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ID:555221

大小:4.22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农村和城市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八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课,主要讲述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随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普及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体制改革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本课教学内容在这一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教学目标:‎ ‎1. 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意义。‎ ‎2. 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知道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分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 ‎3. 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建立,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 ‎ 13 / 1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听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展示图片:《在希望的田野上》‎ 展示材料:‎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为中国农村的全面改革制定了美好的蓝图,短短几年,中国农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任《歌曲》月刊编辑的陈晓光在农村体验生活亲身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发自心底的喜悦,深切体会到了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的活力,于是他激动地写下了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 ‎1982年,这首歌交给了当时还不满20岁的青年女歌手彭丽媛,她充满青春活力的深情演绎,让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极富感染力的歌词很快流传开来。‎ 教师:这首歌曲体现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变化,反映了当时农民怎样的心情?农民为什么那么高兴呢?为什么叫《在希望的田野上》?咱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今天的课程。‎ ‎ 13 / 13‎ ‎(设计意图)教师先从歌曲入手并与相关的材料介绍相结合,能迅速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1978年“希望的田野上”进而引入学生的思考,为何人们充满喜悦和希望呢?一步步引发学生思考,将内容生活化,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 ‎【讲授新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 展示材料:‎ 材料一:当时,地方上流传着一些说法:队长哨子吹破嘴,催人下地跑断腿,喊了半天人半数,到了地里鬼混鬼。晚上工,早下工,到了地里磨洋工,反正记得一样工。辛辛苦苦干一天,不值一包光明烟。‎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 ——1976年安徽凤阳的花鼓词 教师: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材料一反映了人民公社下缺少生产积极性。材料二反映了农村地区经济落后。‎ 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那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对农村经济进行改革。‎ 教师归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这样既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展示图片:‎ ‎ 13 / 13‎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展示图片:《凤阳小岗村签署的责任书》‎ 展示材料:‎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教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 教师:那么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教师:这种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有什么好处呢?‎ ‎ 13 / 13‎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 展示图片:《小岗村大包干人员合影》‎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找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实施的?有哪些形式?‎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实施:①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②发展: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2)形式: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 教师: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农民有了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展示图片:《凤阳县粮食生产大丰收图表》《改革后的风阳村》‎ ‎ ‎ ‎ 13 / 13‎ 教师:从表格中看出凤阳县粮食产量有什么变化?‎ 学生:粮食产量有大幅度提升。‎ 展示图片:《乡镇企业发展》《小岗村农民喜获丰收》‎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书本知识和上述材料,说一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意义。‎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②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展示图片:《国庆35周年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标语》‎ 教师:这是1984年国庆35周年的庆典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标语,人们用这样醒目的标语,表达着对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认同。‎ ‎ 13 / 13‎ ‎【比一比】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略。‎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本节先通过大量的史料来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背景和相关情况作简要概括,表格归纳法、史料引用分析法,是锻炼学生潜能思维的有效方法,然后在比一比中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建国以来土地关系的变化做了对比,能系统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提升课堂效率。‎ 过渡: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企业改革。下面就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 ‎1.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展示材料:‎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材料二:那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 ——广州日报 ‎ 13 / 13‎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企业存在什么问题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职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效率低下。‎ 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况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找出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的背景。‎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党和政府为了让业摆脱困境,开出什么“药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展示图片:《中共中央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报纸》‎ 教师:那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学生回答略。‎ ‎ 13 / 13‎ 教师总结:(1)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教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学生:增强企业活力。‎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展示图片:《80年海尔和现在的海尔对比照片》‎ 展示材料:‎ 三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年营业额2016亿元的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7万多名员工,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海尔入围世界品牌百强。‎ 教师:从海尔集团的奇迹发展,我们从整体上感受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成果。那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的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设计意图)本节先以城市企业的内部管理混乱和缺乏积极性等缺陷入手来说明企业改革的必要性,通过相关材料和中央的文件政策来详细分析企业改革的概况,最后列举海尔的前世今生的材料介绍来证明企业改革的巨大成效,提升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对比能力。‎ ‎ 13 / 13‎ 过渡: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有种声音反映了人民对改革的质疑,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是计划取向,而改革却搞了市场趋向,改革有方向性错误。到底计划还是市场,改革之路应该如何前行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展示图片:《邓小平南方讲话》和相关内容 展示材料:‎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相关过程。‎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 13 / 13‎ 定位: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教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展示图片:《琳琅满目的商品》‎ ‎【想一想】‎ 教师提问:下列各项中,哪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通过多媒体展示答案)‎ ‎(设计意图)本节知识脉络清晰,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于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引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社会制度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重要帮助,最后通过想一想使得学生掌握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特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巨大作用。‎ ‎ 13 / 13‎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活动设计】怎样下好经济体制改革这盘‘棋’?”活动。通过本活动,加深学生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 ‎【课堂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这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子,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克服了曾经长期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从而摆脱了历史性的真正变革。‎ ‎ 13 / 1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企业有了自主经营权,活力得到增强,生产力也得到大幅上升。改革的过程事实上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它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推动我国经济走向更好的明天。‎ ‎ 13 / 13‎

资料: 326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