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同步练习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同步练习解析版

ID:1242883

大小:8.4 MB

页数:108页

时间:2022-09-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1.下列现象是机械运动的是(  )A.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正在高速行驶B.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飞速发展C.煤炭正在熊熊燃烧D.奥运冠军刘翔在110米栏决赛中答案: AD2.下列各物体中,能被视为质点的有(  )A.停泊在港湾中随风摇摆的小船B.满载战机远征伊拉克的“小鹰号”航空母舰C.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D.表演精彩动作的芭蕾舞者答案: BC3.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发现“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时取的参考系是(  )A.月亮        B.云C.地面D.观察者解析: 人抬头望月时,月亮短时间内相对于地面并没有动,只是云在动,但若以云为参考系,这时我们就感觉月亮在运动.答案: B4.在以下哪些情况下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A.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B.对某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解析: 研究学生的骑车速度或探测器的飞行轨迹时,其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故它们可以看成质点;但当研究学生的骑车姿势时,学生的身躯和四肢就构成了研究的对象,故不能把学生看成质点,B错;当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探测时,探测器的动作直接影响探测的效果,所以探测器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答案: AC5.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B.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C.我们说:“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D.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火车为参考系的解析: “太阳东升西落”是相对于我们居住的地球而言的,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所以A正确;“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所以B不正确;“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所以C不正确;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是以火车或他自己为参考系的,所以D正确.答案: AD6.以下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质量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②体积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③各部分运动状态完全一致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④某些情况下地球也可以看成质点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③④解析: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跟它的体积、质量以及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仅决定于物体的尺寸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影响.答案: D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7.两列火车平行地停在一站台上,过了一会儿,甲车内的乘客发现窗外树木在向西移动,乙车内的乘客发现甲车仍没有动,若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东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东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解析: 物体的运动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同一物体参考系不同,其运动情况一般不同.本题中,树木和地面是连在一起的,相对地面静止.甲车内的乘客发现窗外树木在向西移动,说明甲车在向东运动,乙车内的乘客发现甲车仍没有动,说明乙车相对甲车静止,由于甲车相对地面向东运动,所以乙车相对地面也向东运动且与甲车速度相同.答案: D8.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A.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D.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时解析: 逐项分析如下选项诊断结论A支撑杆从插在地面某点到把运动员送过横杆过程中,其长度、形状是至关重要的因素×B帆船的大小相对于大海是次要因素√C运动员的肢体动作及形状是不能忽略的×D忽略铅球的形状、大小不影响所研究的问题√故选B、D.答案: BD9.以北京长安街为坐标轴x,向东为正方向,以天安门中心所对的长安街中心为坐标原点O,建立一维坐标,一辆汽车最初在原点以西3km处,几分钟后行驶到原点以东2km处.(1)这辆汽车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分别是(  )A.3km 2km       B.-3km 2kmC.3km -2kmD.-3km -2km(2)如果将坐标原点向西移5km,则这辆汽车的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分别是(  )A.5km 7kmB.2km 5kmC.2km 7kmD.3km 5km解析: (1)坐标轴的正方向向东,则位置在坐标原点以东为正,在坐标原点以西为负,汽车最初在原点以西且距原点3km处,所以最初位置是-3km,同理最终位置是2km,故B正确.(2)坐标原点向西移5km后,最初位置在原点的东方,距原点2km.最终位置还在原点以东,距离变为7km,故C正确.答案: (1)B (2)C10.如右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  )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A船肯定是静止的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B船可能是静止的解析: 本题中风向右吹,A船与河岸的旗帜均向右飘,则相对于风,A船、河岸都具有向左的运动,所以A船可能相对河岸静止,也可能以任何速度向左运动,还有可能以相对比风速小的速度向右运动.B船中旗帜向左飘,表明B船只能向右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答案: 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11.如下图所示,物体沿x轴做直线运动,从A点运动到B点.由图判断A点坐标、B点坐标和走过的路程.解析: 由题图可知,A点坐标为xA=-3m,B点坐标为xB=2m,走过的路程x=3m+2m=5m.答案: -3m 2m 5m12.小明从学校回到家有800米的路程,要确定小明家相对学校的位置,请思考:(1)如果小明家和学校均在同一条笔直的街道上,如何描述?(2)如果小明家在另一条与学校所在街道相互垂直的街道上,如何描述?(3)如果小明家还在某高层公寓的32层上,如何描述?(4)仅用小明家离校800米能够确定其位置吗?解析: 确定物体的位置需借助于坐标系.对于直线运动的物体,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即可;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需建立二维坐标系才能完整描述;如果物体做立体运动,则需建立三维空间坐标系.仅用物体的运动路程是不足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的.答案: (1)建立一维坐标,以学校为原点;(2)建立直角坐标,以学校为原点分别沿与两条街道平行方向建立坐标轴;(3)必须建立三维坐标;(4)不能,还得有方向.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A.天津开往广州的625次列车于13时35分从天津发车B.某人用15s跑完100m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时开播D.1997年7月1月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E.某场足球赛15min时甲队攻入一球解析: A、C、D、E中的数据都是指时刻,而B中的15s是与跑完100m这一过程相对应的,是指时间.答案: B2.如右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关于它们位移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沿Ⅰ较大   B.沿Ⅱ较大C.沿Ⅲ较大D.一样大解析: 该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其路程不等,但初位置、末位置相同,即位置的变化相同,故位移一样大.答案: D3.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m,则这两个位移可能相同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m,x乙=-5m,则x甲>x乙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解析: 当两个矢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时,才能说这两个矢量相同;直线运动的位移的“+”“-”号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标量的正、负表示大小(即温度的高低).答案: AD4.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m比5m小D.-10℃比5℃的温度低解析: 由矢量的定义可知,A正确,B错;关于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和单位决定,所以-10m的位移比5m的位移大,故C错;温度的正、负是相对温度为0℃时高出和低于的温度,所以-10℃比5℃的温度低,故D正确.答案: AD5.如右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b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0;πrB.2r,向东;πrC.r,向东;πrD.2r,向东;2r解析: 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径迹无关;而路程是指实际经过的径迹的长度,不仅与初末位置有关,还与运动径迹有关.答案: B6.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一定相同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D.质点运动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路程解析: 由于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如果质点沿直线运动且没有往复时,位移与路程只是大小相等,若有往复,其大小也不相等,故A错;由于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故B正确;若质点沿曲线运动一个过程之后又回到出发点时,位移为零,在任何情况下质点的位移都不可能大于路程,故C正确,D错.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答案: BC7.如右图所示,是一位晨练者每天早晨进行锻炼时的行走路线,从A点出发,沿半径分别为3m和5m的半圆经B点到达C点,则他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A.16m,方向从A到C;16mB.8m,方向从A到C;8πmC.8πm,方向从A到C;16mD.16m,方向从A到C;8πm解析: 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A、C之间的线段长度,即x=+=2×3m+2×5m=16m,方向由A指向C;路程是标量,等于两个半圆曲线的长度和,即l=(3π+5π)m=8πm,故D正确.答案: D8.某人站在楼房顶层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下方25m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25m,25mB.65m,25mC.25m,-25mD.65m,-25m解析: 如右图所示,整个过程小球的路程为20m+20m+25m=65m,但其位移为-25m,“-”表示其方向竖直向下.答案: D9.每逢周五,《新民晚报》会刊登日出日落时间表.下表为某年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城市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城市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北京7:1816:50上海6:3616:51哈尔滨6:5415:51成都7:4418:02西安7:3317:35拉萨8:3418:56请比较表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  )A.1小时25分B.3小时05分C.2小时06分D.1小时58分解析: 北京的白昼时间差为16:50-7:18=9:32;上海的白昼时间差为16:51-6:36=10:15;哈尔滨的白昼时间差为15:51-6:54=8:57;成都的白昼时间差为18:02-7:44=10:18;西安的白昼时间差为17:35-7:33=10:02;拉萨的白昼时间差为18:56-8:34=10:22.根据各城市的白昼时间差可知:拉萨的白昼时间差与哈尔滨的白昼时间差的差值最大,即为10:22-8:57=1:25,因此选项A正确.答案: A10.北京奥运会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m的正方形,如右图所示,在它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一位运动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跑到二垒,求他在此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解析: 运动员由本垒沿直线经一垒跑至二垒,故他的路程为正方形边长的2倍,即16.77×2m=33.54m,而他运动的位移大小为从本垒到二垒的距离,即16.77×m=23.72m,方向由本垒指向二垒.答案: 33.54m 23.72m,方向由本垒指向二垒11.如下图所示,某同学沿平直路面由A点出发,前进了100m到达斜坡底端B点,又沿倾角为45°的斜坡前进160m到达C点,求他的位移大小和路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解析: 路程是该同学所经过的路线长即260m,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即AC长为位移大小x=AC===m=241.3m答案: 241.3m 260m12.如下图所示,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t=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侧20m处;过了2s,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s,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30m处.如果把这条马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1)试将汽车在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坐标填入下表:观测时刻t=0时过2s再过3s位置坐标x1=x2=x3=(2)说出前2s内、后3s内汽车的位移分别为多少?这5s内的位移又是多少?解析: (1)马路演化为坐标轴,因为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所以,在坐标轴上原点左侧的点的坐标为负值,原点右侧的点的坐标为正值,即:x1=-20m,x2=0,x3=30m.(2)前2s内的位移Δx1=x2-x1=0-(-20m)=20m后3s内的位移Δx2=x3-x2=30m-0=30m这5s内的位移Δx=x3-x1=30m-(-20m)=50m上述位移Δx1、Δx2和Δx都是矢量,大小分别为20m、30m和50m,方向都向右,即与x轴正方向相同.答案: (1)-20m 0 30m(2)20m 30m 50m 方向都与x轴正方向相同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解析: 当时间非常小时,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在这段很小时间内的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故A正确;平均速度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比值,而不是各时刻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故B错误;根据定义,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故C错误;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故D错误.