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荆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题卡分离,其中试题卷6页,共5大题27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为试题卷,不能答题,答题必须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答题卡和草稿纸均不得带出考场。‎ ‎★祝考试顺利★‎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2分)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竦峙(shì) 崎岖(qū) 莽莽榛榛(zhēn) 浅草才能没马蹄(mò)‎ B.磬石(pán) 崔巍(wēi) 千山万壑(hè) 著我旧时裳(zhù)‎ C.山麓(lù) 峰峦(luán) 山崩地裂(bēng) 金樽清酒斗十千(dóu)‎ D.巉岩(chán) 峥嵘( zhēng) 山肴野蔌(sù) 楚国都城郢(Yǐng)‎ ‎2.(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清冽 进溅 水波粼粼 海枯石滥 B.涟漪 澄澈 海誓山盟 沧海桑田 C.澎湃 狂澜 浩瀚无垠 一页孤舟 D.凫水 潋滟 九曲连环 鸿浩之志 ‎3.(2分)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______________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高不了;陈寅恪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___________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_________ 的读书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与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______________,特别推崇姚鼐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A.博览 质疑 诵读 精读 B.精读 博览 质疑 诵读 C.诵读 精读 博览 质疑 D.质疑 诵读 精读 博览 ‎4.(3分)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 B.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 C.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我国加速迈向制造强国刻不容缓的必然选择。‎ D.核心技术攻关,要打开大门,吸纳全球智慧,在与世界的开放融通中实现创新。‎ ‎5.(3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传记文学名著。‎ B.《名人传》是一部记载名人丰功伟绩,讲述名人精彩人生和巨大贡献的传记作品。‎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赋(节选)〔唐〕丘鸿渐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杜哉。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①,往必遇蹇②,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注释:①〔困蒙〕困于蒙昧。②〔遇蹇〕遇到艰难。‎ ‎6.(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年且九十 ②且焉置土石 B.①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吾义固不杀人 D.①河曲智叟亡以应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7.(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虽我之死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8.(2分)下面对《望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 B.三、四句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 D.末两句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 ‎9.(2分)《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10.(2分)下面对《愚公移山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是邻人京城氏之子的热心帮助,愚公移山恐怕终究是难以成功的。‎ B.智叟的辩论客观上起到提醒愚公的作用,有时候反面意见更具有建设性。‎ C.愚公移山的故事虽然很神奇很特别,但其反映的道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D.文章高度赞扬了夸娥的神力愚公移山最终还是要归功于神力相助。‎ ‎11.(3分)用“/”给《愚公移山赋》中划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 ‎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3.(8分)联系学过的经典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诗人多流连于山水之间,山水也就走进了诗文之中。“山气日夕佳,①”写山间美景;“人家在何许, ② ”写山居人家;“山回路转不见君, ③ ”写山以表送别之情;“行到水穷处, ④ ”则借山以达人生之悟;“正入万山圈子里, ⑤ ”写山犹如说理;“醉翁之意不在酒, ⑥ ”游山意在言志;“不畏浮云遮望眼,⑦”显示出高瞻远瞩的胸襟;“山舞银蛇, ⑧ ,欲与天公试比高”抒发了创建伟业之抱负。山,是诗意的栖所,亦是抒情之意象。‎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要讲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 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覺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的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的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9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扇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但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作者:曾颖,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4.