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天津市河北区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ID:565072

大小:134.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6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成正确的一组是( )‎ A.颠簸b ǒ 烘焙péi 良莠不齐yǒu 月晕如风,础润知雨chǔ B.横行hèng 鹧鸪zhè 掎角之势jī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zhūn C.请帖tiě 迁徙xī 退避三舍shè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sāi D.翌日lì 信札zhá 抵掌而谈zhī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x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九洲 风采 厮混 再接再厉 无事不登三宝殿 B.踯躅 泄密 详和 世外桃源 八杆子打不着 C.文身 伫立 家俱 金榜提名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D.影碟 权力 界限 墨守成规 打破砂锅问到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想要新课程取得成功,就必须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B.“中国游客大闹曼谷”的新闻这两天被国内不少媒体和报纸报道,引发网友热议,涉事的中国游客被指责“丢了中国人的脸”。‎ C.地球几乎无时无刻都有受到太空陨石撞击的危险,但是人们不用担心,因为只有那些较大的陨石才会对地球造成伤害。‎ D.爱美的女性一遍遍抹上防晒霜,出门也要打一把遮阳伞,在阻断了紫外线与皮肤的直接接触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得维生素D。‎ ‎4.2016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 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观念。下列诗句中,不能和“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的一项是( )‎ A.‎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立春 B.‎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谷雨 C.‎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人行人欲断魂。‎ 清明 D.‎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立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饱受雾霾之苦的今人,不免感叹:“要是在古代该多好啊!”古代没有现代工业,没有汽车尾气,环境污染没有现在严重,但不能说古代没有雾霾。“霾”字在甲骨文卜辞中就已出现,《诗经》中也有关于霾的记载,说明霾很早就有了,并非现在才出现。   ‎ 在古代,霾主要指由于刮风、雨雾和尘土飞扬造成的空气混浊,大面积灰蒙昏暗的现象。《晋书・天文志》中对霾有确切解释:“天地四方昏蒙若下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 搜罗史料,我们发现古代关于霾的记载,通常并不使用“霾”一词,而是仅描述现象,如《汉书》中的“蒙黄浊”“蒙,微而赤”。也偶有直接用“霾”字记载的,比如《明宪宗实录》记载:“自春徂夏,天气寒惨,风霾阴翳……近一二日来,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再如,《清史稿》载,康熙六十年,“会试出榜,黄雾四塞,霾沙蔽日”。   ‎ 面对严重的霾灾,古人如何治理呢?   ‎ 皇帝下罪己诏算是一种“治理”之法。中国古代有“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汉代董仲舒加以理论阐述,有“灾异谴告”之说,将灾异的发生视为帝王治理国家失职造成的后果。一旦发生灾异,皇帝就有可能下罪己诏,对施政方针进行反省。《汉书》记载:“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这是由大风卷起尘土所形成的黄霾天气,情形严重,朝野震恐,以为上天降下灾异来“谴告”当政者。汉成帝看这阵势,赶紧下罪己诏说:“朕承先帝圣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谬,日月无光,赤黄之气,充塞天下。咎在朕躬。”   ‎ 第二个“治理”的办法是推荐贤才,贬黜奸佞和贪腐。这是皇帝“罪己”的一部分。帝王检讨自己的种种失职,自然包括任用奸佞小人之误,要认真纠错,就要“亲贤臣,远小人”,起用贤良方正之人,免掉不称职的官员,处罚违法犯罪的官员,期望以此诚意打动上天。《后汉书・郎顗传》载:“自从入岁,常有蒙气,月不舒光,日不宣曜。”意思是自新年以来,经常有灰霾,一派天昏地暗,日月不明,世人忧忡,视为异象。名士郎顗就向皇帝举荐贤才,理由是因为皇帝没有选贤任能,上天为之生气,如果“爵贤命士”,彰显帝王仁德,天气就会转好,月朗星列。   ‎ 第三个“治理”的办法,是要求文臣武将斋戒数日,焚香祭天,祈求神灵驱赶霾灾。这大约是古人将霾视为妖孽作恶,横空来世,人力无可抗拒,只能“求神打鬼”,通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办法来治霾。《元史》中记载了一起大风霾:“‎ 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这次风霾来势凶猛,皇帝分明感觉这是国家朝政有不妥之处,让上天生气了,赶紧召集礼部官员,点上高香,对天祭拜,恳求上天息怒。   ‎ 第四个“治理”的办法,就是在生产上作些应对。比如康熙年间发生风霾,京畿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加强通风,让庄稼免于倒伏。   中/华-资*源%库 在古代,霾是一种“不可抗外力”,古人并没有 ,但 是值得学习的。   ‎ ‎(取材于2014年《南都周刊》廖保平的文章)‎ ‎5.下面对文章内宾 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霾”字虽在甲骨文卜辞中就已出现,《诗经》中也有记载,但关于“霾”确切的解释是在《晋书·天文志》。‎ B.古时候,霾就是指由于刮风、雨雾和尘土飞扬造成的空气混浊,大面积灰蒙昏暗的现象。