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ID:1246609

大小:23.8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10-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阅读题万能作答公式词语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如“都”“非常”“只有”等表示程度、限制、时间、范围等的词语),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注:有些词语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二、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三、一句话中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句子 一、句子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修辞的分析:(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事物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感情或特点。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三、仿写句子公式:(1)数清例句的字数;(2)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3)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段落篇章一、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二、某段起的作用1.开头 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B.点明所要描写的对象C.引起下文D.渲染气氛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C.照应题目D.照应开头E.照应全文F.引人深思三、归纳文章的中心公式:1.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2.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3.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4.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5.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写作方法一、记叙要素的作用公式:1.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2.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3.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4.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二、文章运用表现手法的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三、文中画线句、段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四、描写手法的作用1.找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1)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是表露人物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3)动作(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4)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刻画,更能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3.公式:①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②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③动作:运用……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④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五、环境描写的作用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2.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六、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①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②……描写了......,为下文写......埋下了伏笔。七、巧设悬念公式:①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②……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八、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九、插叙的作用1.找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以及它和全文的联系。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十、称谓变化公式:①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②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③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阅读练习题《给我一个承诺》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汽车驾驶员被困在郊外,他的汽车坏了。正当他焦急万分的时候,有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这位男子用马把克雷斯的汽车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他表示感谢的时候,这位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没有忘记告诉被帮助的人同样的一句话。四年后,克雷斯被洪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爱心是不需要回报的,但爱心是可以传递的。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条金线。用爱心把它们串起来,这就是一条最珍贵的无价的项链。1.写出课外积累的三个有关天气的成语。风雪交加()()()2.“那句克雷斯永远不会忘记的话”是什么?3.文章结尾写道:“用爱心把它们串起来”中的它们指的是什么?4.按要求把短文分成两部分。5.四年后,克雷斯从一个少年口中也听到了那句话,这说明了什么?6.看了这篇文章,说说你怎样理解“承诺”一词?7.读完这个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1.春暖花开、白雪皑皑、数九寒天2.我不要求别人的回报,但我要求你给我一个承诺······3.每一件善事4.1-4、55.爱心得到了传递。6.答应别人的就一定要这样去做。

资料: 286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