答案: A2.在下列各种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A.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m/sB.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km/h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km/hC.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000m/sD.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1.5m/s解析: 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m/s,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km/h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km/h,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000m/s,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1.5m/s,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答案: BD3.对速度的定义式v=,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成反比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t都无关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解析: v=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此式只说明计算速度可用位移x除以时间t来获得,并不是说v与x成正比,与t成反比.答案: BCD4.列车沿平直铁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列车的位移越大,其速度也越大B.列车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其速度必越大C.列车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保持不变D.列车在任何10s内的位移一定等于任何1s内位移的10倍解析: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相等的.答案: BCD5.对于平均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与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B.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C.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D.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认为等于瞬时速度解析: 要抓住平均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与速率的定义进行比较、理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的大小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只有速度均匀变化时才满足这种关系.答案: CD6.如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0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解析: 由图可知,甲从距原点x0处出发,乙由原点出发,故两物体出发点相距x0,A对;两图线都是倾斜直线,即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对;甲开始计时就出发,乙在计时后t1才出发,故甲比乙早出发时间t1,C对;甲、乙图线的斜率分别为负值和正值,表明甲向负方向运动,乙向正方向运动,甲、乙运动方向相反,D错.答案: ABC7.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经历不同的时间后都到达B地,甲运动的时间较长,则(  )A.甲的平均速率一定比乙小B.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小C.甲的瞬时速度一定比乙小D.甲、乙通过的位移一定相等解析: 甲、乙两车的位移相等,因甲车运动时间较长,由=知,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小.但其路程不一定相同,即甲的平均速率不一定比乙小,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不一定比乙小.答案: BD8.为迅速赶往县城实施救援,武警战士徒步越过重重障碍,沿着崎岖的山路行军60km,用了5小时到达县城,随即展开紧急救援,以下关于武警战士行军的速度和速率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是3.3m/sB.各时刻的速度均为3.3m/sC.平均速率是3.3m/sD.各时刻的速率均为3.3m/s答案: C9.7月16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16日从浙江舟山某军港启航,于7月30日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如下图所示,此次护航从舟山启航经东海、台湾海峡、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到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关于此次护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运行轨迹时,可以将其看做质点B.“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C.“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D.根据图中数据我们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解析: 将护航舰艇看做质点可较方便的研究其运行轨迹,故A对;由题图可知,“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而不是位移,故B错,C对;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D错.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答案: AC10.下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mB.在0~10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C.在10~25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D.两物体在10s时相距最远,在25s时相遇解析: 由图象可知,乙在10s时刚开始运动,此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已超过20m.在0~10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纵坐标的差值逐渐增大,说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在10~25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纵坐标的差值逐渐减小,说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因此,两物体在10s时相距最远.在25s时,两图线相交,两物体纵坐标相等,说明它们到达同一位置而相遇.答案: BCD11.飞机起飞离地时的速度为150m/s,这是指________速度;火车从上海到南京运行速度为70km/h,这里指________速度;瞬时速度为2m/s就是指物体在接下来的1s内可走过2m,此话对不对?解析: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对应的是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飞机起飞离地时对应的是一个时刻,所以飞机起飞离地时的速度为150m/s,这是指瞬时速度;火车从上海到南京运行速度为70km/h,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所以火车从上海到南京运行速度为70km/h,这是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为2m/s就是指物体在接下来的1s内可走过2m这句话不对,在接下来的1s内,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走过的路程一定是2m,如果物体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路程可能大于或者小于2m.答案: 瞬时 平均 不对,在接下来的1s内,只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走过的路程才是2m12.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5m的距离,第2s内和第3s内各通过20m的距离,第4s内通过15m的距离,第5s内反向通过10m的距离,求这5s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及后2s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解析: 在5s内的位移为Δx1=5m+20m+20m+15m-10m=50m平均速度为v1==m/s=10m/s在5s内的路程为l1=5m+20m+20m+15m+10m=70m平均速率为v′1==m/s=14m/s.在后2s内的位移及路程分别为Δx2=15m-10m=5m,l2=15m+10m=25m在后2s内的平均速度及平均速率为v2==m/s=2.5m/sv′2==m/s=12.5m/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答案: 10m/s 14m/s 2.5m/s 12.5m/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实验1.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项操作的时间顺序是(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解析:选A.按照操作顺序,必须先接通电源,让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释放纸带,所以只有A正确.2.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直接得到(可直接测量得到,而不需经过计算)的物理量是(  )A.时间间隔       B.位移C.瞬时速度D.平均速度解析:选A.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点1次,所以可由纸带上对应的点数得到该段的时间间隔,A项正确.3.一同学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如图1-4-9所示的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图1-4-9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电源频率不稳定D.振针压得过紧答案:D4.如图1-4-10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图1-4-10解析:选B.在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而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打一个点,时间相同,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点与点之间的间隔应相同,由此可知B正确.5.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Hz的交流电,其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若纸带上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共打出N个点,这条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T=0.1s,t=NTB.T=0.05s,t=(N-1)TC.T=0.02s,t=(N-1)TD.T=0.02s,t=NT解析:选C.电源频率f=50Hz,则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T==s=0.02s,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则有(N-1)个时间间隔,即t=(N-1)T,C正确.6.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1)在下列基本步骤中,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A.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B.安放纸带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D.接通220V交流电源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2)在安放纸带时,要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________上,还要检查________是否夹在纸带之间.解析:电火花计时器的特点是:打点是靠放电针和墨粉纸盘之间火花放电来实现的,故其操作步骤和电磁打点计时器是相仿的,墨粉纸盘应套在纸盘轴上,目的是使它可以转动,均匀地被利用.墨粉纸盘夹在纸带之间,目的是使墨粉纸盘可以更好地转动.答案:(1)ABDEC (2)纸盘轴 墨粉纸盘7.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1-4-11所示,纸带在A、C之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在A、D之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m/s.图1-4-11解析:由题意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AC间的距离为14mm=0.014m,AD间的距离为25mm=0.025m.由公式v=得:vAC=m/s=0.35m/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vAD=m/s=0.42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0.35m/s.答案:0.35 0.42 0.358.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1-4-12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cm,x2=1.90cm,x3=2.38cm,x4=2.88cm,x5=3.39cm,x6=3.87cm.那么:图1-4-12(1)在计时器打出点4时,求小车的速度.(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并分析小车的速度如何变化.解析:(1)打点4时的速度,可用3、5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表示,v4==cm/s=31.4cm/s.(2)计算各段中间时刻速度见下表位置12345速度v(cm/s)16.521.426.331.436.3描点连线得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小车速度均匀增加.答案:(1)31.4cm/s (2)见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1.一个质点,初速度的大小为2m/s,末速度的大小为4m/s,则(  )A.速度改变量的大小可能是6m/sB.速度改变量的大小可能是2m/sC.速度改变量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D.速度改变量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解析: 速度改变量Δv=v-v0.因初、末速度只给了大小,而方向未定,故v0与v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答案: ABCD2.下列说法中的“快”,指加速度较大的是(  )A.小轿车比大卡车启动得快B.协和式客机能在两万米高空飞行得很快C.乘汽车从烟台到济南,如果走高速公路能很快到达D.汽车在紧急刹车的情况下,能够很快地停下来解析: 起动得快指速度变化得快,即加速度大,A项对;客机在高空飞行得快指的是速度大,B项错;走高速公路能很快到达,指用时短,平均速度大,C项错;汽车紧急刹车能够很快停下来指速度变化得快,加速度大,D项对.答案: AD3.关于加速度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总与初速度方向一致B.总与平均速度方向一致C.总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D.