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导学案9
加入VIP免费下载

《马说》导学案9

ID:558239

大小:1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初中语文学科导学案 八年级下 ‎23﹡马说 编写:江海霞 审核: 校稿:魏珊珊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朗读、背诵课文。‎ ‎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资料链接 1.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2.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3.写作背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初中语文学科导学案 八年级下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难以找到出路。通不过科举考试就潦倒终身,即使考上了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韩愈自身就经历过这种遭遇,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重用,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封建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4.文体简介 ‎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 自主学习 ‎ 一、正确注音:‎ 祗(    )  骈(     ) 食( )马者 尽粟(    )一石(    )  槽枥(    )‎ 二、理解字义 1.通假字 1)食:通“饲”,喂养        2)  见:通“现” 3)材:通“才”       4)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 2.古今异义 ‎ ‎ 虽   称  等  安  策 ‎ 道  通  临  是  或 3.辨别文中虚词的用法: 而  之   其   以   也   而       A转接  可以译为“却,可是”      B顺接  可以不译  之       A结构助词“的”         B 代词  C 不译      D动词,去,往    其       A代词①代人或物 ②他的 它的 ③ 那种  B反问语气词  难道        C 推测语气词  恐怕   以       A介词 因为              B介词  按照 三、翻译句子 (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 ‎1.不以千里称也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初中语文学科导学案 八年级下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合作探究 重点研读,探究本文的思想内容 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 ‎1.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 ‎2.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 ‎3.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 ‎5.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6.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巩固提升 一、理解文章的深层寓意     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各指什么?作者借伯乐和千里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采用的是什么写法?‎ ‎  明确:不是,“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慧眼识才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无知的统治者。文章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托物寓意。 二、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同学们自由讨论、发言) ‎ 课后反思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