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海市虹口区语文学科高考练习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6年上海市虹口区语文学科高考练习题

ID:556041

大小:86.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5156edu.com ‎2006年虹口区语文学科高考练习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9分)‎ 诗咏除夕 ‎ 今夕何夕?春秋代序,暑往寒来,一年一度的除夕永不爽约地又将如期而至。‎ ‎ “除夕”,在古代有许多别名,又称除旧、除夜、岁除、逐除、大除等等。它指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可概括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名为“除夕”,大约是出于时间与风俗两方面的原因。“直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南宋吴自牧:《构粱录》),这是指时间。“前岁一日,击鼓驱疫疠之鬼,谓之逐除,亦曰傩”(《吕氏春秋》季冬纪注),这是指风俗。先民相信在一年的最后一日击鼓而驱鬼逐邪,来年才可以祛病消灾,后来逐渐演变为团圆守岁。晋人周处的《风土记》早就记载:“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宋代诗人苏轼写有《除夕三首》,其诗前小序就说:“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 古代的除夕,例行的风俗仪式就是大扫除和放爆竹,其作用就是驱怪辟邪,迎新送旧。所以展读古人的除夕诗,爆竹之声至今仍不绝于耳。如苏轼《荆州十首》:“爆竹惊邻鬼,驱傩聚小儿。”如清代陈曾寿《壬申除夕》:“迎春爆竹除宵禁,破萼唐花赋岁新。”‎ ‎ 除夕的另一盛典,就是吃团圆饭并守岁。这种庆典始于南北朝时期,至今更是长盛不衰。南朝梁徐君清《共内人夜坐守岁》诗就说:“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古人守岁的目的,是怀旧岁而迎新年,希望合家团圆,父母安乐,儿孙康健,如同唐代才子王勃在《守岁序》中所说:“柏叶为铭,未泛新年之酒;椒花入颂,先开献岁之洞。”今天国人的守岁,是古老的除夕守岁图的再版,不过,再版当然也有所修订与补充,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是新版的新内容。‎ ‎ 在古典诗歌中,咏除夕的作品多如雪花与春花。不过,所谓“穷苦之言易工,欢愉之辞难好”,加之古代交通不便,音讯难通,离乡别井之后常如浮萍漂流于水上,柳絮飞扬于风中,所以古人的除夕诗的佳作,许多都凄凉着一种愁苦之音,如唐代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如唐代诗人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文天祥被囚于燕京的牢狱,作《除夕》一诗:“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这位民族英雄抒写的是时代的大苦难大情感,虽云愁苦正气却充塞于天地。‎ ‎ 古人咏除夕的诗,当然也有朝气蓬勃之作。因为除夕与早春已近在咫尺,一夜之隔就是春节。唐玄宗开元年间的王諲诗名不彰,但其《除夜》诗却颇有盛唐气象,乃典型的“唐音”:‎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象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如果说王諲之作是迎春曲,那么,明代于谦的《除夜木原寒甚》,则更是严冬中的春风颂:‎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 于谦,是明代抗击外侮的民族英雄,被谗害而横死。这首诗风质朴刚劲,富于哲理意蕴和人生体悟的诗篇,使我不禁想起英国名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6‎ www.5156edu.com ‎ 岁云暮矣,思如之何?我忽然想到荀子的话:“赠人以言,重于珠石金宝;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一年将尽之日,我在古代咏除夕诗的佳作中巡游,抄录上述诗句诗篇借赠给今日的读者,特别是对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的读者,他们在除夕之夜阖家团聚大快朵颐之余,也一定乐于听取这些重于金石珠玉而胜过钟鼓琴瑟的好音。‎ ‎1.下列能解释“除夕”名称由来的一项是(2分)‎ ‎ A.这一天的许多别名中都有一个“除”字 ‎ B.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俗称“除夕”‎ ‎ C.先民相信在这一天击鼓逐邪便能够消灾 ‎ D.古代文人喜欢在这一天酒食相邀“守岁”‎ ‎2.