总与位移的方向一致解析: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与初速度、平均速度及位移的方向没有关系.答案: C4.一架超音速战斗机以2.5马赫的速度(2.5倍音速)沿直线从空中掠过,人们看呆了,众说纷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架飞机的加速度真大B.这架飞机飞得真快C.这架飞机的加速度等于零D.这架飞机的加速度不大解析: 速度大,即飞得快,但加速度不一定大,不知道飞机速度变化的情况,就不知加速度大小.答案: B5.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v0>0,aD.t1~t2,vB,故A、B正确;由乙图可知,t=3s时,vC=vD,此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距离,故C错,D正确.答案: ABD9.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m/s,运动28m后速度增加到8m/s,则(  )A.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4sB.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m/s2C.自开始计时起,两秒末的速度是7m/s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m处的速度是5m/s解析: 由v2-v=2ax得a==m/s2=0.5m/s2.再由v=v0+at得运动时间t==s=4s,故A对,B错.两秒末速度v2=v0+at2=6m/s+0.5×2m/s=7m/s,C对.经14m处速度为v′,则v′2-v=2ax′,得v′=m/s=5m/s,即D亦对.答案: ACD二、非选择题10.如图甲所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小车开始在水平玻璃板上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做减速运动.所打出的纸带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单位:cm)如图乙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间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s.试用作图法(v-t图象)求出小车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解析: 设对应点1、2、3、4、5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v2、v3、v4、v5,则有v1=cm/s=75cm/s=0.75m/s,v2=cm/s=65cm/s=0.65m/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v3=cm/s=55cm/s=0.55m/s,v4=cm/s=45cm/s=0.45m/s,v5=cm/s=35cm/s=0.35m/s;以速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作出小车在薄布面上做减速运动时的v-t图象.将图象延长,使其与纵轴相交,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小车做减速运动的初速度为0.85m/s,即为小车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答案: 0.85m/s11.一辆正在匀加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在5s内先后经过路旁两个相距50m的电线杆,它经第二根的速度是15m/s,求它经过第一根杆的速度及行驶的加速度.解析: 全程5s内的平均速度==m/s=10m/s中间2.5s的瞬时速度v2.5==10m/s加速度a==m/s2=2m/s2根据vt=v0+at,得15=v0+2×5,v0=5m/s.答案: 5m/s 2m/s212.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赶过汽车.试问.(1)汽车从开动后到追上自行车之前,要经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2)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解析: (1)汽车开动后速度由零逐渐增大,而自行车速度是定值,当汽车的速度还小于自行车的速度时,两者距离越来越大,当汽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时,两者距离越来越小.所以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距离最大.有v汽=at=v自,t==2s.Δx=v自·t-at2=6×2m-×3×4m=6m.(2)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车位移相等.v自·t′=at′2,代入数值处t′=4s,v汽′=a·t′=3×4m/s=12m/s.答案: (1)2s 6m (2)4s 12m/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章综合(B卷)一、选择题1.下列计时数据,指时刻的是(  )A.高考数学考试的时间是2hB.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C.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为1.4hD.由青岛开往通化的1406次列车在德州站停车3min答案: B2.甲、乙两辆汽车均以相同的速度行驶,下列有关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两辆汽车均向东行驶,若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是静止的B.如果观察的结果是两辆车均静止,参考系可以是第三辆车C.如果以在甲车中一走动的人为参考系,乙车仍是静止的D.如甲车突然刹车停下,乙车仍向东行驶,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往西行驶解析: 两车的速度相同时,某相对位置不变,以其中任一辆车为参考系,另一辆车是静止时,故A正确;若第三辆车丙与甲、乙两车同向同速行驶,以丙车为参考系时,甲、乙两车均静止,故B正确;若一人在甲车中走动时,他与乙车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则乙车是运动的,故C错;甲车刹车停下,乙车向东行驶,甲车与乙车间的距离增大,甲车相对乙车向西运动,故D正确.答案: ABD3.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内的平均速度为(  )A.5.5m/s       B.5m/sC.1m/sD.0.5m/s解析: 物体停止所用时间为:t==s=10s,所以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为=v9.5=v0-at9.5=10m/s-1×9.5m/s=0.5m/s.答案: D4.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则(  )A.该质点在t=10s时速度开始改变方向B.该质点在0~10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m/s2C.该质点在t=20s时,又返回出发点D.该质点在t=20s时,离出发点300m解析: 由图象知质点前10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m/s2=-3m/s2.后10s内做匀加速运动,全过程中速度始终为正,故A错,B对.又由图象的面积可得位移x=×30×10m+×30×10m=300m.故C错,D对.答案: BD5.飞机的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等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已知飞机加速前进的路程为1600m,所用的时间为40s.假设这段运动为匀加速运动,用a表示加速度,v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  )A.a=2m/s2,v=80m/sB.a=1m/s2,v=40m/sC.a=80m/s2,v=40m/sD.a=1m/s2,v=80m/s解析: 阅读题目可知有用信息为位移x=1600m,t=40s,则灵活选用恰当的公式x=at2/2,则a=2x/t2=(2×1600)/402m/s2=2m/s2,v=at=2×40m/s=80m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s,则A选项正确.答案: A6.在一次演示实验中,一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小球滚动的距离和小球运动过程中经历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t/s0.250.51.02.0…x/cm5.02080320…由表可以初步归纳出小球滚动的距离x和小球滚动的时间t的关系式为(k为常数)(  )A.x=ktB.x=kt2C.x=kt3D.无法判断解析: 答案: B7.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v-t图象如下图所示,则该物体(  )A.在第8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B.在第4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C.在第2s末到第4s末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最大D.在第4s末和第8s末在同一位置上解析: 由v-t图象知,在0~6s内速度方向为正,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在t=6s末,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最大,即在6s末物体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故A、B均错误.在4s~8s这段时间内,v-t图象的斜率最大,即在这段时间内加速度最大,C错误.在第4s末和第8s末,物体的位移相同,在数值上均等于0~4s内v-t图象所围的面积,即在4s末和8s末,物体位于同一位置上,D正确.答案: D8.一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m,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A.1.2mB.3.6mC.6.0mD.10.8m解析: 本题中第三段时间t内的位移可以转化为前3t时间内的位移与前2t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h1=gt2,h3=g×9t2-g×4t2两式相比可得:h3=5h1=6.0m,选项C正确.答案: C9.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图象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2s时刻,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位移相同B.在t=2s时刻,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位移不同C.在t=4s时刻,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位移不同D.在t=4s时刻,甲、乙两物体速度不同,位移相同解析: 由v-t图象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v=10m/s.而甲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5m/s2.两图线交点即t=2s时二者速度相同,但由面积知其位移不同,而在t=4s时,二者速度不同,但两部分面积相等即位移相同.答案: BD二、非选择题10.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下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A=16.6mm,xB=126.5mm,xD=624.5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xA、xB、xD和f表示).解析: (1)因相邻的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故t=5T=0.1s.(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vC==×10-3=2.5m/s.(3)设xB-xA=x1,xC-xB=x2,xD-xC=x3,则x3-x1=2at2,x2-x1=at2,即x3+x2-2x1=3at2,t=5T=,故xD-3xB+2xA=,所以a=.答案: (1)0.1 (2)2.5 (3)f211.若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以v1=1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车站A时关闭油门以a1=4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前进.2s后乙车与甲车同方向以a2=1m/s2的加速度从同一车站A出发,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问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追上甲车?解析: 甲、乙两车自同一地点于不同时刻开始运动,乙车出发时甲车具有的速度为v1t=v1-a1t0=10m/s-2×4m/s=2m/s,此时离甲车停止运动的时间t′==s=0.5s.根据题设条件,乙车在0.5s内追不上甲车,也就是说乙车追上甲车时,甲车已经停止了运动.甲车停止时离车站A的距离,x甲==m=12.5m,设乙走完这段路程所需的时间为t,由x乙=a2t2=x甲得t==s=5s故乙车出发后经过5s追上甲车.答案: 5s12.如右图所示,A、B两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100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B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25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做匀变速运动,现在A持棒以最大速度向B奔来,B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B接棒时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1)B在接力区需跑出的距离x1为多少?(2)B应在离A的距离x2为多少时起跑?解析: (1)对B:设其加速度为a,跑出的距离为x时速度达到最大值v.由2ax=v2,有2ax1=(0.8v)2,解得x1=0.64x=16m.(2)设B接棒时跑出时间为t,x1=t=t,在t时间内,对A有xA=vt,解得xA=40m.所以B起跑时,应距离A为Δx=xA-x1,得Δx=x2=24m.答案: (1)16m (2)24m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例如一个人用很大的力挥动网球拍,却没击中球,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B.力的产生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例如物体冲上光滑斜面,在沿斜面上升过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冲力,这个力没有施力物体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如果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说明这个力就不存在D.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吸引铁钉,可见力可以离开物体单独存在解析: 球拍没有击中球,球拍对外没有施力,但觉得手用了很大的力,那是因为手臂的肌肉群之间有力的作用.有力必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找不到受力物体或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A错.物体沿斜面上冲运动是由于惯性而运动的,沿斜面向上的力在这里根本不存在.B错误.磁铁吸引铁钉,是因为磁铁周围有磁场,磁场对铁钉有力的作用,如果没有磁铁,就不会产生磁场,对铁钉就不会有力的作用.所以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D错.故本题选C.答案: C2.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受到外力作用B.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一定不受外力作用C.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现象解析: 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说明物体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故A正确,同时也说明了B、D不正确,如弹簧受外力被拉伸稳定后,发生了形变,但运动状态并没有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共同决定,故C错误.答案: A3.关于地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时物体才受重力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C.弹簧测力计和杆秤都能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D.