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ppt课件(15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王昌龄《从军行》ppt课件(15页)

ID:562562

大小:42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从军行 作者:王昌龄 边塞诗的特点 边塞诗象一朵凄美绝艳的异域奇葩。它开在远古的楼兰,它开在僻远的大漠,它以它似火的颜色点燃了壮士的青春,它以它馥郁的芬芳诱惑着鲜活的生命。绝艳背后,是旷古的孤独,是对人类不休争战的冷竣而理性的思索。 一、概念阐释 以描写边塞的军旅征战为题材的诗歌。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李颀、岑参等。 二、分析概括此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1 、如火的激情 —— 边塞健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之情怀的袒露 边塞诗多塑造边塞健儿的英雄形象,歌颂从军报国和建功立业,从而抒发自己的壮志。 2 、 旷世的孤独 —— 对戍边将士思乡情怀的关注 边疆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3 、深沉的思索 —— 对人类不休争战的冷竣而理性的思考 诗中或写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破坏,或写对和平的向往,或写对军中某些现象(譬如苦乐不均、将帅无能)的不满。 4 、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 光作为背景。 三、归纳此类诗歌经常出现的意象 1 、标示边疆、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关山、青海、玉门关、楼兰、燕然、沙场、大漠 2 、边塞特有的事物:烽火、城楼、(细柳)营、琵琶、戍鼓、横笛、羌笛、芦管、芦笛 3 、与战争有关的武器:角弓、鞍、马、刀、号角 三、归纳此类诗歌经常出现的意象 4 、与战争有关的人称称谓及历史名人:将军、都护、兵、军、征人、李广(龙城飞将) 5 、表达征人思乡常用的意象:月、羌笛、芦管、雁 6 、与战争有关的关键词:征、战 四、对抒情方式的归纳 1 )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2 )  间接抒情 ①借塑造人物抒情。 ②借写景抒情。 ③借议论抒情。 ④借物抒情(也叫托物言志)  王昌龄 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七言绝句艺术精湛,故有 “七绝圣手” “ 诗家天子王江宁 ” 的誉称。曾被贬为龙标尉,世称 王龙标 。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其名作 《 出塞 》 (秦时明月汉时关)被推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 体现了诗人 广 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 解题 《 从军行 》 是乐府 《 相和歌辞 • 平调曲 》 旧题。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 王昌龄 《 从军行 》 是一组组诗,共七首。本诗是第四首,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 从军行 青海 / 长云 / 暗雪山 , 孤城 / 遥望 / 玉门关。 黄沙 / 百战 / 穿金甲, 不破 / 楼兰 / 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 长云 暗 雪山,孤城遥望 玉门关。 黄沙 百战 穿 金甲 ,不破 楼兰 终不还。 青海湖上阴云漫天, 遮蔽了 远处 的 雪山,遥望来路 上的 孤城玉门关,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戍边将士们在黄沙大漠身经百战,金甲磨穿,不灭强敌,誓不归还。 漫天的阴云 古代通往西北的边塞关口,在甘肃省 诗中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全诗格调悲壮,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气概。 铠甲,古代 士兵 穿的战衣 这里借代侵袭 唐朝 西北边境敌人 诗歌鉴赏 明确:“暗”字勾勒了一幅广阔地域的画面:浩淼的青海湖,上空弥漫着浓密的长云,绵延千里的茫茫雪山顿时暗淡了下来。 抓住了边塞典型景物的特征,极力渲染了边塞险恶的环境。 1 、“青海长云暗雪山”的“暗”字很有表现力,你是如何理解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二句写景的同时,又传达了怎样的情感信息? 明确:这两句 情景交融 ,在写景的同时渗透出丰富复杂的情感: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明确:“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 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2、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明确: 用典 。借汉喻唐,表明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必胜的信心,豪气冲天。 3、“不破楼兰终不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