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 A.除夕风俗仪式有大扫除和吃团圆饭等 ‎ B.除夕风俗例行仪式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 C.春节联欢晚会就是除夕守岁图的再版 ‎ D.古诗中咏除夕的作品大多描写到雪花 ‎ E.以除夕为题材的古诗大多有愁苦之音 ‎ F.吟咏除夕的古诗中有不少描写春之景 ‎3.古人“诗咏除夕”却表现出不尽相同的诗风,这是因为 (3分)‎ ‎4.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文题“诗咏除夕”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 ,二是 (3分)‎ ‎5.作者评价于谦的这首诗“诗风质朴刚劲,富于哲理意蕴和人生体悟”。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60字左右)(5分)‎ ‎ ‎ ‎ ‎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1题。(19分)‎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 ①和王之涣的同名作品相比,王翰的这首《凉州词》也许少了几分宏大的自然境界,但却多了几分自在和洒脱,拥有一个健硕的生命与人格。‎ ‎ ②同样是描绘塞外生活,作品中却没有大漠孤烟,胡笳羌笛,而展现出梦境一般的奇幻世界: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这一切都很难与残酷惨烈的战争景象联系在一起。能洒脱地面对杀戮,恐怕也只有盛唐人能做到了。作者王翰年少时即好游侠,为人狂放不羁,做官后仍日日与豪侠饮酒赋诗。这与同为盛唐人的李白颇有几分近似。李白自称“酒中仙”,面对峻山大河豪饮。而王翰似乎也不示弱,面对战争这一人类永恒的困惑,依旧把盏向天,醉卧大漠。在战争中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坚毅和勇猛,因为残酷的搏杀挤压着人的神经,逼迫着人的素质。而在战争之前,则更能看出人的风骨。明知在人类用血与火铸成的返归原始的兽性竞争中只会有惨烈和死亡,那么在兽性不得不宣泄之前使人性得以充分的舒展,就不失为一种向死而生的理智,一种对以杀戮为竞争手段的兽性的傲视。王翰的一曲《凉州词》,用流淌在诗人血管中的侠者的灵性书写了一幅盛唐人心中奇丽的风景。‎ ‎ ③盛唐人梦中的荒原大漠到晚唐人笔下化作亭台楼阁,难见诗人的傲气与洒脱了。还好,还有一个杜牧,在艳丽的画布上添加了一抹苍凉的亮色。‎ ‎④一提起杜牧,人们总会想起他诗酒扬州的那段放浪形骸的生活。牡牧身为富家子弟,长期过放浪的生活,更因此做得了不少艳诗。但杜牧的价值就在于此吗?传说杜牧作 6‎ www.5156edu.com 宰相牛僧孺的掌书记时,牛僧孺用一个木盒专门存放别人揭发杜牧纵酒狎妓行径的信函,装满一盒后给杜牧看,这令杜牧很惭愧,也很感激。这感激不是因为牛僧孺的宽容,而是因为只有他理解杜牧的心境,懂得杜牧的价值。杜牧的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编著《通典》,而到杜牧这一代却没有什么大作为。杜牧有侠气,也有很大的政治抱负。他在诗中敢笑周瑜不丈夫,还曾为《孙子兵法》作注。而一切壮志雄心只能在晚唐的沉闷中一点点消磨,逼迫他以诗酒风流排遣内心的痛苦,在坚韧的风骨外罩上一袭艳丽的外衣。‎ ‎⑤后代诗人中理解杜牧的首推姜夔,姜夔在《扬州慢》中多次化用杜牧的诗句,“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想起杜牧不是因为诗酒扬州,而是因为姜夔读出了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背后的苦痛,读出了落拓晚唐的人格错位给诗人带来的灵魂分裂的悲哀。‎ ‎ ⑥杜牧在扬州梦想着凉州,在沉醉中期盼着与王翰的共鸣,梦想着醉卧沙场。同样,晚唐人不也在沉寂中寻觅着盛唐气象吗?‎ ‎6.王之涣的同名作品中能体现“宏大的自然境界”的两句诗是 、 。(2分)‎ ‎7.第②段中,作者从三个方面评说王翰的这首词“多了几分自在和洒脱,拥有一个健硕的生命与人格”。这三个方面可以概括为(3分)‎ ‎ ⑴ ‎ ‎ ⑵ ‎ ‎ ⑶ ‎ ‎8.第③段作者说杜牧“在艳丽的画布上添加了一抹苍凉的亮色”,这句话的含义是(3分)‎ ‎ ‎ ‎9.第⑤段作者认为“后代诗人中理解杜牧的首推姜夔”的理由是(3分)‎ ‎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 A.作者将王之涣与王翰的同名作品相比,是为了突出后者缺少宏大的自然境界 ‎ B.王翰的《凉州词》展现的是梦境一般的奇幻世界,它与残酷惨烈的战争无关 ‎ C.王翰的这首《凉州词》之所以写得自在、洒脱,这与他为人狂放的性格有关 ‎ D.作者以杜牧的所作所为为例是为了说明:晚唐时期难见诗人的傲气与洒脱了 ‎ E.杜牧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诗句表现内心的苦痛与悲哀 ‎ F.