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童趣》教学设计

ID:1187508

大小:79.6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7-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童趣》教学设计一、文本分析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篇课文写的内容是: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这篇课文的特点是:运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童趣的三件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表达了童年时的物外之趣二、学生分析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文言文字词句的音义,以及表达内容和形式,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语文素养。高一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情感上,对童年的乐趣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体验法、探究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三、目标阐述1.知识与能力(1)能解释“观”等实词和“之”等虚词的意义和作用;(2)能阐述本文语言的特点和效果;(3)能背诵并默写本文。2.过程与方法(1)能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涵咏的方法;(2)能在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中运用入情体验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体会作者童年时的物外之趣;(2)能感受作者奇特的想象和联想。4.教学重点(1)能解释“观”等实词和“之”等虚词的意义和作用。5.教学难点(1)能阐述本文语言的特点和效果。6.教学方法提问法、讲授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四、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齐读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了“白玉盘”“ 瑶台镜”,这是作者对朗月的美好感受,但“白玉盘”“ 瑶台镜”都已不是“朗月”本身,这种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我们称之为“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共同来体味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稚时代的这种乐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不为学生预设立场,而让他们自由诵读,从正文到每个注解都认真读一遍,形成整体感知。(三)一读童趣,梳字词以字词的音义为对象,把课文认真研习一遍;注意每一个注解,并随时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遇到不能解决的字词做上记号。时间10分钟左右。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若讨论中仍有疑惑,则由教师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将测试题通过多媒体亮出,要求解释下列括号前的字词音义,全体学生一起说,不当旁观者。下面是样例:······(四)二读童趣,梳句子对照字词注释,试着翻译全文;要以直译为主,典故等无法直译时才用意译;语句不同时可适当加字词,但要用括号标示;遇到不能翻译的做上记号。时间8分钟左右。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若讨论中仍有疑惑,则由教师说说自己的理解。最后教师检测。教师将翻译题通过多媒体亮出,全体学生一起说,不当旁观者。学生说过后,教师再说一遍,并随时介绍翻译方法和技巧。下面是样例:······在对全文字词句的音和义理解后,每人自由诵读。要求在前一次诵读基础上,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五)三读童趣,梳内容请认真诵读课文,边诵读边自主梳 理,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为每个事件取个标题。时间5分钟左右。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再请代表发言。教师准备的基本理解是:用一句话概括:童年的乐趣,即标题“童趣”。为此,作者写了三件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深入一步思考“这几件事中的物外之趣表现在哪里?”教师理解:“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景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虚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六)四读童趣,梳形式请认真梳理语言表达的形式和技巧,说说文体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再请代表发言。教师说说自己的理解:本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简洁。共200多字,就向我们描绘了三幅有趣的画面。体现在以下方面:1、行文紧扣“趣”字  这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现那令人没齿难忘的童真童趣,为此,文章以儿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为主线,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先总写童年时常有超乎尘世之外的乐趣。然后分说三件趣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2、采用儿童化视角   以儿时视角观察事物,使每个故事引人入胜,每个细节生动传神。如,“冲烟飞鸣”中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虾蟆“拔山倒树而来”符合儿童的感知心理和“蹲其身”平视的错觉,生动而真实。3、运用想象和夸张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象,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声似;把癞蛤蟆的“偷袭”,说成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由实生虚。(七)总结本课学习要求总结收获准确、全面,总结启示深刻、独到。先用备用纸写下来。时间2分钟左右。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再自主发言三四人,边说边自评互评。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总结:我们学会本文简洁的语言表达,同时体会文中的物外之趣,保持一颗敢于想象和联想的心,让自己成为童趣之人。(八)教师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需要课外阅读。我为同学们推荐《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五、板书设计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