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2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2

ID:564171

大小:4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 ‎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  3、念无与乐者(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5、水中藻荇交横(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 8、怀民亦未寝( )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回答问题:‎ ‎1、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2、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3、“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表达了那两层意思?‎ ‎ ‎ ‎ ‎ ‎10、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作者为何自称“闲人”?‎ ‎ ‎ ‎ ‎ ‎ ‎ ‎11、“闲”的作用和含义 作用: ‎ 含义: ‎ ‎ ‎ ‎12、赏析“月色入户”‎ ‎ ‎ ‎13、此文共分三层,写出层意:‎ ‎ ①第一层,记事, ;‎ ‎ ②第二层,写景, ;‎ ‎ ③第三层,抒情, 。‎ ‎14、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 ‎ ‎ ‎ ‎15、本文以“ ”为线索,通过“ ”、“ ”、“ ”结构全篇,抒写了作者 心境。‎ 4‎ ‎16、晋代陶渊明因不满官场的黑暗腐败,愤而辞官回乡,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的生活。本文中,作者也以“闲人”自居,这悠闲与陶渊明的一致吗?简述你的理由。‎ ‎ ‎ ‎ ‎ 答案  三、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3、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4、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5、月光  竹柏影  比喻 6、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7、B ‎ ‎8、9见教参 10、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没有事情可做,,所以他自称“闲人”。‎ ‎14、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 ‎15、本文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念月”、“赏月”、“议月”结构全篇,抒发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16、作者自称“闲人”,流露了抛却官场烦恼,醉心于自然风物的恬淡闲适,其心境是安宁愉悦的,这与陶渊明是一致的,从“欣然起行”中即可看出。或者:作者自称“闲人”,既流露了抛却官场烦恼,醉心于自然风物的恬淡闲适,也有因不能为朝廷效力的感伤,其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与陶渊明的心情有细微的差别。‎ 4‎ 4‎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