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解析: 物体无论运动或静止都受重力作用,A错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施力物体就是该物体,而物体所受的重力作用在该物体上,施力物体是地球,二者不是一回事,故B错误;杆秤测的是物体的质量而非重力,C错误;在同一地点,g为常量,由公式G=mg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D正确.答案: D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作用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仍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C.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本身可能不受力的作用D.某物体作为一个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解析: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答案: BD5.关于物体的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所以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B.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当用不同弹簧秤测量时其所受重力大小是不同的,当用同一弹簧秤测量时所受重力大小一定相同C.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D.形状规则的物体(例如正方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处解析: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垂直”是典型的错误说法;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所受重力的大小一般不同,利用弹簧秤测量当然也一般不同;影响重心的分布有两个因素,一是质量分布是否均匀,二是物体的几何外形,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处.答案: C6.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C.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D.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直接接触解析: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必定是成对出现的,故A正确;有力作用的两物体间不一定直接接触,如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故B错,D正确;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如在同一光滑水平面上挨在一起的两个物体,故C错.理解力的相互性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答案: AD7.下图中表示的是小车所受外力F的图示,所选标度都相同,则对于小车的运动,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A.F1和F2       B.F1和F4C.F1和F3、F4D.都不相同解析: 判断作用效果是否相同,应从力的三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去考虑,三要素相同则作用效果相同,选项B正确.答案: B8.甲、乙两拳击运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的肩部,观众认为,甲运动员(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肩部)是受力物体,但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B.尽管乙避开了甲的拳头,但乙仍受到甲的作用力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 任何一个力,都必须具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就要明确某力是谁对谁的作用力,前者为施力物体,后者为受力物体,甲用力将拳头击出,但击空了,胳膊对拳头施了力,但拳头对乙没有施力,故应选C.答案: C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所有的相互作用力都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B.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万有引力是最强的C.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完全独立的,不可能再统一了D.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是长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解析: 在当前的研究水平上,可以认为自然界所有的相互作用归纳为四种,A正确;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万有引力是最弱的,B错误;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发现了几种基本相互作用之间的统一关系,如“弱电统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最终有可能统一为一种最基本的相互作用,C错误;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是长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D正确.答案: AD10.在下图中,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A受到的重力都是8N,试画出物体A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所受重力的示意图.答案: 11.如右图所示,重为6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画出木块对桌面压力的图示并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解析: 画力的图示时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标度:我们可以选长为5mm的线段表示3N的力;(2)画出表示力的线段;(3)标出力的方向:在表示力的线段上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下图甲所示.画力的示意图时对表示力的线段的长短没有严格要求,但是同一物体所受各力的相对大小不能出错,力大的线段要相应长一些.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如下图乙所示.答案:         甲        乙12.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在地球上的重量为588N,在月球上的重量为98N.该人做摸高运动时,在地球上的高度为0.5m,那么在月球上的触摸高度为多少?解析: 人在地球和月球上的质量相等,由G=mg得,地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m/s2=9.8m/s2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m/s2=1.63m/s2设人在地球上的触摸高度为h,在月球上的触摸高度为h′.由v-v=2ah,得=解得h′=h=×0.5m=3.0m.答案: 3.0m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1.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B.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有弹力产生C.只要物体发生运动就一定受到弹力作用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解析: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二者缺一不可.A、C中都只有弹力产生的一个条件,故A、C都不一定能产生弹力.B中只说“相互吸引”,只能证明有力存在,不一定能产生弹力.D项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答案: D2.如右图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重力为G,平衡时球在A位置.今用力F将小球向下拉长x至B位置,则此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A.kx        B.kx+GC.G-kxD.以上都不对答案: B3.铅球放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铅球和地面受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坚硬没发生形变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铅球也发生了形变C.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铅球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D.铅球对地面的压力即为铅球的重力解析: 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它们必定相互接触且发生了形变,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铅球发生了形变,故A、B错.铅球对地面的压力的受力物体是地面而不是铅球,D错.只有C项正确.答案: C4.如下图为P物体对Q物体的压力的示意图,有明显错误的是(  )解析: P对Q物体的压力应作用在Q物体上且力的方向应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Q物体,故B、C、D均是错误的.答案: BCD5.如右图所示,两人分别用100N的力拉弹簧秤的秤钩和拉环,则弹簧秤的读数为(  )A.50N         B.0C.100ND.200N解析: 答案: C6.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右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A.a的原长比b的长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解析: 图象的横轴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A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B正确,C错误,图象不过原点,D错误.答案: B7.如下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绳重力不计,不计一切摩擦,物体重G=5N,当装置稳定时弹簧秤A和B的读数分别为(  )A.5N,0B.5N,10NC.5N,5ND.10N,5N解析: 弹簧秤的示数即为弹簧秤所承受的力的大小,图中无论弹簧秤的右端是固定在支架上还是挂上重物,其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弹簧秤承受的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答案: C8.如右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0.2kg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为(  )A.大小为2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B.大小为1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C.大小为2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D.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解析: 球受重力G和弹力F,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杆对球的弹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大小F=G=mg=2N,故D正确.答案: D9.如图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长度的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B.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N/m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解析: 弹簧长度的增加量即形变量的增量,由F=kx得ΔF=kΔx,故B对;k==200N/m,C正确.答案: BCD10.如右图a所示,将G=50N的物体静止悬挂在轻质弹簧上,弹簧伸长了2.0cm,弹簧的弹力是多大?将弹簧从挂钩处摘下,在O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50N的拉力,如图b所示,物体仍然静止,那么弹簧的伸长量是多少?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解析: 物体静止,由二力平衡可得弹簧的弹力F=G=50N.在O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50N的拉力,与弹簧悬挂在天花板上的情况相同,弹簧的伸长量仍为2.0cm.答案: 50N 2.0cm11.如下图所示,各接触面光滑且物体A静止,画出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答案: 如下图所示.12.如右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的关系图象,试由图线确定:(1)弹簧的原长;(2)弹簧的劲度系数;(3)弹簧长为0.20m时弹力的大小.解析: 读懂图象是求解本题的关键.(1)当弹簧的弹力为零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由图可知原长l0=10cm.(2)当弹簧长度为15cm时,弹力大小为10N对应弹簧的伸长量为Δl=(15-10)cm=5×10-2m,由胡克定律F=kx得k==N/m=200N/m.(3)当弹簧长为0.20m时,弹簧伸长量为Δl′=(0.20-0.10)m=0.10m由胡克定律F=kx得F′=k·Δl′=200×0.10N=20N.答案: (1)10cm (2)200N/m (3)20N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1.关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推出的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F越大,μ越大B.动摩擦因数μ与正压力FN成反比,FN越大,μ越小C.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与正压力FN成反比D.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情况及材料决定解析: 动摩擦因数只与两物体的材料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FN的大小及F的大小等无关.答案: D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到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B.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C.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而滑动摩擦力只能是阻力D.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解析: 静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发生在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这里所说的“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是分别以这两个物体为参考系而言的,若以其他物体为参考系,则可能都是静止的,也可能都是运动的.而摩擦力阻碍的也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若以其他物体为参考系,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答案: D3.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压力就一定有滑动摩擦力B.有滑动摩擦力就一定有压力C.滑动摩擦力总是与接触面上的正压力垂直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重力成正比解析: 本题考查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由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而正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两物体的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垂直,故选项C正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但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故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C.