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课 题
直线的斜率
课 型
新课
课 时
2课时
授课班级
高二年级
执教人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技能目标
1. 理解直线的方程的概念
2. 直线倾斜角的定义、范围
3. 直线斜率的定义、公式
识记直线斜率的公式,会求直线的斜率。
素质目标
训练学生学会学习,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直线倾斜角的定义、范围
2. 直线斜率的定义、公式
3. 直线斜率与倾斜角关系
教学难点
1. 理解直线的方程的概念
2. 直线斜率变化与倾斜角变化关系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PPT课件、直尺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学 生
设计意图
备注
导入:
新旧联系与激趣
1. 首先回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像?
2. 与的作用如何?图像变化如何?
根据所学画出4种图像
让学生了解新旧知识之间联系
明确目标与任务(内容)
1. 直线的倾角
2. 倾角的范围
3. 斜率的概念及求法
明确学习目标任务
让学生知道本堂课要学什么?重点是什么?
讲、学、练(新课教学)
第一课时:
一、概念、公式讲解与推导
1、直线的倾斜角
O
(1)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形成的最小正角。
A B
C D
(2)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
二、直线的斜率:
三、直线的斜率与倾角关系:
1.当直线与X轴平行时,=( ),其斜率为( );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 )其斜率( );
2.当为锐角时,其斜率为( )且角越大其斜率越大;
3.当为钝角时,其斜率为( )且角越大其斜率越大。
四、课堂练习及点评:
五、课堂小结:
1.直线的倾角及范围,斜率的概念;
2.直线的斜率与倾角关系。
1.回答A、B、C、D图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分组讨论并归纳倾斜角的范围。
3.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若,则( )
若,则( )
若,则( )
若,则( )
若,则( )
若,则( )
学生通过画图直观感知倾斜角的范围
让学生熟练常见倾斜角的斜率,为今后学习作辅垫。
小结巩固新知
第二课时:
一、已知直线上两点求斜率
若直线若的斜率为,且经过,则直线的方程是什么?
1.教师推导直线的斜率公式;
2.举例:已知一条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直线的斜率及倾角;
3.点评学生的练习;
4.巩固练习。
直线经过、,则( );
直线经过、,则( );
直线经过、,则( );
二、课堂小结:
1.学生识记公式,两人一组互换写。
2.练习:书P54页,A组3题。
3.学生独立完成。
4.两人一组学生自已归纳总结
让学生学以致用
巩固所学知识
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知识归纳与整理(课堂小结)
1.直线的倾斜角及范围
2.直线的斜率的两种求法
3.当倾角为0或90度时其斜率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学习能力
知识巩固(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P54页B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于作业本上。
巩固知识
知识拓展与延伸(学以致用)
1.直线经过、,其斜率,则( );
2.直线经过、,其不存在,则( )。
课后思考,下节课点评。
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板 书 设 计
8.2直线的斜率
一、直线的画法
二、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及范围 (2)
三、直线的斜率
(1) 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