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十三沂水春风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十三沂水春风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ID:1183302

大小:2.32 MB

页数:9页

时间:2022-07-1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沂水春风一、基础知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千乘之国(chénɡ,兵车)夫子哂之(shěn,讥笑)B.比及(bì,到)喟然长叹(kuì,叹息声)C.以俟(sì,等待)君子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写作)D.愿为小相(xiànɡ,宰相)焉《论语》(lún)解析:选B。A.乘,shènɡ;C.撰:述;D.相:祭祀、会同时赞礼、司仪的职位。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长者闲坐)B.因之以饥馑(蔬菜不收为饥,谷物不收为馑)C.风乎舞雩(祭天求雨之处,有坛有树)D.如会同,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解析:选B。饥馑:通常泛指饥荒。饥,谷物失收。馑,果菜失收。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风乎舞雩 B.异乎三子者之撰C.不吾知也D.加之以师旅解析:选C。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所以裁之B.道不行,乘桴浮于海C.夫子莞尔而笑D.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解析:选C。A.所以:用来……的方法;B.不行:行不通;D.不说:不高兴。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那得有待君子推行了。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C.夫子何哂由也——先生为什么嘲笑仲由呢?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国家靠的是礼让,他的话不谦逊。解析:选C。C项,“嘲笑”改为“笑”。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何哂由也 哂:笑B.亦各言其志也亦:仅仅,只是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D.吾与点也与:赞同解析:选C。撰:述。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如会同,端章甫B.风乎舞雩,咏而归C.而木之性日以离矣D.且硕茂,早实以蕃解析:选C。C.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面对上述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是孔子的学生曾皙的行为。他在“侍坐”时不赞成其他同学的观点,自己弹奏瑟。随后舍弃瑟并打断其他同学的谈话,表明自己的观点不同。B.曾皙在谈论自己的理想时,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才能,而是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图,在这种生活图景中寄寓了曾皙从容淡泊的情怀。C.《礼记》中解释:“舞雩,祭水旱也。”可以看出,曾皙讲的就是,在春天干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D.孔子之所以赞成曾皙的观点,一方面,他的观点符合孔子以礼治国的方略;另一方面,恬淡平和的政治理想与孔子晚年的政治失意过着平静无为的生活不无关系。9 解析:选A。A项中“他在‘侍坐’时不赞成其他同学的观点”文中无依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②,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选自《孔子家语·致思篇》)【注】 ①馘(ɡuó):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当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B.必也攘地千里攘:夺取C.挺刃交兵兵:兵器D.夫子曰:“辩哉!”辩:通“辨”,区别解析:选D。辩:善于言辞。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B.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C.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D.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解析:选A。断句时要注意动词、表原因的连词等关键词语。本句中,动词“藏”“治”后面都要停顿,“以”引出后文对原因的解说,所以在它的前面也需要停顿。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9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解析:选B。孔子只是用“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来肯定颜回,并没有批评子路。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译文:                                                                                                            (2)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译文:                                                                                                            解析:(1)翻译时要注意词语“二三子”“择”“焉”的对应翻译,以直译为主。(2)翻译时要注意词语“着”“陈说”“释”的对应翻译。答案:(1)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2)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陈述利害关系,消除国家面临的灾难。孔子向北游览到了农山,子路、子贡和颜渊在身边陪侍。孔子四处看了看,然后深深地感叹说:“在这儿凝神思虑,思绪万千。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子路走上前去说道:“我希望(得到一个机会):将帅的白色指挥旗像月亮,红色的战旗似太阳,钟鼓的声音响彻云霄,繁多的旌旗在地面盘旋飞舞。(在这种情况下)我率领一队人马打击敌人,一定能夺得上千里的土地,夺取敌人的战旗,手执割下的敌人的左耳。只有我能干这些事,让他们两个跟着我吧。”孔子说:“多么勇猛啊!”子贡也走上前去说道:“我希望当齐楚两个大国在广阔的田野上交战,两军对垒相望,战场扬起的灰尘连成一片,士兵就要拿起武器交手时,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陈述利害关系,消除国家面临的灾难。(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够做得到,就让子路、颜渊跟着我吧。”孔子说:“多么有口才啊!”颜渊退后不说话。孔子说:“颜回,向前来,为什么只有你不谈谈心愿?”颜回回答说:“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孔子说:“即使这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你说说看。”颜回回答说:“9 我听说薰草和莸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不是同类的,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让人民不用加固城墙,不用越过护城河,把剑、戟这些兵器销铸成农具来使用,在平原、湖泽上放养成群的牛马,家家没有离别相思之苦,千年没有战争的忧患,那么,子路就没有地方施展他的勇气,子贡也没有地方用他的辩才了。”