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草船借箭(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19 草船借箭(导学案)

ID:1190671

大小:33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7-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9.草船借箭课题草船借箭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力求使小说所创造出来的成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通过品读语言使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这样,诸葛亮运筹帷幄、雍容大度、神机妙算的形象才会“立”在孩子的心中。教师坚持“导”的角色,意在通过学生的初步感知,有感情地朗读、思考、理解、内化等过程帮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提高语文的综合学习能力。学前准备1.阅读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篇章。(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擂鼓、呐喊、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自主阅读,理清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自学生字词,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学前准备1.阅读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篇章。(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1.导入:诸葛亮自古以来就是智慧的代表,关于他的故事大家知道多少呢?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问难。1.自由交流对诸葛亮的初步认识。2.齐读课题。1.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诸葛亮焚香弹琴——()诸葛亮的锦囊——()诸葛亮吊孝——()诸葛亮用兵——()7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2.引导小组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初读情况。1.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2.小组交流,明确课文主要写了诸葛亮巧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周瑜的阴谋的故事。3.全班汇报。(1)关于生字。“擂”,应读léi,不能读lèi;“丞”,读chéng,不能读céng。指导写字时,“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与“廷”区别;“援”的右边是“爰”不是“爱”。(2)理解“妒忌、惩罚、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段,并概括每段的大意。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3.组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4.组织全班交流。1.小组交流分段情况。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接受任务。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做好准备。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写草船借箭。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按时交箭。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小组合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全班交流。明确课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重点。4.课文是按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出示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完成作业。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课堂上应该力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引领和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每一节课堂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生本高效”才不会是空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2.弄清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学习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品读“借箭原因”。(用时:8分钟)1.指名读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周瑜“请”1.认真听别人朗读第1、2自然段。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3.全班交流读书体会。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5.谈谈你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初步印象。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2.引导全班交流。3.组织讨论: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认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怎样的人?4.引导带着自己对人物的认识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证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来陷害诸葛亮。4.小组交流对人物的认识。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二、感悟“神机妙算”。(用时:22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第3~5自然段,体会“草船借箭”的经过,了解鲁肃的为人。2.指导学生朗读人物对话,感受人物特点。3.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精读第6~9自然段,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朗读、讨论、交流。了解诸葛亮的人物特点。5.组织观看多媒体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复述故事。6.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学生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向鲁肃借船?鲁肃为什么没告诉周瑜?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画出相关语句,自由结组,研读体会。2.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3.学生明确自学问题,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第6~9自然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4.汇报对这些句子的理解。(1)学生抓住“这时候……看不清”等句子,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天文。(2)学生抓住“诸葛亮……北岸开去”“诸葛亮下令——大声呐喊。”“诸葛亮又下令……受箭”等句子,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地理。(3)学生抓住“雾这样大……就回去”等句子,了解“笑”6.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中的哪句话体会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字的含义。一笑曹操多疑、中计;二笑鲁肃胆小、吃惊、害怕;三笑周瑜阴谋失败。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4)学生想象曹操中计后心里会怎么想。练习表达。5.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资料,尝试着复述课文。6.学生根据教师板书总结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三、品读“借箭结果”。(用时:5分钟)1.引导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画出周瑜的语言,认真体会。2.组织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3.引导思考:课题《草船借箭》说“借”合适吗?是借的吗?为什么?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画出周瑜的语言,认真体会。2.自由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3.学生自由表达观点,体会“借”字的巧妙用法。8.你能用四字词语概括诸葛亮的才干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交流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再次认识。2.组织全班交流。3.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进行阅读。4.教师小结。1.小组内交流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再次认识。2.全班交流。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周瑜:心胸狭窄、妒才忌能3.课后选《三国演义》中自己喜欢的故事阅读。9.讲一讲《三国演义》中自己知道或喜欢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7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诸葛亮怎么能够做到让船顺风顺水,怎样掉转船头借到箭的。学生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智慧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以充分发展。《草船借箭》教学片段◆品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师:浏览课文,请用文中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诸葛亮在借箭中所表现出的才能。生:神机妙算。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神机妙算”就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计谋高明。师:很好,结合课文,围绕这个词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生:我想问诸葛亮为什么会如此神机妙算?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师:大家提的问题相信都可以通过读书求得解决,现在我们集中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算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点出中心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心读课文,可以和同学讨论,待会儿选择一处体会最深的讲解给大家听。(学生全面读书,从字词句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交流评价)生:诸葛亮算到了三天后天有大雾。生:诸葛亮算到了曹操的性格多疑、谨慎,在浓雾中不敢轻易派兵出击。生:他还算到了鲁肃的为人,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不会食言,所以让他替自己准备借箭用的材料,而且确保不会让周瑜知道。7 生:他让船一字排开,借箭时,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边受满箭后,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说明他对事情做了周密的安排。生:书中说船队回来时,顺风顺水,可以看出他算到了风向。评:让学生在多媒体制作出的两军对垒军事简图上边演示边说,既灵活地检验了学生融会贯通理解课文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生: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说明他算了借箭所需器材的数量。……评:一问激起千层浪,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充分有效的读书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创新教育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小结)师:(指板书)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方面的因素他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一一做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是“神机妙算”。师: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有何感叹?生:周瑜感叹:“我比不上他!”师:想象一下,周瑜说这话时,心情怎样?并试着读一读。生:我想周瑜会非常佩服地说这句话,因为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他看到诸葛亮确实比他强。所以,我认为读这句话时,应该用比较诚恳的语气来读。生:我的看法和她的恰恰相反,我认为周瑜会更加嫉妒诸葛亮,他说这句话时,应该是忌恨的语气。师:同学们想象的都很有道理,现在一起把周瑜的话读一遍。(生齐读)7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