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从内容到形式,多角度评说盛唐与晚唐文风上的差异 ‎11.本文启示我们在评论文学作品时要注意特定历史背景,深入了解作者的具体经历。概括起来就是:文学评论要做到 。(2分)‎ ‎(三)请将下列句中的空缺填写完整(任选5空)。(5分)‎ ‎12.⑴使六国各爱其人, ;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阿房宫赋》)‎ ‎ ⑵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 ‎ ⑶转轴拨弦三两声, 。 (《琵琶行》)‎ ‎ ⑷ ,只有香如故。 (《咏梅》)‎ ‎ ⑸ ,度君子之心。 (《世说新语》)‎ ‎ ⑹天行有常,不为 , 。 (《荀子》)‎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15题。(9分)‎ ‎[双调] 庆东原①‎ 白朴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②?那里也良谋子牙③?那里也豪气张华④?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 [注]①本曲系叹世之作。②陆贾:汉代人,颇有辩才,曾从汉高祖定天下,并曾出使南越,游说南越尉赵陀归汉,故称“能言陆贾”。 ③子牙 6‎ www.5156edu.com ‎:太公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武王时又谋划伐纣灭殷,故称“良谋子牙”。④张华:晋人,博学能文,曾作《鹪鹩赋》自喻豪志,为阮籍所激赏,故称“豪气张华”。‎ ‎13.与白朴合称为“元曲四大家”的除了关汉卿、郑光祖,还有 。(2分)‎ ‎14.对“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三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忘忧草,含笑花”这两句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 B.“劝君闻早冠宜挂”中“挂冠”的含义是辞去官职 ‎ C.作者以“忘忧草,含笑花”抒写投身自然的乐趣 ‎ D.作者以一“宜”字强调要尽早抛弃功名脱离官场 ‎15.本曲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写出其中的两种,并说明其表达效果。(4分)‎ ‎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6分)‎ ‎《邴原别传》① (节选)‎ ‎ 魏太子为五官中郎将,天下向慕,宾客如云,而原独守道持常,自非公事不妄举动。太祖②微使人从容问之,原曰:“吾闻国危不事冢宰③,君老不奉世子,此典制也。”‎ ‎ 于是乃转五官长史,令曰:“子弱不长,懼其难正,贪欲相压,以匡励之。虽云利贤,能不恧恧④!”太子燕会,众宾百数十人,太子建议曰:“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众人纷纭,或父或君。时原在坐,不与此论,太子谘之于原,原悖然对曰:“父也。”太子亦不复难之。‎ ‎[注释] ①《邴原别传》:选自《三国志·邴原传》注。②太祖指曹操。③冢宰:官名。三国时,掌握军政大权的大将军,职位相当于宰相。④恧恧(nǜ):惭愧。‎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 ⑴太祖微使人从容问之( ) ⑵于是乃转五官长史( )‎ ‎ ⑶太子建议曰( ) ⑷太子谘之于原( )‎ ‎17.下列句中“之”指代的内容相同的两项是(2分)‎ ‎ A.使人从容问之 B.以匡励之 ‎ C.太子谘之于原 D.太子亦不复难之 ‎18.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 ⑴天下向慕,宾客如云 译文: ‎ ‎ ⑵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 译文: ‎ ‎19.文中两处运用对比,其作用是 (2分)‎ ‎20.联系本文内容分析,在封建时代,邴原的“守道持常”可以成为士大夫的楷模;而千载之后,邴原仍值得我们学习的是 (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墨竹赋 苏辙 ‎ 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形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弛。散柯布叶,逮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均一气于草木,嗟壤同而性异。信物生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须臾而成,郁乎萧骚。曲直横斜,秾纤庳高。穷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子岂诚有道者耶?”