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中学2008-2009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月考(8月)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兴化中学2008-2009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月考(8月)试题

ID:564460

大小:3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兴化中学2008-2009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月考(8月)试题 总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 一、 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贝壳/躯壳 扛枪/力能扛鼎 款识/博闻强识 B.露骨/露脸 屏风/屏气凝神 爪子/张牙舞爪 C.折腾/折本 抹墙/转弯抹角 暴露/一暴十寒 D.玩弄/弄堂 模样/装模作样 落后/丢三落四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勒紧/敲诈勒索 骁勇/妖娆 抨击/怦然心动 跻身/济济一堂 B.载体/荆棘载途  紧俏/刀鞘   市侩/脍炙人口 教诲/风雨如晦 C.炽烈/博闻强识  文牍/亵渎   对峙/恃才傲物 弹劾/放浪形骸 D.痊愈/瑕不掩瑜  庇佑/毗邻   契合/锲而不舍 滂沱/气势磅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伊拉克爆炸不断,驻伊美军死伤惨重,回想当年美军占领伊拉克,活捉萨达姆,不由得顿生今非昔比的感慨。‎ B.一场春雨过后,山上的梅花竞相开放,金黄的、粉红的、雪白的,老枝横虬,暗香浮动,真让人感到如花似锦,春意盎然。‎ C.希拉克宣布放弃参加下任总统选举,这意味着他即将告别纵横捭阖40余年的政治舞台,也标志着法国一个时代的结束。‎ D.春节前后股市暴涨暴跌,一张一弛,不像去年那样走势乎稳,他随时准备一有机会就把手中被套住的股票抛出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但是,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暗中违规操作,这是令行禁止的。‎ B.时下,一幢幢超豪华办公楼正拔地而起,许多单位甚至不惜一掷千金,而其中首屈一指的,非央视莫属。‎ C.背景,这是许多中国人津津乐道而外国人却莫名其妙的东西。什么是背景?其实,说白了,背景就是权力。‎ D.更为精彩的是,他充分调动了他们独特的宗教文化意识,移花接木地应用到实战中,可以说达到了深浅自如、表里和谐的境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归纳整理是学好语文的方法之一。通过归纳整理,可以把零星的、肤浅的、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系统的、深刻的认识。‎ B.山城的灯饰将从“亮起来”变为“美起来”,目前正在实施让灯饰“动起来”的目标。‎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D.根据2005年9月在巴基斯坦大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中国国际救援队决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危重病人抢救、常见病和外伤救治转移到卫生防疫、帮助当地医院恢复重建等方面。‎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南通的一项重大工程。市委、市政府将申报工作作为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载体。‎ B.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严重的用水浪费,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C.“IP长途,每分钟不到两角钱”、“手机新打法,接听全免费”……这些平时在各种路牌、平面、媒体杂志以及电视上的通信产品广告中被广泛宣传的“超值”服务,被国家发改委通报涉及价格违法。‎ D.有人说,赋予我国传统节日以文化内涵,是古代民间社会长期演变、积淀的结果,如今它被忽视、被遗忘,也是民间社会在市场经济影响下自然选择的结果。‎ ‎7、请为下面一则消息拟定标题,注意不得超过20字。(3分)‎ 据国家海洋局最新公布的《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显示,十一五期间,有关部门将开展主要包括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综合治理行动,实施渤海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建设渤海环境监测、监视、预警、应急系统。总投资估算400亿元人民币。‎ 渤海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专家指出,渤海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已到了再不及时治理,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变成“死海”的程度。据2008年2月22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显示,渤海仅占中国管辖海区面积的2.6%,但每年全国40%的直接排海污水排入了渤海。‎ ‎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3分)‎ ‎①春日融融。和风习习。花红草青,气息清新,难怪唐人语出惊人:“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 ‎②鬼斧神工的幽雅峻峭,司空见惯的柳下花前,小桥流水。芳草萋萋,自然之美,无处不在。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 ‎③把那盘盘盏盏的美酒佳肴,统统搬到郊野去享用,另有一种滋味,别有一番情趣。‎ ‎④郊游野宴,自然以春季为佳。‎ ‎⑤但自然之美,有时还得屈尊郊野,远足寻觅。‎ 二、 古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礼仪自居。”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晋书?卷四十九》)‎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全:安全 B.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致:让……招来 C.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臧否:褒贬 D.乃赍酒挟琴造焉 赍:携带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籍由是不与世事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钟会数以时事问之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吾尝终日而思矣 D.主哭,客乃为礼 今君乃亡赵走燕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嗜酒并能够发出长啸之声,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从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有奇异的才能。‎ B.阮籍不愿参与世事,经常饮酒至醉,这是因为他对当时的世态有着清醒的认识,也正因此,钟会想找出他的差错来治他的罪,却没有机会找到借口。‎ C.