‎ C.史料中关于霾的记载,一般并不使用“霾”一词,而仅是描述现象,如《汉书》中的“蒙黄浊”“蒙,微而赤”。‎ D.《明宪宗实录》记载的“自春徂夏……”中的““徂”和《诗经·氓》中“自我徂尔”的“徂”意思是一样的。‎ ‎6.下列选项中关于古人治理霾的方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觉得人力无法对抗灾害,所以面对灾害的时候,皇帝和文武群臣会斋戒数日,焚香祭天,祈求神灵驱赶霾灾。‎ B.中国古代有“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汉代董仲舒加以理论阐述,一旦发生灾异,皇帝就会下罪己诏,对施政方针进行反省。‎ C.在生产上作些应对,例如康熙年间发生的风霾,京畿庄稼免于倒伏的原因就是农民在耕耘除草时,让庄稼稍微分散一些,加强了通风。‎ D.帝王检讨自己的种种失职,推荐贤才,贬黜奸佞和贪腐,期望以此诚意打动上天,但这并不是皇帝“罪己”的一部分。‎ ‎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古书中对霾的解释可以看到,古时候霾的持续并不确定,有时持续几天,半月甚至一个月,有时只是一会儿。‎ B.古代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关于霾的记载,所以我们可以推断:霾是古已有之,并不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 C.古书的记载中很少使用“霾”一词,仅仅描述出现时的现象,这说明霾在古代出现的并不是特别的频繁。‎ D.本文既引述了古代出现霾的情景,又介绍了古人治理霾的办法,这对我们当今治理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5分,每小题3分)‎ 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 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 三疑之。今 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中/华-资*源%库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足下厕其间 厕:置身 B.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暇:空闲 C.便毁其贤以为当黜 毁:破坏 D.亦谏臣之一効也 効:作用 ‎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噫!持此辩 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 三疑之。今 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A.以 者 而 也 B.而 者 以 也 C.而 也 以 者 D.以 也 而 者 ‎10.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B.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C.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D.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11.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欧阳修“直言不讳”特点的一组是:‎ ‎①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 ‎②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③信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 ‎④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⑤《春秋》之法,责贤者备 ‎⑥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 A.②④⑤⑥ B.①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作者以高司谏的耳闻和与之接触展开叙事,写了“三疑”:一疑其文名不彰,二疑其品节问题,三疑自己的判断近乎有误。‎ B.范仲淹虽与欧阳修政见不和,但依然不影响对其的欣赏和推重:正直之人遭贬,这已使有识者气愤;而小人落井下石,更令人不平。‎ C.作者通过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面皮,言辞激烈而论据充足,是书信体议论文的典范作品。‎ D.文章褒贬分明,直言不讳,把作者的喜怒爱憎毫无遮拦地加以表述,情愤激越,表现了一代文豪畅达的胸怀和豪迈的气节风骨。‎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2小题,共114分。‎ 四、(23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2分)‎ 译文: ‎ ‎(2)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3分)‎ 译文: ‎ ‎(3)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3分)‎ 译文: ‎ ‎14.阅读两首《早梅》,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早梅 张谓(唐)‎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早梅 ‎ 齐己 ‎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 明年如应律①,先发望春台②。‎ ‎【注】①律:万物生长的周期,自然节候的规律。②望春台:即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1)自古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两首咏梅诗,都侧重写一个“早”字。请分别分析这两首诗的“早”是如何体现的。