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2.2 地形变化的动力
加入VIP免费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2.2 地形变化的动力

ID:1260351

大小:3.8 MB

页数:77页

时间:2022-12-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课标导引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目标导引1.说出内力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表现形式。(综合思维)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掌握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之间的关系。(区域认知)3.掌握地质构造类型及相应的地表形态。(综合思维)4.结合具体地貌案例,综合分析地貌形成的内、外力作用。(综合思维) 知识建构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一、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2.表现形式: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会使地表形态产生显著的变化。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等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的运动方向大致平行于地表垂直于地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带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4.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1)构造运动的类型地壳运动的“足迹” 【思考感悟】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的结果?提示从形式上看,喜马拉雅山脉的上升属于垂直运动,但从本质上看,喜马拉雅山脉的上升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 (2)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3)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地貌褶皱A背斜山岭(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B向斜谷地或盆地(受外力后成为山岭)C断层断块山、沟谷或、陡崖 (4)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①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②找水:在向斜盆地中易找到地下水。③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避开断层。 5.板块构造学说(1)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学说内容①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②板块内部构造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于板块交界处。③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二、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来自太阳能、地球重力能等,主要是通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作用改造地表形态。2.作用结果:使地表由起伏趋向和缓。 3.风化(1)概念: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水、大气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2)类型①物理风化: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其物理性状发生变化的过程。②化学风化: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③生物风化:岩石受生物活动的影响发生物理性状、化学性质变化的过程。(3)作用结果: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风化产物也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注意“风化”与“风蚀”的区别 4.侵蚀和搬运(1)概念:侵蚀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和土壤等物质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松散、溶解和破坏,且发生位移的过程。风化和侵蚀作用产生的各种物质,在自然力作用下,发生进一步较长距离位移的过程,就是搬运作用。(2)类型①流水侵蚀作用:山区河流坡度较大,河床下蚀作用强;在河流转弯处,侧蚀作用加强。一般情况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坡面水流冲刷地面并下切,会形成沟谷。②风力侵蚀是与风力搬运相伴而行的。风沙流是一种常见的近地面沙粒搬运现象。③冰川和波浪等也会产生侵蚀和搬运作用。 5.堆积(1)概念: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搬运能力减弱等原因不再继续搬运而发生沉淀、沉积的过程,称为堆积作用。(2)规律:在沉积过程中,通常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形成砾石、砂、粉砂、黏土等颗粒或大小不同的沉积物。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流水、风力沉积的物质分选性较好 【实践链接】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注入渤海,但千百年来,渤海的形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提示这是因为渤海位于地壳构造运动的下沉地带,泥沙入海后,很快沉积或随洋流流入黄海,即内、外力相互作用,使渤海的形状没有太大的变化。 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并纠错(1)东非大裂谷是由板块张裂形成的。()答案√(2)在内力作用中,构造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答案√(3)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构造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答案√ (4)“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答案√(5)岩层发生断裂就形成断层。()答案×提示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 2.将下列外力作用与对应的地貌类型连线。风力侵蚀      沙丘风力堆积风蚀蘑菇流水溶蚀海蚀柱流水堆积角峰海水侵蚀喀斯特地貌冰川侵蚀三角洲 3.下列地形与其成因搭配正确的是()A.长江三峡——流水侵蚀B.日本海沟——板块张裂C.黄土高原——流水堆积D.黄河三角洲——海浪冲积答案A 4.“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答案C 5.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C.冰川作用D.海蚀作用答案B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情境探究探究一构造运动分为哪两类?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二者有何关系?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到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至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东非大裂谷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 结合材料探究:(1)这一巨大的裂谷带是怎样形成的?(2)材料中众多的火山是何种内力作用形成的?提示(1)是裂谷两侧的板块相对移动,彼此张裂形成的。(2)岩浆活动。 方法突破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体如下。分类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概念地壳或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运动方向水平挤压水平张裂地壳抬升、地壳下沉对地表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形成裂谷或海洋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分类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形态举例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相互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应用体验【例1】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它的上截和下截保存得比较完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大理石柱子变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水平运动B.火山喷发C.垂直运动D.板块碰撞(2)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①以水平运动为主②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地壳运动过程③以垂直运动为主④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名师点睛答案(1)C(2)B 情境探究探究二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会产生哪些影响?近年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冰岛主要火山与冰原分布图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及其运动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1)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冰岛多火山喷发的原因。(2)火山喷发破坏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活动。然而,也为人类带来有利的方面,请列举两点。(3)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大西洋、地中海未来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提示(1)冰岛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2)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带来硫黄等矿物;利用火山景观发展旅游;有利于火山研究。(答出两点即可)(3)大西洋的面积不断扩大,因为它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处于不断张裂中;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因为它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方法突破板块构造与地表形态板块运动边界类型示意图明显地形实例张裂生长边界海岭、大陆裂谷东非大裂谷、红海 板块运动边界类型示意图明显地形实例碰撞挤压消亡边界碰撞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洋中岛弧、海沟马里亚纳群岛、马里亚纳海沟俯冲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俯冲角小海岸山脉、海沟安第斯山脉、智利海沟俯冲角大陆缘岛弧、海沟太平洋西部的海沟、岛弧链 应用体验【例2】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 思维导引根据图中箭头→板块边界类型→常见地貌。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板块海拔相近,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得出该板块类型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阿尔卑斯山脉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日本列岛和落基山脉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答案(1)A(2)C 情境探究探究三常见地质构造有哪些?研究地质构造,具有哪些实践意义?华山张乔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一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 提示华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是断层构造形成的断块山。结合材料探究:你能回答诗中“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这一问题吗?造成华山危峰兀立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突破1.