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ID:1204354

大小:25.3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8-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设计者:普理小学徐运动一、概述·本课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第二册·本课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重点句,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理解词句,体会小女孩美好的愿望,珍惜现在的生活。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能够自主地提出课文的疑问·小组汇报时能够代表本组的意见,声音响亮,表述清楚;·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利用网络留言板描写卖货才的小女孩当时的感受、描写当时的环境,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这样的表达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学生能够通过文章来体会现在生活的美好,感受当时社会对穷苦人民的压迫。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毛岸英学校六年一班学生。这班学生思维活跃,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也比较强烈;·本班学生对这个故事已经听过,理解内容并不难,但对思想感情的理解缺乏深度。 从内心和作者产生共鸣,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平时观察、交谈等方法了解,本班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并辅以“情境教学法”。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1.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  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人人动口,人人动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以自我活动为中心,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参与讨论、交流、归纳、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质疑、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情境教学法  “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小女孩所处的环境,让学生加深对小女孩的理解。教学设计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旁观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本节课是在对媒体投影教室实施的。·小学人教版语文新教材六年级第二册。·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网络资源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件,并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既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诱发学生情感,又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再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简单了解安徒生。让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就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受到更多的启发和教育。又突出了本篇教材的训练重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讨论,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通文章。  (三)检查预习并理清课文的脉络。  本课有6个生字,还有1个多音字,由于我班的学生对生字的识字方法掌握得较牢固,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读音,并理解多音字“喷”。  再引导学生认真地通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初步整体把握故事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讨论,再在集体学习中理清文章脉络——课文主要写了“卖火柴、擦火柴、悲惨地死去。”三部分,降低了分段的难度。  (四)学习第一段。  (1)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精读“卖火柴”这部分,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结合具体语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这一部分虽不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学生对小女孩的现实生活的感受程度,直接决定着对下文的种种幻象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深度。因此,教学中我认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读自悟,为精读重点部分打好基础。  我先指名读,再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再归纳出“可怜”这个词。抓住这一中心词,展开第一段的教学,能省时高效。  (2)读议结合,精读理解。  1.(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课件)引导学生结合读课文说出是从哪些地方读懂这个小女孩的可怜?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1—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句子,并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板书:可怜的小女孩)  2、让学生选一两句话读一读或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女孩的可怜。(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采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比较法”等读出或说出小女孩的“可怜”。师生共同归纳出小女孩的可怜体现在寒冷、饥饿、孤单、痛苦四个方面)。再放手让学生合作小组读课文,说说又是从哪些语句读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例如:理解小女孩的可怜,我先引导学生抓住四句描写冷的句子,重点指导第二句“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这句话,作者在这篇童话中,没有把要表达的意思全部直接描写出来,句子蕴含着深刻的含意,我安排在课内指导学生读懂。这段话表明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根本没有鞋。在寒冬腊月,穿着一双大拖鞋,根本不能御寒,就连这样大的拖鞋还是她妈妈穿了很长时间的。)教学中我先扶学这一句,让学生先理解句子字面的意思,讲拖鞋大,再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最后通过朗读体会,总结学法,学生学到了学法,后面的句子就可以放手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女孩的可怜还体现在“饿”。这一方面比较好理解,我放手让学生理解。在理解“小女孩没有欢乐、无人疼爱”这一方面,我主要抓住重点句:“雪花落在她的金黄色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就这么一个美丽的女孩,却有家归不得:一是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二是“她不敢回家,爸爸会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风可以“灌”进去。在这样的环境中,美丽纯真无辜的小女孩是难以生活下去的,学生理解了这个句子,就为下文理解小女孩悲惨地死去打下了伏笔。同时也落实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训练重点,突破了难点。  (3)回归整体,深化理解,引导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学生理解了小女孩的可怜体现在冷、饿、孤单、痛苦四个方面后。我再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说说“看了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你想到了什么,说给同学听一听。”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既突出了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4)标点符号“——”在课文第一段中连续出现三次,教学中不容忽视。我主要用小黑板出示: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里的破折号起解释作用。突出事情发生在大年夜。  “这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破折号在这里也起解释作用,说明拖鞋具体有多大。  “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忘不了的原因。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破折号的用法。  最后配上风声,努力创设情境,感情第一段,使学生再一次在整体感知第一段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出对小女孩的同情,结束第一段的教学。  开始引入课题教师阅读课文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字、词对字、词做小结然后导入下一个知识点逐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请学生朗读课文,适时的进行评价、指导。教师进行总结结束七、教学评价设计(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2)识字: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3)形声字:认识形声字,初步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4 )课文内容理解: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给小伙伴听,并且用自己的话流畅地把儿歌读给小伙伴听,说出韵文的规律(5)扩展阅读:扩展阅读2篇以上安徒生童话。(6)创造性思维:创作的小短文等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具有新颖性。八、帮助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师生交流跟踪学生学习的进展。在收集资料阶段,注意观察学生,防止学生发生迷航;在学生独立探索阶段,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评审文章时,引导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并对合作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