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件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件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ID:1263836

大小:2.59 MB

页数:46页

时间:2022-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七单元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时空坐标] 课标要求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及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世界形势动荡①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②它们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殆尽。 (2)列强矛盾激化①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②表现英德矛盾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法德矛盾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德俄矛盾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奥俄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3)两大集团形成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表现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影响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2)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3)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的“史料阅读”——英国杂志对英德矛盾的评价,据此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提示19世纪末英德矛盾的尖锐化,英国舆论界要求用战争手段防止德国竞争的主张。 结论要语辨一辨(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在于“同盟国”与“协约国”军事集团的形成及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帝国主义国家间实力对比与所占殖民地出现不相称的状况,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重重。(√)(3)帝国主义国家在巴尔干的争夺与巴尔干地区民族解放斗争的交织,使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最终引发世界大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三条战线表现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西线是决定性战场影响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2.进程战争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1)1914—1915年:马恩河战役,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日本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2)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伤亡惨重;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海上封锁。中国通过“以工代兵”形式参加(3)1917—1918年: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3.结果: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的“历史纵横”,中国的参战意图是什么?提示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建立:1919年巴黎和会缔结《凡尔赛条约》;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缔结《九国公约》。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2)性质: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3)内容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 2.国际联盟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评价①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②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③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三子目的“学思之窗”,国联委任统治制度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实质上还是殖民统治。 历史概念判一判历史陈述史论判定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也是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制度委任统治制度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特点[情境探究]视角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材料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国家英德法美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1.34.61.98.1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324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25思考表格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什么?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现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取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影响:后起的德国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视角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材料1914年投入战争的是19世纪的军队,打的却是20世纪的战争。战争促进了技术进步,推出了新型武器,影响深远……虽然欧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心,但这场战争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冲突,影响到了每一个大陆。和多数战争一样,开战容易,结束却难……大战接近尾声时,各国的军费开支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都对公民开征了新的税赋,或提高了原有的税率。各国债台高筑,国家就滥发钞票,为将来埋下了隐患。思考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提示特点:先进武器广泛运用,是一场现代战争;持续时间长;战争范围广;破坏性大、灾难深重、影响深远;埋下严重的经济隐患。 [方法突破]1.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条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对欧洲造成毁灭性的打击①经济上:给欧洲带来经济危机,欧洲的世界财政金融地位下降②政治上:给欧洲带来政治危机,一些国家爆发革命催生出一个新世界①欧洲衰落,美日崛起,美国大发横财,日本乘机扩张,获得发展②民族解放运动掀起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给人类社会提供了进步的契机①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促进社会发展②妇女地位得到提高:妇女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增强③政府机构职能改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④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和平主义、社会主义思潮盛行 [应用体验]【例1】下图所示是1914年6月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斐迪南夫妇遇刺的事件。该事件反映了(C)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B.美国主导20世纪初的国际政治C.当时世界局势已经趋于紧张D.法国与奥匈帝国的矛盾十分尖锐 解析斐迪南夫妇遇刺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预示着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故选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而不是萨拉热窝事件,排除A项;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萨拉热窝事件并不意味着美国主导当时的国际政治,排除B项;萨拉热窝事件体现的是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背后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而不是法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20世纪初期,欧洲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使得国际局势日益紧张。由此可知,它们当时(D)A.防范政治危机的发生B.极力地维护世界和平C.欲打击社会主义运动D.寻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D项正确;A、B、C三项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无关,排除。 2.1911年前后,德国加紧建立一支强大海军。这一举措只可能是对付英国而不可能是其他强国。英国人下决心要赢,从而激起了英德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上述材料表明(A)A.英德两国矛盾尖锐B.德国军事实力逐渐超过英国C.英国海军实力下降D.英德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动荡解析材料反映英德积极扩军备战,两国的矛盾很尖锐,故选A项;材料不能说明德国的军事实力逐渐超过英国,排除B项;材料只能体现英国的危机感,并不能说明英国已经落后,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五个:经济上的竞争、对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A.欧美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制定军事时间表B.世界经济危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D.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解析材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由诸多因素引发,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C项正确;“已制定”表述错误,排除A项;世界经济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排除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D项。 主题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情境探究]视角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材料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带来了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变化:美国、日本对欧洲的中心地位提出了挑战,美日对国际事态的发展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国际体系不再仅限于欧洲,一个在地理空间上囊括全球、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为基础、现代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国际体系初步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对德国的惩罚过于苛刻,同时也难以约束日本等列强的侵略行为;成为世界强国的美国未加入国联,不愿意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这些导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存活了不到20年,同其他几个国际体系相比较,成了最短命的体系。——摘编自刘建飞《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短命的国际体系》等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国际体系带来的改变,并分析其短命的主要原因。提示改变:欧洲中心地位受到冲击,美日等国影响力扩大;国际体系的范围扩大,从欧洲体系变为全球性的世界体系。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体系中存在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帝国主义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等各种矛盾;对战败国的严苛惩罚等刺激了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法西斯主义乘势而起;美国、苏联等大国参与有限,对新的侵略缺乏约束等。 视角2国际联盟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尽快建立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重要性。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就明确提出: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德国和苏联先后于1926年和1934年加入,但美国却始终没有正式加入国联。国际联盟具有两大宗旨:一是关心和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二是维护世界和平,但在这方面,国联表现得软弱无力,没有起到应有作用。——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国联成立的主要因素,指出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软弱无力的原因。提示因素:世界政治经济联系的加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建议,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要求。原因: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对侵略行为采取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国联被英法控制,成为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美国未加入国联。 [方法突破]1.全面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全面认识国际联盟的建立(1)从出发点看:美国的倡议迎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2)从进步性看: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3)从局限性看:一方面,美国和苏俄(联)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在国联成立时没有加入,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沦为了英法维护其霸权的工具,最终未能制止侵略,局部战争终于走向了世界大战。 [应用体验]【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缔结了一系列国际条约,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条约》规定重新划定德国疆界,限制德国军备,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瓜分。虽然华盛顿会议的规定限制了美英等国的海军军备,但日本仍保留诸多特权。材料反映出(A)A.强权政治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B.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削弱了殖民主义力量C.新秩序的建立保证了国际环境的和平D.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发生改变 解析材料反映了新的强权政治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A项正确;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力量,但“极大”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证明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维持长久的世界和平,排除C项;雅尔塔体系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排除D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列宁评价某国际体系时指出,靠它来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产物。“它”指的是(D)A.雅尔塔体系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C.杜鲁门主义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这里描述的大战(C)A.以进攻方协约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B.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C.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D.标志着冷战从欧洲向东扩大到亚洲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逐渐壮大,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断发展,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C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排除B项;冷战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D项。 3.《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决策时应符合如下原则:决策人(国)形式上都平等地享有决策权,任何一个否决行动,对决策方案能否最终通过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一规定(B)A.削弱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掌控力B.制约了国联维护和平的作用C.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D.使国联逐渐摆脱大国的控制解析材料反映国联采取“全体一致”原则,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故选B项;国联作用不明显,对于欧洲对殖民地的掌控力影响不大,排除A项;材料中的规定没有涉及殖民地与半殖民地,排除C项;国联始终受到英法的控制,排除D项。 本课结束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