‎ ‎▲‎ ‎▲‎ ‎▲‎ ‎▲‎ ‎▲‎ ‎▲‎ ‎▲‎ ‎▲‎ ‎▲‎ ‎▲‎ ‎▲‎ ‎▲‎ ‎▲‎ ‎▲‎ ‎5.观察下面的漫画,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含义。(4分)‎ ‎ ▲ ‎ ‎ ▲ ‎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完成第6至第7题。(共6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7.结句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联系前面诗句,你觉得让陶潜“欲辨已忘言”的“真意”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8至第12题。(共13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以伤先帝之明 (2)攘除奸凶 ‎(3)内修政理 (4)诚如是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0.联系两段文字看,乙段中的“将军”也就是甲段中的“ ▲ ” 。(1分)‎ ‎1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所两段文字所表达的共同的意思是什么?(1分)‎ ‎12.就节选的两段文字来看,你认为哪段所透露出的情感更为丰富些,试结合具体语句,说明理由。(3分)‎ ‎(三)阅读蒋劲松的《高科技灾难与科学传播》,完成第13至15题。(共10分)‎ 高科技灾难与科学传播 蒋劲松 这些年来国内的专家名声颇为狼藉,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科技界屡屡发生学术不端行为之外,专家们向民众发言的糟糕记录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今天这个科技时代,民众本来对专家的科普是非常相信崇拜的。结果,专家们拍着胸脯向民众保证的事情一次次落空,导致专家的信誉扫地。‎ 我们很少听到专家在公共媒体上向民众警示高科技的潜在风险。日本福岛核电站严重的核事故,从一开始发生到后来的不断失控,我们从各种媒体上得到的专家科普,基调都是要人们放心,小问题,很快就能搞定,影响不大等等。实际上,事故后来的发展几乎总是突破了专家们早前的预测。‎ 这些专家们究竟是自己也没有能力预测事态的演变,而故意假装自己一切尽在掌握呢?还是明明知道事态会恶化,故意朝乐观的方向预测呢?无论哪一种情形,都有负于民众的信任和期望,败坏了科学普及的声誉。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专家们的科学普及,就会变成笑柄,无人理睬。而绝望无助的民众,只能去听信各种耸人听闻的谣言。‎ 为什么专家们的科普,脱离了其本来应有的严谨客观的要求,变成了报喜不报忧的维稳宣传呢?除了知识上的限制之外,主要的原因是专家们没有正确地理解科学传播的真正宗旨。近代以来,科学普及曾经是科学主义的重要工具,自觉地承担所谓启蒙的重任。国人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传统经学思维,用在科学形象的维护上,不敢正视科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局限性和缺点,为科学讳,把科学打造成无人格的现代神。如梁启超被协和医院的大夫错割了肾脏,却不敢坚持科学精神,如实向公众告知,而隐瞒这一事实。此类做法,后来成为专家向民众发言的潜规则。‎ 这样的科普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当然可以使有关部门推广核电没有阻力,减少沟通成本,加快产业化速度,看起来的确是很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民众对核电安全性的盲目信仰,也使得核电缺乏必要的民众监督,白白地丧失了最重要的核安全保障力量。‎ 也许更重要的原因是许多站出来以专家身份说服民众放心的人士,会从要推广科学技术获得巨大利益。比如,核电站专家会强调核电很安全,而手上攥着一大把转基因制种公司股票的科学家会强调转基因很安全,而受雇于孟山都的科普专家更是不遗余力地鼓吹转基因的优点。‎ 因此,有必要恢复科学传播应该具有的品格:要准确客观地介绍科学技术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避免报喜不报忧的掩饰和夸大。在介绍科学技术时,要防止利益相关方把科学传播作为谋求私利和利益集团的工具。传播者要如实介绍自己与这项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科学传播的主力应该由那些相对独立和公信力较好的自由撰稿人与NGO组织的专家来担任。科学传播应该主要侧重介绍科学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因为,正面效应早已由力主开发的专家和公司炒作得人人皆知了。为了平衡,也为了预警和安全起见,应该加强民众对于科学技术风险的批判。‎ ‎13.全文已被分成三个层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段的层意。(3分)‎ 第一层次:第①至③自然段: ▲ ‎ 第二层次:第④至⑥自然段: ▲ ‎ 第三层次:第⑦自然段: ▲ ‎ ‎14.文章认为造成专家科普信誉扫地的原因有哪些?(3分)‎ ‎15.联系上下文,说说第四段提到的“潜规则”具体指什么?作者运用这个词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态度?(4分)‎ ‎(四)阅读洛夫的《一朵午荷》,完成第16至19题。(共17分)‎ 一朵午荷 洛夫 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 ‎“爱它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 ‎“你认为……?”‎ ‎“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到去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的画展。为了喜欢那份凉意,手里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起一阵小小的惊喜。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抵达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老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 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整个世界笼罩在一阵阵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又有着出奇的静。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的阳台。‎ ‎“快过来看!”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雨落在它们的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由旋转而左摇右晃,惊险万分。我们的眼睛越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窗棂的手掌沁出了汗水。猝然,要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侧,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随之嘘了一口气。我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一片浓烟刚好将脸上尚未褪尽的红晕掩住。‎ 也许由于过度紧张,也许由于天气阴郁,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这次我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跨进园门,在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 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这时突然想起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 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出神。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华与喧嚣,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想到这里,我竞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朋友,这点你不要跟我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16.纵观全文,谈谈“一朵午荷”这一标题的妙处。(4分)‎ ‎17.联系上下文,分析划线段落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18.本文所表现出的“荷之美”可谓意蕴丰富,试结合文本具体分析。(5分)‎ ‎19.联系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什么?“我”为何“思索”?又得出了怎样的结果? “我”在这“思索”中的思绪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分)‎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一位女歌星在颁奖礼上得了大奖。在此之前,她与相恋多年的男友分手了。她很不开心,数日没有进食。幸得旁人开解,又自我安慰,但在台上一时感触,她仍掉下泪来。‎ 另一位女歌星,多年来与男友风雨同舟,他一直在身边支持她。但这次没有得大奖,末了才得了个安慰奖。百感交集,她也流泪了。‎ 有奖没人,哭了;有人没奖,也哭了。‎ 读完材料后,你有何感触?请在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内确定立意,作文一篇。要求:自拟标题;文体自选,戏剧、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