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黄冈市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ID:561037

大小:163.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湖北省黄冈市2015年中考模拟试题语文D卷 考试时问: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本卷适用于市调考试卷答案卡)‎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8分)‎ ‎1、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望岳》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 , 。‎ ‎4、《使至塞上》中诗人运用“ , ”进行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 ‎5、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说明了年少时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苏轼的“ ”与这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6、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中,以“ , ”的词句写出了守边将士因思乡的苦闷和功业未建而寒夜难眠潸然泪下的情形。‎ ‎7、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典故的连续两句:‎ ‎ , 。‎ ‎8、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强调: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陆游诗中所云:“ ,‎ ‎ ”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 (23分)‎ ‎9、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其下的田字格中。(3分)‎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kuài 刽子手 市侩 群英荟萃 脍炙人口 ‎ B. jié 诘责 拮据 孑然一身 桀骜不驯 C.chán 禅让 巉岩 谗言欲滴 噤若寒蝉 D.kuāng 诓骗 框架 旷日持久 匡扶正义 ‎11、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连日来,有关这8位中国维和警察的消息,一直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也让人们开始关心和了解这个特殊而神秘的群体:中国维和警察。‎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D.32年前,英国和阿根廷倾全国之力,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大打出手(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制造了一场被称为“导弹时代首次战争”的马岛战争。‎ ‎1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迄今为止,所有为世界末日设定的日期都杳无音讯地过去了。 B.日本媒体称,安倍最终未听从身边人士劝说,公然参拜靖国神社,此举因中韩强烈反对而造成日本外交如履薄冰的局面。 ‎ C.老师教的方法真有用,多次考试都屡试不爽,真是要感谢老师啊。‎ D.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从南非顺利撤回的中国公民聚合在广场上,激动不已,忍不住弹冠相庆。‎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B.阴雨连绵的天气,着实让许多旅行社和游客懊恼,但一些旅行社也以雨为噱头,做起了“雨中赏景”的文章,纷纷推出“雨中游”系列旅游。‎ C. 原创歌曲的特色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小苹果》视频微博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被转发超过了6万次以上,受欢迎度惊人。‎ D.教育部一开始推行汉语四、六级考试,马上就有人质疑:这种考试真能完善“外语热”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弊端吗?‎ ‎14、下列各项的判断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实践”“实际”“实施”“实行”都是动词。‎ B.短语“抢红包”“跳广场舞”“提振精神”“考得很好”的结构完全相同。‎ C.“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朵奇葩。”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发展成为奇葩”。‎ D.“某一个国家不能轻易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只有多个国家的共同协调和联合行动,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重新和谐。”这个复句的第二层是因果关系。‎ ‎15、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他的著名“三吏”是指《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是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水浒》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小说还讲述了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C.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D.《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自然界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人的行为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我们为什么不能“道法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呢? ①就必然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②反之,人类若违反自然规律,恣意妄为 ③人类如果企图征服自然 ④我们常说“人类征服自然” ⑤人的生命又是何其脆弱 ⑥其实,人的力量与自然相比是何其渺小 A.②⑤④①③⑥    B.④⑥③⑤①②   C.②①④⑥⑤③   D.④③①⑤⑥‎ ‎17、综合性学习。(6分)‎ 今天(农历五月初五,阳历6月20日)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某班开展“走近端午节,感受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1)语文课代表为了表达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将我国主要传统节日写成下面一段话,参照例句,请对“端午节”进行仿写。(2分)‎ 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同赏一轮明月;或在清明,大河大江,共披一蓑细雨。唯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元,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 。 ‎ ‎(2)活动中,班长要向大家介绍端午节的特点,请你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四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2分) ‎【材料一】据考证,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五蛋节等等。 ‎【材料二】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我国自古就有“辟邪说”“ 祭龙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屈原说”“纪念曹娥说”等多种说法。这些说法传达着中国人人格精神的取向:伍子胥的传说是对忠诚者牺牲的缅怀,屈原的传说是对舍身家国者牺牲的祭奠,曹娥的传说是对孝悌者牺牲的敬重。‎ ‎【材料三】端午节习俗就很多了。概括地说,其一是广泛采插菖蒲、艾蒿;其二是缠挂各种端午索;其三是用符图驱邪;其四是饮用药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黄酒;其五是吃粽子;其六是划龙舟或赛龙舟;其七是姻亲交往。 主要信息一:历史久。主要信息二: ① 主要信息三: ② 主要信息四:习俗多。‎ ‎(3)下面材料是主持人对主题教育活动的一个小结,他确定了小结标题的上半句,请你依据材料续写下半句。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2分) ‎ ‎【材料】 同学们,通过开展“品粽子,话端午”“端午诗会”和“端午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悬白艾、挂菖蒲、佩香囊、戴荷包、包粽子、饮抹雄黄酒等端午习俗,深刻感受到了端午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魅力。同时,我们还明白了:在端午节开展多种节俗活动,就是让我们在这个特定的节日中回归传统,增强民族意识与文化使命感,从而使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得以延续。 ‎ 小结标题:感受端午魅力, 。‎ 三、浅层阅读理解 (2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谢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十分欣赏,彻夜长谈。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名声大振。‎ ‎18、请举例赏析本文对比艺术表现手法。(2分)‎ ‎ ‎ ‎19、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B.颔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C.尾联叙事抒情,写了诸葛亮(古人)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D.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题目。(4分)‎ 天上有个“北斗” 地上自由“行走” ‎ ‎①北京时间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划破夜空,成功地将中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②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5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 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许多方面,无疑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④通常卫星导航的应用市场可以分为三大方面:专业市场、批量市场和安防市场。