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同步练习

ID:552623

大小:128.6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课 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 习总书记指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也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那些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人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所应当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对待青春年华我们应该 ‎①发展独立思维,培养独立意识 ②培养批判精神,敢向权威挑战 ( ) ‎ ‎③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④一味追求独特,追逐时尚潮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真正的牛人,就是在人云亦云时能保持一份清醒。”这一说法提醒我们应该 ( )‎ A. 做紧跟时尚的牛人 B. 发展独立思考能力 ‎ C. 只坚持自己的想法 D. 过有尊严的生活 ‎3. 步入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我们可以不用依赖父母和老师了 B. 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C. 和别人有不同意见就要坚持己见 D. 要学会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4. 下列对于独立思考认识正确的是 ( ) ①独立思考是指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②不人云亦云,更不迷信权威 ‎③独立思考就是一味追求独特 ④独立思考就是善于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决不盲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近年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受到广泛好评。竞赛活动优胜者由主办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此,我们应该 ( ) ①学习科学本领 ②放飞科学梦想 ③充满科学好奇 ④保持科学兴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 鲁班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建筑工程师,他发明的每一件工具,都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创造出来的。这启示我们 ( )‎ A. 创造离不开实践 B. 要勤奋学习 C. 创造是多姿多彩的 D. 要敢于打破常规 ‎7. 小颖酷爱读书,喜欢小发明创造。她发现同学握笔姿势不正确,设计了“双耳握笔器”;发现妈妈的工作笔记本收纳不方便,设计了“三折收纳笔记本”……小颖的故事启示我们要 ‎①善于观察,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②努力学习,为发明创造积累知识 ( )‎ ‎③敢于想象,梦想一定能变为现实 ④勇于实践,把奇思妙想变为发明创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小马按照妈妈的要求驮着面粉过河,受到了松鼠的阻拦。他问了牛伯伯,却得到相反的答案。在妈妈的鼓励下,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发现河其实很好过。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 ‎①固执己见,认为别人都是错的 ②不要人云亦云  ( )‎ ‎③要学会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④要一味追求独特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9. 青春是流动的小溪,是盛开的花朵,度过这美好的青春时光,我们青少年应该 ( )‎ ‎①勇于创造,激发创造潜力 ②积极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 ‎ ‎③挥霍青春,自由自在,快乐至上 ④身体力行,践行青春,勇于挑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停止的青春是死水,我们不要;单调的青春是萎靡,我们不要;偏激的青春是敌人,我们不要。”我们想要的青春应该是 ( )‎ ‎①学会独立思考的青春 ②培养批判精神的青春 ‎ ‎③自我享受的青春 ④开发创造潜力的青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面对青春期变化,青少年要培养思维和能力有 ( )‎ ‎①学会独立思考②自省和慎独③培养批判精神   ④开发创造潜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中学生应该 ( ) 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②攀登科技高峰,成为高科技人才 ③把全部精力放在理科知识的学习上 ④勤动手,参加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步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批判性。对“批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批判只是对外部事物的质疑,因而不包括对自己的反思 ‎ ‎②批判应当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应当攻击他人 ‎ ‎③批判应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有利于有效地解决问题 ‎ ‎④批判主要是持否定态度,因而可以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与之相随的还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我们应该 ( )‎ ‎①学会独立思考  ②一味追求独特  ③培养批判精神  ④开发创造潜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 第34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岑溪市一中的覃泽栋等三名同学设计了“山区弯道安全行驶提示器”。山区道路弯曲狭窄,当车辆经过感应范围时,感应信号灯会在对面弯道闪烁,提示对面车辆司机提前做好会车准备。参赛者的科技创新启示我们青少年 ( )‎ ‎①敢于打破常规,开发创造潜力  ②关注他人和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 ‎ ‎③用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  ④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憧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 青春期的重要心理特征是独立意识不断发展,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逐渐学会独立思考。下列对青春期独立思考的认识正确的是 (  ) ‎ ‎①不再完全被动地听从父母的安排 ②青少年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③用自己的标准就能衡量是非曲直 ④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 青春是生命旅途中的一个崭新的起点。青春的我们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还要顺势而上,培养和发展我们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 (  ) ‎ ‎①独立思考  ②批判精神  ③听说读写  ④创造潜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8. 最近,亮亮喜欢穿着“另类”服装。妈妈说:“你是一名中学生,这样穿可不太好。”亮亮不以为然地说:“这叫‘酷’,这是独立思考的表现。”对此,你会劝说亮亮 ( )‎ A. 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 B. 独立思考就是要敢于和别人争辩 C. 独立思考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D. 独立思考是要穿着独特的衣服 ‎19. 小强今年12岁,父母说什么他都要反驳、犟嘴,整天嘴里说,“凭什么要听你的”“你凭啥管我”……这说明小强 ( )‎ ‎①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 ②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③独立意识不断发展 ④尊重父母,主动沟通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0. 