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南安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年福建省南安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ID:561588

大小:9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年南安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卷 ‎(本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 学校 姓名 考生号 ‎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 夜晚华灯绽放时,在高大婆suō的刺桐树掩映下,整座城市流光溢彩。走在红墙白瓦的闽南建筑街头,耳边丝管悠悠、还有几声锵锵的鼓点,街角处不时飘来一( )南音、一( )梨园、一( )茶香。如果是节日,花样众多的花灯便四处绽放,欢快激越的拍胸舞点燃全城激情,让人仿佛一下穿越千年,恍然又回到了那个“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当年“东方第一大港”。‎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绽放( ) 婆suō( )‎ ‎(2)根据要求答题。(3分)‎ ‎①三个括号里的词,最恰当的分别是( )。‎ A.首 节 壶 B.曲 折 壶 C.折 曲 缕 D.支 折 道 ‎②“东方第一大港”加引号是表示( )。‎ A.特定称谓 B.讽刺、否定 C.引用、简称 D.着重指出 ‎③划线句“还有几声锵锵的鼓点”在句中不够简明、连贯。应改为:‎ ‎ ‎ ‎(3)“让人仿佛一下穿越千年”是比喻句吗?请用语法或句意说明理由。(2分)‎ ‎ ‎ ‎2.诗文默写。(12分)‎ ‎①子曰:“其恕乎! , (《论语》)‎ ‎②蒹葭苍苍, (《诗经》)‎ ‎③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⑤ ,恨别鸟惊心。(《春望》)‎ ‎⑥人不寐, (《渔家傲》)‎ ‎⑦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思》)‎ ‎⑧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⑨至若春和景明, , ,一碧万倾。(《岳阳楼记》)‎ ‎⑩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叙事散文应选取触及心灵或记忆深刻的人物、事件作为素材。朱自清在《背影》开头便深情地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个“背影”具体指的是 ;鲁迅在《风筝》中,忆及二十年前所做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深感懊悔并自我反省,“这一幕”具体指的是      ‎ ‎               。‎ ‎4.综合性学习:泉州方言──闽南语。(8分)‎ ‎【认识闽南语】闽南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在世界数千种语言中位列第21名。据不完全统计,闽南语在世界上近100个国家流传,会说闽南语的人有7000万人以上,其中大部分分布在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地区。泉州方言如同古汉语的一块化石,《诗经》用到汉字1710个,其中跟泉州方言用字相近的有1622个,占94.85%。以泉州方言表演的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等非物质文化入选联合国“非遗”项目。‎ ‎(1)根据以上内容,说说学习和推广闽南语有哪些重要意义?(2分)‎ ‎ ‎ ‎ ‎ ‎【泉州方言探究】从方言词语中可以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或经济现象,看下面的几个泉州日常用语,说说你的发现。(2分)‎ ‎ “脱草鞋”意思是为归侨接风洗尘;“过番”意思是出国。“番”的古字是“蕃”,古代把外国称作“番国”、“番邦”,泉州方言中与“番”相关的用语还有许多,比如:番客(侨客)、“半男番”(侨客的孩子)、番囝(外国人);从外国进来的东西,有许多也把它冠上“番”字。例如:番薯(甘薯)、番茄(西红柿)等等。‎ ‎ (2)从这些方言词语中,我发现 ‎ ‎ ‎ ‎【现状与建议】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远离“地瓜腔”,即使自身普通话不标准,在家也和孩子说普通话。有的家长认为说不标准的普通话掉价,是素质低的表现,因此也限制孩子学闽南语。现在的年青一代所掌握的闽南语词汇越来越少,大多对闽南语一知半解,蝴蝶、蜻蜓、萤火虫等词汇的闽南语都不会讲,只能用普通话直译。在泉州网上,一些网友甚至发出帖子,直言“恐怕再过两三代人后,没有多少泉州人会讲闽南语了。”‎ ‎(3)这些现象反映了目前闽南语的什么状况?对此你有什么建议或看法?(4分)‎ 现状: ‎ ‎ ‎ ‎ 建议(或看法): ‎ ‎ ‎ ‎ ‎ 二、阅读(61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5-9题。(17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 ①似 与 游 者 相 乐     ②今 天 下 三 分  ‎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②心乐之( )‎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 ‎7.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山不加增 ‎ B.