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适应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适应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ID:559717

大小:18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届初三年级中考适应性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2分)‎ ‎2013年9月28日是孔子dàn chén ( )之日,首届“全球华人中华经典诵读日”活动正式启动。本届活动zōng zhǐ( )为 A 祭拜圣贤, B 文脉;hóng yáng( )美德,传承文明;诵读经典,提升素养; C 力量,共筑梦想。 ‎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 ‎ ‎2.在横线A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1分)‎ ‎ A处应填: 。‎ ‎3. 根据文意,分别填入B处和C处横线上的两个词语是 和 。(备选词语:凝聚、承继)(2分)‎ ‎4. 光明中学准备举行“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请你参加。(6分)‎ ‎ (1)请结合活动主题拟写一则标语悬挂在活动现场。(2分)‎ ‎ ‎ ‎(2)学校“青苗文学社”准备邀请著名古典文学教授吴锦先生于‎5月4日上午9点来校作一场关于“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讲座。请你以文学社的名义拟写一份请柬。(2分)‎ ‎ ‎ ‎ ‎ ‎(3)《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也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请你根据《〈论语〉八则》的相关内容以及自己对它的了解,为《论语》一书向全校同学写一段阅读推荐语。(80字左右)(2分)‎ ‎ ‎ ‎ ‎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得道多助, 。(《二章》)‎ ‎(2)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软泥上的青荇, 。(徐志摩《再别康桥》)‎ ‎(5)《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的一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 ”两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被赋予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二)(6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6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①稀,辛夷花②尽杏花飞。‎ ‎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 【注】①黄鸟:即黄莺。 ②辛夷花:木兰树上的花。‎ ‎6. 此诗写诗人在暮春时节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见所感,“稀”“尽”“飞”三字渲染出 ‎ ‎ 的气氛。(3分)‎ ‎7. 本诗后两句一改前两句气氛,形成鲜明对比。试简要赏析本诗的后两句。(3分)‎ ‎ ‎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 晏殊初仕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①,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②。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③,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④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①阙下:殿下。②择胜燕饮:择胜景之处宴饮。③各为燕集:各自宴饮欢会。‎ ‎④批除:御点上任。‎ ‎8.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 上 极 爱 其 不 隐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⑴适值御试进士( ) ⑵公是时贫甚( ) ⑶上益嘉其诚实( ) ⑷卒至大用(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 ‎ ‎ ‎11. 选文通过 、 两件事来刻画晏殊的形象。