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件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件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ID:1262430

大小:1.62 MB

页数:45页

时间:2022-1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八单元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时空坐标] 课标要求1.了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2.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局部抗战1.日本局部侵华(1)原因①根本原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②直接原因: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境,急于发动侵华战争。③有利时机:1931年,中国正处于国共内战时期,给日本侵华造成可乘之机。 (2)表现 2.国共两党对待日本侵略的政策(1)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实行不抵抗政策,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2)中国共产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3.中国局部抗战及抗日救亡运动(1)国民党爱国军队及将领①1932年1月28日,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②长城抗战: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③西安事变A.背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B.过程:1936年12月12日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与国民政府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C.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2)东北人民①由游击队改编而来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②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在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下牵制了大量日军。(3)学生: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①背景:“华北自治运动”。②时间: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游行示威。③影响: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史料阅读”,这体现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具有怎样的民族精神?提示目的: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开放政治、实行民主。精神: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抗日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 结论要语辨一辨(1)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激发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2)一二·九运动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调整斗争策略的根本依据。(×)提示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对于唤起民族觉醒,掀起全面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2)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3)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4)中国共产党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5)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宣布正式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学思之窗”,思考:中间政派对抗日战争有何影响?提示中间力量热烈拥护国共合作,成为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结论要语辨一辨(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抗日政治力量。(√)(2)全民族抗战指的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配合。(×)提示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战,而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共同参加的抗战。(3)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1.大屠杀和大轰炸(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2)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死者超过1万人。 2.殖民统治(1)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2)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①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②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三光”政策;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杀光、烧光、抢光,消灭抗战军民生存条件(3)日军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组建731部队专门研制细菌武器。(4)日军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史料阅读”,材料反映的事件是什么?这些记载有什么史料价值?提示日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这些材料都是重要的第一手史料,对揭露日本侵华暴行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历史概念判一判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主题一 日本侵华与中国局部抗战[情境探究]视角1日本侵华的原因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成立,虽在推进世界和平与合作、解决国际争端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国联并没有在东亚形成影响力,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政局反而形成内争加剧的局面,抗日所需高度团结整合的局面始终没有形成。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最消极的应对策略,即在军事上实行不抵抗主义、在外交上不与日本直接交涉、单纯寄希望国联调处此次冲突。在中国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诉诸国联的情况下,国联开始启动其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机制调处中日冲突……最后国联派出调查团并公布此次中日冲突的真相及解决方案,但最终未被日本接受。随后日本退出国联,国联调处此次中日冲突归于失败。——摘编自崔海波《“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中国与国联的交涉》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日本、国际三个层面说明国际联盟调停九一八事变遭到失败的原因。提示中国国内战乱,国力贫弱;南京国民政府推行错误的内外政策;日本推行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政策;西方大国的纵容;国际联盟解决国际争端的“全体一致”原则的缺陷。 视角2抗日救亡运动材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处于抗日前线的东北广大人民和一部分爱国军队,冲破国民政府的禁令,首先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辽宁沈阳、抚顺等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反抗日本侵略军。广大农民组织大刀会、红枪会等各种组织,手执自制武器进行抗日斗争。9月26日,上海各界市民举行抗日救国大会,通过了对日宣战、武装民众、惩办失职失地官吏等决议案。10月18日,北平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通过迅速组织义勇军、实行对日不合作及积极募集爱国捐款等决议。1935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一二·九运动宣传了这一主张,使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摘编自王秀鑫等《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提示由点到面(从东北扩展到全国);具有广泛性(或各阶层参与);发展迅猛;斗争形式多样。 [方法突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应用体验]【例1】下表是1936年9月日本陆军省修订的1937年对华作战计划的部分内容。这表明(D)地区兵力目标华北5个师团,可视情况增加3个师团占领平津地区和华北五省华中5个师团占领上海附近地区,并确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带华南1个师团占领广州一带地区A.中国沿海防御薄弱B.日军有意限制战争规模C.抗日战争即将爆发D.全民族抗战已不可避免 解析日本1937年对华作战计划兵力覆盖了华北、华中、华南,为全面侵华作准备,说明全面抗战已经不可避免,故选D项;材料的主旨是日军兵力部署,并不是中国的沿海防御,排除A项;材料表示日军有意扩大战争规模,排除B项;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已经爆发,排除C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横线上应填写(A)时间:1931年9月18日事件:影响: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2.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当时有学生发出这样的呼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安静的书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激起了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运动。此运动是(C)A.五四运动B.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C.一二·九运动D.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 3.《申报》1935年12月10日电:昨日为星期六,天气阴。天安门前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提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等六项抗日民主要求。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C)A.标志中国局部抗战的深化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D.表明全面抗战的形成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12月10日”“昨日”“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是“一二·九”运动,该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故C项正确。 主题二 全面抗战的开始[情境探究]视角1国民党的态度转变材料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后对日本侵略者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提示变化:对日本侵略者由“不抵抗”变为抗日御侮。原因:日本侵华日益严重,中日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中国共产党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视角2中国共产党的推动材料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瓦窑堡会议和毛泽东的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地解决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问题。——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研究》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变化,并分析促使中国共产党政策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提示变化:由工农武装割据、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及时调整斗争政策和策略。 [方法突破]1.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 2.“八年抗战”更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1)充分肯定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特别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的英勇斗争和其他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2)进一步揭露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和日本侵略者的暴行。①“八年抗战”只强调了国民党在1937年宣布抗战后的功绩,而忽略了七七事变前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侵略,进而导致东北地区迅速沦陷的史实。②“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更能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3)强调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的地位,中国人民反抗法西斯,开始最早,结束最晚。 [应用体验]【例2】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郑重向全国宣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其主要目的是(D)A.执行三民主义政策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停止暴力追求统一D.实现国共联合抗战解析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认可三民主义,取消对抗国民党的一些政策,旨在缓和两党矛盾,实现联合抗日,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认可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并非执行三民主义政策,排除A项;1924年至1927年是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停止暴力追求统一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针对的事件是(D)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 2.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题为《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的谈话中表示:“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全国国民要认清……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该谈话(D)A.说明国民政府拟实施全面抗战路线B.表明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C.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D.有利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解析该谈话使得更多的人团结起来,这对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很大的作用,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全面抗战路线,排除A项;谈话里没有提到中国共产党的作用,更不能说明合法,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物质基础,排除C项。 3.1937年10月,在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八省境内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换上了新四军军装,随即开赴抗日战场。这表明(D)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变化B.革命根据地经济出现严重困难C.红军已经胜利完成了万里长征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解析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在军事上的合作,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故选D项;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排除A项;革命根据地是国共十年对立时期,排除B项;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排除C项。 本课结束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