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设计

ID:1232333

大小:25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8-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镇海中学金国林一、教学内容分析《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人教A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对平面图形进行定量研究的一个重要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使学生对点与直线位置关系的认识从定性的认识上升到定量的认识。同时它可被用于研究曲线的性质,如求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高、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等,借助它也可以求点的轨迹方程,如角平分线的方程、抛物线的方程等,因此它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另外,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也体现了解析几何中的数学美,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所展现的逻辑美。二、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掌握了有关直线计算的相关知识,如两直线交点、两点间距离公式等,同时也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等有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另外我校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代数运算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但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学生刚刚学习解析几何,对解析法不够熟练,而且用解析法结合平面几何、三角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例子不多,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高,所以公式的推导是个难点。三、设计策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推导“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同时思考如何在推导过程中简化运算。四、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必须在传授知识给学生的同时,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他们“会学习”。  首先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在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节讨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公式的推导中,比较两种推导思路的不同,让他们体会到“思路1难在什么地方?”“思路2妙在哪里?”,使他们熟悉解析法,同时领会到用解析法结合其它数学方法的妙处。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通过公式推导思路的优化,深化了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转化问题的能力。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3)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参与公式的探索和推导过程,体会算法思想;(2)通过公式推导的优化,提高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的能力;(3)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认识代数与几何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通过公式的推导与优化,提高自己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体验数学中的辩证统一性。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2.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简单应用。(2)教学难点1.公式推导的思路分析;2.公式推导过程中的代数优化。(3)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直尺,投影仪等七、教学过程设计1.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可以用一组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一个点,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一条直线,这样我们可以从代数角度来研究几何了。对于几何,我们主要研究它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下面我们以学习过的点和直线为例来梳理一下。为了更好的对几何进行定量研究,本节课我们重点来探索一下点到直线的距离。【设计意图】快速回顾之前所学内容的同时,说明对于直线有关问题我们已经可以用代数来刻画。为了更好的进行定量研究,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索点到直线的距离,引出课题。2.给出定义师:初中时是如何来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呢?生(全体):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从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其中是垂足。3.公式推导已知点,直线,如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思路1: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直接计算策略:特殊到一般,【设计意图】这种思路最直接,也最容易想到。引导学生在今后解决较复杂问题时,可以先从特殊、简单的情况出发来逐步深入,因为特殊的情况中往往蕴含了一些本质且共性的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解决问题。这种推导方式的优点是直接易懂,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高,在推导过程中易出错。4.优化运算问:通过上面的推导,我们思考:为什么当或时推导容易?因为这时的直线是“直”的,交点坐标易求。而当直线是“斜”的时,交点坐标难求,所以较复杂。因此我们可以试着将直线化“斜”为“直”,进行分解处理。思路2:化斜为直(几何图形角度) ,【设计意图】利用几何图形特征,通过面积相等我们可以间接推导距离公式,简化运算复杂度。引导学生在今后解析几何学习中要重视几何性质的利用,同时明白方法选择的重要性。提问:万一以后我们在解题时没有想到更好方法呢?同时运算能力也不太好,怎么办?思路3:恒等变形(代数结构角度)处理1:,【设计意图】利用三角函数知识,避免计算导致错误的可能性来简化运算,提高运算正确性。这种尽量用较少变量来解决问题的想法要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处理2:由(1)(2)可得;【设计意图】通过对目标的分析思考,将直线方程进行整体换元(平移变换),整体求解处理,大大简化运算。在代数中,将什么看做处理对象(元)是非常重要的,它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不同的复杂度,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因此在解决问题前先确定好变元很重要。处理3:由,【设计意图】在前面两种代数变形基础上,进一步介绍通过变形来“秒杀” 问题,从而说明熟练应用代数恒等变形很重要,可以代数巧算。5.公式剖析点到直线的距离注:(1)此公式的作用是求点到直线的距离;(2)用此公式时直线要先化成一般式。6.公式应用例:已知点求(1)点到直线的距离;(2)的面积。思考:还有其他解法吗?利用化斜为直思想,将补成矩形,则【设计意图】将教材中的例5和例6合并成一个例题的两小问,同时运用“化斜为直”思想求三角形面积进行了补充,这为今后大学里利用行列式求多边形面积奠定了基础。7.归纳小结(1)知识内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2)思想方法:特殊到一般;化归;数形结合八、作业布置1.基础巩固:评测练习2.实践探究:课后查阅资料,进一步探索其他推导方式,体会不同方法中蕴含的思想。九、板书设计§3.3.3点到直线的距离推导过程优化运算1.定义2.策略3.公式剖析例题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