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ID:1194119

大小:20.9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7-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8《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课型:新授二、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檐、江、擎、泽、钮、瞻。2.新词:典礼、协商、汇集、擎着、诞生、瞻仰、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3.理解重点句。(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2)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3.在继续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背诵指定段落。4.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作方法。(三)德育渗透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理解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是重点也是难点。2、在继续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也是教学的重点。3、采用指名读、默读、小组讨论的方法抓重点词语解决重难点。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PPT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目标完成过程:(一)整体感知、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檐()     汇()    擎()泽()      钮()     瞻()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迎风招展:本课指红旗迎着风翻动。汇集:会合,聚集。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瞻仰:恭敬地看。2.读出最使你感动的课文。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二)揭题、学生自悟1.解题,学生自悟(略)2.介绍时代背景3.再读课文,说出课文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事。你感觉开国大典怎样?(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三)理清脉络、讨论分段1.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的顺序叙述的)2.讨论分段(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以将课文分为三段,并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参加的人员和会场的大场面。第二段(第5——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游行队伍走出会场,光明充满北京城。(第二段可以再分为三层。)第一层:(第5~10自然段)写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第二层:(第11~13自然段)写阅兵式,各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第三层:(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和游行队伍通过主席台的情况。(四)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2.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1.学习第一段。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的?(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2.学习第二段。(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说出。)(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还可以描写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的素质高的句子“战车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就连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也完全一致。)“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 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3.学习第三段。齐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二)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三)师生共同总结本文按时间的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文章先介绍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介绍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的情况,最后描写了开国大典的情况。文章从参加的人数多、持续的时间长、仪式隆重、声势浩大这几方面写出场面宏大的开国大典。(四)作业:背诵指定的段落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总结、扩展。(一)围绕重点、学习表达1.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可从以下几方面回答:(1)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2)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3)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2.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喜悦的心情。)(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用“红流”和“流”来比喻游行的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3.作者的词句用得非常好,文中多次恰当运用了修辞方法,找一找,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例:每一声炮响,会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二)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群众进场举行典礼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阅兵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群众游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