答案: BC4.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你认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走路时,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在水平面静止不动时,不受摩擦力作用B.消防队员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匀速滑下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C.将酒瓶用手竖直握住停留在空中,当再增大手的用力,酒瓶所受的摩擦力不变D.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撒些盐,只是为了人走上去不易滑倒解析: 无论沿竿是匀速攀上还是滑下,摩擦力的方向都是向上的.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撒些盐,一是为了人走上去不易滑倒,二是使冰雪融化得快.答案: BD5.如右图所示A为长木板,上表面粗糙,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1向右匀速运动,物块B在木板A的上面以速度v2向右匀速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是v1=v2,A、B之间无滑动摩擦力B.若是v1>v2,B受到了A所施加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若是v1v2,A受到了B所施加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解析: 若v1=v2,则A、B间无相对运动,故A正确;若v1>v2,则B相对于A向左运动,故B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A相对于B向右运动,A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故B、D正确;如果v1FN丙>FN甲,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为Ff乙>Ff丙>Ff甲.但最为关键的一点,三物体各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未给出,所以正确选项应为D.答案: D8.如右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μ=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取10N/kg)(  )A.10N,向右       B.10N,向左C.20N,向右D.20N,向左解析: 物体受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μFN=μmg=0.1×20×10N=20N,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即方向向左.答案: D9.如下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的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A.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上B.若木块静止,当F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C.若木块沿墙壁向下运动,则墙壁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μFD.若开始时木块静止,当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解析: 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与mg平衡,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上,故A正确,B错误;木块沿墙向下运动,墙对木块的滑动摩擦力为μFN=μF,故C正确;当撤去F时,墙与木块间无弹力,则木块也不受摩擦力作用,故D正确.答案: ACD10.一物块m在水平力拉动下,沿静止的水平传送带由A端运动到B端,如下图甲所示,这时所受摩擦力为F1;现开动机械让传送带向左匀速传动,再次将同样的物块m由传送带的左端匀速拉动到右端,这时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2,如下图乙所示.则F1,F2的大小关系满足(  )A.F1=F2B.F1F2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 两种情景下,物块与传送带之间均为滑动摩擦力,只是相对速度不同而已;由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FN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无关,故选A.答案: A11.如下图甲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向右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试问在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怎样变化?(1)当F突然增大时;(2)从撤去F到物体最终静止的过程中;(3)将物体立放起来(如图乙),仍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解析: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FN=G,故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f=μFN=μG.因为在题述的三种情况下,压力FN都不变化,可知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答案: (1)μG (2)μG (3)μG12.质量为3.0kg的空木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施加拉力,当拉力F1=8.0N时,木箱静止;当拉力F2=10.3N时,木箱做匀速运动,求:(1)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木箱在8.0N的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3)木箱在12.0N水平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解析: (1)当拉力F2=10.3N时,木箱匀速运动,木箱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2和滑动摩擦力Ff1,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有:Ff1=F2=10.3N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则有木箱对地面压力大小等于木箱重力,即FN=mg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μFN,则木箱与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由上述三个式子联立解得μ===0.35.(2)当拉力F2=8.0N时,木箱静止,木箱水平方向所受到的静摩擦力Ff2与F1是一对平衡力,则有:Ff2=F1=8.0N.(3)当拉力F3=12.0N时,木箱将在地面上滑动,此时木箱所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由第一问可以知道,Ff2=Ff1=10.3N.答案: (1)0.35 (2)8.0N (3)10.3N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1.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是指(  )A.使两分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B.使两次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都与某点O重合C.使两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D.使弹簧秤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相同的形变答案: B2.F1、F2是力F的两个分力.若F=10N,则下列不可能是F的两个分力的是(  )A.F1=10N F2=10N    B.F1=20N F2=20NC.F1=2N F2=6ND.F1=20N F2=30N解析: 本题考查合力和分力之间的关系.合力F和两个分力F1、F2之间的关系为|F1-F2|≤F≤|F1+F2|,则应选C.答案: C3.小小东同学在体育课上做单杠练习时,两臂伸直,双手平行握住单杠,之后逐渐增大双手间的距离,如右图所示,此过程中小东同学手臂上拉力的变化情况为(  )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解析: 人体受手臂的两个拉力和本身的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两个拉力的合力与重力属于二力平衡,则两者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右图所示,在小东同学两臂伸直、逐渐增大双手间距的过程中,重力G一定,可以判断手臂的两个拉力的合力F合不变,由于两个手臂之间的夹角增大,而合力不变,所以拉力逐渐变大.正确答案是B.答案: B4.如右图所示,两个共点力F1、F2的大小一定,夹角θ是变化的,合力为F.在θ角从0逐渐增大到180°的过程中,合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  )A.从最小逐渐增加B.从最大逐渐减小到零C.从最大逐渐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解析: θ=0°时,F1、F2同向,合力最大,而θ=180°时,F1、F2反向,合力最小,但不一定为零.答案: C5.平面内作用于同一点的四个力若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有F1=5N,方向沿x轴正向;F2=6N,沿y轴正向;F3=4N,沿x轴负向;F4=8N,方向沿y轴负向,以上四个力的合力方向指向(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 D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6.一个重为20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F=5N的力竖直向上拉该物体时,如右图所示,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A.15NB.25NC.20ND.0解析: 由于物体的重力大于拉力,则地面对物体有支持力,且物体仍然静止.因为物体静止,所以竖直向上的拉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与重力的合力为零.故只有选项D正确.答案: D7.一根轻质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现把一重力为G的物体系在绳的中点,两手先并拢分别握住绳的两端提物体,然后缓慢并左右对称地分开,若想绳不断,两绳间的夹角不能超过(  )A.45°B.60°C.120°D.135°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它共受三个力作用,其中两绳的拉力的合力必竖直向上,且大小等于重力G.由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可知,当细绳拉力为G时,两绳间的夹角最大,此时合力与两分力大小相等,则两绳间夹角为120°.故选项C正确.答案: C8.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那么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A.40NB.10NC.20ND.10N解析: 设F1=F2=F.当它们的夹角α=90°时,其合力为F,即F=20N,F=10N.当夹角为120°时,其合力与F等大.故选B.答案: B9.设有三个力同时作用在质点P上,它们的大小和方向相当于正六边形的两条边和一条对角线,如右图所示,这三个力中最小的力的大小为F,则这三个力的合力等于(  )A.3FB.4FC.5FD.6F解析: 由图可知F1=F2=F,F3=2F.其中F1、F2成120°角,则这两个力的合力等于F,方向在其角平分线上,即与F3同向,故这三个力的合力等于3F.答案: A10.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A.5N,7N,8N       B.5N,2N,3NC.1N,5N,10ND.10N,10N,10N解析: 三力合成力,若前两力的合力可与第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可以使这三个力合力为零,只要使其第三力在其他两个力合力范围内,就可能使合力为零,即第三力F3满足:|F1-F2|≤F3≤|F1+F2|.分析A、B、C,D各组力中前两力合力范围为:2N≤F合≤12N,第三力在其范围内;3N≤F合≤7N,第三力在其合力范围内;4N≤F合≤6N,第三力不在其合力范围内;0N≤F合≤20N,第三力在其合力范围内;故只有C项中,第三力不在前两力合力范围内,C项中的三力合力不可能为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答案: C11.用一根长1m的轻质细绳将一幅质量为1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取10m/s2)(  )A.mB.mC.mD.m解析: 画框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等于画框的重力,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两绳间的夹角为120°,则两个挂钉间的最大距离为m,A正确.答案: A12.下图甲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N.解析: (1)在测量同一组数据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如果变化,即受力变化,所以A选项正确;由于弹簧测力计是通过定滑轮拉结点O,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所以弹簧测力计拉线的方向不一定要沿竖直方向,B选项错误;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不能超过其量程,C选项正确;两个拉力的方向合适即可,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但不一定为90°,所以D选项错误.(2)考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答案: (1)AC (2)4.0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1.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求两个分力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分解是唯一的B.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分解是唯一的C.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及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分解是唯一的D.此合力有可能分解成两个与合力等大的分力解析: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只能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分解是唯一的,故A、B正确;如果将合力分解时两个分力夹角120°且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则两个分力与合力等大,故D正确;若已知一个分力F1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F2的方向,设F2与F夹角为θ,若F1Ff丙      B.Ff乙>Ff甲>Ff丙C.Ff丙>Ff乙>Ff甲D.Ff甲=Ff乙=Ff丙答案: D5.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右图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 该实验验证两个分力的效果等效于其合力的效果,不必要求两分力等大,故B错;与两绳长短无关,A错;但需使两分力与合力在同一平面内,故C正确.答案: C6.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B.C.D.解析: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0,当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时,由胡克定律得F1=k(l0-l1)①当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时,由胡克定律得F2=k(l2-l0)②由①②解得k=,故C正确.答案: C7.如右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B所受的拉力F=25N,则物块A受到B的摩擦力为(  )A.0NB.大于0N,小于25NC.25ND.