孔子神情肃穆地说:“多么美好的德行啊!”子路举起手来问道:“老师会选择谁呢?”孔子说:“不耗费钱财,不伤害百姓,不废太多的口舌,颜回都具备了。”三、语言表达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各补上合适的语句,要求符合语境。三只蝴蝶三只蝴蝶飞到一支燃烧的蜡烛附近,想要探究火的特征。一只蝴蝶首先朝蜡烛飞去,回来后它说:“火是发光的。”另一只蝴蝶飞得离火焰更近一些,结果它飞回来说:“火是燃烧的。”第三只蝴蝶飞得更近,消失在火中,再也没能回来。它知道了它想知道的一切,但它已经不能把它知道的一切告诉大家了。我们的生活也经常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知道的不说,说的不知道。(符合语境也可)同学们,你注意过私家车车尾的标语、标贴了吗?从早期“熊出没,注意”的安全告诫,到如今“别跟着我,我也迷路了”“我慢我量小,你快你飞去”,以及与之相配的滑稽、俏皮的卡通图像,引来了众多车主的跟风。你喜欢这样的个性车贴吗?你如何看待“车尾文化”的悄然兴起?请发表看法,阐述观点。(80字左右)答:                                                                        答案:(示例)喜欢。车尾的标贴反映了车主的个性化创造,是他们在有限空间中的自由发挥和创造,是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在生活中的投影;车尾的标贴还能带给人以快乐,拥堵的交通、狭小的车厢容易让人烦闷,看到前车车尾的标贴能让人会心一笑,也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另外,它还有警示作用,让我们多一份小心,多一份安全。四、高考突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9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与点”的原因是什么?(简要分析)答:                                                                        答案:曾点所描绘的春游图景,是“为国以礼”的结果,与孔子的治国思想相同。孔子“哂”子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简要分析)答:                                                                        答案:子路不知谦让,本身就不符合“礼治”之道,所以孔子要“哂之”了。(二)阅读下面《论语》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7~18题。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尔”虽是形容词词尾,但都很形象传神。“率尔”写出________,“铿尔”形容________。答案:子路的冒失 曾晳推瑟发出的声音(状推瑟之声)有人说:“曾皙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这和当时隐居避世的接舆、长沮、桀溺等隐士们的理想从本质上看是完全一致的。”上述说法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答:                                                                        答案:不正确。曾皙所描绘的雍容暇豫的盛世气象,正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孔子思想的主导面是积极入世,希望在政治上一展宏图,创造出一个太平盛世的世界,9 只是在“天下无道”时才去过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而接舆、长沮、桀溺等隐士们是怀着无为的襟怀主动选择避世的。(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19~20题。“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概括曾皙的性格特征。答:                                                                        答案:恬淡,潇洒,放达。孔子“与点”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答:                                                                        答案:体现了孔子思想的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入世,以礼乐治国;二是如果道不行于世,则安贫自守,过高雅、闲适的生活。是积极的。(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不“忠”者,恒无以立徐 唯[杭州学军中学高二]9 曾子将其师孔子的学说概括为“忠恕”二字,其中的“忠”字讲的是,无论对人对事,都要尽心竭力而为之。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不正包含了“忠”的思想吗?正如阳光普照大地,无时无刻地释放着光与热。正因为它的无私,世上才会有白天黑夜、春夏秋冬,才会有鸟兽虫鱼、飞禽走兽,才会有繁花似锦、五谷丰登的景象。人们赞美太阳的伟大,但也有人厌恶阳光的刺眼。无论世人如何看待,太阳不喜不悲,年复一年地忠于自己的责任,怀着博爱的心传送着温暖与希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古代的贤者也许都是太阳的崇拜者吧。以百姓为重,将国家的责任看作自己的义务,像太阳一样无私奉献,这需要怎样的仁爱与悲悯之心啊!而儒者积极入世的态度,怕也是渗透着孔夫子浓浓的忠恕思想吧。古人将“忠孝”看得尤为重要,甚至将其视为国家安稳的根本。而从古至今,无论是人与人,或是人与社会,要想立得起、立得住,无一不以“忠”作为相处的基本态度与原则。国王有疾,召名医来诊治。他希望医生能以比对别的病人更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医生回答说:“我做不到,陛下。我对待任何病人,都像对待有病的国王一样。”话语中流露出的敬业精神与职业操守让人肃然起敬。这无疑是“忠”——忠于职业之人的典范。佛经上说,地藏菩萨为救母难而多次发大誓愿:“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大千世界众生心性顽劣,所以地狱众生不会空,地藏菩萨也不愿成佛,一直要度一切众生。慈悲之心化为一言一行,让人感到伟大的信念的光辉。由此可见,忠于职业实属不易,而忠于信念则更是不易。这也许是儒者们先修身养性以完善自身,坚定信念,然后才图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因吧。“忠”者令人由衷敬佩,而“不忠者”——姑且称之为“小人”——令人不齿。宋神宗时,王安石为变法殚精竭虑,一心图强,被称为“拗相公”而不为所动,可谓一心扑在了国家和百姓上。司马光亦是君子,却是保守派的领袖。二人在朝堂上相互攻诘,势同水火。然而,二人虽争于朝堂之上,却从不为党争私利,全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原本富国强民的变法之策竟毁在了一群小吏之手,他们或是虚报功绩以阿谀执政,或是大肆敛财以中饱私囊,以致上位者不知其实而各执一词,结果变法毁于一旦。君子之争却是因为“不忠者”的卑劣行径而起,这不禁令人扼腕。诚如吕惠卿“口才辩给”,却终是只忠于权势利益的小人,将家国天下抛诸脑后的奸臣。无怪乎被列入《奸臣传》中,为天下所唾弃。9 忠于自己的儒者永远只是小人之儒;而忠于百姓、忠于天下的儒者才称得上是君子之儒。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一个人能真正做到以“立人”与“达人”为完善自身之必修功课的时候,才算真正踏上成“仁”的道路了吧。[赏评] 著名学者钱穆曾言“孔子之学乃大学也”。何谓“大学”?“君子之学”也。的确,孔子之教为君子之教,即培养有高尚道德情操、能担当社会责任的君子。而君子之本乃“仁”,即“爱人”,在家为孝悌,对外为忠恕。因此,徐唯紧紧抓住“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来谈孔子学说的“忠”旨,恰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最好解说,仁智兼备。9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