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时11_第一章_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唐桂亮【课程标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教材分析】在学会阅读地图的基础上,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这节教材的设计思路和上一节相同,重在阅读和使用地图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这一节讲述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学习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本节内容与上一节内容紧密联系,旨在共同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从学生能力上看,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教材设计了“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三个黑字标题,其中等高线地形图是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等高线地形图”充分利用了地形模型对应等高线图上的不同部位,使学生能够在地形图上对地形部位进行正确的判读。“制作等高线模型”的活动式课文是对等高线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这是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地图。教材以模拟图引导学生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并迁移到阅读“世界地形图”,既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又使学生对世界地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地形剖面图”也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教材通过活动式课文落实这一要求。【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空间思维能力薄弱,空间想象弱,处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过渡阶段。【学习目标】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教学重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课时安排】一课时(20分钟)【教学过程】【导入】从这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那就是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过渡】等高线地形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1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从定义中可以知道,计算海拔的参考基点(起算点)是确认一个共同认可的海平面。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简单来说就是两地海拔的差。起算点可以是任一地点。【读图】我们来读图:读图1.35-地面高度的计算,图中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1500米,因此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图中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500米,因此乙地的海拔是500米。根据相对高度的定义,可以计算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即甲、乙两地的海拔的差。因此,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0—500=1000(米)。【小结】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过渡】我们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地表的高低起伏。请同学们观察PPT上动态演示的等高线的绘制过程,理解等高线的定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过渡】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那么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PPT的动态演示:(1)用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与起伏的地面相截,那么在水平面和地面的交汇处,就会形成一系列的水平曲线。(2)如果把这些水平曲线都投影到一个标准的水平面上,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在图纸上,就得到了可以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海平面以上,每隔一定高差便可设一条等高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叫等高距。例如图中,每隔110米设一条等高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是110米,也就是等高距是10米。【过渡】让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PPT上的等高线地形图,总结等高线的一些基本特征。(1)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闭合曲线)(2)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等。(同线等高)(3)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等。(同图等距)(4)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不相交、不重叠)【过渡】具备了以上的基础知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来分析一些地理现象。【读图】我们可以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等高线数值越大,地势越高;等高线数值越小,地势越低。【读图】我们也可以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坡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过渡】地表形态千姿百态,但不外乎是由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基本形态组成。我们先通过下列一组素描图来认识这些常见的地形部位。(展示图片)【过渡】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25页图1.37和文字,找出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的特点以及图例。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图上用符号表示。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图上用虚线符号表示。无法集水,又被称为分水岭。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图上用虚线符号表示。山谷处容易集水,常常形成小溪、河流。2 陡崖:等高线重叠。图上用线段符号表示。陡崖处适合开展攀岩运动。陡崖是户外活动要避开的危险部位。陡崖处可能会形成瀑布(跌水)。【过渡】陆地上的高低起伏用等高线来表示,而海洋中的高低起伏用等深线来表示。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作等深线。从等深线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总结】【课后练习】【课后阅读】课本P24-263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