‎ 6‎ www.5156edu.com ‎ 与可听然而笑曰:“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其长,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澹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以终日。笋含箨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亿。至若丛薄之余,斤斧所施。山石犖埆,荆棘生之。蹇将抽而莫达,纷既折而犹持。气虽伤而益壮,身已病而增奇。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冱乎陂池。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犹复苍然于既寒之后,凛乎无可怜之姿。追松柏以自偶,窃仁人之所为。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 ‎ 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与可曰:“唯唯。”‎ ‎21.本文作者苏辙与 和 合称“三苏”。(2分)‎ ‎22.对“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一句的大意理解正确的是(2分)‎ ‎ A.与可把墨做成了竹子,一看就真是好竹子 ‎ B.与可用墨水画竹子时,参照好的竹子描摹 ‎ C.与可用墨画出的竹子,看样子确像真竹子 ‎ D.与可认为用墨画竹子,就能够画出好竹子 ‎23.“客”认为与可墨竹的艺术价值在于(2分)‎ ‎ A.受命于天,赋形于地 ‎ B.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 ‎ C.曲直横斜,秾纤庳高 ‎ D.穷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 ‎24.与可说“夫予之所好者道也”,其中的“道”可以概括为(2分)‎ ‎ ⑴全身心投入竹的世界;‎ ‎ ⑵ ; ⑶ 。‎ ‎25.文末一段包含了深刻的道理,请从两个角度加以评析。(4分)‎ ‎ ‎ 二、70分 ‎26.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知道了要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借助它走出困境。有人说,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 朋友,你懂得储蓄吗?你认为可以储蓄或最应该储蓄什么呢?说说你的选择及理由吧!请以“储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06高考语文练习参考答案 ‎(一)1.C ‎2.A.E.‎ ‎3.诗人的处境、情感及旨意不同 ‎4.古诗中有很多咏除夕的诗1分,作者借赠古诗激励那些在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的人2分 ‎5.要点:除夕本来“寒甚”,于谦却说“轻寒”而何必言愁,而且以“屋东头”为喻,说明时令虽为寒冬,但春天已近在眉睫。诗风刚健,寓意丰富,从中不难看出于谦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 www.5156edu.com ‎7.⑴用梦境一般的奇幻世界描绘战争的景象 ‎ ⑵用把盏向天、醉卧大漠的风骨(洒脱)面对战争的困惑 ‎ ⑶用一种向死而生的理智及对兽性的傲视直面战争的惨烈和死亡 ‎8.晚唐时期,文人的笔下多为亭台楼阁,但在杜牧的诗作中仍可见侠气和政治抱负。只是晚唐的沉闷消磨着他的壮志雄心,杜牧只能以“诗酒风流排遣内心的痛苦,在坚韧的风骨外罩上一袭艳丽的外衣”。(重点理解“艳丽的画布”,“亮色”,“苍凉”,对1点得2分)‎ ‎9.姜夔多次化用杜牧的诗句1分并能深刻理解杜牧的诗句的内涵2分。‎ ‎10.C E ‎11.知人论世 ‎(三)12.⑴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⑶未成曲调先有情 ‎ ⑷零落成泥碾作尘 ⑸以小人之虑 ⑹尧存,不为桀亡 ‎(四)13.马致远 14.C ‎15.运用“借代”,以 “挂冠”委婉劝勉世人摆脱官场烦恼;‎ 运用“排比”,一连提及三个历史人物,旨在说明功名如浮云的语气;‎ 运用“设问”,引出点睛之笔“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抒发淡泊、旷达人生态度。‎ ‎(五)16.⑴暗中 ⑵转任 ⑶发问,提问 ⑷同“咨”,询问。‎ ‎17.A D ‎18.⑴天下人向往并仰慕魏太子,魏太子门下的宾客像云彩会聚一样多 ‎⑵皇帝、父亲都患重病,只有一丸药,可以救一个人,应当救皇帝呢,还是救父亲呢?‎ ‎19.突出邴原的坚持原则和刚正不阿 ‎20.不惧权贵,保持人格尊严的品行 ‎(六)21.苏洵 苏轼 22.C 23.D ‎24.⑵全面观察;⑶深入体会 ‎25.要点:内容上再次点题,总结与可画竹经验;表达上以庖丁解牛、轮扁斫轮做类比,说明艺术之“道”相通的道理。‎ ‎26.作文(另)‎ 6‎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