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6课 《芣苢·诗经·周南》知识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6课 《芣苢·诗经·周南》知识点

ID:1247441

大小:18.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10-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6课《芣苢·诗经·周南》知识点译文:采呀采呀采芣苢,大家一起采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芣苢已经有了哎。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把它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把它捋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把它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把它掖进怀。注释:采采:采而又采。芣苢(fú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有:取得。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释义:《兔罝》体现了周文王仁之刚强,《芣苢》则体现了周文王仁之柔化。《左传》:“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周南》中劳动的场面较多,《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芣苢》等都有劳动场景。其中《卷耳》最能体现出寘彼周行、勤而无怨的精神,《芣苢》则反映民众能勤而无怨的原因。 观《芣苢》,会感受到诗的一种气象,那是民众在在一起欢快劳动场景,是种祥和喜悦的气象。乐,顺也。悦于勤,是国家大顺之象。本诗如何体现出悦的呢?其三段诗句代表了悦的三个主要元素和三个阶段。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芣(fú)苢(yǐ ),暂不能断定为何种植物,一说为车前草。从诗中描述看,其植株有一定高度,便于用衣布或围裙之类摘采,如为车前草,适于用篮筐采摘;从大家一起采摘的场面看,应是大面积农作物;从先摘后捋、用衣布兜住、又掖起来的采摘过程看,或是有籽粒的农作物。薄言,语气词,轻柔之意。薄言一词,立刻把人带入轻快劳动的画面,让人感到劳动是轻松愉悦的。这是种伟大的品德,能把仁德的行为方式和节奏,无形中影响民众的思维方向和运动节奏,将其带入和顺之道。一个人暴跳如雷或怨气冲天时,往往是思维方向、方法、节奏不适当而导致一时行不通。一旦转变思想,行为方式也会发生转变,或许就能行的通顺。一个单位中会有多少种个人行为方式?一个国家中又会有多少种行为方式?如何转变众人行为方式?靠强制统一吗?是靠德行啊! 《中庸》:“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一个人德行越高厚,心地越宽仁良善,对人越有和善之气。越是心气不定,气量越小,往往待人以声色。反之,能调和声色,也提高了德行。自我观察一下,对子女有无大声以色,对家人有无大声以色,对同事有无大声以色,对下属有无大声以色。孔子说的对,如果以声色齐家、管理单位、治国确实属于最低层次。如果你有明德,能认知事物道理,事事做到明,就能给他人明道,他人能够得到美善,何须大声以色呢?反观是自己心性未定,未能明澈,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对待他人。文王希望民众勤劳,大声以色了吗?他是以柔风细雨般和悦带民众走向明道。这个明道是快乐人生。有之,或许发现了芣苢,或许发现芣苢到了可采时节,告诉人们已经可以采摘了。从有之来看,诗中的薄言采之和有之都是号召阶段,属于悦的第一阶段。乐是生命体系的运行状态,它的感觉是情绪流动通畅,所以有情志产生阶段,有实际运行阶段,有达到情志的完成阶段。人们追求获得结果是为了让生命体系更完善,行的通,行的更好,所以会感到快乐。从追求到收获的劳作过程也可以收获快乐,因为让自己接近了目标、收获了能力、收获了成长。