下列诗句能体现出独立思考的是 (  ) ‎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 ‎①我们要有批判精神  ②只要敢于反对权威,就能树立创新意识 ‎ ‎③要敢于质疑,树立批判精神  ④要不唯书、不唯上、抛弃旧有知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 一位哲人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虽然生命有时像苇草一样脆弱,但思想使我们强大。只有当思想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真正长大。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反映正在长大的心理是 ( )‎ A. 好奇心理 B. 独立心理 C. 依赖心理 D. 自尊心理 ‎23. 小颖酷爱读书,喜欢小发明创造。她发现同学握笔姿势不正确,设计了“双耳握笔器”;发现妈妈的工作笔记本收纳不方便,设计了“三折收纳笔记本”……小颖的故事启示我们要 ‎①善于观察,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②努力学习,为发明创造积累知识 ( )‎ ‎③敢于想象,梦想一定能变为现实 ④勇于实践,把奇思妙想变为发明创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4. 对下面漫画中的“指鹿为马”,我们要 ( )‎ A. 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不接受别人的任何意见 B. 培养批判精神,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 C. 学会相互尊重,乐于包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D. 随大流,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自己就跟着怎么说 ‎25. “没有批判精神的社会,是羊群的聚居地。”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 ‎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②敢于对任何事情说“不” ( )‎ ‎③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④对事情要有自己的看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观察下面漫画,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 “你应该自己做,要独立思考。”你知道妈妈强调要独立思考的原因吗?‎ ‎⑵ 你对独立思考是如何理解的?‎ ‎27. 【开发创造潜力 助力中国梦】由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5位院士、专家组成终评评审委员会的第18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颁奖典礼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定位于发现具有科研潜质的优秀学生,鼓励他们选择学习科学技术专业、未来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用自己的“青春梦”托起“中国梦”。‎ ‎⑴ 有的同学说:“当前,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创造是将来的事。”对此你有何看法?‎ ‎⑵ 你打算怎样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用自己的“青春梦”托起“中国梦”?‎ ‎28. 材料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名句,也是当时清华大学的校训。他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 材料二:一名七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一本历史书时发现书中一处配图及说明存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这本书的编辑表示,书上关于钱币的图文确实有不妥。‎ 材料三:“新时代好少年”赵思颖发现同学们的握笔姿势不正确,设计了“双耳握笔器”;看到妈妈的工作笔记本收纳不方便,设计了“三折收纳笔记本”;发觉面积小的课桌不方便同时摊放课本和笔记本,设计了“双层收纳课桌”。‎ ‎⑴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思维的哪一方面?‎ ‎⑵ 材料二中的学生具有什么思维?为什么要培养这种思维?(两方面即可)‎ ‎⑶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向材料三中的赵思颖学习?(三方面即可)‎ ‎29. 情境一:七年级的小玲穿着一身很怪异的服装来参加班级活动,和老师对话如下:‎ ‎【我的观点】⑴ 有同学认为小玲的“酷”正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情境二:2020年1月17日,一名女子在微博上发文,称“赶着周一闭馆,躲开人流,去故宫撒欢儿”,并晒出了与一辆豪车在故宫太和门广场的合影。此微博一出,立刻引来网友关于文物保护方面的质疑。‎ 对此,《人民日报》评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撒欢儿”的特权。‎ 故宫院长就“开车进故宫”事件致歉,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处罚。‎ ‎【我的认识】 ⑵ 情境中网友的质疑体现了什么思维?这种思维有哪些表现?对青少年成长有哪些重要作用?‎ 情境三:某国议会的议员们意见出现分歧时,一言不合就动手。对此,有人发表观点说:“议员们身体力行地践行了批判精神”。‎ ‎【我的评析】 ⑶ 请你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 ‎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10 ABDBD ABBBB 11—20 CBCCA BBABB 21—25 BBBBC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⑴ 步入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面对未知而又新奇的事物,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 ‎ ⑵ 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表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27. ⑴ 我不赞同这位同学的说法。因为:①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②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③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 ⑵ ①我们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要敢于打破常规,追求创新与生活的丰富多彩,开创前人未走之路。②我们要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与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③创造离不开实践。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我们创造的热情。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28. ⑴ 材料一体现了独立性思维。材料二体现了批判性思维。材料三体现了创造性思维。‎ ‎⑵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⑶ ①我们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要敢于打破常规,追求创新与生活的丰富多彩,开创前人未走之路;②我们也要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③我们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劳动改变自己。 ‎ ‎29. ⑴ 这种说法错误。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在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同时也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小玲穿奇装异服,不合中学生的身份,对老师的正确意见没有接纳。‎ ‎⑵ 批判性思维。表现: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作用: ①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 解决方案。②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⑶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不是批判精神的表现, 我们应该做到合理批判:批判不仅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而且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资料: 286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