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件1.2.1 石油概况
加入VIP免费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件1.2.1 石油概况

ID:1260331

大小:2.29 MB

页数:45页

时间:2022-12-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第1课时 石油概况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教材导读知识体系课程标准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目标导引1.了解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发展历程,明确石油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地理实践力)2.掌握世界石油资源与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区域认知)3.通过对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分析,理解石油在国际贸易中的独特地位(综合思维)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一、石油的价值1.石油的概念:一种赋存于地下岩层中,以为主混合而成的可燃性液体矿物。2.石油时代发展历程:灯油时代→汽油时代→石油化工时代→石油_______时代。属于战略性矿产资源3.石油的作用:既是主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原料;关系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和。碳氢化合物能源工业能源安全 视野拓展石油的优点石油是工业社会重要的动力燃料,它的许多优点是其他燃料无法比拟的。如在物理性质上,石油是可以流动的液体,比重小于水,容易开采,占有的容积小,容易运输。从原油中提炼的汽油和柴油是目前所有液体燃料中能量密度最高的,虽然天然气、氢燃料单位质量所释放出的热量比汽油和柴油大,但是往往意味着需要更大的空间容量,因此在储运便利性上不如汽油、柴油。此外,汽油、柴油燃烧充分、无灰烬的特点可满足内燃机的要求。所以,在陆地、海上和空中交通方面以及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石油都是重要的动力燃料。在现代国防方面,新型武器、超音速飞机、导弹和火箭所用的燃料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二、石油资源的分布1.油气资源:石油与的统称。2.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集中分布在东半球和北半球分布情况海陆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陆和地区分布中东最为丰富;其次为和北美洲地中海东部、南部到波斯湾沿岸的部分地区国家分布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等天然气极不均衡近海拉丁美洲 3.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我国海域石油资源发现率较低(2)储量:少,是石油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柴达木渤海湾人均石油探明储量 三、世界石油的生产与消费1.生产地:分布。(1)从地区分布看:是世界上石油产量最大的地区。(2)从国家分布看:、俄罗斯和美国等国是世界上石油产量较多的国家。2.消费:与经济规模高度相关。(1)从地区分布看:亚太、北美和西部是世界石油消费数量最多的地区。(2)从国家分布看:美国、、印度、日本等国石油消费数量位居世界前列。相对集中中东沙特阿拉伯欧洲中国 3.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4.石油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独特(1)原因:世界石油主要消费地与生产地相。(2)进口地区:、北美和欧洲进口石油最多。(3)海上运输: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好望角、苏伊士运河等成为海上石油运输线上的重要节点。【微思考】近年来闹“油荒”,“石油危机”日益严重,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背离亚太提示说明石油资源短缺。原因是世界石油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石油又是非可再生资源,同时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和生活消费的石油增加。 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并纠错(1)规模较大的油气田形成于变质岩层中。()解析规模较大的油气田形成于沉积岩中。(2)中东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3)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4)从伊朗运往中国的石油,其线路要经过苏伊士运河。()解析从伊朗运往中国的石油,其线路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 2.读世界石油运输路线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波斯湾地区的石油主要输往北美B.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石油输出的唯一海上通道C.从波斯湾地区输往欧洲的石油主要通过好望角D.中东石油主要产于以波斯湾为中心、南北延伸的石油带上A 3.下列四幅图中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C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一 石油资源的分布情境探究波斯湾地区石油分布集中,超级大油田多,油井多为自喷井,开采出的原油基本不含硫。下图示意沙特阿拉伯主要油田的位置。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丰富,石油产业的收入大约占全国总收入的75%、出口收入的90%。 结合材料探究:(1)石油按自然资源表现形式分类属于哪种资源?(2)分析沙特阿拉伯“水比油贵”的原因。(3)分析沙特阿拉伯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竞争力强的原因。答案(1)矿产资源。