以其境过清 以塞忠谏之路也 ‎ ‎ C.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真无马邪 ‎ ‎ D.乃记之而去 宋之地方千里 ‎8.翻译句子。(6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 ‎ ‎ ‎9.两段多次出现“乐”,联系文段分析比较,柳宗元的“乐”与欧阳修的“乐”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3分)‎ ‎ ‎ ‎ ‎ ‎ ‎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3分)‎ 人类可以冬眠吗 佚 名 ‎①据科学调查,实际上,所有的动物在冬天都会由于低温的影响,变得不爱动弹。因为这时的食物非常缺乏,而身体又需要保存热量。‎ ‎②‎ 在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会降到极低,它的新陈代谢、氧气需求和呼吸也会大大减少。不过,大部分动物都不会一直这样沉睡下去。它们会偶尔起来上个厕所、吃一些食物,或者伸展一下身体,来保证肌肉不会萎缩。‎ ‎③有记录表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类也能够进入冬眠一样的状态。2006年10月,一位日本人在攀爬雪山时失踪,24天后才被救援人员发现。他被发现的时候,医生确定他身体的新陈代谢已经处于停滞状态。但他确实只是“睡着了”,经过治疗,成功地复苏过来。‎ ‎④还有一名掉入冰水中的挪威滑雪者,当时他已没有了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了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成功苏醒和复原。可见,人类自身还是具备冬眠的“潜力”的。‎ ‎⑤人们还发现,当受伤的人进入冬眠状态后,就像被麻醉了一样。不但感觉不到疼痛,而且还可以减少出血,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目前,医生们已经可以用各种急救设备来降低病人的体温,以便外科医生能更顺利地为他们进行手术。‎ ‎⑥但是,让人类“冬眠”的计划还很复杂。‎ ‎⑦首先,咱们人不像动物,天冷了,咱们只要穿上厚衣服就可以照常活动了,就不需要窝在被窝里睡大觉了。久而久之,人类的冬眠“潜能”也就慢慢“退化”了。其次,单纯地用低温来让人冬眠其实是不行的。因为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内的细胞就会被破坏,体内的血液和其他液体也会开始凝固,这一“睡”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⑧所以,现在用来使人进入冬眠状态的手段,实际跟麻醉差不多,需要使用一定的药物,而到目前为止,这种办法只能使体型较小一些的动物进入冬眠。对体型较大的动物来说,药量小了不起作用,药量大的话又极容易引发危险。‎ ‎⑨至今科学家们还未能成功地在猪、羊等动物身上实现“人工冬眠”。现在人类对冬眠技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太空旅行方面。为了飞往更遥远的星球,宇航员需要暂时进入一种休眠状态,以便在沉睡中度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时间。否则,到达那些陌生星球的,只能是机器人了。因此,人类仍然在继续努力探索冬眠的秘密,争取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 ‎(选自《探索与发现》2014年4月,有改动。)‎ ‎10.在冬眠时,动物呈现出怎样的生理特征?(2分)‎ ‎ ‎ ‎11.让人类“冬眠”计划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目前,用来使人进入冬眠状态技术手段取得怎样的进展?(6分)‎ 表现: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人类探索冬眠技术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 ‎ ‎1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苏醒”和“复原”能否对换,为什么?(3分)‎ ‎ ‎ ‎ ‎ ‎(三)阅读下文,回答14-19题。(23分)‎ 四十二粒芝麻 顾振威 ‎①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 ‎②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眼镜。父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 ‎③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1000多里路,1000‎ 多斤重的煤车,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 ‎④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大青石我就让你去。‎ ‎⑤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他找了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 ‎⑥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 ‎⑦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A随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的喘息声。