(2 分) ‎ ‎12.同为写人的记叙文,选文与《赵普》一文在人物描写方法和人物性格特点上有明显不同,请作比较分析。(4分)‎ ‎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 ‎ ‎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6题。(18分)‎ 下点笨功夫 沐 沂 ‎  ①“不说别的,现在这个时代,愿意在农村住上一年的孩子,又有几个?”《乡村里的中国》导演焦波说。他带着3个“90后”和两个“80后”组成的“零经验”团队,在一个村子里跟拍了373天,“熬”出一部“夺龙标”的纪录片。‎ ‎  ②成功有万千法门,他们进了一道窄门,走了一条慢路,下的是笨功夫。在机巧花样翻新,捷径奇货可居的世态里,年轻人能甘行此道,的确不寻常。‎ ‎  ③身边不难看到“发足狂奔”的人。做学问者,以时髦为宗,以速成为要,“冷板凳”是坐不得的,借助信息技术,炮制应景文章,博取一时浮名;做实业者,不讲积累,不论抱负,寻思的是找靠山、走捷径、赚快钱,泡沫不破只管吹。多少人口念快字诀,身登青云梯;成名要趁早,发家恨太晚。春风得意马蹄疾也就罢了,一旦不能成其所愿,则自怨自艾乃至怨天尤人,顿觉人生灰暗,社会不公云云。‎ ‎  ④时代这么快,慢了怎么行?道理似乎讲得通,但却忽略了一个常识:走得多远与行走的速度并不必然相关。而且世上的很多事情,“快”字往往背道而驰。就拿焦波和他的学生们来说,正是因为慢,才暗合了乡土的内在节奏,共振出惊心动魄的力量;也与文化产业慢工出细活的特点合辙,得以出此精品。又如做企业,有精雕细刻、用心经营,让时间在招牌面前失效的百年老店;也有一夜暴大,却终毁于一旦的流星企业,“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快则快了,却走出条覆亡的不归路,给世人看了场戏而已。‎ ‎  ⑤人生也不是一快解千忧。有句文艺范儿的口号:“慢慢走,欣赏啊!”大概是要提醒人们别只顾着赶路,要看看路边的风景。道理很正,但不够通透。细细一想,人生不是跑步比赛,绝非“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的路数。一条人生路,万千岔路口,人生精彩处,恰在于未知。走得太快,不知要错过多少精彩,丢失多少种可能。不是吗?年老者大都有一种人生经验,当回首往事,发现很少有人能在年轻时的生涯规划中规划一切,且正是途中的峰回路转,让人生变得荡气回肠。所以,人生有那么多不确定性,急什么?‎ ‎  ⑥最难的是慢慢下点笨功夫。趋利避害、避重就轻不算可耻,但做到肯下笨功夫,得有点情怀,怀着点敬畏心,不对付事儿。工作生活中很多事其实是可以绕着走的,保证走得漂亮走得快,很多时候还走得顺当;也有人冒着傻气、透着憨劲,迎着困难上,死磕硬打,这么走很难走得快,姿势肯定漂亮不了。但这后一种人,才是社会的脊梁,能负重前行的脊梁。让这样的人不吃亏,得实惠,事业才有希望。‎ ‎  ⑦有句话说的好,好东西是聪明人下笨功夫做出来的。小到个人人生,大到家国天下,都需要“好东西”,让我们一起下点笨功夫吧。‎ ‎   (《 人民日报 》2014年4月1日 19 版)‎ 13.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3分)‎ ‎ ‎ ‎14.文章用《乡村里的中国》导演焦波获奖一事开头,有何作用?(4分)‎ ‎ ‎ ‎ ‎ ‎15.请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5分)‎ ‎ ‎ ‎ ‎ ‎16. 谈谈你对文中加线句子“但这后一种人,才是社会的脊梁,能负重前行的脊梁。”‎ 的理解,并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事例加以证明。(6分)‎ ‎ 理解: ‎ ‎ ‎ ‎ 事例: ‎ ‎ ‎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25分)‎ 倾听原野 李登建 ⑴原野疲惫地躺下来,像劳作后的汉子似的摊平四肢,对着天空敞开宽厚结实的胸膛。这个季节,那拥挤着、嬉闹着、任性地在这边掀起排排绿浪,从那边凹出条条金谷的庄稼都纷纷撤退,一群群地蹲在村旁场院里;贪恋热闹,日夜在田亩上欢唱着穿梭织网的飞鸟,不知逃向了何方;就连悠来荡去的小驴驹、牛犊子也踪影杳杳了。空旷,沉寂,不痒不痛,无遮无拦,一眼可望穿八百里……‎ ⑵只有树们还站在这儿。‎ ⑶就在我对面的这些树,叫你简直不敢相认,它们变得这么丑陋了,它们脱去了银光闪闪的铠甲,憔悴、枯瘦、黧黑的枝干疙疙瘩瘩,且密布着一道道小口子,如同农人生了冻疮的皲裂的手,僵直地扎煞着,再没有往日那潇洒、优美而夸张的舞姿,漫天鹅毛大雪飘洒时,才会替它们包一层絮棉。有一株树许是负载过太多太重的果实,树身前倾,压弯的枝条几乎触到地面,显得矮小、衰老、衣衫褴褛,你不由得好生怜悯,它自己却并不在意,好像正沉浸于一团美梦,肯定又梦见头顶抽出簇簇新芽,新芽上缀满露珠般的宝石……‎ ⑷这片林子后面的树则散漫、自由、轻松得多,它们或三五一伙地小憩在地头,或稀稀落落地顺着沟渠溜达成一趟儿,或独个儿在田间伫望、徘徊……很像丹青妙手恣意挥毫遗落的墨痕。远树无枝,远人无目,你看不清它们的模样,谁被雷电劈断、烧焦了半边身子,谁因为根毛吸不足水分早早枯干了须发,谁的膀子上长了一堆圆鼓鼓的毒瘤,你全然不知晓。