都可能答案: A8.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一水平力F的作用,如右图所示,现将作用力F保持大小不变,沿逆时针方向缓缓转过180°,在转动过程中,物体一直在向右运动,则在此过程中,物体对地面的正压力FN和地面给物体的摩擦力Ff的变化情况是(  )A.FN先变小后变大,Ff不变B.FN不变,Ff先变小后变大C.FN、Ff都先变大后变小D.FN、Ff都先变小后变大解析: 在转动过程中,设作用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F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大小为F1=F·sinθ,在竖直方向上,FN=mg-Fsinθ,且随F的旋转,θ增大,FN先变小后变大,而物体相对地面滑动,物体与地面间存在滑动摩擦力,由公式Ff=μFN可知,Ff随F的旋转,也将先变小后变大,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 D二、非选择题9.如右图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所示,在一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的距离为多少?解析: 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对m1:kΔx=μm1g,所以弹簧伸长量Δx=.此时两木块间的距离L′=L+Δx=L+.答案: L+10.已知李小鹏的体重为56kg,如果李小鹏在双杠上双手倒立支撑时,两手臂的夹角为60°,则两手臂的支撑力多大?(g取10m/s2)解析: 当李小鹏用一只手支撑自己时,由二力平衡可知,手臂的作用力为F=mg=56×10N=560N当李小鹏用两只手支撑自己时,两手臂的作用力F1和F2的合力为F,如右图所示,则有F=2F1cos30°解得F1==N≈323.3N.答案: 323.3N11.画出下图中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并写出力的名称及施力物体.(a)物体A静止,接触面粗糙;(b)A沿粗糙斜面上行;(c)A沿粗糙水平面滑行;(d)接触面光滑,A静止.解析: 如下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12.如图所示,一名骑独轮车的杂技演员在空中钢索上表演,如果演员和独轮车的总质量为80kg,两侧的钢索互成150°夹角,求钢索所受拉力有多大?(cos75°=0.259,g取10N/kg)解析: 钢索上与车轮接触的点受到独轮车的压力FN=mg=80×10N=800N,此力产生了沿钢索对两侧钢索的拉伸效果,将FN按此效果分解如图所示,显然F1=F2,由几何关系得:F1=F2==N=1544.4N.答案: 1544.4N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章综合(B卷)一、选择题1.下列计时数据,指时刻的是(  )A.高考数学考试的时间是2hB.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C.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为1.4hD.由青岛开往通化的1406次列车在德州站停车3min答案: B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m;悬挂20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m,则弹簧的原长L原和劲度系数k分别为(  )A.L原=0.02m k=500N/mB.L原=0.10m k=500N/mC.L原=0.02m k=250N/mD.L原=0.10m k=250N/m解析: →F1=k(l1-l0),答案: D3.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m/s2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最初4s内的平均速度是(  )A.16m/s        B.8m/sC.2m/sD.4m/s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知,最初4s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2s末的瞬时速度,即=v2=at=2×2m/s=4m/s,故应选D.答案: D4.如右图所示,一个物体m放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所受静摩擦力(  )A.方向沿斜面向上B.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小等于零D.大小等于mgsinθ解析: 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具有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量mgsinθ大小相等.因此选项A、D正确.答案: AD5.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6s末在途中相遇.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右图所示,可以确定(  )A.t=0时甲在乙的前方27m处B.t=0时乙在甲的前方27m处C.6s之后两物体不会再相遇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D.6s之后两物体还会再相遇解析: 由图象可知,0~6s内,x甲=m=27m,x乙=6×9m=54m,而在6s末甲、乙正好相遇,说明是乙在追甲,Δx=x乙-x甲=27m,A正确,B错误;当t>6s后,因为v甲>v乙,所以乙不可能再追上甲,C正确,D错误.答案: AC6.如右图所示,对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重为G的木块,施加一竖直向上的逐渐增大的力F,若F总小于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增大B.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减小C.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答案: B7.如右图所示,木块A放在平板车B上,随平板车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运动,则(  )A.木块A与平板车B之间有摩擦力,等于μmg(μ为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B.木块A与平板车B之间有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C.木块A与平板车B之间有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D.木块A与平板车B之间没有摩擦力解析: 木块A随平板车B以共同速度一起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如果木块A受静摩擦力作用,木块A在水平方向受力不再平衡.因此,木块A不受静摩擦力作用,选项D正确.答案: D8.如右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A.10N,方向向左   B.6N,方向向右C.2N,方向向右D.零解析: 可以先将F1,F2两个力进行合成,合力为8N,方向向右,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木块还受到向左的摩擦力8N.撤去F1后,木块受2N的推力,方向向左,所以木块受2N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水平方向合力为零.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 D9.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如右图所示是骨折病人的牵引装置示意图,绳的一端固定,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挂着一个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拉着病人的脚,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为了使脚所受的拉力增大,可采取的方法是(  )A.只增加绳的长度     B.只增加重物的质量C.只将病人的脚向左移动D.只将两定滑轮的间距增大解析: 若只增加重物的质量,则绳子拉力增大,脚所受的拉力增大,B选项正确;若只将病人的脚向左移动,则夹角θ会减小,绳子拉力的合力增大,脚所受的拉力增大,C选项正确;若只增加绳的长度,拉力不变,A选项错误;只将两只滑轮的距离增大,则夹角θ会增大,绳子拉力的合力减小,脚所受的拉力减小,D选项错误.答案: BC二、非选择题10.用纳米技术处理过的材料叫纳米材料,其性质与处理前相比会发生很多变化,如机械性能会成倍地增加,对光的反射能力会变得非常低,熔点会大大降低,甚至有特殊的磁性质.现有一种纳米合金丝,欲测定出其伸长量x与所受拉力F、长度L的关系.(1)测量上述物理量需要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等.(2)若实验中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这些数据请写出x与F、L间的关系式:x=________.(若用到比例系数,可用k表示.假设实验中合金丝直径的变化可忽略)长度L/cm伸长量x/cm拉力F/N5.000.2050.05.000.40100.010.000.4050.0(3)在研究并得到上述关系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只需写出一种).(4)若有一根由上述材料制成的粗细相同的合金丝的长度为20cm,使用中要求其伸长量不能超过原长的百分之一,那么这根合金丝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______N.解析: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由题目所给的数据分析可知:当力一定时,伸长量与长度成正比;当长度一定时,伸长量和力成正比,故x=kFL(取一组数据验证,式中的k不为零).(3)研究伸长量与拉力、长度的关系时,可以先控制某一个量不变,如长度不变,再研究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是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4)代入表中数据把式中的k求出,得k=1250,再代入已知数据,L=20cm,x==0.2cm,可求得最大拉力F=12.5N.答案: (1)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2)kFL (3)控制变量法(4)12.511.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下图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74cm,x3=6.40cm,x4=8.02cm,x5=9.64cm,x6=11.28cm,x7=12.84cm.(1)请通过计算,在下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据(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计数点123456各计数点的速度/(m·s-1)0.500.700.901.101.51(2)根据表中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v-t图象(以0计数点作为计时起点);由图象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解析: (1)5点的速度利用平均速度替代,即v=,这里T=0.08s,代入数据算得v5=1.31m/s.(2)描点画图象,由速度图象找到斜率即为加速度.a=2.5m/s2.答案: (1)1.31 (2)图象略 2.4~2.6m/s212.拱券结构是古代人们解决建筑跨度的有效方法,像欧洲古罗马的万神庙、我国古代的赵州桥(如下图甲)都是拱券结构的典型建筑.拱券结构的特点是利用石块的楔形结构,将受到的重力和压力分解为向两边的压力,最后由拱券两端的基石来承受.现有六块大小、形状、质量都相等的楔块组成一个半圆形实验拱券(每块楔块对应的圆心角为30°),如图乙所示.如果每个楔块的质量m=3kg,则:(1)六块楔块组成的拱券对一边支撑物的压力是多大?(2)如果在中间两个楔块上加一个向下的50N的压力F,那么其一边相邻的支撑物给予楔块的支持力是多大?(g取9.8N/kg)解析: (1)六块楔块受到的总重力G=6mg=176.4N,由平衡条件知拱券对一边支撑物的压力为,即88.2N.(2)以中间两楔块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F1与F2分别垂直于所对应的半径,则F1和F2间夹角为120°,由对称性可知F1=F2,由互成120°角相等的两个力合成的特点知F1=F2=2mg+F=108.8N.答案: (1)88.2N (2)108.8N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1.下列运动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D.自由落体运动解析: 运动状态的变化是指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了变化,或者两者都发生了变化,运动状态不变,一定是其速度的大小、方向均不发生变化,所以只有选项A正确.答案: A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在宇宙飞船内物体不存在惯性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D.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减小惯性,有利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解析: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这一点,A、C正确;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宇宙飞船内物体仍存在惯性,和物体是否处于超、失重无关,B错;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减小惯性,有利于运动状态的改变,D对.答案: ACD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惯性是只有物体在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B.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仍保持原来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惯性;受外力作用时,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因而就无惯性D.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与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解析: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运动状态无关,故A错;有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运动状态的改变不等于物体惯性的改变.“克服惯性”“惯性消失”等说法均是错误的,不管物体是否受外力作用,其惯性是不能被改变的,故B、C错.物体惯性由物体本身决定,与运动状态和受力无关,故D正确.答案: D4.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解析: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受力大运动就快,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会停止运动;A、B、C反映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有D反映了牛顿第一定律.故D正确.答案: D5.行驶的汽车在刹车后能停下,这是因为(  )A.汽车的惯性消失了B.汽车的惯性小于汽车的阻力C.阻力的作用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D.汽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刹车停下答案: C6.关于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没有科学依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B.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推理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有力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D.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解析: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之上,经过抽象思维、科学推理,把合理的假设、巧妙的构想和严密的推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但现实中永远无法通过实验验证.答案: BC7.在匀速上升的气球中突然落下一个物体,在物体刚离开气球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立即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B.物体具有向上的初速度,做匀加速运动C.物体具有向上的初速度,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gD.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解析: 由于惯性,物体脱离气球后要保持原有的速度——向上运动的速度.