而有很多应用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徒步旅行者、野外工作人员和户外活动者现在常应用袋式GPS定位器,配上电子地图,可以在草原、大漠、乡间、山野或无人区内找到自己的目的地。还有城市中车辆的监控管理、汽车导航与信息服务、行驶路线规划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再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车载报警装置、车载防盗装置、车载导航装置等等,都使用了卫星导航系统。‎ ‎⑤短短8年时间,中国完成了16颗导航卫星密集发射的壮举。经过一段时间组网调试运行后,系统将具备稳定连续地覆盖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等服务。‎ ‎20、下面关于本文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有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及短报文通信的功能。‎ B.本文的题目“天上有个北斗,地上自由行走”,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指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一般作用。‎ C.我国花大力气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原因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和特殊的意义。‎ D.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卫星导航的应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1、第⑤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 ‎ ‎(三)阅读下面经典短文,完成后面题目。(4分)‎ 教养的证据 ‎ 毕淑敏 ‎①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如下:‎ ‎ ②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③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等等,有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④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22.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2分)‎ ‎ ‎ ‎23、下面关于本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 B.从全文看,如果说一个人有教养,它的证据一是热爱大自然,二是对人类优秀品质充满敬仰之心。‎ C.文章第②段的论证过程是:首先,提出了热爱大自然是教养的首要证据的观点,然后从 反面论述了不敬畏自然的人,会因蒙昧狭隘、盲目傲慢而给人以缺乏教养的印象,最后从正 面论述了懂得与自然协调相处的人,才会充满爱心,从而具备最基本的教养。‎ D.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第②段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注释】①共:共同(享受)。‎ ‎2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杂然而前陈者(      )    ⑵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⑶快哉此风(        )    ⑷将何往而非病(       )‎ ‎2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盖有讽焉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庶人安得共之 安求其能千里也 C.王披襟当之 将军身披坚执锐 D.而风何与焉 且焉置土石 ‎26、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 ‎ ‎⑵玉之言,盖有讽焉。‎ ‎ ‎ ‎27、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划2处)(2分)‎ 士 生 于 世 使 其 中 不 自 得 将 何 往 而 非 病 ‎28、【乙】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2分) ‎ 四、深层阅读赏析(13分) ‎ 拾叶者言 ‎ 李国文 ‎  ①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  ②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  ③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  ④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  ⑤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  ⑥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  ⑦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 ‎  ⑧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  ⑨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  ⑩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数高约几十米,数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  ⑾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  ⑿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  ⒀‎ 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蓝碧蓝的天空。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  ⒁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29、文章第②段在文中有哪两个作用?(2分)‎ ‎ ‎ ‎30、作者在“拾叶”中都获得了哪些乐趣?请加以简要概括。(2分)‎ ‎ ‎ ‎31、文章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2分)‎ ‎ ‎ ‎32、简要回答下面两小题。(4分)‎ ‎(1)请分别说说第⑨段中两个“一回事”的含义。(2分)‎ ‎ ‎ ‎(2)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从修辞角度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 ‎ ‎ ‎33、作者从“拾叶”中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回答。(3分)‎ ‎ ‎ 五、写作展示(50分)(任选一题)‎ ‎34、题一:追梦路上 写作要求: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抒写真情实感,切忌矫情。‎ 题二: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 ‎①写记叙文要叙事完整、有感染力,写议论文要论据典型充分、论证严密有力。②写记叙文字数在700 字以上,写议论文字数在600 字左右。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参考答案: 1、此夜曲中闻折柳 2、独怆然而涕下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亲射虎,看孙郎 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0、B 11、B 12、C 13、A 14、C 15、D 16、C 17、(1)或在端午,将一只只粽子,煮成千年不变的香香甜甜与平平安安。(2)①别名多,②起源说法多(3)示例一:传承民族文化;示例二:延续文化传统。‎ ‎18、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19、B ‎20、D 21、不能删去;“稳定”“连续”两个词语强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质量的服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如果删去,则无这样的表达效果。‎ ‎22.一个人身上可以有一些陋习,但是不能强迫所有的人都放弃高尚屈从陋习与伪善,‎ 更不能认为这个世界上只应有陋习。 23、A ‎24、⑴摆放  ⑵离开   ⑶快乐  ⑷忧愁  ‎ ‎25、B ‎ ‎26、⑴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⑵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 ‎27、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28、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 ‎【译文】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 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是否受到赏识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 ‎29、(1)照应文题,由写银杏树及果实过渡到写拾银杏叶;(2)总体描写银杏叶的特征并表达拾叶的乐趣。‎ ‎30、(1)感受到银杏树叶有一种特别的风格;(2)感觉到风景更加好看;(3)留作纪念,帮助记忆,引发回忆。‎ ‎31、不重复。两处描写的侧重点和用意都不相同:泰安岱庙的银杏重在写树,突出其古朴高标;韶关南华寺的银杏,重在写叶,意在表现其平凡。‎ ‎32、(1)“一回事”指银杏叶平凡普通又自然而然的特点;“另一回事”指 银杏树疏朗端庄、高标挺拔的令人敬仰的伟岸气质。‎ ‎(2)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银杏树历尽沧桑的非凡模样;用短句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表达了人们对古银杏树的敬仰。 33、(1)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就会省得许多烦恼,也就有了尊严;(2)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3)人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蓝碧蓝的天空。‎ ‎34、题二:从蜗牛角度:贪图安逸享乐必酿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击的对手,越是不可掉以轻心。从萤火虫角度:某些短处,有时恰是成功的利器。‎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