甚至它们各是啥树种你也说不上来,你喊不出它们的名字,其实对它们来说这不重要,原野上的树有无姓名是无所谓的。再蔓延开去的树就模糊了间距、姿势,仅剩一抹灰了,浅灰,深灰,很长很长,犹如峰峦起伏的山脉,绵绵地横亘在天边。‎ ⑸冬天的日头总是躲得那么远,像只断了线的风筝使劲往外挣,有时藏在铅色的云层后好几天不露面,宇间浑浊晦暗,酷似俄罗斯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背景的色调。“平林漠漠烟如织”,浓浓淡淡的雾霭终日在低空缭绕。它的忧郁感染了树们,一株株面色阴冷。空气仿佛凝滞了,即使近前的树也不见树梢晃动。它们就这样默默地呆在那儿。它们没有言语。浑朴的原野睡熟了一般。广阔的原野越发坦荡无砥,无际无垠。‎ ⑹我走下河岸,来到林子中,与树们紧挨着站在一块儿,摸摸这棵多粗,比比那棵多高,一寸一寸地抚摸树们苍白失血的肌肤,踮踮脚,钩住根长柯,捻一撮硬硬的皮屑。它们冰凉的躯体泛着温热,我能感觉到它们的脉跳、喘息和微颤,能感觉到它们在思虑什么,为了什么愁闷。此时我好像才真真切切地看到它们活得并不轻松,活得如此艰难,它们在把痛苦、忧伤咀嚼千遍后咽进肚里,在悄无声息地承受着命运压给的一切。我的心异常沉重、疼痛,我为它们悲哀:你们怎么就不怨恨、不愤怒、不呼号、不抗争!‎ ⑺原野太平静了,平静得令人绝望。‎ ⑻隐隐地,原野深处传来丝丝声音,细听又似乎什么都没有,不。是渐渐清晰,渐渐扩大,像钢铁铮铮的撞击声,像海潮裂岸的轰鸣,像万钧雷霆的震荡,它迅速滚过整个原野,无数头巨兽般疯狂摇撼着原野,要把原野翻个个儿,一阵剧颠,树冠上方支离破碎的天穹在噼里啪啦往下掉。虽然我还分辨不出这声音是哭是悲是怒,但我已经被一股无敌的力量、蓬勃的生气所裹挟、所推动,我眼前喧嚣起汹汹涌涌、铺天盖地的绿意。我听见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婴儿般呱呱叫着诞生!‎ ⑼我不知道这声音来自树们,还是我的幻觉。‎ ⑽原野的平静也是一种大平静。‎ ⑾等待风。‎ ‎17.本文的标题是“倾听原野”,而表现的主体却是“树”,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 ‎ ‎ ‎ ‎ ‎ 18. 根据⑶到⑸段内容,填写下面表格。(4分)‎ ‎ ‎ 观察点 树的特征 我对面 ‎ A ‎ ‎ B ‎ 散漫、普通 远方冬日下 ‎ C ‎ 写作顺序: D ‎ ‎ 19.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A 我走下河岸,来到林子中,与树们紧挨着站在一块儿,摸摸这棵多粗,比比那棵多高,一寸一寸地抚摸树们苍白失血的肌肤,踮踮脚,钩住根长柯,捻一撮硬硬的皮屑。(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 ‎ ‎ ‎ B原野的平静也是一种大平静。(请说出加点词“大平静”的深刻含义)(3分)‎ ‎ ‎ ‎ ‎ ‎ 20.读完全文,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树”有什么象征意义?请从文中找出依据(至少两处)加以说明。(5分)‎ ‎ ‎ ‎ ‎ ‎ 21.认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试从描写角度和思想感情两方面比较两文的不同点。(6分)‎ ‎【A】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鲁迅《雪》)‎ ‎【B】隐隐地,原野深处传来丝丝声音,细听又似乎什么都没有,不。是渐渐清晰,渐渐扩大,像钢铁铮铮的撞击声,像海潮裂岸的轰鸣,像万钧雷霆的震荡,它迅速滚过整个原野,无数头巨兽般疯狂摇撼着原野,要把原野翻个个儿,一阵剧颠,树冠上方支离破碎的天穹在噼里啪啦往下掉。虽然我还分辨不出这声音是哭是悲是怒,但我已经被一股无敌的力量、蓬勃的生气所裹挟、所推动,我眼前喧嚣起汹汹涌涌、铺天盖地的绿意。我听见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婴儿般呱呱叫着诞生!‎ ‎(李登建《倾听原野》)‎ ‎ ‎ ‎ ‎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2.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让我站成你的支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 ‎ ‎600‎ ‎2014年初三适应性测试语文参考答案 ‎1.(3分)诞辰 宗旨 弘扬 ‎ ‎2.(1分) :(“冒号”)或——(破折号)‎ ‎3.(2分)B承继 C凝聚 ‎4.(6分)(1)(2分)示例:诵读中华经典,提升文化素养(要求:结合活动主题,语言简洁明了) (2)(2分)(内容1分,格式1分;注意落款日期务必要早于‎5月4日)‎ ‎ 请 柬 尊敬的吴锦教授:‎ 我社邀请您于‎5月4日上午9点来校作一场关于“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讲座,敬请届时拨冗指导。‎ 顺祝 健康!