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6页)2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6页)2

ID:564147

大小:2.21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了解背景,明确处境 提问: 苏轼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夜晚去承天寺呢? 深入文本,探究原因 解衣 欲 睡, 月色 入户 , 欣然 起行。 念 无与为乐者 , 遂 至承天寺 。 寻 张怀民, 怀民 亦 未寝, 相与 步 于中庭 。 浅文深读,用心领悟: 我品———字(或词或句),我读出了————。 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 ( 景美 ), 欣然 ( 欣喜 ) 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 ( 有点遗憾 ), 遂 ( 不加思索中有点激 ) 至承天寺。 寻( 有急切访友之意 ) 张怀民,怀民 亦 ( 与好友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 ) 未寝,相与 步 ( 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 于中庭 。 月色太美,人太孤独,想出去和好友走走,以排遣内心的忧郁。 欣赏月色,感受环境 提问: 苏轼和好友看到了怎样的月色? 反复朗读、用心品读, 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 。 庭下 如 积水 空明 , 水中 藻、荇交横, 盖 竹柏 影也 。 月光撒满庭院,那一片清辉如同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把竹柏影比喻成藻荇交横,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境界。“盖”字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有一丝惊喜,有一份惊叹,增添了无穷的韵味。此处写景没有一个月字,从侧面看却满眼都是月色。 作者 写景惜墨如金 , 选词造句十分准确,运用修辞生动形象,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 月光如水、竹影婆娑的美妙境界。 赏析 提示: 从字词的度品析 : “盖” 从修辞的度赏析 : 比喻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 : 侧面 解读主题,品味心境 提问: 请用原文说说:在 优美的月色中 ,这两位心意相通的文人,明白了什么道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 人 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 像我们这样的闲人 罢了。 解读主题,品味心境 探讨交流 作者说他和好友是闲人,你怎样理解作者说的这个“ 闲人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看。 了解背景,知其心声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朝廷 。 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这就是“乌台诗案” 。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与折磨 ,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后经多方努力,才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张怀民此时也因被贬,寄居在承天寺。这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他们并非闲人,只是不屑于为名利而趋炎附势忙碌奔波。 看似闲情赏月,只不过,是为排遣忧郁寻求解脱。 此时的“闲”可见他 们 内心 的 无奈与悲凉。 探讨“闲人”,品味人生 寥寥数语, 情真意切 :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 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总结 苏轼被贬黄州心情抑郁,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来消解内心的郁闷, 这 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 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身在哪里,都能在大自然中享受到快乐。这也是苏轼保持乐观进取的原因。 1 、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卜算子---缺月挂梧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作业: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