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学案
科目:七年级语文 班级:七(3)班 主备教师:张进云 日期:2011.10.15 审阅
学习目标
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1.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学习方法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时
一课时。
情景导入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课前
复习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 ) ( )
丁丁 背篓 栖息 乌桕
( ) ( ) ( ) ( ) ( )
归泊 枯涸 梦寐 芦蓬 清冽
2.用“丁丁、幽谷、肥硕、栖息、归泊、廖阔、枯涸、清冽、梦寐”这些词语写一段关于美景的话。
3. 给《秋天》分层。
农家 图
秋天(乡村秋 图) 霜晨 图
少女 图
4. 在《秋天》中何其芳诗人在这首诗里应用多种视觉描写,同时应用了 ,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夏忙后农家清闲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 的 ,赞美之 。
课前
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sǒng zhì) (sè)
竦峙 萧瑟
2.解释词语。
(1)临:
(2)澹澹:
(3)竦峙:
(4)萧瑟:
3. 默写诗《观沧海》。
走近作者
作品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整体
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节奏。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注意节奏,感悟诗的意境。
3. 给本诗分层。
第1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
观沧海 第2 层(3—4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第3层(5—7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想象)
重
点
研
讨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答: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答: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本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答: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课堂
小结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观沧海》学案
班级:七(3)班 姓名: 成绩:
情景导入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课前
复习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 ) ( )
丁丁 背篓 栖息 乌桕
( ) ( ) ( ) ( ) ( )
归泊 枯涸 梦寐 芦蓬 清冽
2. 给《秋天》分层。
农家 图
秋天(乡村秋 图) 霜晨 图
少女 图
3. 在《秋天》中何其芳诗人在这首诗里应用多种视觉描写,同时应用了 ,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夏忙后农家清闲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 的 ,赞美之 。
课前
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竦峙 萧瑟
2.解释词语。
(1)临:
(2)澹澹:
(3)竦峙:
(4)萧瑟:
3. 默写诗《观沧海》。
走近作者
作品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 家、 家、 人。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 ,气魄 、慷慨 。
整体
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节奏。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注意节奏,感悟诗的意境。
3. 给本诗分层。
第1层(开头 句): 交代观海的 。
观沧海 第2 层( — 句):描写 与 。(实景)
第3层( — 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 。(想象)
重
点
研
讨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答:全诗以“ ”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 所 。
2.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答:①“ 。”②“ 。”
3.本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答:①借 抒 ,托 言 。②虚 结 ,动静结合。
课堂
小结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 ,奋发昂扬的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