(4分)‎ ‎(2)两首诗的题目虽同为《早梅》,表达的感情却有同有异,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7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劝学》)‎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3)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永遇乐》)‎ ‎(4)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6)策扶老以流憩,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李密《陈情表》)‎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9分)‎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这个卖果子的和别的果子的不一样。不是开铺子的,不是摆摊的,也不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也就是给二古十家送。这些人家他走得很熟,看门的和狗都认识他。到了一定的交接班,他就来了。里面听到他敲门的声音,就知道:是叶三。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因为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买果子的人家也总不会亏待他。有的人家当时就给钱,大多数是到节下(端午、中秋、新年)再说。叶三把果子称好,放在八仙桌上,道一声“得罪”,就走了。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也很喜欢到处跑。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 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 叶三卖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人了。弟兄俩都已经成了家,老大已经有一个孩子,——叶三抱孙子了。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    ‎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季陶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两笔,凑着壶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执笔接着画。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四太爷,枇杷,白沙的!”“四太爷,东墩的西瓜,三白!——这种三白瓜有点梨花香味,别处没有!”     ‎ 他给季陶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陶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对!”‎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不卖?”‎ ‎“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这篇小说用朴素的语言讲述叶三和季陶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 B.叶三是不一样的果贩,更是不一样的鉴赏家;他善于通过生活经验得出关于画作的真知灼见,从一个单纯的评判者变成季陶民创作的参与者、欣赏者。‎ C.季陶民的“紫藤花开”“老鼠上灯台”“红花莲藕”,三幅画着力于工笔写实,色彩绚烂、生动形象,具有诗化的意境。‎ D.从情节和结构来看,很难在这篇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 E.这篇作品与其说用诗的方法写小说,不如说用小说的方法写诗;叶三是鉴赏家,在于鉴画;季陶民亦是鉴赏家,在于鉴人。‎ ‎17.请结合叶三卖果子的情节,简要分析叶三的人物特点。(4分)中/华-资*源%库 ‎18.小说通过“叶三看画”——“ ”——“ ”——“ ”的情节,可以看出叶三是一个鉴赏家。(3分)‎ ‎19.简要赏析第三自然段的语言特色。(3分)‎ ‎20.有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应在“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后即收尾,现在这个结尾有些拖沓。对于这样的观点,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5分)‎ 六、(12分)‎ ‎21.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续的一段话,请将正确的序号写在横线处。(3分)‎ ‎①国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云,仍不会给人险恶的感觉。‎ ‎②这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对世界的善意与爱惜,显现出温柔敦厚之美。‎ ‎③中国人欣赏山水的的态度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 ‎④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超逸之中都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 ‎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后人临摹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人觉得幽静之至。‎ ‎⑥却又深藏着生机,而不使人感到惊惧畏惧,望而却步。‎ 正确排序是: ‎ ‎22.(9分)‎ ‎(1)下列“静”字的书法作品中,是楷书的一项是( )‎ A B C D ‎(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最富有文化传统同时也是最具有形象美感的文字这一。目前,汉字书写中的问题非常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请从以下三个题目选择一题,并按要求作答,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7分)‎ ‎①一位初学汉语的外国朋友有兴趣了解汉字,请写一段文字向他介绍汉字的特点。要求:内容明确具体,语言简洁有条理。‎ ‎②某校语文组建议设立“汉字书写日”,请写一段文字阐述设立“汉字书写日”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条例清楚,理由充分合理,有说服力。‎ ‎③很多人对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请写一段文字抒发自己对汉字的情感。