文帝很赏识阮籍的才干,曾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阮籍到任,拆毁了原来的府宅屏障,为的是老百姓能自由出入相府,他制定的法令宽松简约,一切安排妥当后,十来天他便回京了。‎ D.阮籍常有怀才不遇的感叹,他认为刘邦、项羽之所以在历史上留名,实在是因为那时没有人才,表现出对刘、项的不屑,同时也可看到他自视之高。‎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3分)‎ ‎(2)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3分)‎ ‎(3)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3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乌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韦庄(82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 ‎14、补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2)千古江山。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是故无贵无贱, ,道之所存, 。(韩愈《师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 叶子时期的梅 晨义 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 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伫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可爱的你呀,藏在了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寻问:“你认识它吗?”‎ 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 ‎15、文章第3段说“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我的心事”是什么?(3分)‎ ‎16、对叶子时期的梅,作者极力称道的有哪些方面?(6分)‎ ‎17、文章引用叶芝的诗,意在阐明什么道理?(3分)‎ ‎18、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文章最后一段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这句话作为全文的收笔,有何深刻含义?(6分)‎ ‎◆请从四、五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4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我们江苏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选自《文汇报》)‎ ‎19.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D.“‘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20、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国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21、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6分)‎ ‎22、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6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 两兄弟 林语堂 熙宁四年(1072)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前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州充任教授,淡泊自甘。陈州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他随后几年都常常利用机会到弟弟家盘桓小住。‎ 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停。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辨、天真、不顾后果——就犹如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由各自的才气上看,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可是威廉?詹姆斯却把他的才华和诙谐注入了通常干燥无味的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而亨利?詹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子由没有哥哥才气的一一半,但是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深度,使他在这一类文章之内,足称大家。‎ 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常到柳湖去划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谈论政治、家事、前途。苏东坡的一个短处就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不是什么好年月,子由对哥哥太了解。一天,二人正在讨论国家情势,子由对哥哥说:“空闲不见得是坏事,一日空闲长似两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哥哥却回答道:“可是我就是闲不住。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莱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婉劝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但是问题是他不是。我们论到苏东坡就不能避免孟子所说的“气”这个字。以苏东坡的情况而言,其意义正同于伟大的精神,一个人高升到无极限的精神,至大至刚,激烈冲动,因其本身充沛的精力必要发之于外而不可抑制。佩服苏东坡的人和批评苏东坡的人,就常说到他这种至大至刚之气。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与矛盾遭遇,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在苏东坡一生的官宦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尖锐,正是“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苏东坡与子由及家人共度一个中秋后就要奔赴新任了。临别时,二人难分难舍,子由送兄长至颖河下游八十里外的颖州。在苏东坡开船出发的前夜,兄弟二人又在颖州河的船上共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那天夜里,苏东坡写了两首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 ‎“飞蓬”一词正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生,因为从现在起,他就成为政治风暴中的海燕,直到他去世,就不会再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度过三年以上的时光。‎ ‎(节选自林语堂英文版《苏东坡传》,张振玉译)‎ ‎23、选出下列对义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这句话形象地突出了苏东坡好辩、喜欢不顾后果发议论的特点。