(2分)小说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 平时的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分)下面两个句子特别有趣味,请选择一句简要赏析。‎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 ‎②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16.(2分)如果对第⑨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 ‎①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分)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18.(3分)下面是小说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接着写几句。‎ 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相与品相 ‎①人啊,露得最多的是这张脸,最爱遮掩的,也是这张脸。击剑运动员训练比賽,先得把脸罩起来。江洋大盗与窃贼,都爱扮成蒙面人,只露两眼。人害臊,不好意思,失态掩饰的也都是脸。‎ ‎②可见,人在面孔这张脸之外还有一张脸,一张显露道德和觉悟、自尊和自律的脸。如此说来,人就有了两张脸,一张面孔的脸,一张德行的脸。面孔脸是爹妈给的,不可改变,他人不能说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脸是后天自修来的,可以改变,可予以道德褒贬和舆论监督,我称其为品相。‎ ‎③若再谛视,发现人们对两张脸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曰“面相与品相并重”;二曰“面相第一,品相第二”;三曰“为了面相,不惜品相”。以当今某些成年人的基本倾向而言,若说“重面相,轻品相”,至少不离大语。‎ ‎④个人愚见,第一、第二种情况都属可以理解,第三种若不危害社会不违法也管不着。但若就“重面相,轻品相”说道说道,该不算“狗拿耗子”。‎ ‎⑤有种说法叫“读书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是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意义上讲美的塑造的,说的主要就是品相。其实,不只女性,男性也如此。可无论人数还是程度上,人们往往更注重表层,不大关注“深度”。不信睁眼看看,没病也动刀,无恙也花钱,还有种种膜、霜、膏、素、水儿……投入的就是这张脸。可你若问问她(他)们在“深度美容”上投入了多少,恐怕自己都脸红。或许,这是个别,可一谈表层美容就津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一本书捧一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的现象。‎ ‎⑥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活剧不时上演。莫看西装革履,珠光宝气,人五人六,照样脸拾掇得很光鲜,事做得很难看。他们不讲公义、不讲公德、不讲规则,损人利己、贪占便宜,不尽义务、只享权利。像某些人,洋溢着满满的优越感,啥事都“抢”字。抢倒是抢到了,可脸却没有了。‎ ‎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来,曹丕在《与王朗书》中进一步阐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无疑,这里说的是人的品相,‎ 且是事关身后的品相。现今有句时语叫“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说脸决定了会否第一眼就喜欢这个人,才华决定了能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古言时语,何其一致。‎ ‎(作者:于文岗,选自《广州日报》)‎ ‎19.(2分)揣摩第④段划线句子,品析这句话的语言表达效果。‎ ‎20.(2分)研读第⑤段,指出文段最主要的一种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21.(2分)如果将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合适?‎ 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拥有众多“粉丝”,拿着巨额片酬,却很少承担社会責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只是蹭蹭热点,还弄出诈捐、逃税的丑闻。‎ ‎22.(3分)第⑦段引用“古言”“时语”,想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3分)有人从文中发现了商机,准备开一家“深度美容院”,请你为这家美容院写一句广告词。‎ 四、综合性学习(10分)‎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爱护、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应有的美德。班上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新闻 ‎2018年4月28日‎,荆州广播电视台《好人开讲》之“以孝传家”节目播出,最后开讲的是11岁的小女孩覃可欣。去年5月,可欣的妈妈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遗憾的是,与家人的多次配型都失败了。这时候,可欣站了出来,希望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救妈妈。可欣身高一米七,体重只有84斤,为了顺利移植,她5个月增重18斤。今年3月,可欣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4天的时间,每天都要采集三到四个小时,但坚强的可欣从没叫过一次苦。可欣的故事感动了万千观众。‎ ‎【材料二】漫画 ‎24.(2分)将【材料一】改写成一句话新闻。‎ ‎25.(3分)班上准备依据上面的漫画创作一幕情景剧请你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皮球得知奶奶病了,急忙赶到医院。‎ 爸爸:妈,快站好,一会就轮到你了!‎ 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皮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5分)班上准备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演讲赛,请你写一段演讲词。(不少于100字)‎ 五、记叙文写作(50分)‎ ‎27.(50分)‎ 还记得《背影》里的“父亲”吗?“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还有《走一步,再走一步》里的“我”,“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攀爬”是最美的姿态,有时候为别人,那是付出;有时候为自己,那是成长。或许是身体的苦旅,或许是心灵的跋涉。‎ 请你以“攀爬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