由于物体脱离气球后只受重力作用,故物体的运动状态要改变,会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答案: C8.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沿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位移的讨论,正确的是(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位移越长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位移越长,所以惯性越大解析: 要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决定因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由物体的质量确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所以A错B正确.滑行位移应由刹车时的速度确定,因为刹车过程中,其加速度是相同的,根据v2-v=2ax,所以车速越大,其滑行位移越大,而与其惯性大小无关,所以C对D错.答案: BC9.如右图所示,甲运动员在球场上得到篮球之后,甲、乙以相同的速度并排向同一方奔跑,甲运动员要将球传给乙运动员,不计空气阻力,问他应将球向什么方向抛出(  )A.抛出方向与奔跑方向相同,如图中箭头1所指的方向B.抛出方向指向乙的前方,如图中箭头2所指的方向C.抛出方向指向乙,如图中箭头3所指的方向D.抛出方向指向乙的后方,如图中箭头4所指的方向答案: C10.如右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球,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其他阻力不计,设车无限长,则两小球(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C.若m1>m2,则肯定相碰D.若m140km/h,该车超速.答案: 超速12.质量为1.5t的汽车在前进中遇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5s内速度由36km/h增至54km/h.求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的大小.(g取10m/s2)解析: 计算时把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因v=v0+at,F-Ff=ma,故F=ma+Ff=+0.05mg已知v0=36km/h=10m/s,v=54km/h=15m/s,t=5s,m=1.5t=1.5×103kg代入以上数据,计算得F=N+0.05×1.5×103×10N=2.25×103N.答案: 2.25×103N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1.跳水一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如右图所示,一运动员站在3m跳板上,图中F1表示人对跳板的弹力,F2表示跳板对人的弹力,则(  )A.F1和F2是一对平衡力B.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先有力F1,后有力F2D.F1和F2方向相反,大小不相等解析: 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确.答案: B2.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解析: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错误,D正确.答案: D3.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狡辩说:我打了乙一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那么法官对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在哪里(  )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所以乙受伤而甲未受伤,且从主观上说甲主动打乙,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C.由于是甲用拳打乙的胸,所以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甲拳的作用力,故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D.甲对乙的力在先,乙对甲的力在后,所以判决甲给乙付医药费答案: B4.如右图所示,将两弹簧测力计a、b连接在一起,当用力缓慢拉a弹簧测力计时,发现不管拉力F多大,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等,这个实验说明(  )A.这是两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B.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析: 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C正确.答案: C5.关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D.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解析: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不分先后,选项A错误.任何情况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都大小相等,选项B错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可以存在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选项C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一定相同,选项D正确.答案: D6.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建筑工人用右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  )A.490N         B.510NC.890ND.910N解析: 绳子的拉力FT=mg+ma=20(10+0.500)N=210N.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也就等于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FN=Mg-FT=700N-210N=490N.答案: A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若不计空气阻力,它只是受力物体,不会成为施力物体B.质量较大的物体A与质量较小的物体B相互作用时,A对B的作用力等于B对A的作用力C.运动的物体A撞击静止的物体B,A对B的作用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D.磁铁A吸引小铁钉B时,A对B的吸引力大于B对A的吸引力解析: 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A不正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等大反向,与物体的质量大小、运动状态没有关系,故C、D不正确.答案: B8.如右图所示,物体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析: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到的重力虽然等大同向,但不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 BC9.如右图所示,P和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有(  )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B.P所受的重力和P对Q的压力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D.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解析: P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Q对P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Q,它们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P对Q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P,受力物体是Q,P所受的重力和P对Q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不是同一个力,它们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错误.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都是弹力,它们分别作用于Q和P,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正确.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都是弹力,分别作用于桌面和Q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受力物体分别是桌面和Q,施力物体分别是Q和桌面,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正确.答案: CD10.如右图所示,用力F拉着叠放在一起的A、B两木块一起沿粗糙斜面匀速上行,对木块B,存在________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木块A,存在________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解析: 对于B,存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①B受到的重力和B对地球的引力,②B受到的支持力和B对A的压力,③B受到的摩擦力和B对A的摩擦力.对于A,存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①A受到的重力和A对地球的引力,②A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A对斜面的压力,③A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A对斜面的摩擦力,④A受到B的压力和A对B的支持力,⑤A受到B的摩擦力和A对B的摩擦力,⑥A受到的拉力F和A对拉力F的施力物体的反作用力.答案: 3 611.如右图所示,甲船及人的总质量为m1,乙船及人的总质量为m2,已知m1=2m2,甲、乙两船上的人各拉着水平轻绳的一端对绳施力,设甲船上的人施力为F1,乙船上的人施力为F2.甲、乙两船原来都静止在水面上,不考虑水对船的阻力,甲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1,乙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F1∶F2,a1∶a2各是多少?解析: 以绳为研究对象,它受甲船上的人所施加的力F1和乙船上的人所施加的力F2,由于绳子的质量为零,故F1=F2.而绳对甲船上人的力F′1和F1,绳对乙船上人的力F′2和F2均分别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此,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1=F1,F′2=F2所以F′1=F′2分别对甲、乙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a1= a2=由于m1=2m2,所以a1∶a2=1∶2故F1∶F2=1∶1,a1∶a2=1∶2.答案: 1∶1 1∶212.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右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a=1m/s2上升时,试求:(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1)设运动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则有:2F-(m人+m椅)g=(m人+m椅)a解得F=440N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的大小F′=440N,方向竖直向下.(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N,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则有F+FN-m人g=m人a解得FN=275N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也为275N,方向竖直向下.答案: (1)440N (2)275N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1.A、B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mA=3mB,则它们所能滑行的距离xA、xB的关系为(  )A.xA=xB        B.xA=3xBC.xA=xBD.xA=9xB解析: 物体沿水平面滑动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μg与质量无关,由0-v=-2ax和题设条件知xA=xB.答案: A2.假设火箭在大气层竖直升空时,发动机的推力不变,空气阻力也认为不变,则在火箭冲出大气层前的这一过程中,其v-t图象是(  )解析: 燃料消耗的过程中,火箭的质量不断减小,对火箭有F-mg-Ff=ma,a=-g,因推力F、空气阻力Ff不变,火箭的质量m减小,所以火箭的加速度不断增大,从A、B、C、D四个图象看,应选D项.答案: D3.如右图所示,圆柱形的仓库内有三块长度不同的滑板aO、bO、cO,其下端都固定于底部圆心O,而上端则搁在仓库侧壁上,三块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依次是30°、45°、60°.若有三个小孩同时从a、b、c处开始下滑(忽略阻力),则(  )A.a处小孩最先到O点B.b处小孩最后到O点C.c处小孩最先到O点D.a、c处小孩同时到O点答案: D4.如右图所示某小球所受的合力与时间的关系,各段的合力大小相同,作用时间相同,设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由此可判定(  )A.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停止B.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不会停止C.小球始终向前运动D.小球向前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解析: 由F-t图象知:第1s,F向前;第2s,F向后.以后重复该变化,所以小球先加速1s,再减速1s,2s末速度刚好减为零,以后重复该过程,所以小球始终向前运动.答案: C5.竖直上抛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Ff大小恒定,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间为t1,从最高点再落回抛出点所需时间为t2,上升时加速度大小为a1,下降时加速度大小为a2,则(  )A.a1>a2,t1a2,t1>t2C.a1mB,则物体B(  )A.只受一个重力B.受到重力、摩擦力各一个C.受到重力、弹力、摩擦力各一个D.受到重力、摩擦力各一个,弹力两个解析: 物体A、B将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A、B之间无相互作用力,物体B与墙面有接触而无挤压,所以与墙面无弹力,当然也没有摩擦力,所以物体B只受重力,选A.答案: 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D.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解析: 由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概念可知,在加速度向下时处于失重状态.在加速度向上时处于超重状态,故正确答案为B.答案: B4.用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一小球,小球和弹簧的受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的施力物体是弹簧B.F2的反作用力是F3C.F3的施力物体是小球D.F4的反作用力是F1解析: F1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所以A错误;F3的施力物体是小球,C正确;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2的反作用力是F3,B正确;F4的反作用力是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D错误.答案: BC5.如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图所示,重10N的物体以速度v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现给物体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其大小为20N,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取g=10m/s2)(  )A.1N,20m/s2      B.0,21m/s2C.1N,21m/s2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解析: 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μFN=μmg=0.1×10N=1N,水平方向上的合外力为F+Ff=ma,则a==m/s2=21m/s2.