‎ ‎⑧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 ‎⑨我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⑩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四份,你们一人一份。‎ ‎⑪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⑫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B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 ‎⑬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吃?我吃了,整整吃了七天。‎ ‎⑭看母亲愕然得圆瞪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将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42粒!‎ ‎⑮房间里极静,我那时分明看到母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⑯光阴荏苒,如今父亲已经作古,我也早做了父亲。当我饿着肚子,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饱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体味到了父亲当年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像父亲一样被幸福和喜悦涨得满满的。‎ ‎⑰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 ‎(选自《意林》2014年4月第8期)‎ ‎14.文中②-⑤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 ‎ ‎ ‎ ‎15.结合文章⑨-⑮段,写出父亲的行为,以及母亲相关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表。(4分)‎ 父亲的行为 母亲的感情 ‎①‎ A.嗔怪 ‎②父亲舍不得吃那块烧饼 B.‎ ‎③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饼 C.‎ ‎④‎ D.感动 ‎16.请分别运用修辞或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文中划线⑦段A和⑫段B两句。(4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7.概括“我”父亲的形象。(3分)‎ ‎ ‎ ‎ ‎ ‎18.结合全文,如何理解“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这句话?(4分)‎ ‎ ‎ ‎ ‎ ‎19.说说标题“四十二粒芝麻”的妙处。(5分)‎ ‎ ‎ ‎ ‎ ‎(四)名著阅读。(8分)‎ ‎20.将下列名著中的人物语言和相关的故事情节连线。(4分)‎ ‎①“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 A.狡辩断尾,智取肥肉,贪吃被困。‎ 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 ‎②“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B.三起三落,小福子之死,救助小马儿祖孙。‎ ‎③“这葡萄还没有熟呢,肯定是很酸 C.双战黄袍怪,夺宝莲花洞,车迟国斗法。‎ 很酸的”。‎ ‎④“不用对别人说,骆驼的事”。 D.沂岭杀四虎,斧劈罗真人,元夜闹东京。‎ ‎21.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我把九月三十日,即我登陆的周年纪念日当作一个神圣的日子来对待。我已经在这儿滞留两年,跟第一天来这儿时一样,毫无获救希望。我满怀谦卑、感激之情追忆上苍对我孤独生活的各种恩赐。我虔诚衷心地感谢上帝,他的存在,他注入我心田的仁慈弥补了我的孤独生活的不足,人际往来的缺乏。他支持着我,安慰我,鼓励我仰仗他的神力,期待他永久的惠顾。‎ 选文中的“我”是谁?“我”把登陆的荒岛叫做什么?“我”被抛到荒岛前有过多次出海远游的经历,根据原著,请简要概括其中两次远游的遭遇。‎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荒岛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两次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三、作文(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成长的脚印”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在骆驼寻宝取得成功后,动物界召开一次“骆驼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先进人物骆驼在介绍经验时说:“我之所以能涉冷水滩、趟冰凌湖、穿热风洞、过夹扁谷,从而寻找到胡杨、罗布麻、骆驼刺等改造沙漠之宝,完成这次伟大的寻宝之旅。我认为我的成功源于以下三点:有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阅读上述材料,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②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4年南安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9分)1.