棣:情感真挚,表达富有文采,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我们这一生都在守望,孩提时守望纯真,胡乱涂鸦愿望的画板;寒窗时守望理想,孜孜不倦纺织美好的明天;工作后守望事业、守望爱情,在忙碌中感悟生活的甜蜜与艰难。慢慢地,我们开始守望一方宁静的港湾,守望精神,守望归宿,守望生命的轮回……‎ 请以“守望”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河北区2016-2017学年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二)‎ 语文参考答案 ‎1.C ‎2.D ‎3.A ‎4.B ‎5.B ‎6.C ‎7.D ‎8.C ‎9.D ‎10.A ‎11.C ‎12.B ‎13.(1)而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您)是一位君子。”我还有些怀疑呢。(2分)(判断句1分,通顺1分)‎ ‎ (2)虽然是朝廷中的君子,也将怜悯你的无能,而不会用必须办到来要求您的。(3分)(闵,通“悯”,怜悯,1分;介宾短语后置1分,通顺1分)‎ ‎ (3)有能力而不敢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罢了。而用小聪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那就成了君子的敌人了。(3分)(速,及,到,1分;文过:掩饰过错,1分;贼,敌人,1分)‎ ‎14.(1)张诗用比喻的手法,先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最后照应首句,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把梅比作雪),突出凌寒独开的丰姿的梅之“早”。‎ ‎ 齐诗通过数词“一”表现梅开之“早”。梅花开了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答出手法的,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共4分)‎ ‎ (2)相同之处:都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高洁品格。‎ ‎ 不同之处:张诗在赞美梅花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初见水边盛开早梅的惊喜之情;齐诗在刻画梅花傲寒的品行,素艳的风韵的同时寄托了诗人自己的志向。‎ ‎15.(1)金就砺则利 ‎ (2)猿猱欲度愁攀援 ‎ (3)封狼居胥 ‎ (4)一尊还爵江月 ‎ (5)万里悲秋常作客 ‎ (6)时矫首而遐观 ‎ (7)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6.BC ‎17.①为人勤快:“看门的和狗都认识他。”“喜欢到处跑”“到处走”‎ ‎ ②诚实守信:“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 ‎ ③生活阅历丰富:“四乡八镇,那个园子里,什么人家……”‎ ‎ ④为人憨厚:“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格”“他的果子全都从他的手里过过”“‎ 他的果子都是原装,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 ‎(鉴赏人物的方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其生活的环境入手;每点1分,共4分)‎ ‎18.①叶三懂画②叶三评画③叶三与画共存亡 ‎19.①语言风格:清新自然,简洁优美,富有诗意。‎ ‎ ②语体色彩:口语化的词语的使用让文章富于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 ③修辞:大量精巧的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清新优美。‎ ‎ ④句式:大量短句,使语言凝练又明快活泼。(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20.答案示例1‎ ‎ 我不同意这样见解。(“多出来”的结尾写到三层意思:一是“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二是叶三手上的季画都是神品,他断然拒绝了辻听涛的高价求购;三是叶三如愿与画一同埋进棺材。)‎ ‎ 这样的结尾的优点是:‎ ‎ ①袦人物关系:鉴赏家与画家是知音,叶三让画与自己生死相随,酬知己;‎ ‎ ②深入刻画性格:叶三不为金钱所动,守信用,人格高尚,是真正的鉴赏家;‎ ‎ ③深化小说主题,叶三民族大义,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丰富,显出平淡朴素中的深长意味。‎ 示例2‎ ‎ 我同意这样的观点。现在这个结尾是有些拖沓,应该写到“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后即收尾,现在这样写的缺点是:‎ ‎ ①情节赘余:故事已经讲完,画蛇添足,显得多此一举。‎ ‎ ②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会产生负面作用;容易让读者产生错觉,认识叶三自私、顽固,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占有欲。‎ ‎ ③不利于丰富主题。埋画虽在某种角度上体现民族大义,但不昨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反映了国人思想意识的封闭狭隘,使主题显得单一。‎ ‎(表明观点1分,分析原因每点2分,写2点即可得5分,如果考生分析其他的原因,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1.③①⑤⑥②④‎ ‎22.‎ ‎(1)B ‎(2)‎ 示例1‎ ‎ 汉字,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因为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方块型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词义三者于一体,具有永不会改变也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汉字很好认,意思也很好懂,往往可以引起人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好的享受。‎ ‎(满100个字,1分;符合说明特征2分;思路清晰2分;语言流畅2分。