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4《绝对值》 教学设计及其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4《绝对值》 教学设计及其反思

ID:1195668

大小:27.4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7-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绝对值》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人教版2015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绝对值”。二、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有关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教学精心设置问题串,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有思维层次或不同理解深度的问题,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供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的主动式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归纳、概括绝对值的若干性质,提炼上述活动中对绝对值代数解释的理解和应用,并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语言及数学符号去表示。2、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理解相反数、绝对值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掌握绝对值的相关性质,并能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即讨论︱a︱与a之间的关系;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教材地位:本节紧承前一节《数轴》的内容,首先从数字特征角度总结出相反数的概念,然后又借助数轴,从几何角度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同时自然从几何的角度引入绝对值的概念,然后又进行了代数解释。理解并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是有理数大小比较和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所以又自然过渡到下节课的《有理数的加法》中去。思维及教学活动连接紧密,使前后形成整体,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3、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在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理解了有理数的意义,并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初步获得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体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初步发展了创新意识。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究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从数学活动中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同时在以前的 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及技能(1)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2)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以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3)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4)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经历从相反数到绝对值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2)初步形成反思意识,通过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愉悦感。四、教学重点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从相反数的代数定义探究其几何本质,从绝对值的几何定义里理解它的代数解释。并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五、教学难点绝对值问题中有关非负数的问题。六、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七、课前准备 1、教具: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三角板2、学具:直尺或三角板。 八、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情境导入(电脑显示)回顾思考:1、什么是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问题。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与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    1 (电脑显示)画一条数轴,将下面三组数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学生展台展示)  0-4-3-2-11学生探究合作,电脑展台展示,动脑思考,回答提出的问题。  学生直观观察获得结果。    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从数字特征总结相反数的概念   321原点+3-32-22222233221.51.5问题一:观察上面每组中的两个数,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列举两个这样的数吗?(教师板书展示)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特别的,0的相反数是0. 问题二:每组数所对应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学生笔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引入对相反数的几何解释   活(电脑显示)问题三 甲、乙两辆车从同一车站开出,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上行驶, 甲车向东行驶 2千米到达A处,而乙向西行驶3千米到达B处,怎样表示:            动2          (1)甲、乙两车所在的位置;   (2)甲、乙两车各离车站多少千米?(电脑还原情景,出示结论:) 01234-1-2-3-4乙甲32BA(教师板书)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得出结论。   第(1)问强调:确定位置时既要考虑方向,又要考虑距离  第(2)问由距离引入绝对值的概念  例1.利用数轴,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0.5,  +2,   -2,   -0.5,  0学生独立思考,完鼓励学生通过画数轴表示,再利用定义求         活动    3 (教师板书展示)(1)|+0.5|= _0.5_;(2)|+2|=_2_;(3)|-2|=_2_;(4)|-0.5|=_0.5__;(5)|0|=_0__. 问题四:从上面的结果你能得到哪些结论?(教师板书展示)(1)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0的绝对值是0.(4)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问题五:如果a表示一个有理数,能将上边的结论翻译成符号语言呢?把它们写下来。   (电脑展示,同时教师板书)(1)若a>0,则︱a︱=a(2)若a<0,则︱a︱=-a(3)若a=0,则︱a︱=0(4)︱a︱≥0(5)︱a︱=︱-a︱成计算。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发现,归纳总结结论。     学生积极参与,动脑思考,展示结果。上面各数的绝对值。这个环节使学生在充分实践及思考的基础上,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使知识在活动的过程中达到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效果。目的是使学生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能够不同方面来考虑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结论。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活动4 问题六:(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5,-3,-1,-5(2)求出(1)中各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3)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展示同时教师板书结论)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值反而小.(数名学生回答,教师口述总结)并认为负数所表示的点都位于原点左侧,当它的绝对值越大时,它距离远点越远,所以越靠左边,所以这个数就越小。例2.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1)-1与-5    (2)-   与-2.7(电脑展示解答过程)解:(1) 因为|-1|=1,|-5|=5 ,1﹤5,     所以 -1> -5学生动手画图,动脑思考,完成任务。          (学生完成第2小题)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法则的本质。  法则应用        练习1.判断正误1. 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    )2. 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  (    )3. 绝对值是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    )4. 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正数.   (    )5.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    )问题1:学生口答,必要时要举出实例予以说明学生口答,电脑出示结果,进行问题1检验学生对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的认识。        反馈练习6.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7. 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的数是负数(    )     练习2.求绝对值为4的数学生探究试图利用绝对值的几何定义或代数解释来解决问题解: 方法一: 数轴法   02468-6-4-22PQ∵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4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两个.如图:点P和点Q到原点的距离为4.∴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4和-4.评价。     加深学生对绝对值的概念的理解,并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二: |+4|=4,|-4|=4∴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4和-4.思考:(1)绝对值小于4的整数有几个?                                   (2)绝对值小于4的有理数有几个?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1、相反数和绝对值得概念(逐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2、绝对值的性质: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3、通过用字母a来表示上述的结论(逐步渗透分类思想)4、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值反而小.  1.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2.完善知识体系。3.体会数学中的思想方法。  作业布置:教材P32  习题2.3 知识技能第2、3、4题   《绝对值》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前一节学习了数轴及如何把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理解相反数、绝对值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掌握绝对值的相关性质,并能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即讨论︱a︱与a之间的关系;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教学中初步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1.课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容量大,学生活动设计丰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交流合作、获得新知,符合新的教学理念。2.基本概念讲解细致,数学本质解析透彻,对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辨析清楚。讲解过程中,也提出了可能出现的错误理解,并教给学生辨别真伪的方法。3.精心设置问题串,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有思维层次或不同理解深度的问题,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4.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供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的主动式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归纳、概括绝对值的若干性质,提炼上述活动中对绝对值代数解释的理解和应用,并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语言及数学符号去表示数学本质。5.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应该展示更多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只停留在口头回答上,初一孩子,要多注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后的教学生应该多关注。另一方面,由于时间仓促,最后的练习2没有及时展示,但在后边的教学中已经完成。每一次这样的机会都会让我成长许多,今后应该多听课、多研究、多学习,细读新课标,时刻学习新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并把它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