常见地质构造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判断方法从形态上背斜向斜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岩层向上拱起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间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间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形成谷地或盆地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易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主要是内力作用影响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主要是外力作用影响 2.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特别提示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回答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来回答。特别注意向斜谷、背斜山、断块山等均为地貌类型。 应用体验【例3】读喜马拉雅山东段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乙、丙、丁中属于地形倒置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丙、丁(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高峰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背斜山B.甲处适合选为水库坝址C.适合在乙处开凿隧道D.地壳最不稳定的是丁 名师点睛答案(1)C(2)C 情境探究探究四外力作用有哪些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产生哪些影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距克拉玛依市约100千米,有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形状怪异,维吾尔族人称为“沙依坦克尔西”,意为魔鬼城。其实,这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即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水蚀、风蚀作用,形成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 结合材料探究:(1)说明雅丹地貌区域的气候特点。(2)雅丹地貌是风蚀地貌组合。分析说明雅丹地貌区域风蚀地貌形状怪异的原因。提示(1)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力强劲。(2)区域内各地风力大小不同、岩性不同,抗侵蚀能力不同,因而外力侵蚀效果差异,形成形状怪异的风蚀地貌。 方法突破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1)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如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 (2)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主要分布地区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干旱地区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区溶蚀形成峰林、峰丛、溶洞、溶蚀洼地、落水洞等喀斯特地貌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滨海地带 要点笔记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留在原地;侵蚀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被带走。 (3)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主要分布地区冰川堆积堆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堆积物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具有分选性河流出山口处和河流的中下游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堆积地貌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积地貌滨海地带 特别提示(1)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丹霞地貌是流水侵蚀地貌。(2)溶洞、地下河、峰林、峰丛、石林等为流水溶蚀地貌。石笋、石钟乳、石柱等为流水堆积地貌。 2.外力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碎屑物被侵蚀后,更容易受到风化。侵蚀和风化的碎屑物在搬运作用下在地势低的地方沉积下来,形成新的地貌。 应用体验【例4】当气温在0℃上下变动时,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冻结、融化频繁进行,使裂隙不断扩大,使岩石崩裂成为岩屑(见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某地质作用示意图 (1)该地质作用属于()A.变质作用B.侵蚀作用C.风化作用D.沉积作用(2)关于青藏高原上这种地质作用强盛的季节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季 气温上升快速,日较差小B.夏季 气温较高,日较差大C.秋季 气温下降快速,日较差小D.冬季 气温最低,日较差大 名师点睛答案(1)C(2)B 素养培优(地理实践力)下面是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把缺少的部分补充完整。(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3)实验材料:4厘米×30厘米的竹片(或)2片。(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形变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形变过程比较接近。 (5)实验过程和现象(在方框内画上相对应的示意图): (6)研究结论:①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作用的结果。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共同作用的结果。③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 提示(3)木片、三合板(有塑性的材料即可)(5)(褶皱要体现出“岩层连续”和“弯曲变形”,断层要体现出“断裂”和“上下错动”)(6)①内力②内、外力③活跃的断层处(板块交界处)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在实验中,该同学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1~2题。 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①碰撞挤压②张裂运动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A.渭河平原的形成B.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解析第1题,由“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是张裂运动,模拟的板块边界为生长边界。第2题,渭河平原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和流水沉积形成的。日本福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该地地震的发生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有关。青藏高原是由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由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的。答案1.D2.D 读景观图片,完成3~4题。3.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4.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力作用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力作用后经沉积甲图乙图 解析第3题,甲图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的。第4题,由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背斜),经侵蚀而出露地表。答案3.B4.A 读图,完成5~6题。5.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6.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中所示不同的是()A.庐山B.喜马拉雅山脉C.华山D.泰山 解析第5题,山地M是由中间岩层相对上升,两侧岩层相对下降形成的,为断块山。第6题,庐山、华山和泰山都属于断块山,喜马拉雅山脉属于褶皱山。答案5.C6.B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桥”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B.乙: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丙:广泛分布在西南地区D.丁:在华北平原比较常见8.形成溶蚀“桥”地貌景观的主要条件是()A.炎热多雨的气候B.温和干燥的气候C.岩浆岩分布广泛D.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解析第7题,甲黄土“桥”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当地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A项错。海蚀“桥”为海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B项错。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桥”,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广布地区,属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我国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C项对。风蚀“桥”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D项错。第8题,溶蚀“桥”地貌景观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广布的地区,C项错;因受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需要炎热多雨的气候,A项对,B项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D项错。答案7.C8.A 9.下图是地貌形成与地质作用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①变质作用②侵蚀作用③内力作用④外力作用A,B,C,D。 (2)据研究,上海崇明岛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与南通地区相连(两地目前的位置如下图所示),未来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和。 (3)变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冰川侵蚀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4)地球的地貌一般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有时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有时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试解释青藏高原不断升高、大兴安岭起伏变得和缓的原因。青藏高原:。大兴安岭:。 解析第(1)题,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第(2)题,崇明岛主要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其堆积物是河流从中上游侵蚀、搬运而来的泥沙。第(3)题,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其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积累的能量;冰川侵蚀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第(4)题,青藏高原不断升高,主要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大兴安岭起伏变得和缓,表明占主导地位的是外力作用(侵蚀作用)。 答案(1)④③②①(2)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搬运作用 流水堆积作用(3)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积累的能量 太阳能(4)地壳不断上升,以内力作用为主 地壳不断遭受侵蚀,以外力作用为主 本课结束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