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重力与弹力 教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3.1 重力与弹力 教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ID:1244167

大小:52.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9-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课标要求(活动要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的第二个二级主题“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中涉及本课时内容的条目有“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该条目要求学生知道常见的形变。课标解读 弹力的概念是力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学生对它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在高中要进一步深化对它的理解,本节课将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的由来、作用点和方向(下一课时研究弹力的大小及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常见的形变,了解物体的弹性,弄清弹力的发生、作用点和方向,而且要让学生经历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领悟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这里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物理内容,体现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的课程理念;同时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这里强调了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教学目标知识①、知道常见的形变[②、了解弹性、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③、知道胡克定律能力①、经历实验探究弹力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情感①、在探究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通过生活中的弹力认识物理规律的价值教学内容精析重点①、知道常见的形变,了解物体的弹性,弄清弹力的发生、作用点和方向;体验通过实验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领悟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归纳法.难点①、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的发生、作用点和方向,使学生在理解形变与弹力知识的同时领悟其研究方法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质疑和做好微小形变显示的实验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高中物理不仅因在知识内容上加深、拓宽而造成台阶,还因抽象思维、科学方法上要求提高而使不少学生倍感困难,所以帮助高一学生在初始阶段跨好初、高中台阶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会他们学习物理的方法,根据本节教材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易学易懂的特点,我们可将教学重心放在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传授上,使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归纳,基于此,本教案根据教材要求,主要设置了一个研究课题,课题以“提出问题——实验与观察——分析与归纳——总结与结论”为认知程序,引导学生既研究物理规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同时全课设计了好几个演示实验供学生观察与研究,并对一些物理现象进行多媒体模拟;在“实验——观察——思考——归纳”科学方法引导下,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教学对象简析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在初中阶段就对物体的形变、弹力的产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对弹力的大小能进行定性的分析。由于弹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亲身体验过的实验比较多,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感兴趣,并且比较容易接受。但学生对弹力产生的原因:“弹性形变”,特别是“微小的形变”还没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因此在对这个问题理解起来觉得有点困难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①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实际运动的事例和相应的思考、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探究性学习。②充分利用课间模拟运动,在把条件理想化;③重组教材,突出重点,精选例题,以便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板书纲要第一节一.形变: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不同形式二.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它就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的作用,这种力我们称它为弹力①、方向:②、作用点:三.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大小跟弹簧的形变量大小成正比公式:F=kx(K叫劲度系数:它反映弹簧的“软硬程度”由弹簧决定)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课题导入: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大城市出现了不少超高层建筑物。这些看似静止高耸入云的建筑物,其实都会有不同程度类似于旗杆的摆动,在安全范围内都会有微小的弯曲变形。这是为什么呢?这种微小的变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讲授新课: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往往是从实验入手,从观察启步。我们的研究也将这样进行,关于什么是形变?将演示一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和变化发生的原因.演示实验1:弹簧被拉长或压短;演示实验2: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演示实验3: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演示实验4:抓住海棉的两端,把海棉扭曲;演示实验5:铁丝被弯成直角状;演示实验6:用手把橡皮泥捏扁;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普遍存在?并根据刚才的演示实验对形变进行分类。请学生再观察,观察物体形状的微小变化,并利用多媒体讲解观察的方法——把微小效应“放大”的实验方法。演示实验7:玻璃瓶的微小形变效应。演示实验8:桌面的微小形变效应。演示实验9:弯曲的锯条将小球弹出.演示实验10:压缩弹簧将与之相毗邻的物理小车推出.演示实验11:伸长着的橡皮筋将与之相连的物理小车拉过来.演示实验12:扭转着的橡筋条使与之相系的螺旋桨转动多媒体逐一把刚才前面四个实验模拟出来,并分析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间的关系前边我们定性地研究了弹力的大小,下面定量地研究弹簧的弹力跟哪些因素有关。细致观察分析第一个实例;教师指导学生推导导入本学习的基本内容让学生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例题一启发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学生自行分析后两个实例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加强师生的互动性. 结合深圳的发展变化,感受城市化的意义,燃起对城市化学习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对比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应用的区别. 实验:在一个后面附有长度刻度的弹簧上面挂钩码,当钩码的数量增加时,弹簧中的弹力加大,弹簧的伸长增大,把读出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胡克定律:弹簧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写成公式为f=kxk为劲度系数,跟弹簧丝的粗细、材料、弹簧的直径、绕法、弹簧的长度等量有关,这个量反映了弹簧的特性。例:有一根弹簧的长度是15厘米,在下面挂上0.5千克的重物后的长度变成了18厘米,求弹簧的劲度系数。小结:①、形变的类型②、弹力的成因③、弹力的方向④、胡克定律学生自行练习作 业设 计1.完成教材课本的练习2.完成学习册上的部分练习题.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弹力给予相应指导:举例说明,写出研究性学习报告分小组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课 后反 思本节课因建立在对教材深入到位的分析与把握及对学生学习状况较好的预见性上,精心制作了辅助教学的课件,有针对性地设计导学的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因而过程流畅,环环相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较好的调动,相关能力的培养得到较好的体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个人感觉的亮点在于①教学思路清晰流畅,学生参与性强;②小结有特色和深度,也较新颖;③作业设计切合教学,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的要求与理念。存在的的困惑是多让学生探讨问题的话,教学时间就不够,教学任务难于按预定计划完成。或许在教学设计的某些环节上还要多下功夫。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