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基础知识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诫子书》基础知识练习

ID:1187950

大小:53.6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7-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诫子书》每课一测一、文学常识填空。诸葛亮,字,号,琅邪阳都人。时期蜀国杰岀的家家和战略家。《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吋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与他相关的故事有。孔明卧龙三国政治军事故事(略)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I、非学无以广才••3、非淡泊无以明志••5、淫慢则不能励精••7、年与时驰9.夫君子之行■II.年与时驰13.险躁则不能治性1、广才:增长才干。2、修J3、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2、静以修身••4、非亍静无以致远••6、多不接世••8、险躁则不能治性••10、意与日去12•意与日去■14.遂成枯落:个人的品德修养。4、宇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力。5、励精:振奋精神。6、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7、驰:疾行,指迅速逝去。8、险躁:轻薄浮躁。9•指操守、品徳、品行10•逝去11•吋光12•日子13.修养14.最终三.翻译下面的句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心静就不能高瞻远瞩。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2、放纵懈怠就不能励精求进,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不学习就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就不能学习成功。4、遂成枯落,多不接世。4、最终人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5.(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遂成枯落,多不接世。6.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7.德才兼备的人的品行操守,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 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五、问答题。1>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淡泊立志惜时2、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劝勉儿子勤学励志,生活节俭,修身养性,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切忌怠惰浮躁。3、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学习和做人。《诫子书》比较阅读(一)【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②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乂为诏敕④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①笃:病重。②竭:用尽。③股肱(gong):大腿,用以比喻辅佐之臣。④敕chi:告诫,嘱咐。1.解释下边句子加点字(2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2)非学无以广才()•••(3)悲守穷庐()(4)必能安国()••2、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这两篇短文都有告诫儿子,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2分)o乙文刘备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1分) 1、(1)内心恬淡,不慕名利(2)扩展(3)屋了(4)使……安定2、(1)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2)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3、要立德、修身;要听从丞相诸葛亮的辅佐。【译文】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在永安病重,传命召见当时还在成都的诸葛亮。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如果我的继承人刘禅能够辅助的话,就辅助他。如果他不具备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诸葛亮哭泣着说:“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刘备又下诏书命令刘禅:“你和丞相一起处理事务,要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他”。《诫子书》比较阅读(二)【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乩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了,而了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寝,地名。②荆:楚国的别称。③信乩(jl):迷信鬼神和灾祥。1、解释下而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2)非宁静无以致远(■)(3)孙叔敖疾()■(4)王数封我矣(•)答案:(1)明确、坚定(2)达到(3)生病(或生重病)(4)多次(或屡次)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德才兼备的人的品行操守,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徳的。(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o3、“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2分)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道理?(1分)“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件事上: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封地,而“请寝之丘”。让我明口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译文】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楚国人敬畏鬼,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得道之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