如果追求眼前一时快乐,让生命偏离正道,让自己与自然脱节,将影响之后的运行通畅,反而没有幸福人生。若要快乐,首先要有追求。有之就是情志产生的第一阶段。然而这一阶段并不简单,有些人没有明确的人生方向和目标,有些人有一点小目标,活着活着就把自己丢了,到头来只会抱怨生活不幸福。那么如何给自己目标?首先要认知自己,一个看不到自己心的人,见到别人忙啥自己也忙啥?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着急,越急越看不到自己,越急越乱,越急人生的发展越慢。从当下开始,停下来等等自己的心,再出发。有了根,心在事上,心通于一,反而更敏捷,再快也不乱,因为心在道上啊! 对于明心见性的修行非一朝一夕之事,平时要养成树立目标,制定合理规划的习惯。制定目标要有收获期望值,而不能蒙昧的空想,更不能为贪欲所牵引,眼里只盯着结局,或幻想结局的安排。树立目标不能过大,要具有可行性,一些人教育子女往往希望大,收获少,就是没有切合实际,让孩子摘不到桃子,没有收获感,难以走向快乐学习之道。文王的薄言有之,以轻柔方式告诉了人们收获的目标,告诉人们有实可行,让人们怀着轻松喜悦走向劳动的大地。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掇,从诗的语境看是对有数量之物的摘取。捋 (luō),对枝上的叶或果实捋下来,也可能是对豆类从壳中捋出来。掇和捋这两个动作是采芣苢实操过程,体现了人们的劳作过程。劳动是生存之本,劳作亦有其道。一个人只空想目标、幻想结局,不可能有收获,一个人不明于劳动方法,也难有收获。凡事都有其道,尊道而行方能成功。如果一个人听到采芣苢就跑出去,怎么采呢?用什么工具?什么样的方法最合理,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呢,还是遵物性按阶段劳作呢?小到采芣苢,大到治国,做任何事情有没认知物性,掌握方法呢?为什么有些人事业成功,有些人难以立业呢?要么蒙昧于寻找做事方法,要么贪于结果而不重视劳作过程。哪件事不经过合理操作能成功呢?稀里糊涂向前走的人,认真的找找做事的方法吧,从眼前开始规划自己,寻找当前事情的合理方案。方法合理,走的就会顺畅,如此才能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以快乐的状态参加劳动,会收获更多快乐,更能提高效率。在理念上转变思想,以快乐的心态对待劳动,体会劳动的收获感,容易进入快乐劳动的模式。金一南先生讲别人说他刻苦学习工作,相反,他在享受学习工作的快乐,这会让他收获更多知识和能力。 每个人在学习劳动过程中,都会经历初期的锻炼,这个锻炼过程是成长的最佳时期,要珍惜。一旦熟练自会顺畅通达。当然,作为管理者要把握好度,不能让学习者、劳动者感到过度的压力痛苦,要学习文王那样营造欢快又励精的勤劳状态。孔子提出使民以时,也是主张不过度用民力,让民众在最佳状态劳动创造、幸福生活。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袺(jié)古人认为用衣贮之而执其袵,或许这是摘芣苢后贮放方法,但未必用衣来贮放,如同现代人采棉花,用布裙或布兜,西周时期已有编筐,不大可能用衣服从事采摘劳动。襭,古人认为用衣贮之而扱其袵于带间也,同样,如用布裙,腰间有个绳带就能起到掖的作用,没必要用衣服采摘。从该字的结构和意义,我个人认为襭应读掖。本段诗是快乐的完成阶段,是实质上的获得之乐。这个获得又是有终之得,从开始告诉人们芣苢有之订立目标到劳作实现所得,不存在任何敷衍了事,整个过程慎始慎終。袺之,让民众用布兜起来慎重的呵护成果,代表了对成果的敬慎。国君赢得百姓信任,也是一种民心获得,如果任意妄为,很快会失去它。文王有得而不为己有,敬爱不倦,实为大有。襭之,让民众以严谨的方式占有成果,收获成果。襭之体现了慎终如始的精神,只有严敬的对待结果,才是有终的结果。 文王以诚待民,让每人都有完善的结果,有真正的收获,在有得之乐中完成自己生命,所以有国家的大顺。整篇诗呈现出喜悦之象,然却没出现一个乐字,没有强调快乐做事,却在快乐中有得,真乃润物细无声。同样,礼制产生于道理,诗中也体现了礼的规则、秩序和严敬,也会无形化入人心,这才是自然之道啊!《中庸》:“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其此之谓与。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