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46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46张PPT)

ID:555483

大小:4.31 MB

页数:46页

时间:2021-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哪些? 造纸术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英国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碎了清朝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备受凌辱,科技落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建国后,我国在科学技术和文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一、从 “ 两弹一星 ” 到漫步太空 两弹一星 1964 年 10 月 16 日,第一颗 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6 年 , 第一颗 装有 核弹头 的 地地导弹 飞行 实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 年 ,第一颗 氢弹 爆炸成功。 1970 年 ,第一颗 人造卫星 —— 东方红一号 。 想一想 : 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制造了原子弹 ? 原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使用是什么时候 ? 美国最早制造了原子弹,原子弹具有巨大的杀伤力, 1945 年 8 月 , 美国在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 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 年 10 月 16 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 年 6 月 17 日   从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 7 年零 4 个月,前苏联用了 4 年,法国用了 8 年零 6 个月,英国用了 4 年零 7 个月。 2 年零 8 个月 原子弹与氢弹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爆炸原理不同,原子弹采用的是核裂变反应,氢弹采用的核聚变反应。 第二,起爆方式不同,原子弹通常采取枪式或者内爆式,由常规炸药将数块分置的体积小于核裂变临界体积的核材料聚拢在一起,使其体积大于临界体积,从而引起核裂变反应,产生核爆炸。而氢弹则必须由小型原子弹为起爆装置,以一定当量的核聚变反应诱发核裂变反应,产生核爆炸。 第三,爆炸当量不同,由于受反应方式和起爆方式的影响,通常来讲,原子弹的爆炸当量可控范围较大,其爆炸当量范围从十吨级到百万吨均可,而氢弹的爆炸当量范围基本上都要在百万吨以上。因此,原子弹的使用范围较大,其使用级别即可是战术、战役,也可以是战略级核武器,甚至可以制成极小当量级的手提箱式核武器,而氢弹基本上都属于战略级核武器。 两弹一星元勋 王淦昌 钱三强 赵忠尧 王淦昌 邓稼先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两弹元勋 —— 邓稼先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事例一: 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当晚,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确实的,在稼先为国防大事献身时,他的女儿照样的下乡和回城没工作。 事例二: 有一天,许德珩(邓稼先的岳父)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造出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 事例三: 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稼先当时不便回答,待周总理说“把实情告诉他”之后,稼先写了“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的信。信从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欢送杨振宁的宴会上。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 美国海军次长说:他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我不能放弃祖国。 — 钱学森 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什么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①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 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②2003年,航天员 杨利伟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③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 翟志刚 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1999 年 11 月 20 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 神舟二号 神舟一号 神舟四号 神舟三号 “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 2003 年 10 月 15 日 9 时 杨利伟走出舱门 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费俊龙(左)聂海胜(右) 2005.10.12 神州七号发射成功 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2008.9.25 翟志刚 太空漫步 翟志刚 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 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 2 天 20 小时 27 分钟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连接 神舟八号飞船即将发射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和第二次自动空间交汇对接任务 2011.11.1 神舟九号飞船 景海鹏、刘旺、刘洋 2012.6.16 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 神舟十号飞船 2013.6.11 2016 年 10 月 17 日中国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宇航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将首次长达 30 天。 景海鹏三次 神舟十一号飞船 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 一 ) 、杂交水稻 1 、右图人物是谁? 2 、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3 、他被誉为 “ 之父”。 杂交水稻 1973 年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的推广 读一读: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自 1976 年开始推广,至 2000 年底,已占全国水稻面积的 50% ,累计增产稻谷 3500 亿公斤。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如果将常规稻全部换种杂交稻,全世界水稻总产量可翻一番,能多养活 10 亿人口。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 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感动中国 2004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 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 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 淡泊名利 , 一介农夫 , 播撒智慧 , 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 , 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 , 最是风流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和蒙蒂 · 琼斯博士在世界粮食奖 ( 农业诺贝尔奖 ) 颁奖仪式上 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 二 ) 、青蒿素    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 1 、时间: 20 世纪 70 年代 2 、发现者: 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 屠呦呦科研团队 1971 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 1972 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 100% 。 1973 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2011 年 9 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 “ 风向标 ” 的拉斯克奖 获奖理由 ——“ 发现了青蒿素 —— 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 开创了 治疗疟疾 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3 、意义: 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材料: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 2016 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1956 年, 毛泽东 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 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 ” 的方针。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 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后) 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话剧 《 茶馆 》 《 青春之歌 》 长篇小说 《 红岩 》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 东方红 》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莫言, 1955 年 2 月 17 日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80 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 “ 怀乡 ” 以及 “ 怨乡 ” 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 “ 寻根文学 ” 作家。 2000 年,莫言的 《 红高粱 》 入选 《 亚洲周刊 》 评选的 “ 20 世纪中文小说 100 强 ” 。 2005 年莫言的 《 檀香刑 》 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 2011 年莫言凭借作品 《 蛙 》 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 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201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 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中国上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2012 年 莫言 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阅读书 95 页的材料研读,后谈谈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思考:建国后,文艺创作迎来了哪两个创作高峰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原因是什么? (提示:可从国家方针的调整和时代的变化角度谈) 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提出 , 给文艺创作带来和谐宽松的氛围; 2 、 时代的变化 , 新旧社会的更替,为文艺创作提供了现实生活的摹本。 再见

资料: 326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