答案: C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粗糙斜面上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现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在物体上,则施加恒力F后物体的加速度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解析: 施加力F前,mgsinθ-μmgcosθ=ma①施加力F后,(mg+F)sinθ-μ(mg+F)cosθ=ma′②得=a.答案: A7.如下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A和B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拉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时A和B的加速度为a1和a2,则(  )A.a1=a2=0B.a1=a,a2=0C.a1=a,a2=aD.a1=a,a2=-a解析: 两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弹簧的弹力F弹=m1a.在力F撤去的瞬间,弹簧的弹力来不及改变,大小仍为m1a,因此对A来讲,加速度此时仍为a;对B物体取向右为正方向,-m1a=m2a2,a2=-a,所以只有D项正确.答案: D8.有一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物资的箱子,如右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B.箱子刚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解析: 因为下落速度不断增大,而阻力Ff∝v2,所以阻力逐渐增大,当Ff=mg时,物体开始匀速下落.以箱和物体为整体:(M+m)g-Ff=(M+m)a,Ff增大则加速度a减小.对物体:Mg-FN=ma,加速度减小,则支持力FN增大.所以物体后来受到的支持力比开始时要增大,但不可能“飘起来”.答案: C9.质量为1kg,初速度v0=10m/s的物体,受到一个与初速度v0方向相反,大小为3N的外力F的作用,沿粗糙的水平面滑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经3s后撤去外力直到物体停下来,物体滑行的总位移为(取g=10m/s2)(  )A.7.5mB.9.25mC.9.5mD.10m解析: 刚开始物体受合外力F+μmg=ma,代入数据,解得a=5m/s2,由于a与v0方向相反,所以由v0=at得到t=2s后物体速度为零,位移x=t=10m;接下来反向匀加速运动1s,加速度a1=,代入数据解得a1=1m/s2,位移x1=a1t2=0.5m,方向与x相反.v1=a1t1=1×1m/s=1m/s,接下来做加速度a2=μg=2m/s2的匀减速运动,所以x2==0.25m,所以总位移为x-x1-x2=9.25m.答案: B10.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观测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________的图象.(3)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图线如右图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解析: (1)只有M与m满足M≫m才能使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2)由于a∝,所以a-图象应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数据处理时,常作出a与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的图象.(3)两小车及车上的砝码的总质量相等时,由图象知乙的加速度大,故乙的拉力F大(或乙中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大).答案: (1)M≫m (2) (3)拉力不同11.如右图所示,一儿童玩具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幼儿用与水平面成53°角的恒力拉着它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已知拉力F=3.0N,玩具的质量m=0.5kg,经时间t=2.0s,玩具移动了x=4m,这时幼儿松开手,问玩具还能运动多远?(取g=10m/s2,sin53°=0.8,cos53°=0.6)解析: 一阶段 x=at2所以a=2m/s2Fcos53°-μ(mg-Fsin53°)=ma所以μ= v=at=4m/s二阶段 Ff=μmgμmg=ma′ v2=2a′x′解以上两式并代入数据得:x′=2.6m.答案: 2.6m12.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g取10m/s2,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水平推力F的大小;(3)0~10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解析: (1)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2、初速度为v20、末速度为v2t、加速度为a2,则a2==-2m/s2①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F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ma2②Ff=-μmg③联立②③得μ==0.2.④(2)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1、初速度为v10、末速度为v1t、加速度为a1,则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a1==1m/s2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f=ma1⑥联立③⑥得F=μmg+ma1=6N.(3)解法一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x=x1+x2=v10Δt1+a1Δt+v20Δt2+a2Δt=46m解法二 根据v-t图象围成的面积,得x==46m答案: (1)0.2 (2)6N (3)46m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章综合(B卷)一、选择题1.关于超重、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B.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小了C.完全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消失了D.不论超重、失重,物体的重力不变答案: D2.如右图球A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所受的弹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物体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B.A物体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C.A物体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D.A物体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下解析: 球A受重力竖直向下,与竖直挡板和斜面都有挤压.斜面给它一个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挡板给它一个支持力,水平向右,故选项C正确.答案: C3.一根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现把一重为G的物体系在绳的中点,分别握住绳的两端,先并拢,然后缓慢地左右对称地分开,若要求绳不断,则两绳间的夹角不能超过(  )A.45°        B.60°C.120°D.135°解析: 由于细绳是对称分开的,因而两绳的拉力相等,为保证物体静止不动,两绳拉力的合力大小等于G,随着两绳夹角的增大,两绳中的拉力增大,当两绳的夹角为120°时,绳中拉力刚好等于G.故C正确,A、B、D错误.答案: C4.某实验小组,利用DIS系统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他们在电梯内做实验,在电梯的地板上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在传感器上放一个重为20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实验中计算机显示出传感器所受物块的压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根据图象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从时刻t1到t2,物块处于失重状态B.从时刻t3到t4,物块处于失重状态C.电梯可能开始停在低楼层,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楼层D.电梯可能开始停在高楼层,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楼层解析: 由图可知在0~t1、t2~t3及t4之后,传感器所受压力大小等于物块的重力大小;t1~t2时间段内,传感器所受压力大小大于物块重力,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上;t3~t4时间段内,压力小于物块重力,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向下.综上所述选项B、C正确.答案: B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5.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m/s,运动28m后速度增加到8m/s,则(  )A.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4sB.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m/s2C.自开始计时起,两秒末的速度是7m/s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m处的速度是5m/s解析: 由v2-v=2ax得a==m/s2=0.5m/s2.再由v=v0+at得运动时间t==s=4s,故A对,B错.两秒末速度v2=v0+at2=6m/s+0.5×2m/s=7m/s,C对.经14m处速度为v′,则v′2-v=2ax′,得v′=m/s=5m/s,即D亦对.答案: ACD6.如右图所示,5个质量相同的木块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当用力F推第一块使它们共同加速运动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右向左,两块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变小B.由右向左,两块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变大C.第2块与第3块木块之间弹力大小为0.6FD.第3块与第4块木块之间弹力大小为0.6F解析: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5μmg=5ma.再选取1、2两块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μmg-FN=2ma.两式联立得FN=0.6F.进一步分析可得从左向右,木块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依次变小的.答案: AD7.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A中F垂直于斜面向上,B中F垂直于斜面向下,C中F竖直向上,D中F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解析: 由于物块始终静止在斜面上,物块所受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直接关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沿斜面方向列平衡方程可判断出选项D正确.答案: D8.如右图所示,小车M在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  )①若地面光滑,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②若地面粗糙,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③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受四个力作用④若小车做加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若小车匀速运动,则小车受合力为零;若小车做变速运动,则小车受合力不为零.作出如图所示的受力分析图.①若地面光滑,则图中Ff不存在;②若地面粗糙,存在FN必存在Ff,反之存在Ff必存在FN;③做匀速运动时受力分析即为右图所示:④若地面光滑,受三个力;若地面粗糙,受四个力.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答案: C9.如右图所示是某物体运动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象.以a1和a2表示物体在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以x表示物体运动的总位移,则x、a1和a2的值为(  )A.30m,1.5m/s2,-1m/s2B.60m,3m/s2,-2m/s2C.15m,0.75m/s2,-0.5m/s2D.100m,5m/s2,-3m/s2解析: 总位移x=m=30m.加速时a1==m/s2=1.5m/s2,减速时a2==m/s2=-1m/s2.答案: A10.BRT是“快速公交”的英文简称,现在我国一些城市已经陆续开通,其中BRT专车车身长将采用12米和18米相结合的方式,是现有公交车长度的2~3倍.现有一辆BRT公交车车长18米,可以看做是由两节完全相同的车厢组成.现假设BRT公交车其首段从站台的A点出发到尾端完全出站都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站在站台上A点一侧的观察者,测得第一节车厢全部通过A点所需要的时间为t1,那么第二节车厢全部通过A点需要的时间是(  )A.t1B.(-1)t1C.(-1)t1D.(-)t1解析: 以公交车为参考系,等效为观察者从A点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每节车厢长为L,观察者通过第一节车厢的过程有L=at,通过前两节车厢的过程有2L=at2,那么通过第二节车厢所需时间为t2=t-t1,以上各式联立可得t2=(-1)t1,B正确.答案: B二、非选择题1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如右图所示,一长木板斜搁在高度一定的平台和水平地面上,其顶端与平台相平,末端置于地面的P处,并与地面平滑连接.将一可看成质点的滑块自木板顶端无初速释放,沿木板下滑,接着在地面上滑动,最终停在Q处.滑块和木板及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现将木板截短一半,仍按上述方式搁在该平台和水平地面上,再次将滑块自木板顶端无初速释放,设滑块在木板和地面接触处下滑过渡,则滑块最终将停在何处?解析: 设平台离地面的高度为h,木板与地面的夹角为α,AP=x,PQ=x′,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v2==2(hg-μgx),在水平地面上,v2=2μgx′,即2(hg-μgx)=2μgx′,得x+x′=,即x+x′是确定值,与木板的长度无关,滑块最终将停在Q处.答案: 滑块最终将停在Q处.12.如图(a)所示,质量为M=10kg的滑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滑块上固定一个轻细杆ABC,∠ABC=45°.在A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球,滑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现对滑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1=84N,使滑块做匀加速运动.求此时轻杆对小球作用力F2的大小和方向.(取g=10m/s2)有位同学是这样解的——小球受到重力及杆的作用F2,因为是轻杆,所以F2方向沿杆向上,受力情况如图(b)所示.根据所画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求得:F2=mg=×2×10N=20N.你认为上述解答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给出正确的解答.解析: 解答不正确.杆AB对球的作用力方向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其具体的大小和方向由实际的加速度a来决定.并随着加速度a的变化而变化.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F1-μ(M+m)g=(M+m)a解得a==m/s=2m/s2对小球有F2==N=4N=20.4N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F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arctan=arctan5,斜向右上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