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2.3 城镇化
加入VIP免费下载

鲁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2.3 城镇化

ID:1259295

大小:266.7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11-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节 城镇化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下图示意我国某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镇人口数量增大B.城镇用地规模扩大C.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大D.城镇交通网日益完善2.从Ⅱ阶段到Ⅲ阶段,该城镇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可能有(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郊区交通拥堵 ③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④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城镇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域转化为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下图为某城市现阶段的人口迁移图。据此完成3~4题。 3.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  )A.农业的集约化B.工业的智能化C.服务业的社会化D.社会经济发展4.该城市现阶段所处的城镇化阶段是(  )A.过度城镇化B.郊区化C.滞后城镇化D.逆城市化半城镇化是指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具体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人口半城镇化率M=(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它能反映出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据此完成5~7题。注:台湾省资料暂缺。5.我国半城镇化率高,其有利的一面是(  )A.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B.改善农村人口年龄结构C.促进城镇经济发展D.改善城镇生态环境6.我国东南沿海地区M值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条件优越B.自然资源丰富C.位置优越,交通便利D.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7.我国人口半城镇化问题比较突出,解决途径主要是(  )A.加大农村投入B.降低城镇化速度C.改革户籍制度D.发展服务业下图表示城镇化过程中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读图,完成8~9题。8.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工业、农业、服务业B.服务业、工业、农业C.农业、服务业、工业D.工业、服务业、农业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的城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密切 B.多数城镇的服务业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C.城镇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D.科技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图甲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单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就业的百分比(单位:%)图。读图,完成10~11题。图甲图乙10.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A.城镇化过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B.城镇化过程进入衰退阶段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11.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劳动力就业比例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A.D时段B.B时段C.E时段 D.F时段城市景观的变化,如道路繁荣、高楼林立被称为景观城镇化;城市内部人口潜在的变化,如精神文明建设、人口素质提高被称为人文城镇化。读某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指数越大表示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完成12~13题。12.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13.当景观城镇化发展速度高于人文城镇化发展速度时形成过度城镇化,反之则形成滞后城镇化。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区域人文城镇化建设亟须加强B.乙区域应加强道路和公共设施的建设C.丙区域人口素质高,城市规划合理D.丁区域景观发育程度较高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某城市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4~16题。14.相比较而言,该城市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15.环线间职住失衡,会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通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16.针对环线间职住失衡带来的问题,该城市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居住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7.下图为某国家某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图a和图b表示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描述该城市从1980年至2020年的发展变化。(2)该城市的发展变化代表了该国城镇化的进程,试判断该国家的类型(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并概括其城镇化的主要特点。第三节 城镇化1~2.1.B 2.B 第1题,由图可以明显看出城镇用地规模扩大。第2题,从Ⅱ阶段到Ⅲ阶段,该城镇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往郊区,原因可能有城区地价上涨、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区交通拥堵等。 3~4.3.D 4.B 第3题,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人口由从事农业生产转变为从事非农产业,促进了城镇化,D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该城市现阶段中心城区人口向城区外围(近郊)涌入,导致近郊人口和产业活动增多,处于郊区化阶段,B正确;过度城镇化和滞后城镇化都是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是必然的城镇化阶段,A、C错误;逆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由城市中心区迁往离城市更远的乡村和小城镇,D错误。故选B。5~7.5.C 6.D 7.C 第5题,进城农民多为青壮年,他们为城镇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促进城镇经济发展。第6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第7题,半城镇化的人口本质是没有城镇户籍但生活在城镇的农民,这是我国户籍制度导致的。因此,改革户籍制度是我国人口半城镇化问题的主要解决途径。8~9.8.A 9.C 第8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业劳动力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劳动力比例先上升后下降,服务业劳动力比例持续上升,根据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曲线b表示农业,曲线c表示服务业,曲线a表示工业。故A正确。第9题,城镇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业相对发达,A错误,C正确;多数城镇的工业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B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D错误。10~11.10.C 11.B 第10题,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正确。第11题,读图乙可知,b阶段劳动力在农业中的就业比例最大,在工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例较小,可判断b阶段的城镇化水平较低,结合选项分析可知,对应的时段应该是图甲的B时段。B正确。12~13.12.A 13.B 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发展指数越大,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图中甲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在四个区域中最大,故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第13题,图中乙区域景观城镇化远低于人文城镇化,结合材料可知,乙区域应加强道路和公共设施的建设。14~16.14.C 15.B 16.A 第14题,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职住比接近1时,职住最为平衡。读图可知,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四环与五环之间。第15题,根据材料中职住平衡可推测,职住失衡指居住地与工作地距离较远。职住失衡会导致就业人群的平均通勤距离增加。第16题,分析得出,该城市环线间职住失衡会导致就业人群平均通勤距离增加,带来如交通拥堵等问题。因此,该城市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将部分产业迁移到郊区。17.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内容可判断出,该城市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区不断向沿海地区扩展两方面。第(2)题,据图示内容可知,目前该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应处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因而该城市所属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城镇特点包括城镇化起步晚、城镇化总体水平低、地区差异大。答案(1)城市规模扩大,城区主要向沿海方向发展。 (2)国家类型: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主要特点:起步晚、总体水平低、地区差异大。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