(2)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地表水资源匮乏;生产、生活用水以海水淡化获取的淡水为主;海水淡化要消耗大量石油,所以获取淡水的成本高。(3)①石油储量大,油田规模大(或资源丰富,种类多);②(多自喷井,)开采成本低;③原油基本不含硫,品质好;④油田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海运条件好,运输成本低。 方法突破1.石油与煤炭的比较(1)石油燃烧效率高,废渣少。(2)石油便于运输,特别适合通过管道连续运输。(3)石油燃烧值高,可以用作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燃料。(4)虽然石油是会产生污染的燃料,但是和煤炭相比,二氧化硫污染少。 2.石油的分布总特征不均衡世界分布状况东半球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度尼西亚。其中中东石油最丰富,中东是世界石油产量最大的地区西半球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中国分布状况东部主要分布在大庆、辽河、大港、中原、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西部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应用体验【例1】读我国森林、草场、石油、煤炭资源产区分布图,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①石油②煤炭③森林④草场B.①森林②草场③煤炭④石油C.①草场②煤炭③森林④石油D.①煤炭②石油③森林④草场 思维导引 解析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是①图;我国草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藏高原,是②图;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山西、陕西、内蒙古),是③图;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等内陆盆地,以及渤海湾、东海、南海北部大陆架上,是④图。答案B 针对训练下列地区不是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区的是()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黄土高原D.渤海湾C解析我国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等内陆盆地,以及渤海湾、东海、南海北部大陆架上。 探究二 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特点情境探究经济发展能源先行。人们把石油、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地命名为“石油心脏地带”,距油气资源来源较近的地区叫“内需求月型地带”,距油气资源来源较远的地区叫“外需求月型地带”。 结合材料探究:(1)列举位于图中“石油心脏地带”的地区和国家。(2)说出“石油心脏地带”内的国家油气生产与消费的对比关系。(3)美国国内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为什么还要将其列入“外需求月型地带”?答案(1)中东、北非、俄罗斯等。(2)生产大于消费。(3)美国的高消费和浪费再加上工业高度发达,对油气资源需求量过大,造成美国油气资源供不应求。 方法突破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分析 特别提示中东石油资源输出路线 东线:从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到阿拉伯海,经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到中国、日本、北美等。南线:从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到阿拉伯海,经印度洋,绕好望角到大西洋,到西欧和美国等。西线:从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到阿拉伯海,过曼德海峡,到红海,过苏伊士运河到地中海,再过直布罗陀海峡经大西洋到西欧。 应用体验【例2】下图示意世界炼油能力空间分布及变化(图中圆圈大小表示炼油能力大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与图中炼油能力空间分布关系最大的是()A.石油资源B.科技水平C.市场需求D.人口数量(2)炼油能力空间分布的变化将导致()A.石油运输量增加B.欧美经济萎缩C.世界贫富差距加剧D.污染区域更集中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炼油能力最大的地区在北美、东亚等消费市场,而产油地中东炼油能力相对较小。第(2)题,炼油能力大的地区在空间上靠近消费市场,炼油与原油分布不一致,导致原料运输量增加。答案(1)C(2)A素养立意本组题通过世界炼油能力空间分布及变化考查世界石油主要消费地与生产地相背离的知识,需要联系工业区位的知识、世界石油分布和消费情况综合分析,体现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 针对训练下图为世界部分城市人口密度与人均年石油消费相对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由图可知()A.人口密度越大,人均年石油消费相对量越小B.人口密度越大,人均年石油消费相对量越大C.人口密度越小,人均年石油消费相对量越小D.人口密度和人均年石油消费相对量无相关性2.形成香港人均年石油消费相对量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落后B.地狭人稠C.能源缺乏D.重视环保AB 解析第1题,根据示意图分析人口密度与人均年石油消费相对量呈负相关。第2题,香港面积狭小,人口密度大,人均年石油消费相对量小。 素养培优素养目标——区域认知材料一与一般石油不同,页岩油是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世界页岩油总储量为3450亿桶,其中俄罗斯750亿桶,美国580亿桶,中国320亿桶。世界页岩油储量远超其他石油储量,常规原油终将退出历史舞台,未来石油市场的竞争将会以页岩油为主。俄罗斯页岩油储量几乎全部蕴含于西西伯利亚的巴热诺夫页岩区。俄罗斯计划与国际石油公司合作对页岩油进行开采,俄罗斯政府希望在2025年前将难开采石油产量在全国石油总产量中的比重从1%提高到10%甚至更多,其中西西伯利亚的巴热诺夫组便是首要开发的区域。 材料二页岩油是最难开采的石油之一。开采页岩油用到的技术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将油井打开后朝里面注入包括水在内的液体,利用液体压力将页岩压裂,使里面的油气释放出来。