‎ B.“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中的“幻想状”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苏东坡天真的一面。‎ C.“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一句中的“这”指亨利?詹姆斯的心理推理小说为世界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D.最后一节的划线句运用否定句式,将词语叠用,同时“一个地方”和“三年以上的时光”对举,表达了对苏东坡命运的深切同情。‎ ‎24、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A.文章第一节巧妙地借情况介绍将两兄弟性格进行了对比,这样不仅突出了两人的不同性格,更为下文作了铺垫。‎ B.文章采用“点—面”相映的手法,既概括地介绍了两兄弟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往具体的事件中再现了人物形象。‎ C.作者认为苏东坡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在历史的背景下客观写出了苏东坡形象的丰富性。‎ D.苏东坡之所以“生如飞蓬”,主要缘于他“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的性格。‎ ‎25、两兄弟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两兄弟分别像文中提到的哪一位西方作家?为什么?(4分)‎ ‎26、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对两兄弟各有什么样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苏东坡性格中“闲不住”的特性的?(4分)‎ 六、作文(7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晚上,行走在路上,我们总要感谢那一直陪伴我们的路灯,是它驱散了我们心中的恐惧,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其实,我们每人心中都有一盏不灭的灯,它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成熟……‎ 请以“心头那盏不灭的灯”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B ‎2、B ‎ ‎3、C(“纵横捭阖”指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联合。A“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形容变化很大,用在此不合语境。B“如花似锦”形容衣着华丽或前程风景十分美好,错在望文生义。 D“一张一弛”比喻治国宽严相结合,也比喻工作、生活上劳逸结合。用在此对象不当。)‎ ‎4、C(A.令行禁止:指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此句误以为是‘禁止”的意思。B.“首屈一指”应是褒义,感情色彩不当。D、移花接木指暗中使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不合语境。)‎ ‎5、C(A项语序不当,前后不能对应 B项搭配不当,不能说实施目标 D项成分残缺)‎ ‎6、A (B项,成分残缺,在“用水浪费”后添加上“的问题”。C项,种属概念并列不当。D项,表意不明,应将“赋予我国传统节日以文化内涵”改为“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这样后句中的“它”的承前指代也才有着落。)‎ ‎7、我国将投资400亿治理渤海污染 要点:我国(1分)、400亿(1分)、治理污染(2分)、渤海(2分)‎ ‎8、②⑤③④① 思路: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但自然之美还得远足郊野寻觅→郊野,别有情趣→郊野春季为佳→为什么选择春季。考生容易把第四句放在五、三句之间,这样便割裂了第四句和第一句的内在逻辑关系。‎ ‎9、A、(全:保全)‎ ‎10、B(A、参与;帮助B、用、拿C、就;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相当于“地”D、才,却) ‎ ‎11、C(“老百姓能自由出入相府”不对)‎ ‎12、(1)文帝当初想为武帝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求婚于籍,1分;(文帝)不得言,1分;基本意思1分)‎ ‎(2)有关部门报告说有个儿子杀了自己的母亲,阮籍说:“唉!杀了父亲还差不多,怎么至于杀了母亲呢!”(言,1分;乃可,1分,基本意思1分)‎ ‎(3)(阮籍)时常率性独自驾车出行,不从小路上走,一直走到路的尽头,才大哭一场后返回。(径,1分;穷,1分;辄,1分)‎ ‎13、(1)(4分)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意 思对即可) ‎ ‎(2)(4分)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意思对即可)如果不同意,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 ‎14、‎ ‎15、我是特意来看无花的腊梅的,看看它的长久与佳美。(4分)‎ ‎16、①最安宁的阶段 ②最年轻富有的辰景 ③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 ④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答出①、②、③、④得6分,漏掉①或②各扣2分)‎ ‎17、意在阐明自己看重的不是腊梅独艳天下的显露的一面,而是它作为一种花木最本质极普通的一面。‎ ‎18、本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喻人。(2分)这句话字面上是说梅,开花时期的“显露”与叶子时期的“隐藏”,都是“别人”的感觉,对于梅自身来说,它无非是自然界一棵普通的植物。文章以梅喻人,含蓄地告诫人们,我们每个人也如同这样一丛腊梅,也应固守自己的本色,做到无所谓显露,无所谓隐藏。(答出画线的部分文字大意可得满分)(4分)‎ ‎19.D(“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无中生有)‎ ‎20.B(B项阐述无限夸大)‎ ‎21.(1)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2)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3)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每点2分)‎ ‎22.(1)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2)和谐人事,对人情的呼唤;(3)和谐身心,对生命的关怀。(每点2分)‎ ‎23.C(“心理推理小说”无中生有。原材料只说“亨利?詹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这”应指代威廉把写小说的才华和诙谐注入了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亨利在小说天地中注人人性的思想和观察。)‎ ‎24.A(开头一节没有涉及苏东坡的性格)‎ ‎25.(1)外貌、性格、文学才华。(2)东坡像威廉,子由像亨利。(3)相对而言,东坡没行把他的全部才气倾注到文学创作上,而更多地关注时事;子由虽然才华不敌东坡,但是他专注于一类文章而成大家。(每点2分)‎ ‎26.(1)子由沉稳实际,恬淡沉静,才华不及东坡;东坡开朗天真,直言无隐,才华出众(4分)‎ ‎(2)作者高度肯定了苏东坡“闲不住"性格,认为那是一种至大至刚之气。(2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