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

ID:1193679

大小:3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7-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认识“嗖”、“崎”等4个生字,知道“着”是一个多音字,会写“寇”、“冀”等15个生字。会书写“日寇、进犯、游击”等30个词语。2.朗读课文,以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并会讲这个故事,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3.学习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每一位战士的写法,做到点面结合。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在理清故事的基础上,学会用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教学准备:1.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2.教学插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观看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2.学生简单谈感受,教师小结,导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3.板书课题  6.狼牙山五壮士  4.“壮士”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敢的人)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呢?学习这篇课文后大家就一定会知道!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崎岖(qíqū)叽里呱啦(guā)嗖(sōu)着 zhuó(着落)  zháo(着凉)  zhe(跑着)(2)指导易混淆的字。“寇”与“冠”加以比较,在比较中辨析字,会更加准确。“抡”是左右结构,右面是“仑”,不是“仓”,所以读音是lun,这也说明它是一个形声字。 “悬”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县”,里面只能是两横。“屹”是左右结构,左面是“山”,右面是“乞”,不能写成“气”。(3)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崎岖:陡峭,不平坦。昂首挺胸:昂着头挺着胸,形容士气高昂。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悬崖绝壁:形容高而陡峭不能攀缘的山崖。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1)这篇课文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2)按照事情的变化过程分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七连六班接受接受转移群众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形。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五个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后再次痛击敌人。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写五位壮士英勇跳崖,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3)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小标题。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puXuewaNG.com)第三部分(3) 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5)顶峰歼敌第五部分(6—9)壮烈跳崖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意思,要运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不要啰嗦。)本文记叙了七连六班五位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他们诱敌上山,英勇杀敌,舍身跳崖的故事,表现五位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革命精神。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说出事情发展的小标题。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五位壮士的英勇的行动,接下来继续学习五位壮士的事迹,感受他们英雄壮举!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讲读第二段:(诱敌上山)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表现?2.讨论以上思考题,分别找出班长、副班长、战士……各自的神态表现。(沉着、吼、抢、全神贯注)3.动作中,你有什么感觉?课文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虽然不同,可他们的愿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歼敌。4.指导感情朗读。5.总结学习步骤: 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词②谈感受体会。③有感情地读课文。 6.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又是怎样英勇歼敌呢?(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二)学生讲读第三段:(引上绝路)1.出示句子: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2.品读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队交给的任务!“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3.谈感受与体会。4.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三)讲读第四段。(顶峰歼敌)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抢、夺、插、举、喊、拔、拧、掷)2.这些动作说明什么?你有什么感觉?(结合插图)。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观察插图,深刻理解五壮士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杀伤敌人!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3.理解重点句: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写出了班长对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具有勇往直前前、不怕牺牲的精神。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三)讲读第五段:(英勇跳崖)1.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讨论: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胸”: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3.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他们的枪弹已绝,敌人已扑上来了,更加疯狂凶恶了,这时战士们宁愿死,也不愿被俘,这更是豪壮的气慨。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激昂的语气)三、学习写法。1.课文如何写五位壮士的呢?学生讨论。 有时对某个人进行聚焦描写,比如班长马宝玉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比如: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有时对班里的五位壮士进行概括地描写,比如课文第二自然段,还有第三、四自然段的开头“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2.对,课文在描写时,既关注了群体,又写了每一位战士,所以给人很全面的感觉,而且很具体。这就叫“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3.学术交流这样写的好处,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讲一讲这个故事。板书设计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1. 课文中有很多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只有感情朗读,才能把文中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所以,指导学生抓住壮士的语言和行动等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就能读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感受到五位壮士的高尚品质与豪迈气概。2.语文课不仅要关注内容的理解,还要关注写法的渗透,比如“关注群体,考虑个体”这种写法就要通过课文的学习,留下比较系统的印象。同时做到读写结合,将这一写作训练点有机地迁移到课外,并在作文中加以练习。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