该过程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并会产生大量废水,目前处理这些废水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其注入深井,而非回收利用)。开采页岩油需要先进的技术,页岩油里面含有一些有毒物质,开采时必须用到淡水,如果对这些废水处理不到位,后果非常严重。 材料三俄罗斯主要页岩油地层分布示意图。 (1)指出俄罗斯页岩油地层空间分布特征。(2)分析库阿娜姆页岩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对页岩油开采的不利影响。(3)简析俄罗斯巴热诺夫页岩区页岩油开采的有利条件。(4)指出目前页岩油开采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应对措施。提示(1)分布分散,相对集中;主要页岩区集中分布于俄罗斯中西部;大致南北延伸,跨度大,范围广。(2)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不利于施工;位于山地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海拔较高,不利于施工和交通运输;森林分布广,开采过程破坏森林,存在开采页岩油和保护森林的矛盾;寒冷期长,液态淡水供应不足。 (3)页岩区面积广,页岩油储量大;传统石油储量有限,石油需求量不断增大,页岩油市场前景广阔;开展国际合作,开采技术成熟,设备满足要求;区内淡水资源丰富,可满足开采过程中的用水需求;政府政策支持,开发优惠;区内人口、城市少,对人类活动影响小。(4)影响:破坏地表环境,易导致生态破坏;大量消耗淡水,影响自然界水循环,缺水地区加剧水资源紧张局面;开采过程产生的含有有毒物质的废水会污染水环境,破坏生态环境。措施:选择合适的开采地点,尽量减少对植被、土壤、水文环境的破坏;回收管理废水,实现循环利用;引入除污、除毒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污染物质;创新开采技术,实现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右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A.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B.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电和核电C.天然气、石油、煤炭、水电和核电D.煤炭、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2.在本国能源消费构成中,能源①居首位的国家是()A.瑞士B.法国C.中国D.英国BD 解析第1题,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居首位,其次为煤炭、天然气,水电和核电比重小。第2题,瑞士水电比重最大,法国核电比重最大,中国煤炭比重最大,英国石油比重最大。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一般认为,石油是古生物遗体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于长期主要从中东进口油气资源,东非地区(右图中阴影部分)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油气资源较贫乏的地区之一。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境内都发现了大量的石油矿藏。 (1)指出东非地区形成石油的地质作用和储藏石油的主要地质构造类型。(2)试分析东非地区长期从中东进口油气资源的原因。(3)为了促进东非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两种措施,请选择其一,并评价其对东非地区的影响。措施①:以丰富的石油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石化工业。措施②:大力开采石油,并将大部分石油外运出口。 解析第(1)题,石油是古生物遗体经长期沉积作用形成的,一般储藏在背斜中。第(2)题,主要从东非地区石油的开发历史、加工能力、需求量以及与中东的距离等方面分析。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影响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如果选择措施①,有利影响主要从发展石化工业对东非地区的经济、工业化水平、就业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不利影响从发展石化工业破坏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如果选择措施②,有利影响从石油外运出口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来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答案(1)地质作用:沉积作用。地质构造类型:背斜。(2)东非地区各国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时间较晚;东非地区各国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油气资源开采、加工能力弱;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非地区各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东非地区距离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东较近。 (3)措施①。有利影响:发展石化工业能够促进东非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该地区工业化水平;能够带动东非地区各国就业;能够增加石油资源的附加值,促进东非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利影响:大力发展石化工业会加重东非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或措施②。有利影响:石油外运出口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石油外运出口对东非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较小。不利影响:经济增长依赖石油外运出口,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发展不稳定;大力开采石油可能导致资源枯竭,不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结束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