共7分)‎ 示例2‎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但是今天,人们越来越减少了写字的几率。书写潦草、提笔忘字等现象普遍存在——汉字书写面临空前的“荒漠化”,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华文明,激发同学对汉字书写的积极性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由我校语文组发起“汉字书写日”活动。汉字书写日,期待您大力地支持。‎ ‎(满100个字,1分;符合说明特征2分;思路清晰2分;语言流畅2分。共7分)‎ 示例3‎ ‎ 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当走在海外的某个角落的时候,当一种慌张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的时候,当我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招牌的时候,那三个汉字,就像寒冷冬夜的一团火,就像夜晚原野中的一盏灯,就像久违的一声无比熟悉的乡音,它仿佛将我带到慈爱父母的面前,让我抛却一切疲惫和恐惧,让我重拾生活的温暖和信心,让我在异乡土地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 ‎(满100个字,1分;符合说明特征2分;思路清晰2分;语言流畅2分。共7分)‎ ‎23.审题指导 ‎ 《现代汉语词典》对“守望”的解释很简单:看守和瞭望。但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守望”的意义要丰富得多;守,守护,代表着对过去的态度;望,代表着对未来的期望。守护着以前的某种事物,同时期望着这件事物将来能变成你希望的样子。‎ ‎【参考译文】‎ 欧阳修叩头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岁时,家住随州,看到天圣二年进士及第的布告,才知道了您的姓名。当时我年纪轻,尚未与别人结交,又住在僻远的地方,只听说布告上的宋舍人兄弟,以及叶道卿、郑天休等人,因文学著名于世,因此这次进士考试号称得到了人才。而您置身其中,单单没有突出的可以称道的地方,我因而怀疑您不知是怎样一个人。以后过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师,您已担任了御史里行,可还是没有机会与您见一次面。只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师鲁打听您的贤与不贤,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我还有些怀疑。所谓正直,就是不可弯曲;所谓有学问,就一定能明辨是非。凭借着不可屈服的气节,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波逐流默默无言,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者吗?这不能不使我怀疑啊!自从您担任了谏官以后,我们才认识了。您一脸正气,纵论前代之事,思路清晰十分引人。褒扬正义,贬斥奸邪,没有一点谬论。啊,据有这样的辨才向人显示,谁会不爱戴您呢?虽然是我,也私下认为您大概是个真君子吧?这是我自从听说您的姓名直到与您认识,十四年中却有三次怀疑的情况。如今推究您的实际行为再来仔细分析,然后断然肯定您不是个君子。   ‎ 前几天范希文贬官以后,我和您在安道家中会面,您极力诋毁讥笑希文的为人。我开头听到这些话,还怀疑您是讲着玩的。等到碰见师鲁,他也说您极力否定希文的所作所为,然后我就不再怀疑了。希文平生刚正、好学、博古通今,他立身朝廷始终如一,这是天下都知道的。如今又因为正直敢言触怒了宰相得到罪责,您既不能为他辨明无罪,又害怕有识之士会责备自己,于是就跟着别人来诋毁他,认为他应当受到贬斥,这真是太奇怪了。说起人的性格,刚正果敢,怯懦软弱的性格都受之于天,不可勉强改变。虽然是圣人,也不会用办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别人一定办到。如今您家中有老母,自身又爱惜官位,害怕忍饥受冻,顾念利益俸禄,因而不敢稍有违反宰相以致受刑遭祸。这也是平庸之辈的常情,只不过是做了一个不称职的谏官罢了。虽然是朝廷中的君子,也将怜悯你的无能,而不会用必须办到来要求您的。如今却不是这样,您反而昂然挺胸十分得意,没有一丝一毫的羞愧畏惧,随意诋毁希文的贤能,认为他应当遭受贬斥,希望以此掩盖自己不据理力争的过错。应该说,有能力而不敢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罢了。而用小聪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那就成了君子的敌人了。   ‎ 况且希文难道真的不贤吗?从三、四年以来,从大理寺丞做到前行员外郎,他在做待制的时候,每天备作皇帝的顾问,如今同僚中没有能与他相比的人。这难道是天子仓促起用不贤之人吗?假使天子把不贤之人当作贤人,那是聪明之中的疏忽。您身为司谏之官,是天子的耳目,当希文仓促间被起用之时,为什么不马上为天子辨明他的不贤,反而默默地不讲一句话。等到他自己失败了,然后跟着别人说他的不是。如果希文真是贤人,那么如今天子和宰相因为他违背自己的心意而斥逐贤人,您就不得不出来讲话。如此说来,那么您认为希文贤,也不免遭受责备;认为希文不贤,也不免遭受责备,大概您的过错就在于默默无言罢了。   ‎ 我恭敬地以为,当今皇帝即位以来,进用谏官,采纳意见,如曹修古、刘越虽然已经去世,还被人们称扬。如今希文与孔道辅都由于敢于进谏而被提拔任用。您幸运地生于此时,碰到如此能听取意见的圣主,尚且不敢说一句话,为什么呢?前几天又听说御史台在朝廷中贴出布告,告诫百官不可超越本职谈论政事,这样,能够提意见的只有谏官了。假如您又不说话,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说话的人了。您在谏官那个位置上却不说话,就应该离职,不要妨害胜任谏官之职的他人。昨天安道遭到贬谪,师鲁也等候着罪责,您还能够有脸面去见士大夫们,出入朝廷号称谏官,那是您不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事了。所可惜的是,圣朝有事情,谏官不说而让别人去说,这种事情记载在史书上,以后使朝廷蒙受到羞辱的,是您啊!按照《春秋》的法则,对贤者要求详尽周全。如今我还一心一意地希望您能够向天子进一言,不忍心就与您决绝,而不拿贤者来要求您。倘若您还认为希文不贤而应当斥逐,那么我今天如此为他说话,那是朋党邪恶的小人了。希望您直接带着这封信到朝廷上去,让天子判定我的罪过而杀了我,使得天下都真正了解希文应当被斥逐,这也是谏官的一大作用啊。   ‎ 前几天您在安道家中,把我叫去议论希文的事情。当时有其他客人在,我不能畅所欲言。因此就写了区区此信,恭敬地希望您明察。不多言了,欧阳修再拜。‎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