(7分)(1)(2分,各1分)zhàn娑(2)(3分)①B②A③ 鼓点锵锵(3)(2分)不是比喻句。因为没有本体和喻体,“人”与“穿越千年”没有相似性;从句意看,“仿佛”指的是人们陶醉于眼前的盛况,忘了身在何处。(意对即可;只答“是”或“不是”不得分,语法或句意只答一点就满分。)2.(12分,每格1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该格为止)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白露为霜。③我寄愁心与明月④风正一帆悬。⑤感时花溅泪。⑥将军白发征夫泪⑦小桥流水人家。⑧几处早莺争暖树⑨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⑩濯清涟而不妖。3.父亲为了给我买橘子艰难地爬月台时的背影。粗暴地毁坏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4.(1)(2分,每写一点得1分)示例:①增进大陆特别是闽南地区与海外华侨的联系与交流,对祖国统一大业有深远影响;②对古代汉语和中国历史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③是传播闽南文化的桥梁,是传承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等等。(2)(2分)示例:泉州历来有出国谋生的传统;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促进了泉州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往来。(答一点得2分)(3)(4分)现状:(2分,每写一项得1分)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闽南语不重视,闽南语的传承不容乐观,有不断弱化的趋势,闽南语生存亟待保护;建议(2分,每写一条得1分)示例:社会应加强闽南文化的宣传,促进对闽南语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应开设闽南语进校园活动,让生动有趣的闽南童谣、俗语、吟诗等走进中小学课堂;电视、网络应多增加闽南语频道,等等。(看法示例:家长不让孩子学讲闽南语是错误的,实际上学习闽南语与学习普通话并不矛盾;社会对闽南语的传承不够重视,普遍注重普通话而忽视方言的学习。)‎ 二、(61分)(一)5.(2分,每处1分)①似/与游者相乐②今/天下三分6.(3分,各1分)①向西、往西②认为……快乐(对……感到快乐)③大约7.(3分)A 8.(6分)(1)(3分)(那小溪)像北斗那样曲折,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或时隐时现)。(2)(3分)喝醉了能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9.(3分)相同:都借山水之乐来排遣遭贬后心中的郁抑。(1分)不同:甲文是看到小石潭后的惊喜,是个人短暂的快乐,(以“乐”写忧,其情感主调是凄苦的)(1分);乙文作者表达的是与民同乐(在他治理下,政治清明,百姓和乐,他也以此为乐)。(1分)‎ ‎(二)10.体温降到极低,新陈代谢、氧气需求和呼吸大大减少。(2分)11.表现:(1)在冬天,人们会穿上厚衣服照常活动,久而久之,人类的冬眠“潜能”慢慢“退化”了。(2)体温降到一定程度,人体内的细胞会被破坏、血液和其它液体会凝固,甚至导致人死亡。(4分)进展:能使用一定的药物使体型小一些的动物进入冬眠。(2分)12.目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太空旅行方面,以使宇航员能在冬眠状态下飞往更遥远的星球。(2分)13.不能。“苏醒”指昏迷后醒过来,“复原”指病后恢复健康,这里词语顺序的使用符合病人康复的一般过程。(3分)‎ ‎(三)14.(3分)插叙。(1分)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2分)15.(4分,每处1分)‎ 父亲的行为 母亲的感情 ‎①父亲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A.嗔怪 ‎②父亲舍不得吃那小块烧饼 B.不满 ‎③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饼 C.愕然 ‎④父亲只是吃了四十二粒芝麻 D.感动 ‎16.(4分)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煤车的沉重以及父亲拉煤艰难的情形。B.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连用三个动词“捧”、“埋”、“鼓动”,生动传神地刻画出父亲假装吃烧饼的行为。(2分)17.(3分)是一个能吃苦耐劳、聪明能干、爱子女、爱家庭、有责任心的人。18.(4分)点出天下做父亲的,为了让子女健康成长,都甘愿忍饥挨饿、受苦受累,并把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当作“幸福和喜悦”;由赞颂自己的父亲进而表达对天下无私奉献的父亲的敬重和赞美,使主题得到升华。19.(5分)①以数字入题,新颖独特。②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暗示全文主旨之所在。④以小见大,用芝麻的少和小反衬出父爱的厚重。(答出三点即可)‎ ‎(四)20.(4分)①-D②-C③-A④-B 21.(4分)鲁滨逊(1分)绝望岛(1分)①往伦敦,途中遇风暴,后获救;②往非洲,遭海盗袭击,被俘,当了奴隶;③从非洲逃出,到达巴西;④从巴西乘船去非洲购买黑奴,遇风暴,漂到荒岛。(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 三、作文(60分),参照2013年中考评分标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