‎ ‎ 光明中学青苗文学社 ‎ ‎‎2014年4月25日 ‎(3)(2分)示例:它是人们敬奉的经典,它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用油墨之香,承载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它是智慧的化身,一个个生动的字符蕴含着古老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在《论语》中洗涤我们的心灵吧!(要求:地位或价值1分,语言1分)‎ ‎5.(8分)(1)失道寡助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夜阑卧听风吹雨 (4)油油的在水底招摇(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2分)春光逝去、了无踪迹、凋零空寂(意思对即可,写到一个即可)‎ ‎7.(4分)示例1:这两句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洁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幽竹的怜爱、赞美之情。 示例2:这两句中“不改”“待”两个动词,生动写出了幽竹与鸟语稀少、春花飞尽不同,仍然痴痴等待主人归来的情景,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幽竹的怜爱、赞美之情。‎ ‎8.(2分)上/ 极 爱/其 不 隐 ‎9.(4分)①正值、正逢、适逢、恰好 ②这 ③更加 ④最终 ‎10.(4分)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可以做这些事。‎ ‎11.(4分)晏殊不隐瞒自己曾经做过试题,请求另出题;受命后老实说出不能去宴游的原因。‎ ‎12.(4分)选文主要用语言描写,写出了人物的质朴、诚实、谨慎、忠厚;《赵普》主要用动作描写,写出了人物的耿直、刚毅。‎ ‎13.(3分)要成功,就必须下点笨功夫。‎ ‎14.(4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文章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论证“成功需要下点笨功夫”。(三点大全得4分,少一点扣1分)‎ ‎15.(5分)首先用疑问句引出“走得多远与行走的速度并不必然相关”的观点(2分),然后用焦波团队慢工出细活的成功事例证明这个观点(1分);再用用心经营的百年老店与一夜暴大却终毁于一旦的流星企业作对比,再次证明本段的观点(2分)。‎ ‎16.(6分)理解:这种“冒着傻气、透着憨劲,迎着困难上,死磕硬打,走得很难也不漂亮的人”,是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的人(2分),只有这些真正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的人,才能最后取得事业的成功,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代表人物(2分)。‎ 举例:示例1:达芬奇初学画时从画鸡蛋开始,他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练习,耐得寂寞,坚持得住,审视自己的不足,苦练基本功,最后才成为赫赫有名的画家。示例2:李时珍几十年如一日的采集整理,才有《本草纲目》的诞生;曹雪芹十载披阅,增删数次的呕心沥血,才有了鸿篇巨制《红楼梦》的问世(2分)。‎ ‎17.(共4分)树是原野生命力的代表,是作者倾听的主体(2分);这样写有利于揭示主题,表现树是原野的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 ‎18.(共4分)A丑陋(或“憔悴”“枯瘦”)B林子后面 C阴冷(或“沉默’)D由近到远的空间顺序(每处1分)‎ ‎19.(共6分)A(3分)这句话运用了“挨’“站”“摸”“比”等一系列动词(1分),生动地写出了“我”与树的亲密接触(1分),表现了“我”对树的亲近与怜悯之情(1分)。B(3分)原野的平静是表面的,表面看来空旷、沉寂(1分),但正是在这平静中酝酿着汹涌的绿意、蓬勃的生机,充满着希望(2分)。‎ ‎20.(共5分)树象征了生活在原野上的广大农民(1分)。他们平凡普通,默默无闻;他们辛苦付出,对别人无所求;他们在恶劣环境中坚忍生存(2分)。这些都与原野上的树相似,但他们却以顽强的生命力和执着的精神改变着大地的面貌,使原野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21.(共6分)A段文字从触觉、视觉的角度描写了雪的“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的特点以及晴天之下蓬勃奋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朔方的雪战斗精神的赞美之情(3分);B段文字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吹过原野、树林而发出的强烈声响,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力量和生机的赞美之情(3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